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军事理论结业论文3000字以上
当前的高校都开始重视军事理论课教学工作,做好军事理论的教育工作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军事理论结业论文3000字以上,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军事理论结业论文3000字以上篇一:《牢记强军目标,做强军兴军的忠诚实践者》
【摘要】党的以来,站在时代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的高度,提出中国梦、强国梦、强军梦等重大时代命题,并强调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可以说,这个梦想是强国梦,对军队来说,也是强军梦。"这一重要论述,具有鲜明时代特色、深远战略意蕴和重大历史意义,为推动强军兴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关键词】强军梦;强军目标;武警部队;基层单位
以巨大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牢牢把握时代和实践新要求,提出以强军目标为主要内容的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成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强军兴军的重要思想行动指南。作为担负强军使命的武警部队官兵,更要学好系列讲话精神,坚定听党指挥的理想信念,坚守争创一流的奋斗目标,坚持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做好强军兴军的忠诚实践者。
中国梦引领强军梦,强军梦支撑中国梦。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国梦、强军梦和我的梦的内在联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为实现武警部队基层部队全面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力量源泉。作为武警部队基层部队全面建设发展的实践者,我们祈愿部队更好更快的发展进步,我们也会以此为骄傲。
一、坚定听党指挥的理想信念,把忠诚信念浸入血脉骨髓
魂者,精气也。缺乏精气的人,不可能自强;没有魂魄的军队,不可能强大。纵观人民军队革命诗篇,波澜壮阔的奋进史册上铭记着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人民军队之所以一往无前,所向披靡,最根本的就是一切听从党指挥,就是始终铸牢了听党指挥这个军魂。因此,我们必须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党的话,跟党走。
(一)时刻牢记强军之魂。"坚决听党指挥,铸牢强军之魂。"这也是对普通党员最基本的政治要求,作为强军目标的忠实实践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牢记军魂更,应时刻牢记党魂。必须时刻与以习近平总书记为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服从指挥,全力维护中央权威,尽心尽力尽智做好每件事儿,必须把这种矢志强军的信念,把这种坚定跟党走的信念浸入到每一名党员、每名官兵的血脉骨髓里。
(二)加强科学理论武装。对一个普通党员来说,加强科学理论武装,是保持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先进性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科学理论具有真理的巨大威力,通过对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深入学习领会,结合实际工作思考运用,有助于端正我们对党的认识,尤其是新时代新时期新形势下,党情、国情、军情以及部队建设情况的全面认识,既能提高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更能进一步懂得怎样做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三)自觉加强党性锻炼。党性锻炼是共产党员须臾不可懈怠的必修课,党性锻炼是一个党员进步的前提,锻炼得越自觉,进步就越快。强调,要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这"三个绝对",深刻揭示了铸牢强军之魂的本质内涵和要求,为我军坚决听党指挥明确了根本遵循。当然,党性锻炼应该与时俱进,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与要求,最根本的就是潜心实践"强军目标",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看问题、办事情,牢记强军目标,献身强军实践,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二、坚守争创一流的奋斗目标,把真抓实干融入日常工作
2014年3月,在河南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提出的要求直截了当:"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要重点学习弘扬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关键就是要把真抓实干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将焦裕禄精神落实到行动上。
(一)增强真抓实干的思想意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焦裕禄精神的灵魂,同时也是我们干好事业创造辉煌的重要指导思想。作为一名党员,就要把焦裕禄精神当镜子,深入地学习焦裕禄精神,注重调查研究,尊重客观规律,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不搞花架子,不搞形象工程,不搞假大空,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
(二)增强真抓实干的行动自觉。至今,为何久久怀念焦裕禄;至今,兰考人民为何以焦裕禄为恩人;至今,全国人民为何学习焦裕禄,关键一点就是焦裕禄真抓实干,真干实为,为老百姓干实事。回顾焦裕禄的感人事迹,令人感动,令人感佩,令人奋进。1962年冬天,他来到当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肆虐的兰考县担任县委书记,带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奋力改变兰考贫困面貌。1964年5月14日,积劳成疾的焦裕禄同志因肝癌不幸逝世,年仅42岁。焦裕禄凭着脚踏实地的作风,追沙追到沙落地,查水查到水归槽。这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踏实作风值得学习,也是我们在强军兴军实践过程中的巨大精神动力。
(三)增强真抓实干的实践能力。面对兰考自然灾害的肆虐和贫困落后的实际,焦裕禄同志不等不靠,带领全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治理风沙、内涝、盐碱"三害",亲手种植泡桐树,以满腔热情和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改天换地的英雄壮歌。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学习焦裕禄精神,就要优化我们的党性、党格,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始终保持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和勇往直前的冲锋姿态,真正把全部心思用在党的事业上,把主要精力用到强军兴军实践上。
三、坚持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把主要精力用在部队建设上。
