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计算机论文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论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论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论论文

  现如今,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论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论论文篇1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引言

  计算机在经历六十多年的变迁与发展后,其性能、运算速度及成本等方面均获得了显著发展,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引领下,更将朝着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迈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逐步发展与成熟的同时,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并在日常生活、教育、军事及工业等领域,发挥着利益重要的作用,全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1 当前社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具备的重要作用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推动与支持,各类生活问题也在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影响下,得到了很好的解决,人们也享受着更加舒适和快捷的生活方式。除此之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也极大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与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当前,计算机综合性能及其系统性不断增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更是以日新月异的更新速度进行发展,充分满足了人们个性化及人性化的需求。总体而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成为社会发展一项不可或缺的工具,并积极影响着社会各个行业的发展。

  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趋势

  2.1 计算机智能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计算机也受到了更高的要求,传统计算机已难以完成大量数据的计算任务,在此种形势下,就需要开发设计出具备强大配置与功能的智能化计算机。作为一种超级计算机,智能化计算机可同时分析并处理计内部多项数据与指令,与普通计算机相比,其具备的运行处理速度更高,且在一些尖端领域同样可发挥出重要作用。此外,智能计算机可通过模拟数据的形式来完成一些高难度的实验操作,在有效减少投入成本与时间的同时,大大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由此可知,智能化计算机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不断变得人性化与合理化,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2 新型高性能计算机的研究与发展

  近些年来,硅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力度不断加大,并逐步进入了枯竭的发展阶段,这也让我们今后的发展重点落在了新型技术的开发上。现阶段,研究量子、光子、纳米技术等新型计算机的开发与研究已成为各个国家研究人员的工作重心。每隔几年的时间,计算机便会经历一次大的发展改变,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型高性能的计算机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得到大范围的应用。

  (1)量子计算机

  作为根据可逆计算机研制出来的一种物理装置,量子计算机的高数及逻辑运算主要遵循的是量子力学的规律,其基本原理便是运算与存储大量数据,并对数据来源进行分析与处理。量子效应为量子计算机的开发基础,此种计算机通过激光脉冲来改变一种链状的聚合物,进而对开、关状态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量子位,量子计算机实现了数据的有效存储。量子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方面,要远远快于传统的计算机,这主要归功于利用量子展开计算;当具备相同的存储数量时,量子计算机同样可以存储更多的数据量;而在安全系统保护这一方面,量子计算机也存在非常大的优势,这也给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光子计算机

  光子计算机相比于传统计算机而言,其计算数据的方式主要通过利用光子,此时的光子便起着传统计算机中的传输、计算及存储等作用。光子的应用使得传统计算机的导线变成了当前的光互联,并将光子硬件取代了复杂的电子硬件,以光子运算方式开展各项计算工作。对于光子计算机而言,其运算过程中的数据可通过不同波长体现出来,对于数据较为复杂,计算量大的一些任务,同样可快速进行处理。这样一来,便可逐步增加光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使其不断朝着新型高性能计算机的方向发展。

  (3)纳米计算机

  纳米计算机指的是有机结合纳米与计算机这两种技术,进而研制出来的一种计算机。相比于传统的电子元件,纳米元件的体积更小,同时还具备导向性强、质地优良等显著优点,因此,硅芯片的最佳替代便纳米元件。纳米实际上为一种计量的单位,而纳米技术最早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得到研发,其发展的主要目的便是帮助人类对自然界的与原子进行自由地操控。随着时代的发展,纳米技术逐步出现在各种处理器及传感器硅芯片系统中,并在计算机领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采用纳米芯片的计算机,其消耗的能量非常少,几乎可忽略不计,但与当前普遍使用的计算机相比,具有非常高的性能与运行速度。我们相信,纳米技术必将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为计算机行业今后的长远发展提供无尽的动力与支持。

  3 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支持,其在促进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极大程度上提升了各项工作效率及社会的发展速度。经过长时间的开发与探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已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人们便捷的生活保驾护航。现阶段,计算机技术正朝着智能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其必将成为社会发展的有力条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论论文篇2

  试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 文章通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适合我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一套适合我校特色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应用型人才 培养模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大,各高校几乎都开设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使得该专业成为全国专业点数之首。教育部等五部委2004年联合发布的报告称,计算机人才需求每年增加100万。然而,2005年全国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率比上年下降幅度超过5个百分点,就业形势明显不如上年。在这种背景下,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下面以我校该专业为例,探讨如何构建一套适合我校的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为何要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调查发现,包括我校在内的同类院校所开设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培养目标难以满足就业需求。

  人才培养规格不符合社会需求,研究型人才相对应用型人才而言毕竟是少数,但几乎所有本科院校都在不自觉地提高人才培养规格,轻视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课程教学体系中一些理论深、难度大的课程在教学计划中仍占较大比重,而一些应用性、实践性较强、内容更新快的课程却因为师资力量、实验设备等多种原因难以全面落实教学计划,从而导致一方面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大量计算机专业毕业生无法找到工作的供需矛盾,充分反映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2.专业特色不明显,教学计划针对性不强。

  专业教学过于追求学科的体系完美,教学计划和大纲一味照搬重点名校,却忽略自身学校的优势、发展定位和人才的培养目标,满足社会需要的针对性不够明确,很难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这就导致结构的不合理,因而缺乏竞争力,培养出来的学生每个学科都懂一点,但不精通。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学科的分工越来越细,这种专业特色不明显的培养目标不便于严密地组织教学,不利于学生个性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3.教学内容滞后于计算机新技术的发展。

