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军事理论论文>

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的结课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的结课论文篇二

  《对军事课的新认识及完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探讨》

  摘要:正确认识普通高校军事课的性质是做好高校国防教育的前提。首先研究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探究军事课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学科属性,并且依据《大纲》明确军事课的价值和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国防教育实效性及长效性的途径。

  关键词:军事课特性;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

  作者简介:毛雪梅(1971-),女,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内蒙古师范大学军事教研部,讲师。(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003-03

  以1985我国普通高校军训试点为起点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已经开展了近30年,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在某些方面仍然有提高的空间,比如国防教育的实效性、长效性还有待提高;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做得还不够,还有一些普通高校教育的盲点问题可以通过国防教育来解决。从军事课的自身特点及其教育目标来看,其具备了人文学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多重属性。从教育教学实践来看,搞清楚军事课的性质,对于解决这些问题大有裨益。

  一、普通高校军事课的性质

  1.《大纲》关于军事课性质的表述

  教体艺[2007]1号文件对《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进行了修订,其中第一条指出课程性质:“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1]这一规定从宏观的角度明确了军事课的性质,为课程实施指明了方向。不过,这样的性质说明同样适合于其他课程。

  2.从学科分类的角度阐释《大纲》中体现的军事课特性

  军事课作为普通高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课程,自然应有其独特的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方面,军事课的实施者则应认清这些性质,并且在此基础上提高以军事课为载体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实效性与长效性。

  根据我国现行的学术体制和学科分类,我们习惯于把所有的学科分为人文社会科学(文科)与自然科学(理工科)两大类。这种分类其实是有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把人文也视为科学,并称之为“人文科学”;二是它认为所谓的“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一类的东西,有时甚至把人文学科完全并入社会科学;三是它认为社会科学比较接近于所谓的“人文科学”而区别于自然科学。

  其实,人文并不属于科学。今天我们所说的“人文科学”的英文对应词叫做“humanities”,而“humanities”根本就不属于科学(science),相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还是与科学相对的东西。从西方古典时代以来,“humanities”主要包括哲学、史学、语言文学、艺术等等,《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将它翻译为“人文学科”,这是比较准确的。[2]

  综上所述,现行学科应该首先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根据这一思想,军事课应该包含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等多重属性。理由分述如下:

  (1)《大纲》规定,军事理论教学内容包括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比如精确制导技术、隐身伪装技术、侦察监视技术、电子对抗技术、航天技术、指挥控制技术、新概念武器等。教学中通过讲解这些技术的原理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显然,这些原理属于自然科学范畴。在讲授这些内容时既要解决这些技术“是什么”的问题,还要讲出其在军事上的应用,即“怎么样”的问题,也要对这些技术的原理做出科学的解释,即“为什么”的问题。因为一切科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对象的性质和规律。因此,在这些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遵循自然科学知识教学的规律,即以讲授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为主。

  (2)《大纲》规定,军事理论教学内容包括军事思想,比如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等。教学中需要解决这些思想“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并且用这些思想分析、认识现代战争和现代形势的变化。显然,这些内容属于社会科学范畴。社会科学的学习与自然科学的学习还有所不同。学习社会科学,可以通过对某一现象进行讨论甚至辩论,发表不同的意见,最后得出结论。此外,有些社会科学知识还有可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表现出其与时代不符的一面。这些都是在讲课过程中要与时俱进的。

  (3)除了前面探讨的问题本身之外,军事课的教学目标中多次提到“增强国防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树立打赢信息化战争的信心”、“激发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等等,这些都是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思想感情的升华。这些内容无法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这些有别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应该划分到人文学科范畴。人文学科揭示的是对象的性质和规律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这些永无止境的挖掘和追问是不断生成着的过程。[3]仅靠教师讲授是无法达成这些目标的。相反,这些目标的达成属于态度和品德学习范畴,态度和品德的改变经历顺从、内化和认同三个阶段。[4]人文学科的学习受到家庭、社会、集体、性别、年龄等很多因素的影响,所以人文学科学习需要采用多种多样、灵活的方式。

  3.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追求的目标

  《大纲》第一条指出课程目标:“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通过军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储备合格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基础。”[1]