所谓担当,指面对任务和责任,勇于承担、敢于负责。对于一名普通党员而言,第一位的是要担当起有效履行使命责任和履行工作职责,推进部队建设发展的任务和责任。在强军兴军实践中,就应弘扬担当精神,增强担当意识,提升担当能力,始终坚持勇于担当的精神风貌,把主要精力用在部队建设上。
(一)增强勇于担当的自觉意识。没有崇高的思想境界,没有一定的党性修养,没有一定的道德修为,是难有担当精神的。担当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境界。而时下,有些党员为了一己私利,不光不肯担责,反而拈轻怕重、偷奸耍滑,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这种担当精神的沦丧,严重影响了党的战斗力。因此,要强军兴军的忠诚实践者,就要发扬勇者精神,努力提升破解难题、开拓创新的本领,始终坚持问题面前不回避、困难面前不推脱、挑战面前不畏惧,争做担当事业发展、担当历史使命、担当强军兴军的排头兵和优秀党员。
(二)锤炼勇于担当的强大本领。能力水平是担当的底气、担当的根基,勇于担当不是逞匹夫之勇,而是要有着眼大局的视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自觉加强学习,不断积蓄力量,做到厚积薄发;要注重实践培养,从做好手头工作开始,把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当作提升担当能力的阶梯和展示担当能力的平台,锤炼担当的意志,养成担当的习惯,锤炼担当的能力。
(三)落实勇于担当的岗位责任。古语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责任能确保党员要干事、能干事、干好事。重担对于一名党员而言,不是负担,而是财富,重担越多,干的机会就越多,学的东西就越多,成长得就越快。作为一名普通党员,更应养成勇挑重担、敢于负责的良好习惯。无论什么岗位,特别是基层一线岗位,对党员而言都是难得的实践锻炼机会,要真正静下心去,切忌浮于表面,认真学习研究岗位的工作规律,把事情做实、做透,真正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真正钟爱部队建设事业,安心工作,把主要精力用到强军兴军的火热实践中去,做强军兴军的忠诚实践者。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9,79-82.
军事理论结业论文3000字以上篇二:《国防教育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摘要】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谁拥有最多的尖端人才,最先进的科学技术,谁就能引领世界,我国当代大学生掌握着我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人才,他们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当代大学生的意识形态、思想境界以及民族意识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民族意识的淡薄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以个人为中心,以西方文化为崇尚目标的观念在当代大学生中不断蔓延。如何引领我国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取向是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所以,培育民族精神便成为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国防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内容成为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手段,通过国防教育,不断摆正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引领当代大学生为中国的崛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奋发图强。
【关键词】国防教育 民族精神 当代大学生
我曾看过这样一则报道,说有一名中国留学生在留美期间组织派对活动,组织者别出心裁请这位留学生唱一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在这名中国学生身上,可这名中国留学生低下了头,满脸通红,说了声:“SorryI don't know”。每每想起时,我的心情格外沉重,虽然这只是一个瞬间,但我认为这不是一首国歌会唱不会唱的问题,重要的是这名大学生心中有没有祖国,有没有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放在心上,自己的脊梁上烙没烙上民族精神的印迹。一首国歌的歌词可能忘记,但国歌的庄严旋律是不能忘的,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怒吼,这种怒吼声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铭记在心的。当代大学生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振兴。如果心中没有祖国,没有民族,何谈未来,何谈振兴。此种情形并非个例,在如今我们大学校园里对祖国无概念,对民族意识淡薄的大学生比比皆是,“管好自己就行,其他的跟我没关系”的思想影响着当代大学生。我国的高等学校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的责任,是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基地,是补充精神缺失的源泉。但是,有的大学生思想意识里甚至出现了民族精神空白,这是令人非常担忧的问题,如果当代大学生不能为国家利益献身,为民族大义愤起,这是民族的悲哀,国家的耻辱。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和培育好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激发他们“为民族之崛起而读书”的强烈民族责任感。
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民族意识的淡薄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是什么原因造成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呢?我认为,第一高校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增强民族意识的辐射源,但相当一部分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的认识不够,意识不浓,导致这种培育只停留在表面,所涉及的内容很肤浅,只是泛泛而谈,没有深入研究。有的高校没有把民族精神的培育内容列入重要课程的教学当中,而是作为一门选修课,可上可不上,其结果可想而知。很多高校把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列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分给的课时少,讲课的形式单一,只是文字对文字,照本宣科、长篇大论而已,没有思考,没有讨论,更没有深层次的探索,形不成共识起不到共鸣,这种枯燥无味,没有新鲜感的内容,只能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如同“对牛弹琴”,这是我们各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说:“十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这里我主要是讲思想政治教育,不单纯是对学校青年学生,是泛指对人民的教育,对艰苦创业,对于中国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将要变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种教育很少,这是我们很大的失误。”我们在大学生的教育上走过弯路,付出了惊人的代价,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这个问题不能忽视,不能重蹈覆辙,一定要铭记邓小平同志的谆谆教导。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靠什么,靠人才,靠着一批批爱国,爱民族的有识之士艰苦奋斗,当代大学生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所在,他们的意识形态将影响着国家的未来,没有良好的民族精神,国家的未来不容乐观。
