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大一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2)
大学生大一军事理论论文2000字
2000字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篇四:《试谈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军事理论课的教改思路》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今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重要性的论述,以及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军事理论的教学改革思路,以期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形势;军事理论课;教改思路
大学生的军事理论课是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也是大学生进入高校的第一门课,更是高校的“窗户”课,因此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工作。当今国际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大背景下,局部战争依然存在,以政治斗争、经济斗争等多种斗争方式为主的新形势下,必须加强大学生的军事理论教育。
一、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性
(一)国家有关文件的制定是开设军事理论课的依据
我国军事理论课的开设要追溯到1984年颁布的《兵役法》,该法有明确相关规定的条例,一直到2006年修订的教育部、总参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我国相继出台了多个开设军事理论课的重要文件。比如,1984年《兵役法》明确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于是全国许多大学开展了学生军训,此时主要是集中搞军事技能训练。
2001年,我国颁发了【2001】48号文件,文件规定了从2002年开始,全国要将学生军训纳入普通高校本、专科生的必修课,并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同时列为考查科目。2002年6月19日,教育部、总参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该《大纲》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依据,明确规定了军事理论课是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2006年修订版的《大纲》强调指出:军事课程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其教学时数为36学时,除完成规定的学时外,还应积极开设相关选修课和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讲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对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由此可见,国家出台系列的法律法规等文件为全国各高校开设军事理论的教学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使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及大纲时有法可依。
(二)当今大学生亟需加强国防观念和国防意识教育
从古到今,每个国家都把国防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国无防不立、民无军不安”,说明一个国家没有强大的国防,则这个国家将不能长久安全地发展下去。当今的大学生生活在和平幸福的年代,没有经受过战争的洗礼,导致他们国防观念淡薄,忧患意识缺失,对国际形势漠不关心,甚至有个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出卖国家机密等。因此,必须大力培养当今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教育,包括民族忧患意识、国家安全意识以及爱军尚武意识。通过民族忧患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树立一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居安思危的爱国主义忧患意识;通过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认清当今国际局势总体处于和平时期,但是局部战争、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以及我国周边环境等诸多威胁仍然存在,从而促进他们形成国家安全意识;通过爱军尚武意识的培养,不仅要继承毛泽东同志“枪杆子里出政权”的优良传统,更要让学生树立一种强国兴邦和爱军习武的国民意识。每所学校都把大学生的国防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深知国防教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客观要求,是为国防和军队建设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的重要措施。
二、高校开设军事理论课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些学校不够重视,随意减少授课学时,授课地点安排在军训期间或周末或晚上,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一)重视不够,对军事理论课教学投入不足
《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规定》第十一条:普通高等学校(包括高校)应当把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统筹安排。第十二条: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教学机构与人民武装部共同负责军事技能训练、军事理论教学的计划安排和具体组织实施。明确指出了军事理论教学工作应该纳入学校的教育教学计划,由军事教学机构(军事理论教研室)和人民武装部共同组织实施。很多高校对军事理论课教学重视程度仍显不足,主要表现在军事理论的教学管理机制不健全,即没有单独建立军事教研室(部),并与武装部(单设)合署办公,大部分高校是由设立的武装部与学工部(或保卫处)合署办公,在这种模式下作为二级机构的军事教研室的职权和地位非但没有得以加强,军事教研室和武装部的职能和地位反而被弱化了,甚至有个别高校将军事理论教研室归并到其他公共课程教研室,导致军事理论教学的保障设施与经费的投入不足,不利于形成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教师以非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居多,严重影响了军事理论教学任务的质量。
(二)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校军事理论教师很少是从军事院校毕业的,大多数是从学校相近专业调剂过来的大学教师或学生辅导员。因此,他们的学历层次、教学水平以及专业背景都有很大差距。在教学时,有些教师脱离国内外军事现状,只会照本宣科,很少会去更新知识,教学内容陈旧。此外,学历层次和专业背景的不一样,导致他们教学和科研能力截然不同,甚至会出现没有获得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承担教学任务。追根溯源,这是由于缺乏一只专业化、职业化的军事理论课教师队伍,而不是由“杂牌军”担当大任。
(三)教学内容不规范,教学方法单一
军事理论课的授课时间被减少,没有达到《大纲》要求的教学时间――36学时,不能完成军事理论课的教学任务,缺少系统而全面持续性的军事理论教育教学。普遍存在上大课、上统课的现象,课时不够,很多高校就会分专题或章节授课,这样做存在很大的弊端,就是每个教师只关注于讲课的专题或章节,而缺乏对整个学科内容的掌握,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教学内容极不规范。加上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教学手段单一,采用单纯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很少与学生互动,缺乏吸引力,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达不到预设的教学效果。
三、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改措施
