试析外国直接投资的引入依据和风险
时间:
娄立1由 分享
论文摘要 国际投资一直是国际公法有关国家责任的中心议题,更与国际经济法密不可分。明确外国直接投资的概念、利弊、理论依据和现实需要,关注国际投资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对全球经济的复苏,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 发展中国家 跨国公司 经济发展
一、全球投资趋势和发展中国家现状
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小幅涨至12.4万亿美元。这种温和的增长,主要归功于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提升。包括市场拓展在内的强健经济基础,稳定的盈利增长和对公司资产的乐观估值,使在发展中经济体进行跨国并购的价值翻倍。外国子公司,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其利润的增加提高了再投资收益。随着更多的国际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在这些国家的投资以维持成本效益,力图保持在全球生产网络的竞争力。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之间的区域FDI一直在快速增长,到2010年首次吸收了一半以上的FDI流量。在主要新兴地区,如东亚、东南亚和拉丁美洲,都可以看到FDI的强劲攀升。同年,有赖于国际资本市场的改善,盈利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健康增长,FDI内流量增长了7%,高达19万亿美元。发展中经济体由于相对快速的经济复苏和较为旺盛的内需,FDI内流量增长了12个百分点,为574亿美元。
东亚、南亚、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投资者,同样也是FDI外流量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作为FDI的首要来源,资本流出增量均超过十亿美元,分别达76亿和6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中国企业在广泛行业和多个国家,积极收购海外资产,持续他们的抢购风潮,对外总投资量已超过日本。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跨国公司,涉足于其他复苏势头强劲、经济前景上佳的新兴市场的投资。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在《2011年至2013年世界投资前景调查》(WIPS)中声称,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正成为举足轻重的投资者,而且这种趋势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继续保持。
二、外国直接投资的定义
“投资”作为国际投资法的基本要素,尽管在以《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公约》(ICSID Convention)为代表的国际投资条约等国际投资法律渊源中,没有得到详细准确地界定,但是学者们一般认为,任何金钱或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形式资产的投入,长达不固定期限或五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就是投资。外国投资,狭义来说,则是指在一个国家以外获取资产的行为。这些资产可以是金融资产,如债券,银行存款及股票,也可以是所谓的直接投资,涉及生产资料所有权,如工厂和土地。 拥有控制企业运营的股权,也被视为FDI。
三、发展中经济体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依据
发展中经济体将引进FDI作为发展的一项重点战略,既有宏观经济层面的考量,也有微观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因素。
(一)弥补国内低值储蓄
生产率和生产力低下,反映在国内储蓄上,就是资金匮乏,实际收入水平低,形成“贫穷的恶性循环”。这也是储蓄不足,回流至低实际收入的投资量小的结果。FDI能够提供额外资源,补足国内资金缺口。本国资源与外部资源相结合,可以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促进发展,提高实际收入和就业率,有利于全社会收入的合理分配。因此,FDI在补充国内资源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解决外汇缺乏
不利的贸易条件,支出与经常账户的逆差,出口能力下降,是导致外汇不足的一部分原因。这些原因又都可能源于长时期过低的资本投资。在此种情况下,民众的购买力过小,投资的动机便不复存在。这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第二个层面。在这个阶段,通过贸易和资本流动,可以使在发展中经济体投资的微弱诱惑,和在发达经济体中投资的强诱因得到平衡,有助于发展中经济体超负荷增长。这也是国家依靠出口创汇和资金流动,特别是FDI,通过进口以积累资金的一种方式。
(三)顺应社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发展的需要
社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发展,是管理和社会的需求,在短期内不会刺激经济,却有利于经济的长期运行。事实上,社会的基金应该着力刺激经济有创造性的部分。除了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有必要提高作为经济主体的人的质能,并持续推进生产性活动。
(四)满足不同产业的选择偏好和宗旨
鉴于其在GDP中的大比重,须大力支持重要的传统经济部门并予以改造。政府加大对传统经济领域的投资力度,也往往由此背负起沉重包袱。发展中国家的石油工业、原材料、农业和采矿业皆隶于此列。困难时期,这些国家必须从质与量方面维持或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以保障或扩大其市场份额。例如,2005-2007年,因为石油需求的增加,竞争日趋激烈,石油出口国不断扩大投资,与其过去在石油市场预定份额的一贯行径背道而驰。市场的快速变化引致的迫切投资需求,往往要通过国内渠道解决。如果工业部门的需求和产量增加,直接或间接地给原材料生产商造成扩资压力,投资融资导致债务增加,为保证国内储蓄,国内或国外市场销售再添负担,而进口增多引发新的外向型依赖。同时,由于竞争激烈,没有足够的利润支持投资,又令债务上涨。在这种情况下,FDI是唯一的出路。
综上,低国内储蓄,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整体失衡,社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开发,具有特定需求和社会政治目标的部门,是吸引FDI的四个主要出发点。从更笼统的角度来说,外债也依赖于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而特定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以缩小落后差距,降低利率,减少经常账户赤字,抑制国民产值低增长率,降低失业率,改变消极影响购买力、有效需求和产量的收入分配不均,提高资本效率。从新古典主义的角度看,所有这些因素共同造成资本稀缺而亟需FDI的表征。