第二当今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外来的思想、文化、观念,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在赚取利润的驱使下,日益猛烈地影响和冲击着我国的文化市场,使得我国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民族文化与信仰受到波及,导致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意识的淡漠。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着经济、科技、军事优势对广大发展中国家一只手推进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另一只手推进意识形态扩张和宗教文化渗透。[1](P前言)西方发达国家到处宣扬自己的意识形态、文化理念、政治模式、价值体系、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并推行其政治、文化,实行新的文化殖民政策,企图以文化控制他国的思想文化阵地,消解其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当代大学生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阶段非常易于接受西方所宣传的文化观念,他们疯狂地追逐、信奉西方文化所宣扬的“自由和民主”,对本民族的文化精髓视而不见,对民族传统精神持怀疑态度,渐渐地丢掉了传统的民族思想。借“老思想、老观念要淘汰”的意识理直气壮地接受所谓的新事物,到最后民族精神就在不经意间淡化,则最终会破坏和削弱我们的民族生命力,这正是那些西方敌对势力想看到的结果。
第三当代大学生多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阶段,生活无忧无虑,父母对子女娇生惯养,真正成了“小皇帝”、“小公主”。只要好好学习,要什么给什么,提出任何要求都能答应。慢慢的在这些孩子内心深处形成一种定式,我是中心,我是重点,任何人都应为我服务,“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成了这代人的特点。经过小学、中学12年的学习,学到的只是课本上的知识,对于什么是民族精神的概念不清楚,更何谈去为民族而学,为国家而努力。在大学的学习生活中,依然延续“我是中心”的思想,满脑子都是“只能我对不起别人,不能别人对不起我”的霸王思想。他们一方面文化基础较好,学什么都快,特别是多样文化,兴趣极浓。由于这一代大学生在长年的小学、中学的学习过程中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满脑子数理化,其他内容都不能涉及。到了大学,学习的自由,知识的多样,再加上网络的应用,慢慢形成了思想张扬,不拘一格,琢磨不透;另一方面,自己的人生观很脆弱,极易改变,如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很容易走向异端。我们看到的只是大学生思想活跃,掌握新知识很快,思维丰富可海纳百川,但我们没有看到许多消极的、腐朽的内容也被他们海纳了进去,如果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他们的思想意识会偏离民族、国家意识的轨道。这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缺失的根本原因。
当代大学生是当代青年中的先进群体,他们的精神面貌直接代表整个青年一代,他们的思想意识同样影响着青年一代,他们对国家、民族的看法、言论、行动等都会引起反响,所以,引导他们科学的塑造民族精神,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崇高理想。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很多,我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国防教育。因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就是要引导当代大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历史,面对现实,自觉维护国家、民族的安全和尊严。同时,通过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育,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培养当代大学生强烈的国防意识、以及国家防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更需要通过加强国防教育来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全民的智慧和力量,巩固和加强国防。[2](P231)国防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精神是国防教育的源泉,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通过国防教育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1 育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对祖国的最深厚感情,是一个国家民族意识和觉悟的集中反映,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国防精神。列宁曾指出:“爱国主义是由于千百年来各自的祖国彼此隔离而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3](P579-580)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华民族历来有着爱国主义教育的优良传统,屈原投江、苏武牧羊、岳母刺字,古老的爱国意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八年抗日战争涌现出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民族英雄的爱国之举,张自忠浴血前线,为国家、民族死亡决心海不枯、石不烂,马本斋怒拒日寇诱降,忍者慈母遭敌人折磨抗日到底,屡建战功……,这些感天动地的民族英雄无不以其崇高的言行证明中华民族的伟大、自尊,他们永远是光照千秋、熠熠生辉的爱国典范。同时我们可以看出这些民族英雄是在我中华民族遭受外敌入侵,铁蹄蹂躏,背负着屈辱,奋勇抗争中涌现出来的,历史再次警示我们没有强大的国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就没有民族的未来。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特别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一种共同的品格, 那就是爱国主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 就能产生持久的动力和凝聚力, 为自己的祖国奋斗不息。国防教育是增进当代大学生对于祖国的认同,激发当代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是培养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有效手段。胡锦涛也强调,要加强国防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全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形成全党全国关心国防,支持国防,建设国防的浓厚氛围。[4](P2)通过国防教育,可以使当代大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祖国的可爱与伟大,认识到保卫祖国的主权安全,维护祖国尊严的重要性,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树立高度的爱国责任感和使命感。
