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论文4000字(2)
军事理论课论文4000字
军事理论课论文4000字篇二
《关于大学生理性爱国的几点思考》
【摘要】当下时政热点问题一再的激起大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而在这其中一些非理性的爱国主义情绪开始强化。针对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的种种表现,本文通过分析指出大学生非理性爱国情绪的产生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文章在“理性爱国”理念及其价值取向的指导下,提出大学生理性爱国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
一、爱国、情绪爱国与理性爱国
不得不说,愈演愈烈的钓鱼岛事件激起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爱国情怀,日本的“购岛闹剧”也使每一个中国人都格外愤怒。不仅仅是最近的钓鱼岛事件,之前的奥运圣火事件,中国南海危机,菲律宾黄岩岛事件等这一系列严峻的来自国内外的不和谐的事件引发了我国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一时间,爱国主义成为大学生情感的主流。爱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作为一个公民起码的道德。爱国主义既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一种态度与情感,也是一种价值观、方法论和理论学说。
浏览网络论坛,经常可以看到很激烈的爱国言辞,特别是在对待中国和日本的关系上,很多大学生们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对于理性的批判,直言不畏的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丑恶面目和目的,当然是应该理解和大力支持的。可是,我们看到,也有很多朋友在抒发爱国情感的同时,不乏情绪化色彩。所谓“情绪”也是一种情感,不过情绪是一种可以“闹”的情感,即“闹情绪”。一般来说,一个人一旦“闹情绪”,办事就不管不顾后果了,说话也没有理智了,甚至于会做出酗酒一样的荒.唐举动来。
正确的爱国情感应该是一种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情感,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理性爱国。作为大学生更不能以爱国的名义无视国家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稳定,要把爱国情感上升到理性爱国的精神层面。法国著名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关于两种爱国心的划分,实际上就可以把其理解是理性爱国与非理性爱国区别。对于理性的爱国,托克维尔这样阐述到:“另有一种爱国心比这种爱国心富有理智。它虽然不够豪爽和热情,但非常坚定和持久。它来自真正的理解,并在法律的帮助下成长。它随着权力的运用而发展,但在掺进私人利益之后便会消减”。
二、当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的表现
首先是用落后的眼光看待爱国主义。从历史到今天,爱国主义仿佛和“抵制”二字还是脱不了联系。从“短暂的春天”时的抵制日货,到前几年的抵制法货,抵制日货,“抵制”的行为从来不曾断过,它总是让国民爱国热情高涨。但同是抵制外国货,但1919年的抵制和今天的抵制,两者却十分不同1919年的行动振奋了人们的精神,对帝国主义侵略者造成了重大的打击,让他们看到了中国人们的反抗精神。对我们的民族资本主义起到了促进作用等。但今天的抵制活动,无疑是“双杀”甚至是“我国内战”。原因为何?只为今天的经济全球化。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从对日贸易上得到了很多好处。没有当年大量的引进日本的先进技术,中国的钢铁、机械、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等等许多领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在今天的国际贸易中,竞争十分激烈,你如果抵制了这个国家,另外的国家就暗中高兴,我们的开放和引进就会处于被动的状态,就会受制于人。有了对日贸易,我们就可以在美国、欧洲、韩国等国际竞争中寻求平衡。何况,我们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要按照游戏规则办事,岂能随便抵制哪一个国家的产品?咱中国人的文化是最讲究斗争策略的,借力打力是起码的策略。何况抗日战争中,我们不是也说过“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吗,当年不用日货并不说明不爱国,今天就更应该明白了。想一想,世界上哪个发达国家没有侵略过中国?当时也好,现在也好,我们能因此而抵制他们的产品和技术吗?这样的爱国主义明显是非理性的、不科学的。大学生作为知识分子,应当认识到传统的“抵制”活动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形式。我们应当引导其他人们,而不是自己也被某些媒体所煽动,参与其中。
其次,用狭隘的眼光看爱国主义,复仇式爱国主义,使我们丧失了基本人性的准则。例如说近期的日本地震,这本是一件让全人类都为之震撼、悲哀的事情,在我国却由于我们与日本的“世仇”而引起争议。在网上曾有许多帖子咒骂日本,甚至为此次地震而高兴,如某论坛上有这样一个帖子“对在日本地震中,未亡的日本国民表示谴责,对地震的极度不够高表示深深遗憾!为了更好更快更强的实现日本地震持续性目标,现我们祈求上苍让日本地震来的更猛烈些吧!再如:在美国遭受了来自以本?拉登为首的基地组织的恐怖袭击后,互联网上有很多这样的帖子,这是美国人咎由自取,这是上天对美国人的报复,这是他们应该得到的报应等等。笔者找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帖子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中国人向来富有同情心,当世界上的一个民族遭受如此惨痛的袭击时,发帖者却无视人类社会中基本的价值准则,对恐怖分子给予肯定和褒奖,这种言论无疑会让国际社会误认为中国人是没有同情心、正义感,是不爱和平的,这将极大地影响我国的国民形象乃至国家形象。