  如果从学科或科学的视角研究军事课的目标,需要分别论述:对于军事课中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授,追求的是把个别事实归纳总结出某种规律性的认识,进而服务人类。而军事课中人文学科教育内容则追求“具体化”和“个别化”,即需要将价值、思想、态度内化为每个个体的个性和特点,进而体现出其对社会发展进步的意义。[5]

  二、普通高校军事课的价值和功能

  1.普通高校军事课的素质教育功能

  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运作精神,注重潜能开发和健全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大学生在校接受国防教育自然离不开德、智、体、美、劳的教育。国防教育过程,不但贯穿着知识教学,而且注重能力培养;不但进行体能训练,而且关注品德及个性培养。《大纲》规定军事课包含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军事课作为一门大学生必修课,知识传授的功能是自然的,而在国防知识传授的同时,进行国防意识、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在传授中国周边安全状况知识的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传授军事思想知识的同时进行集体主义观念教育,在传授军事高技术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热情。因此,以军事课为载体的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具有素质教育功能。

  2.普通高校军事课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国防教育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精神教育。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目标、手段、途径的各个方面都体现着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国防教育的目标、手段、途径以及实践无不体现着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民族精神。党的十六大报告提炼出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涵盖了五千年文明发展的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高层次的概括。一线的军事课教师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践行着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

  3.普通高校军事课的创新教育功能

  军事课教学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创新因子。根据《大纲》规定,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包括中国国防、军事思想、战略环境、军事高技术和信息化战争五个部分。比如,在军事高技术专题下通过介绍世界上各种各样的隐身、伪装武器装备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还可以通过介绍近期世界上发生的战争中所用到先进战略战术以及新奇武器装备激发学生有关创新问题的思考,或者通过对航天技术的学习发挥学生的大胆创新能力,展开思考。而这些创新因子是学生在其他的课堂上接触不到的。所以,军事课教师不仅要会讲《大纲》规定的内容,还要根据具体问题践行《大纲》精神。

  此外,与军事课相关的选修课蕴含创新因子。《大纲》还规定:“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外,应积极开设与军事课相关的选修课和举办讲座。”在普通高校开设与军事课相关的选修课,从军事角度研究和思考问题也是大学生创新教育的又一个崭新的途径,也是有效的途径。

  4.普通高校军事课的文化传承功能

  学校课程的文化传播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播人类积累的文化遗产,因此它是人类文化世代交替的中介,也可以说这是学校的课程纵向传播功能。二是传播各国先进文化的功能,因此它是人类文化相互交流的中介,这可以说是学校文化横向传播的功能。[6]与任何教育形式一样,以军事课为载体的国防教育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一方面,军事课传播人类积累的文化遗产,比如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等。另一方面,传播各国先进的军事文化,比如,通过现代战争的战例介绍其他国家的军事思想、军事战略等等。除此之外,军事课还有文化增值功能,因为每一个人在接受一种文化时必然融入个人的认识和理解,并且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文化。

  总之,因为军事课的性质特殊,所以以军事课为载体的国防教育必然具有丰富的功能。

  三、提高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长效性的途径

  前面分析了普通高校军事课性质和功能,接下来将探讨普通高校国防教育的有效落实问题,也就是如何让国防教育收到实效,如何把国防教育的效果有效延续下去。要想达到这些目的,笔者认为,可以在军事课程实施的各个阶段,从各个侧面下功夫。

  1.提高国防教育实效性、长效性,需要转变观念

  首先,课前研究。按照传统的习惯思维方式,教学就是讲课,一讲到底。而弄清楚了军事课的复杂性,即军事课兼具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多种特性之后,就能够根据不同的学科属性选择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如讲军事高技术基础知识等自然科学知识重点采用教师课堂讲授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国防观念则需要依据品德态度的学习特点,选择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或者角色扮演法等;学习中国国防历史这样的知识,应该用另外的方法,因为中国国防历史和学生学习过的历史知识有重合的方面,如果把学生看成是零起点讲授中国国防历史知识,那么学生就会产生厌烦心理,所以可以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知识来选择不同的方法。因此转变观念,首先就要在课前重新研究学生、研究课程内容、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目标。