2 国防教育培育民族忧患意识
民族忧患意识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十七大报告指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一定要戒骄戒躁,艰苦奋斗”,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忧患意识得新阐发。
古人曾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等,无不是古人为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所体现出深深的忧患意识。如今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我们抓住这个难得的和平机遇,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在为国防建设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的同时,对于战争,我们始终要保持高度的警惕,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通过各种手段想搞垮中国,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冷战虽已结束,天下并不太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放弃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国际上有那么一些人,总是错误估计形势,总想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的统一,……一些外国势力,还利用人权和宗教问题,向我国施加压力和进行渗透、颠覆活动。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保持高度警惕。”[5](P178-179)作为当代大学生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随时做好与敌斗争的准备,世界并不太平,局部战争时有发生,切不可忘记战争,谁忘记了战争,谁就等于消失于地球之上。加强国防教育就是让当代大学生自觉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意识,这种意识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由于和平的时期太长,人们的战争意识在不断消失,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掌握着国家最先进的文化科技知识,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却淡漠了民族忧患意识,忘记了中国是怎样从血雨腥风艰难地走过来的,忘记了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颠覆活动,企图将中国扼杀在资本主义屠刀之下,正因如此,我们要加强国防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认清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认清战争离我们不远,认清我国安全所面临的威胁,强化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始终保持对战争的清醒头脑和高度的警惕性。
国防教育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国防意识,而国防意识是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无形而巨大的精神力量。美国是当今唯一的超级大国,本土已近二百年没有受到军事威胁,但国民的国防意识十分强烈;瑞士在宣布成为永久性中立国至今已有180多年,它奇迹般地躲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原因何在?其实很简单,因为瑞士人始终在准备战争,一位瑞士官员曾说:“瑞士人踏出左脚是公民,迈出右脚就是军人。”;以色列儿童从三岁起,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以色列人心目中,最高尚的事业不是当总统,而是成为一名飞行员。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只有心怀忧患,时刻警示自己战争就在明天,我们的周围并不安全,头脑中始终要敲响这样的警钟――“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3 国防教育培育民族责任意识
“国无防不立,民无防不安”国防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证,是维护国家政权稳定的基石,没有一个强大稳固的国防,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就没有保障,已经取得的发展成果也会丧失。[6](P82-86)国防教育能够以史为镜,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悠悠历史中,所经历的无数次安危存亡、荣辱兴衰,都直接与国防的强弱密切相连。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多年间,中国处在有国无防的境况之下,侵略者的铁蹄无数次践踏我们的国土,中华民族从此走上了一条困苦挣扎的道路。但是中华儿女没有颓废下去,他们勇敢地昂起头颅与屈辱抗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苦难的中国终于迎来了解放的那一天。我们当代大学生不应忘掉中华民族的昨天,更不应该丢掉为民族明天去拼搏的勇气,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是民族永不倒塌的脊梁,从国防教育中不断提高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从而化作努力学习、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把自己的一切与民族的将来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的确,青年人特别是新一代的当代大学生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正是由于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精忠报国、前赴后继才使得我们的国家由弱变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从此中国人民可以昂首阔步于世界人民之中,再也不会低头于世人面前。我国当代大学生承载着祖国的明天和民族的未来,“少年强则国强”,大学生强则国家威、民族旺。他们,这些当代大学生掌握着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存在着巨大的科学潜力,他们是推动国家走向富强的强大动力,在中华民族和平崛起,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他们一定会成为我们国家恢弘屋宇上无数坚挺的栋梁。
参考文献
[1] 北文.美国救赎[I].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6.