(一)精心选取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高校的军事理论教学内容丰富,知识涉及面较广,要想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教学目标,就要求我们在《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上,精心选取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在围绕国防教育这条主线的基础上,优化整合学校整体师资力量,直击当前热点和敏感话题,把握学生动态,力求把当今国际形势和课本中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引起学生的反思和共鸣。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大胆突破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要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知识结构和身心特点的新型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开放式教学方法、导问式教学方法、分层次教学法等,使用这些方法把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讲透,确保军事理论教学质量。
此外,在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外,还可采取寓教于乐式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活动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辟一条国防教育实践路线。校园里可以组织一些国防教育类的活动,比如以革命题材为主的演讲比赛、观看爱国战争电影、举办国防教育讲座以及针对当前国内外热点话题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学校可以根据情况,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遗址、博物馆等红色圣地,通过这些载体中的国防教育元素使他们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
(二)加大引进高素质军事理论人才,调动现有教师的积极性
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是教师。建设一直政治强、业务精、素质高的军事理论教师队伍,是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关键,同时也是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加大力度引进高素质军事理论人才,并充分调动现有军事理论教师的积极性。
在引进人才的时候,要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候选人最好是博士研究生或具有高级职称的军事人员,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丰富的军事方面教学经验者最佳。
对现有的军事教师,学校要实行奖励机制。一方面,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军事教师职称评聘工作和生活待遇情况,每年选派一部分教师出去参加专题培训或研讨会,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以待遇留人、关爱留人的方式解决军事教师的生活问题,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对不称职的军事理论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惩罚,甚至撤换。
(三)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高校军事理论课的考核分为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理论部分的考核主要是由学生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组成,分值的比例可以设为4:6。学生的平时成绩可以分为课内和课外,课内成绩依据上课出勤率和课堂表现情况确定,课外成绩可体现在学生组织或参加国防教育、社会调查等活动方面,建议课内和课外的平时成绩比例设为7:3。期末试卷的考核以闭卷方式考试,题目及题量恰当,题型由客观题和主观题相结合,可以建立相应的题库。
实践部分的考核主要是学生的军事训练,这部分成绩可以根据军训时的出勤情况和军训情况来给分值,具体分值可以由军训教官和辅导员来打分,然后取其平均值,这样更能客观反映学生的军事训练情况。
合理的考核体系既是学生学习效果的最后检测,也是为以后军事理论课程建设提供有益参数,因此,建立清晰合理的军事理论考核体系对军事理论课程建设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徐敏.关于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J].职教论坛,2009,(06).
[2]何淑君.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程建设的若干认识[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1):46-49.
2000字大学生军事理论论文篇五:《谈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与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高校军事理论教学与大学生忧患意识培养的相互关系,分析了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贯穿大学生忧患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并论述了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军事理论课程;忧患意识的培养;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
军事理论课程现已成为我国普通高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与高校的“两课”教育一样,军事理论的课程教学也是以爱国主义为主线,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下稳固的思想政治素质基础为目的。不同点在于,通过军事理论知识的传授,能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学生的忧患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同时能够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的基础。鉴于军事理论课程的特殊定位,笔者认为在军事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对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真正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奋进意识,从而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一、高校军事理论教学须贯穿对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这句话是中华民族的古训,也是《军事理论》教材上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这句话的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即使我们身处于安乐的环境中,也要想到潜藏的危险。随着国家新安全观的确立,当代大学生必须具备忧患意识,时刻牢记:提高警惕、防止祸患,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1.培养忧患意识是改善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淡薄的良药。
忧患意识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涵之一,也是当代大学生须具备的民族信仰。它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使命感,是指“构建在对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进行理性判断基础上的对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牵挂和担忧,并深刻警惕历史进程中出现危机、问题和困难的爱国主义情感”[1],这是一种清醒的防范意识和预见意识。爱国才会忧国,忧国才能强国。有了爱国这样的信仰,才能心怀国家心怀天下忧国忧民。