再次,大学生成为网络愤青的主体。“网络愤青”是一种高喊爱国主义的群体,他们分据在各自的“阵地”———各大“爱国网站”,高举“爱国无罪”的大旗,他们对现存国际秩序强烈不满,谩骂是该群体一贯的表达方式,对其他民族中的所有成员,惯用“洋鬼子”的称谓;崇尚暴力,喜欢以暴力方式解决问题,“灭、杀、奸”等字眼是他们青睐的词汇;他们高举理想主义的旗帜,将我国政府和平务实的外交政策曲解为软弱无能。“网络愤青”在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极力打压不同意见,反对他们看法的中国同胞通常被骂为“脑残”,甚至是比较温和的不同意见也要棒杀。这种狂躁、激进的态度,客观上对民众情绪和我国的国际形象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最后,参加示威游行。游行示威是不是一种理智的行为呢?当代的大学生在这样的时代,环境背景下该不该参加游行示威呢。诚然,游行示威是痛快地表达了自己内心对日本政府的不满、宣泄了自己自钓鱼岛撞船事件以来压抑已久的愤慨情绪,但是我们理智地去思考一下,游行的目的是什么呢?或是示威,让日本政府乃至整个日本国民知道中国的人民是强大的,不可战胜的;亦或是让政府屈从与大学生的压力,对日本政府采取更为强硬的态度。细细想来,这两个目的是不是都可以达到呢?首先,这个游行示威能不能传到日本尚且是一个问题;其次,虽然现在的政府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受到人民意志的影响,但是中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厉行的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会就此而改变吗?而且我们反看最近因钓鱼岛事件引起的全国性的反日游行活动当中,少数人借反日之机大肆毁坏同胞的财物,屡屡将游行变成了“打、砸、烧”,趁机发泄心中的不满,将爱国情结引入歧途,成了彻头彻尾的伪爱国,并公然践踏公民的“私权”,走上了犯法的道路。面对日本的挑衅,我们不能苛求群众都是理性的,面对日本的挑衅,我们不能苛求群众都是理性的,但一些人已经沦为彻头彻尾的暴民,甚至都发生了抢劫事件,有些人还用随身带着钢管、扳手等破坏工具,将本来是宣示爱国的游行变了味,少数人的恶劣行为正在玷污国民的爱国心。爱国的方式多种多样,游行示威虽然不失为一种宣泄情绪的方法,但是如果有更好更为理性的方法,为什么不去尝试呢?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潜心求学是一种爱国;维护社会的稳定是爱国;借助网络的力量,效仿所谓“红客”也是一种爱国;长远来说,现在只有现在“师夷长技”,将来才能更好的“制夷!”
三、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的根源
总体而言,当前大学生爱国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在面对众多大是大非问题时态度明晰,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感,理性的爱国行为。他们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发展,能够理解爱国的实质,有较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有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忧患意识和报效祖国的思想和行动准备。但需要警惕的是,主流的背后也潜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部分大学生身上呈现出爱国情感的弱化乃至缺失倾向,他们对民族身份的认同感下降,动摇了社会主义信念,产生了民族虚无主义心态;或不能正确定本民族与其它民族及国家的关系,产生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心态,盲目排外;或爱国情感与爱国行为的知行脱节,缺乏实际爱国行动;或表现为爱国行为的非理性,甚至酿为误国行为。而造成大学生爱国意识与爱国行为问题的产生,并非是偶然的,其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现实因素。
第一、大学生自身的特定因素。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年龄基本处于十八至二十三岁之间,我国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家张增杰认为,大学生主要处于青年中期,从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来说,最一般的情况是: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这一年龄段表现出明显的积极心理与消极心理并存。这使得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比较差,思想容易出现简单、偏激和片面的情况,行为容易急躁和盲动。尤其对于当下出生在社会快速转型、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80年末”及“90后”的大学生,更易表现出这些特点。
第二、社会环境和网络传媒的影响。当今社会正处在全面、复杂而深刻的转型时期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加上国际敌对势力与我国争夺下一代的斗争更加复杂尖锐,大学生面临着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某些落寞腐朽的方式对大学生的影响巨大,如享乐主义、实用主义、存在主义、个人主义等纷至沓来,这些观念令思想已经定型的部分成年人都难以适应,更令缺乏价值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大学生手足无措,常陷入矛盾与迷惑中。这就使得部分大学生动摇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不能正确看待国家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与困难,对祖国的现在及未来发展失去信心,盲目崇拜国外的一切,不再强调为国奉献等等。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青年学生爱国思想传播的最主要的途径。非理性爱国情绪的狂热与网络有莫大关系。互联网的虚拟性也为想表达爱国之情想说话的人提供了方便,然而这种虚拟性与实名制不同的是可以尽情宣泄情绪,而不必考虑自己的发言所导致的社会后果,助长了某些极端爱国主义情绪。