论文关键词 外国直接投资 发展中国家 跨国公司 经济发展
一、全球投资趋势和发展中国家现状
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FDI)小幅涨至12.4万亿美元。这种温和的增长,主要归功于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提升。包括市场拓展在内的强健经济基础,稳定的盈利增长和对公司资产的乐观估值,使在发展中经济体进行跨国并购的价值翻倍。外国子公司,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的子公司,其利润的增加提高了再投资收益。随着更多的国际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跨国公司越来越多地在这些国家的投资以维持成本效益,力图保持在全球生产网络的竞争力。
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之间的区域FDI一直在快速增长,到2010年首次吸收了一半以上的FDI流量。在主要新兴地区,如东亚、东南亚和拉丁美洲,都可以看到FDI的强劲攀升。同年,有赖于国际资本市场的改善,盈利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健康增长,FDI内流量增长了7%,高达19万亿美元。发展中经济体由于相对快速的经济复苏和较为旺盛的内需,FDI内流量增长了12个百分点,为574亿美元。
东亚、南亚、东南亚和拉丁美洲的投资者,同样也是FDI外流量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作为FDI的首要来源,资本流出增量均超过十亿美元,分别达76亿和68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中国企业在广泛行业和多个国家,积极收购海外资产,持续他们的抢购风潮,对外总投资量已超过日本。许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跨国公司,涉足于其他复苏势头强劲、经济前景上佳的新兴市场的投资。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UNCTAD)在《2011年至2013年世界投资前景调查》(WIPS)中声称,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正成为举足轻重的投资者,而且这种趋势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继续保持。
二、外国直接投资的定义
“投资”作为国际投资法的基本要素,尽管在以《国际投资争端解决公约》(ICSID Convention)为代表的国际投资条约等国际投资法律渊源中,没有得到详细准确地界定,但是学者们一般认为,任何金钱或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形式资产的投入,长达不固定期限或五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就是投资。外国投资,狭义来说,则是指在一个国家以外获取资产的行为。这些资产可以是金融资产,如债券,银行存款及股票,也可以是所谓的直接投资,涉及生产资料所有权,如工厂和土地。 拥有控制企业运营的股权,也被视为FDI。
三、发展中经济体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依据
发展中经济体将引进FDI作为发展的一项重点战略,既有宏观经济层面的考量,也有微观经济和管理方面的因素。
(一)弥补国内低值储蓄
生产率和生产力低下,反映在国内储蓄上,就是资金匮乏,实际收入水平低,形成“贫穷的恶性循环”。这也是储蓄不足,回流至低实际收入的投资量小的结果。FDI能够提供额外资源,补足国内资金缺口。本国资源与外部资源相结合,可以打破贫困的恶性循环,促进发展,提高实际收入和就业率,有利于全社会收入的合理分配。因此,FDI在补充国内资源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解决外汇缺乏
不利的贸易条件,支出与经常账户的逆差,出口能力下降,是导致外汇不足的一部分原因。这些原因又都可能源于长时期过低的资本投资。在此种情况下,民众的购买力过小,投资的动机便不复存在。这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的第二个层面。在这个阶段,通过贸易和资本流动,可以使在发展中经济体投资的微弱诱惑,和在发达经济体中投资的强诱因得到平衡,有助于发展中经济体超负荷增长。这也是国家依靠出口创汇和资金流动,特别是FDI,通过进口以积累资金的一种方式。
(三)顺应社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发展的需要
社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发展,是管理和社会的需求,在短期内不会刺激经济,却有利于经济的长期运行。事实上,社会的基金应该着力刺激经济有创造性的部分。除了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有必要提高作为经济主体的人的质能,并持续推进生产性活动。
(四)满足不同产业的选择偏好和宗旨
鉴于其在GDP中的大比重,须大力支持重要的传统经济部门并予以改造。政府加大对传统经济领域的投资力度,也往往由此背负起沉重包袱。发展中国家的石油工业、原材料、农业和采矿业皆隶于此列。困难时期,这些国家必须从质与量方面维持或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以保障或扩大其市场份额。例如,2005-2007年,因为石油需求的增加,竞争日趋激烈,石油出口国不断扩大投资,与其过去在石油市场预定份额的一贯行径背道而驰。市场的快速变化引致的迫切投资需求,往往要通过国内渠道解决。如果工业部门的需求和产量增加,直接或间接地给原材料生产商造成扩资压力,投资融资导致债务增加,为保证国内储蓄,国内或国外市场销售再添负担,而进口增多引发新的外向型依赖。同时,由于竞争激烈,没有足够的利润支持投资,又令债务上涨。在这种情况下,FDI是唯一的出路。
综上,低国内储蓄,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整体失衡,社会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开发,具有特定需求和社会政治目标的部门,是吸引FDI的四个主要出发点。从更笼统的角度来说,外债也依赖于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而特定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以缩小落后差距,降低利率,减少经常账户赤字,抑制国民产值低增长率,降低失业率,改变消极影响购买力、有效需求和产量的收入分配不均,提高资本效率。从新古典主义的角度看,所有这些因素共同造成资本稀缺而亟需FDI的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