[2] 郑水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读本[J].北京:中国文献出版,2007.
[3] 列宁选集,中文第3版[A].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国防基本知识[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5.
[5] 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3.
[6] 徐思光.高校国防教育亟待加强与创新[J].中国高教研究,2003,(1).
军事理论结业论文3000字以上篇三:《浅析军事理论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摘要:民族精神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更是民族凝聚力能够亘古长存根本保证。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是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向前发展的要求,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也是军事理论教学应承担起主导性的作用。本文从民族精神、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等概念的诠释入手,论述了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并阐明了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
关键词:军事理论教学;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
一、民族精神概述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民族精神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更是民族凝聚力能够亘古长存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报告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阐述:“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民族精神也是民族传统文化中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正确思想,是民族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凝聚力和推动力的一种精神力量。
2、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内容
首先,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培育内容。
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为抵御外族侵略、谋求民族解放、甘愿自我牺牲的优秀品格。新形势下,爱国主义已经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推动着社会主义的快速发展,支撑着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精神目标。这些优秀的民族品格体现了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也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凝聚力。在当全球化带来的政治格局动荡中,某些国家对于我国的领土主权一再侵犯,此时维护国家主权的爱国主义更应该被列入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的内容中。只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大学生维护国家主权的思想和意识,才能使大学生时刻保持理智清晰的头脑去看待西方文化渗透对于我国的冲击,激发广大学生乃至全社会的爱国热情,共同维护国家经济科技安全等多个方面的利益,保障国家的领土完整,并且以此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其次,培育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健全品格。
团结统一体现了中华民的凝聚力,各民族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无论在校园还是在社会中大学生都一定要与各民族的同学和睦相处,并且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牢牢地印在大学生们的民族意识中,使其成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牢固纽带。中国被誉为“礼仪之邦”,中国人民一向本着以和为贵的态度谋求自身的发展,作为中国后备力量的大学生更应该将这一光荣传统发扬光大,在完善自身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加入到维护世界和平的队伍中,反对霸权主义和恐怖主义破坏世界和平,时刻为世界的和平贡献自身的力量。大学生只有时刻牢记着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才能在他们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勇于进取和探索,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当今激烈国际竞争中能够顺利的进行。
二、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
1、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阵地
2011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坚持以国防教育法为依据,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国防教育的核心也是爱国主义,两者的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国家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也指出:“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重要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军事理论》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必修课,是大学生接受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因此,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
2、军事理论教学巩固和深化了大学生的民族历史认知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要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们。”要让大学生拥有牢固的民族精神意识,就必须要求大学生对本民族的历史有高度的认知。《军事理论》第一章《中国国防》第五节中国国防历史,深刻阐述了中国国防的历史发展,透过几千年的中国历史告诉我们:国防观念淡薄,必将危及国家的生存,必须加强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国防观念;武器装备落后是国防虚弱的表现,必须加强信息化军队的建设;人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必须加强人才培养;民族精神是国家兴盛的思想之魂,“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3、军事理论教学强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
军事理论教学强化了大学生的民族成就动机,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爱国主义是民族凝聚力的内核,民族凝聚力是爱国主义的外在表现,它们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军事理论教材第三章《战略环境》,系统阐述了国际战略环境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以及国际战略形势,指明了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面临的安全形势。第四章《军事高技术》,系统介绍了军事高技术种类、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强化了军事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积极推动了中国特色军事革命。第五章《信息化战争》,崭新的战争形态拓宽了战争思维,因此,从世界范围的军事科技、政治经济、国际局势、意识形态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等方面引起学生的理性思考,强化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和应对外部挑战和压力的心理准备。