有了这样的忧患意识,才能把强国梦转变为现实。有了爱国信仰,我们的所作所为都会从信仰出发,都不能违背自己的信仰。医学博士薛毅,曾先后五次出国,次次都谢绝了高薪聘请而如期回国,就是因为他的爱国信仰。“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早年留学美国,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国防工业一片空白的现实背景下,钱学森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裕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不顾个人生死安危,最终突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为中国的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卓绝的贡献。
2007年,钱学森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的颁奖词上写着这样的话:“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科学的人生观、宇宙观及科学的研究方法,造就了钱学森的科学成就;强烈的爱国信仰与忧患意识,成就了钱学森报效祖国的人生理想。然而,在和平年代出生、成长的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相对淡薄,缺乏对本国国情、国家安全危机与国际形势的清醒认识。所以,国防教育必须贯穿对大学生忧患意识的培养。有了忧患意识,学生才能心系国家安危,从而自觉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念,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2.增强忧患意识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内容,也是高校军事理论教学的关键所在。
当前,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是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真正平静过,局部地区军事安全关系紧张、地区冲突不断、军备竞赛此起彼伏、恐怖主义由来已久等等,这些不安定因素一直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宁。军事理论课程必须要把我国面临的这些国际安全形势及潜在的安全威胁传递给学生,同时帮助学生系统地梳理我国的国防兴衰史,然后把未来战争的焦点、战争形态、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势等介绍给学生。
了解了我国的国防兴衰史,学生就能体会到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明确了我国国防建设的现状与不足、我国当前面临的国际安全形势及潜在威胁,学生就能增强其忧患意识;掌握了未来战争的焦点、战争形态以及军事技术的发展趋势,学生就能自觉地将忧患意识转化成为祖国繁荣富强而自强奋进的巨大动力。把忧患意识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当中,强化他们的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以及奋进意识,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关注国防、心系国防、振兴国防的队伍中来,这正是国防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国防是一个国家的安全防务,军事理论课程本身就是针对国家安全的防卫教育,是为了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提高其履行国防义务的自觉性,所以忧患意识的培养是军事理论教学必不可少的重点内容,也直接关系到军事理论的教学效果与学生国防观念的形成。
3.军事理论教学是大学生忧患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的忧患意识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和开展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培养。其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培养方式,而军事理论的教学就是一条主渠道。高校现有的“两课”教育与军事理论的教学内容关系最为密切。“两课”教育是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放在首位,提高学生的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而军事理论的教学是要把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特别是我国面临的安全威胁等现实情况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认清国防建设的重要性,学会用科学的辩证思想看待国际形势以及我国面临的挑战、威胁与潜在危机,从而树立正确的战争观、国防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所以,通过军事理论的教学,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信仰与忧患意识。高校国防教育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国防精神、国防建设、军事思想、国防历史、军事动态等几个方面。比如我国的国防建设情况,通过对国防力量构成的各个要素的系统介绍,让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建设的现状,包括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在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武器装备的信息化、人才后备力量的培养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距,由此产生危机意识,进而增强学生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1.培养忧患意识首先应坚持正确的导向和原则。
军事理论课程的教学必须坚持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正确导向,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问题时要入木三分,客观全面地反应现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以保证学生对问题有清醒的认识,既要看到我们的成就,也要看到我们的不足,特别是潜在的各种矛盾。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夸大我们的优势,在成绩面前自我陶醉,对“忧患”问题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会造成学生盲目乐观、妄自尊大,缺乏危机意识;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片面地强调“忧患”,这样容易导致学生产生悲观情绪,缺乏前进的动力。培养忧患意识,决不是要学生对现实持悲观态度,恰恰相反,有了忧患意识,才可能用积极向上的态度看待现实问题,理性地分析问题,做到未雨绸缪。
2.培养忧患意识需从鲜活深刻的案例入手。
案例的运用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所以培养忧患意识,必须注重案例的选择与使用。首先,单一的讲授理论知识比较抽象、乏味,所以要善于利用合适的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案例的选择要具代表性、时新性、启发性。
力求让学生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最新动态以及我方所有可能的对策与各种利弊分析,解除学生的各种困惑,从而强化他们爱国、忧国、强国的信念。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强大的国防,才是国家发展的坚强后盾。案例的选择要能深入人心,要让大学生认识到国家和民族发展危机的严重、责任的重大,意识到民族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感受到祖国的发展不容缓慢,不进则退,促使他们艰苦奋斗,发愤图强[2]。把当前发生的热点问题讲深讲透,用系统的军事理论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就能通过忧患意识的培养达到国防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詹文都.论切实加强对青少年的忧患意识的教育对高校选修课的若干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0(5).
[2]刘绮婷.大学生忧患意识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原则[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0,(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