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装与系统维护论文(2)
计算机组装与系统维护论文
计算机组装与系统维护论文篇二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效果提升探讨》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这门课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该课程的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教材 互动 考核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内容
这一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在于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它是介绍计算机硬件组成、选购、组装和维护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组成硬件简介及现场拆装演示、重新认识我们的电脑(主要内容:附件、控制面板、桌面设置、任务栏、资源管理器、文件夹管理、右键功能、ESC键、一般软件的菜单功能、快捷键等等)、如何组装一台电脑(主要内容:计算机硬件性能指标及报价说明、组装适合不同人群的电脑案例分析)、学生主讲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各种值得分享的知识信息、计算机故障诊断与排除、推介各种有用的软件(主要内容:360系列软件及使用方法及里面推荐的许多有用的软件、免费网络硬盘等等。
从这门课程里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一门课程的理论知识相对而言比较少,大多数是操作技能,并且是与现实生活中普遍联系非常紧密的。所以相对于别的课程而言,这门课程的工具性更加强。
2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更新速度较慢
摩尔在1965年文章中指出,芯片中的晶体管和电阻器的数量每年会翻番,原因是工程师可以不断缩小晶体管的体积。这就意味着,半导体的性能与容量将以指数级增长,并且这种增长趋势将继续延续下去,这就是著名的摩尔定律。这一定律被无数事实证明是对的,计算机的硬件发展一直非常迅速,以INTEL系列的CPU为例子,在2000年该公司就推出了第四代电脑处理器,它的主频是1.5G,为32位。但仅仅在六年后,该公司就推出了64位的处理器。同样的变化还体现在计算机其他配件上,比如说2003年电脑内存主流配置还是256兆内存,而到了2010年其主流内存已经达到了2G,并且由一核发展到了四核。而在这期间,教材的更新速度却远远跟不上,很多教材使用年限都超过两年。这也就意味着学生通过教材学到的都是两年前的知识,再加上毕业滞后,学生出社会找工作的时候发现自己所学的知识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发展,更有甚者,落后的教材会对学生产生误导效果。
2.2 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从目前来看,该课程的主要方式为课堂教学,这对于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言,显得相当不合适。大多数学校并没有提供专门的电脑供学生进行安装操作,即使有也是一些非常破旧的电脑,使用的系统以及配件远远落后与现实,并且有些部分与实践中不一致。由于这些缺陷导致学生经常把本课程作为一个一般的理论课程,完全没有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
2.3 教学内容存在盲点
从目前来看,绝大多课堂都是以台式机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很少看到有笔记本的内容,而实际上笔记本的销量目前来说已经远远超过了台式机的销量,成为目前个人电脑市场上的主流。笔记本虽然在各种操作系统以及性能等方面都与台式机相似,但在硬件方面两者的差别却非常明显,而这一方却又恰好是本课程的重点。因此,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将会对学生将来的发展产生影响,当学生毕业后,发现面对的大多数的电脑是自己没有学习过的,还得重新学习,压力会增加很多。
2.4 考核方式缺陷
如同其他大多数学科一样,本门课程到了学期末也是通过试卷来考核学生的学习成果。这对于本门课程的性质而言是相当不恰当的,本门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非理论知识。如果仅仅能够背下书本上的知识点,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是不够的。并且由于是采取笔试的形式进行测试,会误导学生的学习方向,误入歧途。
3 改善教学效果的方法
3.1 及时更新课堂知识,与时代同步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教材的应当加快更新速度。不一定每一年都要编写一本新的教材,但有必要每年对教材再版时对所有知识点进行更新,确保教材印刷之时的信息及时的,可靠的。但是,教材的更新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为它难以做到及时更新,并且即使能够及时更新,它也仅仅只能一年或最快半年更新一次,依旧难以跟上电脑的变化速度。此时,就需要每一个从事教育的老师在课堂上提供最新的电脑资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每天都关注有关电脑的最新消息,把自己收集来的各种信息添加在课堂教学的课案上,让学生在学习教材之余还能接触最新的消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
3.2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实操比例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使学生能够熟悉地掌握各计算机的组装与维护,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视频来传授知识,将一些操作过程在课堂上实景展现给学生。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尽量提供硬件设施给学生进行操作。当然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校难以及时地提供足量的最新机器给学生练习,并且担心学生将电脑弄坏而加大成本。但学校可以提供少部分的最新机器用于教学,开始的时候让学生组装旧电脑,等学生具有一定能力之后才分批让学生对新机器进行组装,这样既保证了学校机器的安全性,也能够让学生接触最新的实务。
在教学方式方面,应当推广任务式的教学方式。即在课堂上规定学生按照电脑使用者的不同身份来组装电脑,比如游戏爱好者、设计师、文档处理者或者是影音爱好者,要求组装成功的电脑要满足不同使用者的不同用途。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明白不同设备的性能特点,并且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提高教学效果。
3.3 扩大教学范围,改革考核方式
教学内容里应当将笔记本电脑作为一个重要知识点部分,将其硬件上与台式机的区别进行细分,使学生能够对社会上通用的所有电脑有着清晰的了解。
考核方面,建议放弃以笔试为主的考试方案,采取笔试与操作相结合,操作为主的考核方案。笔试成绩的比重应当控制在百分之四十左右,操作方面可以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电脑组装成所需要的机器。只有这样考核才能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本门课程不应当是一门死记硬背的课程,而应该是以手动为主的课程。
教学是一个老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尤其是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中,互动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互动过程中,老师是处于一个引导地位,需要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每一个老师都有义务去研究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总结,不断进步,与学生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1] 胡玲.《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模式浅探.软件导刊,2009(10).
[2] 余海斌.浅谈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改革.河南农业,2008(8).
[3] 网络教学策略的结构及特征分析.现代教育技术,2010(7).
看过“计算机组装与系统维护论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