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命科学论文(2)
基础生命科学论文篇二
平分生命
一、题解:《》是2002年高考的一篇满分作文。2002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此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 内容 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1、立意自定;2、文体自选;3、题目自拟;4、不少于800字;5、不得抄袭。
二、高分探奥:本文高分点有三处,拟题,立意和结构。
(一)拟题。作者将文章中所用到的一则故事的标题《》直接作为文章的题目,将读者带入故事的境界,同时,体现作者观点,标题点明文章主旨。
(二)立意。作者直接针对 现代 生活中日益麻木的人的心灵,呼唤真诚,呼唤爱。让读者在文字的背后反思自己的灵魂。我本人认为该文章的思想性和文章中闪烁的人性的光辉事实本文获得高分的关键所在。
(三)结构。串珠式的文章结构使文章浑然一体。线索清晰,并有丰富的材料如珍珠般闪耀其间,绚丽非凡。
三、 [正文]
生活中充满了想象与奇特,也充满了困惑与无奈,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也曾彷徨过,但最终,我懂得了无论如何,要聆听心灵的声音。
看过一篇这样的故事:相依为命的兄妹俩,妹妹因病入院,必须输血,否则会死亡,而 医院 恰巧没有这种血液。医生便问哥哥敢不敢输血,10岁的他经过一番思考,慎重地点了头,输完血,他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久?”医生本想嘲笑他的无知,转而却被深深地震惊了:他做出了多么伟大的一个决定啊。当医生告诉他还能活100年时,他万分高兴地重新捋起袖子:“那把我的血输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多么善良而又可爱的男孩啊!,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个能如此轻易地说出口,我被彻底地感动了,以至于每次重翻这篇文章,我仍忍不住地眼眶微热。
生死的抉择,不是每个人都能碰上,但是无论什么样的选择,或大或小,或难或易,我们都不能轻率地草草了事。世上没有后悔药,在做出决定之前,必须经过深思熟虑。我们需要本着一颗善良、正直、诚实的心,来作出回答。荷尔德林曾说:大地可有一种尺度?绝无!万事应问心无愧,经得起心灵的考验。“生死权”掌握在你自己手中。
理想高于现实,当高高在上的理想与生活的实际发生矛盾时,我们往往需要来一次痛苦的选择。“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前人早就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不朽的榜样。现实是残酷的,它不近人情,不理会你那美丽的理想。但我们不能就此而退缩,首先应战胜自己,这只是生活出给我们的一个难题而已。我总认为,抱着一颗充满爱的心,真诚地对待一切,对未来充满信心,那么,什么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那英在她的歌中深情地唱道:我不是天使。
哈利·波特也不会骑着他的魔扫帚出现在城市的空中。
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中的平凡一员。所以,请不要害怕。面对各种选择,想想的故事,聆听我们自己心灵的声音就好。
四、高分点笔法品鉴。
(一)拟题。生活中,我们常常被一些事件、细节或文章感动,也常常在这种感动中体会生活的美好和人心的善良。《》说的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作者把这个故事作为文章的论据,同时,用故事的题目直接作为自己文章的题目。这样,将读者的心就固定在故事的情节上,在文章还没有开始之前就有了一个感情的铺垫,让读者的心情进入了一种境界。我想,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既省去了自己拟题的苦恼,同时,也点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对待生命的态度,该如何去选择,答案已经出来了。下面就是那个《》的故事,引用下来供大家欣赏。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的费用。但是不输血又不行,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点了点头,仿佛作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气与责任的深情。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中医生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一切手术完毕,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10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
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被震惊,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同别人,即使亲如父子,恩爱如夫妻,又有几人能如此快乐如此坦诚如此心甘情愿地说出并做到呢?
