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大一军事理论3000字以上的论文(2)
有关大一军事理论3000字以上的论文
2,高度重视战争武器的更新与发明对战争双方的决定性作用
杨昌济认识到,随着各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新式战争武器的发明与使用,日益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他也非常注意搜集这方面的情报,并随时记入日记:“德军现有四十三生的炮,为以前所末闻,想系开战前临时制造者。……现各国要塞,大概能抵拒二十七八生的之攻城炮。德军中三十二生的之克虏式榴弹炮所蓄甚多,至四十二生的则至多不过五门,此种大口径炮发弹之距离现尚不悉,然三十生的炮已能命中一万三千密达之远队离;以此类推,可以得其近似矣。”在日记中还记有:夜战炮、击飞艇炮、攻城炮、战舰、潜水艇、长船、飞机、化学武器、毒气弹、大型聚光镜、红外线等等。并预言这些武器在战争中将起到决定的作用,据战后统计分析资料表明,一战期间,以飞机、坦克、远程大炮等新式武器给战争双方带来了巨大的杀伤,如在具有决定性的会战――索松姆河会战中,英法联军首次使用MK I型坦克给德国军队造成极度的恐慌,防御阵线顷刻之间土崩瓦解,成为决定战争双方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唯物主义 的角度来看,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不是武器,而是人心的相背和交战双方综合力量的较量,杨昌济虽然不是唯物主义者,但战争的结果也证实了杨昌济的分析和预言。
3,认为战争胜负还取决于交战国双方经济实力和军费开支
战争作为政治集团、国家之间的矛盾最高的斗争表现形式,其胜负不仅取决于战争双方武器的优劣,还取决于双方的经济实力和军费开支的预算水平,而经济实力是各国进行与支撑战争的物质基础,关于这一点,杨昌济也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他分析了近代欧洲自拿破仑战争以来,各国历次战争的军费开支情况,估计:“当此开战之初,至少每日必需一亿(万)元以上。据德国柏林大学教授李萨氏之所计算,则谓德国一年间战费约需六十五亿马克,平均每日约需一千八百万马克;而开战之初约六周间所需之费最巨,约需二十四亿五千万马克,平均每日约需五千八百万马克,约合日金二千万元。”他还列表统计了各国的军费开支与交战双方的财政状况,最后得出,协约国的经济实力总体上要大于同盟国的经济实力,因德国是后期资本主义新兴国家,战争刚开始德国虽能支撑庞大的军费预算,但从长远来看,对德国来说,是不利的,因此德国必须要采用速决战才是明智的选择,而速决战的破产则意味着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失败。
另外,杨昌济对欧洲的地理形势,海洋、陆地、山川要塞的攻防特点,以及各国参战的原因,也注重研究。他引述旅英某君之函云:“各国战争之主因,言除法国为复仇,比国为拒敌之应兵外,如德如奥如俄如塞尔维亚蒙的内哥,皆因欲争一海口,德欲由法境出海比境出海,奥俄亦为黑海之门相竞,塞尔维亚蒙的内哥则注目于奥领之巴斯尼西省,欲于此地求得一出海良港。”他对各国的作战特点也作了一些分析,如指出:“吾人前日以为英德如有战事,必先在海上决一雌雄,乃现在二国皆匿其海军舰队不用,盖有鱼雷而巨舰大炮不足恃也。吾人前日以为英国陆军不过十二万人,今已出兵二十万人,为联军之主力,此二事者皆变格也。”叹指出:“德军战法最有显著之二特色,集中攻击与侧面包围是也。”他认为,在参战各国争取盟国的外交斗争中,我国“战国纵横家之所言,也适用于今日矣。”他对日本与德国在我国山东的交战情况,也给予了特别的关注,针对列强争霸,弱肉强食,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正在千方百计地侵略、掠夺、兼并世界弱小的国家与民族的情形,他号召全体国民高扬爱国主义,与民族敌人血战到底,虽死尤荣。
杨昌济,作为一个文弱的师范学校的教书先生,能够在万里之外,如此高度自觉地关心世界战争的形势,在开战的几个月内,就花费如此巨大的精力,搜集了有关战争的各种资料,并进行如此周密详细的分析,虽没有形成独立理论体系,这完全是出于对祖国安全存亡的高度关心,正如他平时对学生所教导的:“日日看报,则心目中时时有一种社会国家之观念,而忧世爱国之心自愈积而愈厚”,并可积累各种知识,“积累久之则深明世故,可以应无穷之变”有其师必有其徒,他的学生毛泽东就是一位忧国忧民、富有才华、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佼佼者,这绝不是历史的偶然。