  其次,研究效果。即在一节课或者一门课结束后研究效果。通过调研、访谈、跟踪研究获得教育、教学效果的信息。并且根据调查结果调整后续的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才有利于国防教育实效性的落实和长效性的保障。

  2.提高国防教育实效性和长效性,需要社会、家庭、领导、老师、学生共同努力

  教育作为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现象,它与整个社会和社会其他现象发生着经常的、密切的联系。所以,为了掌握教育及其规律,就必须深入探索教育与社会、教育与其他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7]

  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国防教育的效果同样受到社会、家庭、领导、老师和学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在国防教育过程中就要调整这些因素,以期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同时我们研究学校国防教育,那么其主体首先是老师和学生,甚至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能力、态度、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国防教育的即时效果。如果要提高国防教育的长效性则需要社会、家庭和领导的共同关注。否则教育的效果会出现5+2效应(即在学校5天的学习效果很好,可是在周末回到家庭和社会却把学校教育的成果还原到起点),这是因为社会和家庭环境与学校教育存在分歧。而要提高国防教育的长效性必须社会、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也就是共同关注国防教育。除此之外,提高国防教育的实效性和长效性还需要学校教育不断强化教育成果,也就是国防教育要通过不同的形式长期作用于学生,而不是军事课一结束就和国防教育画上句号。而在学校甚至在社会长期进行不同形式的国防教育需要各级领导的关注和支持,需要全社会营造一种关心国防、重视国防的氛围。

  3.提高国防教育实效性、长效性,需要探索合适的途径

  (1)在军事课必修课教学阶段,要求军事课教师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国防的关注,做到首战即吸引学生,使之关注国防。这就要求教师在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军事课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关注国防、关注国家安全的热情。做到因为喜欢老师的为人处事而喜欢老师所讲的内容;因为喜欢老师所讲的内容而关心国防,或者喜欢老师教学方式而关注国防。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这也要求军事课教师从教学内容上不断充实和提高自己;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上改变、创新教学方法并始终保持对国防事业和自身职业的热情;从师生关系上,关心、爱护、理解和尊重学生。

  (2)依据《大纲》要求,开设与军事课有关的选修课,扩充国防教育内容。笔者从多年的国防教育经验中得知:多数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识是从军训和军事理论教学开始的。而且很多学生在军事理论课结束之后还在关注学校是否开设与军事有关的其他课程。学校就可以借此东风继续开设相关选修课强化国防教育效果。

  (3)通过经常性国防教育活动,依据学生所学专业扩充相关军事方面知识。比如在法政学院进行有关国防法规方面的专题讲座或者知识竞赛,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国防法规的发展情况,调动学生关心国防法规建设进而关注国防。再比如在心理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心理战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以及军事心理思想方面的研究与实践。还可以在计算机学院学生中开展网络攻防演练等等。这样就可以从学生专业入手,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入手,带领学生走进国防。这种做法既扩充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还可能吸引大学生投入军营服务国防,或者展开对军事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还可以在学校进行危机教育,比如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地震或者火灾逃生演练。

  (4)利用校园文化进行潜课程熏陶。学生进入大学就会在校园度过四年,所以校园的一草一木学生都很熟悉,同时校园文化建设也对学生的身心陶冶起到微妙的作用。图书馆可以设置国防教育园地,校园小路上可以嵌入一块关注国防的标语,校内广播宣传中可以开设一个国防栏目,不定期开展国防知识竞赛、有组织有目的让大学生参观学习国防教育成果等。网络是现代大学生非常关注的空间,所以国防教育也可以进入网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EB/OL].

  [2]汪信砚.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的分野[J].新华文摘,2009,(18):38.

  [3]冯石岗,等.把握人文学科特质,提高思政课实效性[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

  [4]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钟志贤.深呼吸:素质教育进行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6]刁培萼.教育文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7]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

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的结课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国防教育的论文

2.军事结课论文

3.有关国防教育论文范文

4.论国防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的论文

5.浅谈国防教育毕业论文

6.军事教育论文

2375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