也曾不止一次的翻看这个故事,也曾不止一次地被哪个男孩感动。将生命平分,你能说得出吗?尘世间日益麻木和冷漠的我们,被繁华和虚荣腐蚀了的心灵。当面对将生命减少一半的选择的时候,你是否也如那个男孩一样坦然?我们常常喜欢在文字中寻找早以久违的感动,因为在生活里,我们已经被各种角色磨砺得失去的原本朴素的自我。所以,文字的慰藉也会偶尔唤回我们正在流失的心灵。孩子能说出的话,我们却说不出。难道,年长就意味着不再感动?不再被感动?也不再感动别人?
作者正是用“”做了自己文章的题目,正是用这样的故事做了自己文章主要的主要主要论据,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在这个故事里窥到渺小的自我的。
(二)立意。文题中有这样的话“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该文的作者恰恰把握住了这一点,从小处着眼,但看出的却是关于人性的大 问题 。看完文章,我们不难找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 。“但最终,我懂得了无论如何,要聆听心灵的声音。”“我们需要本着一颗善良、正直、诚实的心,来作出回答。”“我总认为,抱着一颗充满爱的心,真诚地对待一切,对未来充满信心,那么,什么难题都可以迎刃而解。”“面对各种选择,想想的故事,聆听我们自己心灵的声音就好。”倾听心灵的声音,呼唤真诚、善良和爱,这就是作者的立意。因为有一些东西正在流失,所以,需要我们呼唤回来。因为有些东西已经很少了,所以,需要我们珍惜。 现代 化的 社会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人心变得冷漠和麻木。意图跳楼的男子在民警的劝说下,已经动摇就要回身的时候,楼下的看客们却大喊着:你快跳啊,我们都等不及了。男子在喊声中坠楼身亡。鲁迅笔下的看客们还没有死去,他们还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中间。麻木、无知甚至愚蠢。鲁迅曾在某种程度上救了一代人,那么,谁在今天救我们,谁来唤回我们正在走向死亡的心灵?
我们需要拯救自己,所以,我们呼唤正在远离的爱。
喜欢这篇文章,就是因为喜欢小作者为我们每个人所担的忧。
(三)串珠式的结构。文章线索清晰,从开篇到结尾,作者的观点始终如一条丝线,使文章紧凑,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同时,线索贯穿的几个论据,就如珍珠,突出了主旨,同时,也使主题更加深刻。首先,就是《》的故事,刚才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赘述。其次,是荷尔德林的诗句。“大地可有一种尺度?绝无!万事应问心无愧,经得起心灵的考验。“生死权”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荷尔德林是一位不愿意融入世俗生活的孤独者,然而他却对人类充满了爱心“我爱未来世纪的人类。因为这是我最幸福的希望,相信我们的子孙会比我们更好,自由终将来临,而美德在自由中、在神圣而温暖的光明中会比在专制的冰冷地带生长得更加繁茂,这信仰令我坚强而积极进取。”这里,作者选用了诗人的诗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万事应问心无愧,经得起心灵的考验。”是啊,接受心灵的考验是多么简单而有艰难和复杂的选择。这样一个诗人,这样一句诗,在这里的运用是恰到好处的,我们可以看到诗人的光辉在文章中的闪现。第三,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诗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为了这首诗的真谛,诗人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裴多菲是向往爱情,可是在生命、爱情和自由中间,他选择了自由,将自己年仅26岁的生命牺牲在战场上。作者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选择把文章的主题推想更高的一个层次。另外,还有“那英在她的歌中深情地唱道:我不是天使。” “哈利·波特也不会骑着他的魔扫帚出现在城市的空中。”都是文章中美丽的珍珠。
串珠式的文章结构使文章点面结合,完美无暇。
同时,诗歌及故事的引用使文章文采熠熠,让人在感受文字的美丽的同时,有对心灵的回顾,也有对这里的思索。
人之于天地是渺小的,而渺小的我们在现实中却又多么的放不开。自私自利,追名逐利。。。。。。属于生命原本的东西正在流失,纯真、朴素和有爱的心灵,会给每个人以启示和反思。
如果你将面临选择,希望这样作者的这篇小文会让你微笑着走向明天。
看了“基础生命科学论文”的人还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