第三、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不足。当前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比较陈旧,依旧重复着初高中的内容,讲古代和革命战争年代的事迹多于现时代的鲜活案例,而缺乏理论深化与内容创新。这种与学生的当下生活脱节,违反了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内容要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于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容易让学生认为爱国主义的形式和内容已经定式化,或认为爱国主义只有做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轰轰烈烈的大事才是爱国,而难免造成理性爱国的缺失。另外,有些高校管理者不能正确地看待大学生的爱国热情,片面理解“稳定压倒一切”,考虑学生高昂的爱国热情可能给学校或社会带来不确定因素,就使得在面对大学生的爱国热情高涨时,往往采用压制的堵的办法,而不是积极的保护和引导。例如通过辅导员对学生三令五申,甚至制定惩处措施来压制学生的爱国热情,牵掣学生的爱国行动。这种方法固然在短时期内防止大学生的过激行为有一定的成效,但更多的会挫伤学生的爱国积极性,难以使他们养成
理性爱国的习惯。
四、大学生理性爱国教育对策
一、以重大事件为契机进行理性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强调理论灌输,缺乏实践教育。以重大事件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加强爱国行为的引导,把理论宣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要抓住学生关注的现实事件,深入剖析,引导大学生在现实实践中坚持理性的指导作用,坚持正确的行为方向和行为方式,尽可能把实践中存在的非理性因素的消极作用限制在萌芽状态或最小的范围,不让消极作用泛滥,不让其脱离理性的指导和约束。
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展开典型、热点案例分析,引导大学生走出“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的误区。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上,应该将重点放在案例分析上。因为大学生们正处在思想逐渐走向成熟的尖端,受事件发生的影响比较深刻。此时,在高校政治理论课上,如果能将客观、真实的案例加以科学的分析比长篇大论的说教更有说服力。我们应该精选“理性爱国”的典型、热点案例,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论证不同的言行和处理方式所表现出的实际效果。比如:南海问题,再比如钓鱼岛问题。于是网络上经常会有诸如:我们不能再姑息他们了,应该武力教训日本,让他们见识一下我们的厉害,否则他们会认为我们软弱可欺;强力收复中国固有的领土钓鱼岛;用战争的手段追回被占的国土等看似极端爱国的愤青言论。签于此,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了辩证的剖析:假如真的和日本诉诸武力,我们有把握赢吗,因为日本背后还有一个美国撑腰,那么,即使能一时打赢日本,相信我们也会两败俱伤,而且中国庞大,元气伤不易恢复。但鉴于我们海军实力较弱,还没拥有一只完全由自己真正制造的航空母舰等远程作战舰船,现有的实力还难以长期固守。而且美国此时觊觎台湾问题的条件也越加成熟,这会令我国的局势更加复杂难测,不利于稳定民心,进行经济建设。
三、践行爱国思想,指导大学生将“理性爱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对大学生进行“理性爱国”教育,不仅要提高大学生的辨别是非及分析思考能力,更要指导他们将“理性爱国”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大学生理性爱国,学以成才是必要条件。一方面,社会的发展,祖国的强大需要我们的大学生有真才实学。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需要大学生有真本事来为国效力,从而提升综合国力,提高竞争力。另一方面,在当前优越的学习生活环境下,我们的大学生应该珍惜这样的机遇。大学生的爱国热情不仅仅体现在大学生本身为国家贡献了多了,还体现在是否珍惜和感激国家为大学生提供的一切。真正意义上的发自内心的爱国,就不应该虚度大好光阴,浪费国家为自己提供的学习资源,就不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发泄和抱怨上,珍惜眼前的一切,明天才会有能力使祖国更强大。
参考文献:
[1]乐山.潜流——对狭隘民族主义的批判与反思[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5—65
[2][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268一269
[3]刘英.“理性爱国”——当代爱国理念的新构建[J].重庆三峡大学院学报.2007.2
[4]李庆杨,刘晓鸥.大学生理性爱国几个问题的思考[J].沈阳大学学报.2012.2
[5]王静.大学生理性爱国的教育策略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6]史丹,张加明.大学生理性爱国现状及原因分析[J].科技创业.2012.1
[7]刘兴燕.试论理性爱国——对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
看过“军事理论课论文4000字”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