4、军事理论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辩证统一
首先,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可促进军事理论教学。民族精神是国民最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支柱。面对现在这个国际形势纷繁复杂的世界,特别是我国周边的安全情况,更需要我们用战略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民族精神,从而重视爱国精神,强化国家主权意识。我国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军事理论教学同样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两者之间有共同的教育内容,是辩证统一的。其次,军事理论教学,可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一个民族要独立,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心、民族自尊心、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只有拥有强大无比的民族精神,才能使一个民族在全球舞台上,在世界民族之林的激烈竞争中,挺起胸来,抬起头来。国家的自尊自信意识是推动人民维护国格的强大力量,也是促成国防观念形成和增强的内在动力。
三、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对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原则
1、正确导向原则
军事理论教学必须坚持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正确导向,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问题时要入木三分,客观全面地反应现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保证学生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我们的成就,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特别是潜在的各种矛盾,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夸大我们的优势,在成绩面前自我陶醉,这样会造成学生盲目乐观!妄自尊大缺乏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片面地强调我们的劣势,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悲观情绪。特别是对一些网络言论,比如网络上说:美国,想打谁就打谁,英国,美国打谁就跟着打谁,俄罗斯,谁打我我就打谁,日本,谁打我我就要美国打谁,朝鲜,美国打我我就打韩国,中国,谁打我我就骂谁。对这样一些网络言论,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不能人云亦云,无原则附和。
2、居安思危原则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古训也是军事理论教材上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即使我们身处于和平的环境中也要想到潜藏的危险。随着国家新安全观的确立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增强忧患意识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点内容也是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关键所在,“和平与发展”仍是当前时代的主题,但是和平与发展两在主题却仍面临重大打挑战。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因素引发的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连绵不断。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发展中国家仍有亿万人民处于贫困状态。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正平静过,局部地区军事安全关系紧张,地区冲突不断,军备竞赛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由来已久等等这些不安定因素一直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让学生明白我国的国防兴衰史,学生就能体会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我国国防建设的现状与不足,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及潜在威胁,学生就能增强其忧患意识;掌握了未来战争的焦点、战争形态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势,学生就能自觉地将忧患意识转化成为祖国繁荣富强而自强奋进的巨大动力。把忧患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当中,强化他们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奋进意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关注国防、心系国防、振兴国防的队伍中来,这正是国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民族情感原则
军事理论教学,要注重民族理想信念与情感教育。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中国人民有自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社会主义祖国利益、尊严和荣誉为最大耻辱。”因此,在军事理论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新中国建立前后中华民族命运的对比,着重突出宣传我国的国防建设成就,中国武装力量的强大、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特别是航天航空事业飞速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展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民族理想信念与情感。
4、核心价值原则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军事理论教学中必须体现这一原则,因为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影响着社会的整体风气,因此大学生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确引领,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提高大学生对事物的辨别能力,把握社会主流思想,在精神上和行为上都能够做出正确判断,对人生价值作出正确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团结大众的精神动力,大学生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通过明是非而辨善恶,自觉抵制腐朽思想的侵蚀,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为社会主义的繁荣富强贡献自身的力量。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展现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使学生的正能量得到发挥,成为弘扬民族文化、引领社会风气、体现道德规范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实践者。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大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中发[2004]16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许亚飞.浅析高校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
[4]俞祖华、赵慧峰.中华民族精神新论[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5]孟露.论民族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山东:枣庄学院学报,2011(4).
[6]刘苑.《关于民族精神教育实效性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4(11).
[7]赵荣、龙显清.新编军事课教程[M].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