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早在少年时代,他就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世界英雄豪杰传》等书,对古今中外英雄人物的战争业绩、战略战术很感兴趣。他在一师读书时说过:“吾人揽史时,恒赞叹战国之时,刘项相争之时,汉武与匈奴竞争之时,三国竞争之时,事态百变,人才辈出,令人喜读。”军事问题始终是他学习和研究的热点和重点之一。在《讲堂录》中就记载了大量杨昌济等老师讲课中所涉及的军事思想的条目,如:“两军交绥,安者服矣,骄则必败。”“矛杀人,盾避敌,备当所用。此谓器使人。”“夫兵者,国之卫也,非强悍有力者不胜其任,有非多受教育者不能有功。吾国士人既甚弱矣,则兵出于召募,而无赖鲜识之徒充其选,驱之临战,不待交而先溃,历年国受巨创者以此。”“天下无所谓才,有能雄时者,无对手也。以言对手,则孟德、仲谋、诸葛尚已。”“孙武子以兵为不得已,以久战多杀非理,以赫赫之功为耻,岂徒谈兵之祖,抑庶几立言君子矣。”“《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先。”“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善用兵者,无智名,无勇功。”“苏询沦曰,按言以责行,孙武不能辞三失;久暴师而越衅乘,纵鞭墓而荆怒激,失秦交而包胥救。言兵则吴劣子孙,用兵则孙劣于吴,矧祖其余论故智者乎?”“兼弱攻昧,取敌侮亡,天之道也。”“荆川文武全才,弓马擅长。”“杀人以生人。”等等。
仅仅是一本《讲堂录》的上课笔记,就记下了这么多有关古代军事知识的条目,涉及的军事人物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曹操、孙权、诸葛亮、孙武、吴起、管仲、商鞍、汉光武帝、张良、王导、谢安、陶侃等,还有外国的大军事家凯撒、拿破仑。对这每一条记录,授课的杨昌济、袁仲谦老师,还要详细讲解。我们不难看到它所涉及的广阔知识层面。何况这还远不能包括毛泽东自己从古今中外历史书籍中,对军事问题的广博而深刻的研究。正因为毛泽东在杨昌济的直接影响之下,受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熏陶,因而在他于1917年担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友会总务期间,在组织学生自愿军军训时,就初步表现了军事组织和指挥才能。当时南北军阀在湖南交战,毛泽东曾指挥学生军、用木枪缴了北洋溃军3000多人的武装。后来学校师生称赞他“通身是胆”,还有人为他取了个外号叫“毛奇”(德国著名军事家)。
青年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深刻研究的“预备功夫”,对未来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一点,我们可以从20世纪30年代王明“左”倾教条主义者对毛泽东的批判中得到佐证。当时,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者指责毛泽东“把古时的《三国演义》无条件地当作现代的战术,古时的《孙子兵法》,无条件地当作现代的战略,更有好些好博览的同志,拿半世纪以前的曾国藩作为兵法之宝”。他们还强调:“这些不合时代的东西――(孙子兵法),曾、胡、左治兵格言,只有让我们的敌人――蒋介石专有。”这正好从反面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在杨昌济直接教诲之下并对包括曾国藩在内的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批判继承与改造发展和超越。在这过程中,既有毛泽东自己实践经验的总结,又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湖湘文化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从王船山-曾国藩-杨昌济-毛泽东。如同汪澍白指出的那样:“毛泽东同志的确从中国古代兵书、史书以及诸子书小说书中摄取过丰富的军事思想和经验材料,用来制定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和策略。”这一点却非言过其实。
参考文献:
[1]彭大成,湖湘文化与毛泽东[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
[2][美]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三联书店,1979。
[3]杨昌济,杨昌济文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4]毛泽东,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5]杨昌济,达化斋日记[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大一军事理论3000字以上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