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科技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投稿作品(2)

自然科学论文投稿作品(2)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自然科学论文投稿作品

  自然科学论文投稿作品篇二

  李凯尔特关于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的划分

  【摘 要】李凯尔特在继承文德尔班的价值哲学的基础上,致力于经验科学的划分问题,他把质料原则,形式原则联系于与价值原则,企图以价值为根据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去划分自然科学与历史的文化科学,并借助于先验的价值体系为历史的文化科学构建客观的逻辑基础,这种划分方法超越了传统经验科学划分方法,对于将文化科学从泛自然主义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具有重要意义,至于它是否具有合理合理性,仍然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关键词】质料分类原则;形式分类原则;与价值联系原则;自然科学;历史的文化科学

  十九世纪后期,科学技术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尤其是达尔文的进化论发现了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以及孔德以来的实证科学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楷模,使人们更加坚信,社会历史的内在演化机制与自然规律是一致的,研究自然的方法在社会历史文化领域也同样具有普遍必然性。受德国传统哲学的影响,新康德主义的巴登学派代表人物文德尔班、狄尔泰、李凯尔特首先向实证主义和达尔文主义的历史理论提出了挑战。他们主张对经验科学进行划分,规约和限制自然科学的界限,确证社会历史科学的独立性。

  为了区分历史文化科学与自然科学,李凯尔特在继承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质料与形式二分思想的基础上,指出了划分科学的两个基本原则,即质料原则和形式原则。在质料上,这种区分表现为自然与文化的对立;在形式上则表现为普遍化方法与个别化方法的对立。李凯尔特还以“与价值联系原则”将质料分类原则和形式分类原则联系起来证明这种科学分类方法的合理性,并为文化科学提供客观根据。

  一、质料分类原则,自然与文化的对立

  立足于质料分类原则,李凯尔特首先划分出了自然与文化的对立。“自然是那些从自身中成长起来的,诞生出来的和任其自生自长的东西的总和。与自然相对立,文化或者是人们按照所估计的目的直接生产出来的,或者是虽然已经现成的,但至少是由于它所固有的价值而为人们特意地保存着的。”.在这个论证过程中,他把“价值”的原则当做是区分自然科学和历史的文化的标准,价值作为文化存在的基础,与文化联系在一起,而价值以外的东西只能被看作是纯粹自然。他说:“通过与价值的这种联系,我们能够有把握地把两类对象区别开,而且,我们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能做到这一点,因为撇开文化现象所固有的价值,每个文化现象都可以被看作是与自然有联系,而且甚至必然被看作是自然”不仅如此,在李凯尔特看来,价值也是作为历史学家考察历史事件时得以区分本质成分和非本质成分的根本标准。历史学家仅仅遵循价值原则,确定有意义的历史事件,至于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则是历史哲学家的事,作了这个区分就可以使历史对象摆脱主观随意性,使历史对象牢牢的建立在价值的根基上。李凯尔特认为按照狄尔泰的做法,人文科学还是依赖于自然科学,并没有取得与自然科学同等的地位。李凯尔特认为“从自然和精神的对立进行的分类研究,不能达到理解经验科学之间实际存在着的差别,然而问题却首先取决于这种区别。”他提出了用自然和文化的质料对立去取代自然和精神的对立,同时用历史概念和普遍规律概念的形式对立去去代取代自然科学方法与精神科学方法的区分,根据以上原则,李凯尔特将经验科学成功地区分为自然科学与历史的文化科学。

  二、形式分类原则,普遍化方法与个别化方法的对立

  李凯尔特强调仅凭质料原则“还不够,必须用一个形式的分类原则来补充这个质料的分类原则”他认为,自然科学与历史的文化科学在形式上的区别表现在它们各自形成自己的科学概念时所采用的原则的对立——即自然科学的普遍化方法与历史的文化科学的个别化方法的区别。在李凯尔特看来,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历史的文化科学都是对直接经验材料的改造,对现实本身的简化,这是因为概念是普遍的,我们不可能将现实的无限的个别的东西都纳入到概念中,概念与现实之间永远存在一条鸿沟,希望概念像镜子一样完全反映出现实之物是不可能的,因此,“认识不是反映,而是改造”。那么科学概念如何才能把握现实呢?李凯尔特首先从概念与现实的关系入手,提出现实的“异质连续性原理”。李凯尔特认为概念不能包摄现所呈现出的连续性和异质性;但理论上,我们可以把这两种显示所呈现出来的这两种特性,科学对现实的改造和重构就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种是用同质的连续性来改造现实的异质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普遍化的方法,自然科学把与任何价值都没有联系的事物和现象看作自己的研究对象,它的目的在于发现同质的普遍联系和规律;而另一种是把现实的连续性改造为现实的间断性,历史文化科学就采取这种方法,它以分割现实的连续性为代价而保存现实的异质性。要研究历史文化科学,就必须注重对象一次性发展的特殊性和个别差异性。只有个别性才对文化价值有意义,才是本质的。即采取将异质的连续性改为异质的间断性的方法,为了防止科学概念变为个人纯粹主观意愿的产物,只有将它建立在一个“先天判断” 的基础上才是可能;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通过这种先天的价值原则就能把所给的现实材料中的本质成分与非本质成分区别开来;所以为了搞清楚自然科学与文化科学的研究方法的不同特点,就必须厘定两者形成科学概念所各自遵循的一般原则的不同。

  李凯尔特指出,当我们按照形式的原则上去形成“自然世界”的知识时,自然科学概念形成的鲜明特征就表现在“认识自然就意味着从普遍因素中形成普遍概念,如果可能的话,形成关于现实的绝对普遍的判断”,即自然科学研究方法只关注普遍而非现实中的杂多,这就是自然科学的界限,同时也是历史的文化科学的开端,与自然科学形式化的逻辑化的方法相对立就是历史的个别性的原则。他强调。形式逻辑构造的自然科学概念和历史的文化概念的区别就在于“当我们从普遍性的观点来观察现实时,现实就是自然;当我们从个别性和特殊性的观点来观察现实时,现实就是历史。”

  参考文献

  [1] 刘振怡.新年康德主义与文化哲学[D].黑龙江大学, 2006年.

  [2] 徐纪亮.李凯尔特历史哲学批判[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

  [3] 高燕.李凯尔特的经验科学分类思想[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6期.

  作者简介:冯信兴(1989- ),男,陕西扶风人,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哲学专业本科生。

  
看了“自然科学论文投稿作品”的人还看:

1.公共管理论文投稿作品

2.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范文

3.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范文

4.哲学科学论文作品

5.自然科学论文规范格式

271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