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浅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关论文(2)

浅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关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浅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关论文

  浅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关论文篇二

  《计算机信息技术教学探讨》

  摘要:当前,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习惯。本文论述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职的教学步骤和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多媒体课件 操作技能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信息技术课正逐渐成为职校学生的必修课程。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主要载体及工具,在教育中担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课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技术,教与学的活动都应以利用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为主。职校信息技术课应鼓励学生运用合适的信息技术,掌握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并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新课标下的职校信息技术课教师,应设计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交流与合作,把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为新型的、适应新课标要求的教学模式。

  下面是我在从事信息技术课近五年的时间里的几点感受,希望得到同仁的指点,以进一步改进该课教学。

  一、熟悉教材,精心备课

  上课是一门艺术,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更能体现这一点,如能在课前充分准备好,将讲授的内容做成新颖别致、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配以适当的解说、导言等,定能带领学生进入神奇的殿堂。因此,课前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须反复熟悉教材,把握好要点、难点;二是必须写出每节课的文字教案,对课题的布局、调配等设计出最佳方案;三是必须精心设计、制作好电子教案(包括电子材料、课件、学生作业展示样品等)。

  我一般将教材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学习两部分,每节课都涵概了这两部分内容。每节课的理论学习内容编成3―5个选择题,供学生测试,题目内容可以是本节课操作技能学习的切入点或提高点,也可以是上节课的复习点,甚至是与本节课操作无关、但需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每节课的操作技能学习应该是实用的、学生感兴趣的,一般按梯度设计成基本任务、提高任务、拓展任务三个层次,让有效教学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中。

  二、研究学生

  “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教学对象的有效性对教学起决定作用,如何调控学生对课堂学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学、会学、学会,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因学定教,在上课前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留意他们的兴趣爱好,每节课尽可能找到学生较为喜欢而又能覆盖所授知识点的恰当例子作突破口。学生有兴趣去学,教师才能有效地教。

  三、课堂教学

  每节课分为理论学习(控制在10分钟内)和操作学习(约30分钟)两部分。

  1.理论知识学习。

  理论知识学习采用的教学形式有:利用网络评价系统进行理论知识测评(即时反馈),测评知识点讲解(演示文稿),知识点问答提交(竞赛),动画/课件演示或用生活中的比喻来帮助知识点的理解,课堂作业展示(点评、归纳、提高)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参与度,每节课的前5―10分钟,设置3―5个选择题,利用网络评价系统进行网上过关测试,学生测试不限次数,并且每提交一题,都有正确答案提示,在规定时间内测到他们满意为止;学生测试的同时,全班学生的测试结果即时显示在课室的大屏幕上。对测试知识点,教师要进行分析讲解,讲解方式可用演示文稿或动画演示或比喻讲解等。每节课后,教师都要把学生当堂测试成绩复制下来,以班为单位,形成“课堂测试的情况.xls”,放在网上指定位置,供学生下节课查阅。(每班一张工作表,每个学生都可以看到全级同学测试情况。)

  2.操作技能学习。

  操作技能教学一般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1)任务设定

  虽然学生对实用操作技能的学习有较大兴趣,但实例稍复杂,或涉及代码的操作,部分学生就有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应将操作技能学习设置为三个层次的任务:基本任务(60分)、提高任务(80分)、拓展任务(100分)。每节课学生只需提交其中一个任务即可。

  基本任务只需学生做简单的操作即可完成(一般教师会提供半成品),重在理解操作原理,让学生对所学操作有个初步认识,或复习旧知识。约90%以上的学生能完成。

  提高任务是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意在学生通过模仿教师的操作掌握相关技术的操作方法,也可在基本任务基础上适当增加操作难度,作为提高任务。约70%以上的学生能完成。

  拓展任务一般在提高任务基础上需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或通过作品欣赏与分析,拓展制作思路,才能完成任务。拓展任务一般具有一定的创新,是掌握本节课操作技能的一种升华,教师一定要大力表扬提交此任务的学生,如大屏幕投影其作品。拓展任务完成情况因学生和所给的制作时间而异。一般只20%左右的学生能完成。

  三个任务具有内在联系,由简到难,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启发工作,如在每一个操作前都可以提个问题进行指引,或发现什么不足,如何改进等,让学生更加明确操作的目的。

  (2)操作技能学习

  操作技能学习一般遵循如下几个步骤:

  A.教师先演示(广播)提高任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

  B.教师分小步子进行操作演示,学生模仿练习,以完成本节课的基本任务和提高任务。注意要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控制每次演示的步子,步子太大,学生会跟不上。学生练习的同时要进行启发教学,如提问,设想出现什么问题,应如何解决等,步步深入,让学生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C.教师尽可能进行相关优秀作品欣赏与制作分析,拓展学生的制作思路,让学生创作出更好的课堂作品。对具有特色的学生作品,教师应立刻用大屏幕显示出来,及时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

  D.临下课前,进行学生课堂作业点评(大屏幕),表扬完成作业的学生,及时纠正学生误操作的地方,点评要轮流,大约同一学生一个月可轮一次,点评的同时记下成绩。

  基本任务、提高任务、拓展任务,学生可以任选一个上交,教师也可当场打分,及时激励表扬,形成“课堂作业完成情况.xls”,同“课堂测试情况.xls”一起放在网上指定位置,供学生下节课随时查阅,两者共同形成学生的过程性评价。

  四、教学资源

  教师课前准备功夫要下足,除了提供学生课堂上用到的素材、中间品、学生操作指南(步骤与要求)或操作实录(提高任务操作录像),供学生课堂制作和自主学习使用外,还应提供水平相适应的优秀作品供他们欣赏,拓展他们的思路,启发他们更好地完成拓展任务,在欣赏别人的作品中提高自身的制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

  1.对学进行反思

  对学生理论知识的测评,要做好成绩登记,知识讲解要力求简单明了;操作任务完成情况最好随堂登记,即时表扬、提出修改意见或上交后在课后批改。通过两项评价建立学生的电子成长记录表――“学生课堂任务完成情况.xls”和“学生课堂测试情况.xls”,这两个文件都放在网络上,学生上课时可以随时查阅,互相监督。学生通过自身的对比,可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

  2.对教进行反思

  教师要多思考学生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哪些知识点学生掌握得较差,哪些操作学生掌握得较好?学生存在较多问题的地方是教师没讲清楚还是学生的认知水平限制?再上同样内容的课应如何进行调整?坚持不懈的教学反思,必定会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技能,从而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认为,课堂上无论用何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道德、信息素养始终是我们教师最终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一堂信息课永恒的主题。

  参考文献:

  [1]王吉庆.信息素养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7.

  [2]张建军.信息素质教育研究进展.情报学报,2003,(2).

浅析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关论文相关文章:

1.浅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史论文

2.计算机信息技术毕业论文

3.关于计算机信息系统论文

4.浅谈计算机网络应用的论文

5.计算机技术和联用信息技术论文

6.关于计算机软件方面论文

2367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