  因为计算机技术发展迅速,而课程管理相对集中,教学计划寻求稳定,所以每年的教学计划变化都不大,使得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所开设的课程与当前主流技术脱节;同时教学方法单一,多以讲授为主,缺乏培养学生归纳、分析、渗透和综合能力的手段。这些问题使得毕业生的能力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聘用标准,难以满足计算机行业发展和应用的需要。

  所有这些问题都严重地影响和制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导致学生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学生的就业困难。因此,我校应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重新定位并调整教学内容,进一步明确专业方向,探索出适合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

  我校是一所普通高等财经类院校,因此开设在我校信息学院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上要有自身特色,适合走既有宽厚的理论基础,又有熟练的应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道路。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学科为支撑,以专业为基础,以岗位为核心,强调知识的集成和实践的应用能力。对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所具有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概括为以下几点:(1)具有良好的工科基础,掌握数学、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等知识。(2)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熟悉计算机应用系统的构建方法,了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控制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3)分析、开发计算机软件系统的能力,能够利用各种软硬件知识构建计算机应用系统;(4)运用所学理论、方法和技能在国民经济各领域从事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系统、计算机网络的设计、开发、管理和维护等工作的能力;(5)培养学生具备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概念、顺应计算机快速发展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素质。因此,改革现有的学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不仅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而且适应计算机学科发展的需求。

  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方面出发,探索一套适合我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和课程设置原则,在制订教学计划时,采用“加强基础、突出核心、注重实践、整体优化”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自学能力,强化“核心课程”。我校的课程体系涵盖以下五个层面:(1)公共课模块。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和外语应用能力,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空间。(2)学科基础课模块。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科学技术平台,为专业课的开展提供坚实基础。(3)专业课模块。该模块又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两个层面,其中的专业基础课属于必修课,开设于该专业下的各个方向;专业方向课可属于选修课,学生可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而选择相适应的课程。(4)拓展课模块。该模块又分为专业拓展课和素质拓展课两个层面且都属于选修课,旨在训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新知识的获取、消化能力。(5)实践环节。这一层次在该专业中显得尤为重要,涵盖从课程实践到专业实践的各个方面。这五个层次课程设置对学生素质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互为补充、互为促进的。

  2.建立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实验教学模式上,改变原有实验课中传统实验多而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的实验少、验证型实验多而创新型实验少、实验手段上采用传统测试技术多而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少的状况,探索一个由五个层次构成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1)课内实验。这是为巩固学生对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开设的课程辅助实验。

  (2)课程设计。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课程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可以开设多门设计类课程,如计算机电子电路基础综合课程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课程设计、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程设计、单片机原理课程设计等。

  (3)实验课程。这是独立于课程而单独设立的实验,主要是针对一些实践应用性强的课程开设的,如网络实验、CAD实验等。

  (4)开放式实验。把原来固定的实验时间安排改变成灵活的实验时间安排,把原来封闭的实验项目改变成支持自主设计的实验项目,把原来的成批实验方式改变为满足学生个性化要求的实验方式。(5)综合实训。为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多门课程所学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学生创新实践、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3.产学研结合的培养方式。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我校特点,可以实行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以产学研结合为基本途径的“传授知识、训练能力、培养素质”的培养模式。为此,我院在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途径方面进行探索,校内方面一是建立较完善的供课程实践的多个专业实验室,为教学和科研提供实验条件;二是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我校的大学生科研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科研项目的申请和执行。学术交流方面可以聘请企业一线专家和技术人员就专业技术领域问题给教师和学生作学术报告及进行技术交流。校外方面,通过调研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需求,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积极加强学校和企业单位在人才培养中的联系和合作,积极筹划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本专业学生进行专业认识和实践的场所。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计划执行的保证是具有良好素质的师资队伍,必须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提高职称和学历结构、外出进修学习和培训、开展科学和教学研究等方式不断提高队伍掌握和传授知识的能力,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做好基础准备。同时,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从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在锻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不再是纸上谈兵。

  5.加强考核方式的改革。

  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理论性和技术性的双重特性,因此对其课程教学效果的考核形式就不应该是单一的,既要考核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如何,又要考查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理论性强的课程在考核时,应以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刚性题目为主,试题形式应该与考核课程的教学要求在风格上相一致,而不应该让学生背概念、背理论。对于实践性强的课程,在考核时应采取实验形式、课程设计与答辩的方式进行,而不再是一张试卷决定分数。

  四、结语

  我校作为财经类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合变化,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寻找适合自身的办学模式和特色。我们要改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培养中重理论和基础、轻实践和技能、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低的问题,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能,把昨天的知识转化为创造明天的能力,更多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创新人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概论论文篇3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性

  由于现如今电力的使用已经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面积之大,使用范围之广,都使得每个地区每个角落都可能发生窃电的现象,而电力部门却无法全部掌控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情况。因而窃电是一种具有隐蔽性的多发行为,这就为电力部门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随着电力部门相继出台的防窃电措施,总会有一些不法分子使用各种对策将其破坏,进而变本加厉的继续偷电窃电,行为极其恶劣,影响范围很广。以下本文对常见的一些窃电方式进行分析介绍,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常见的窃电方式分析

  1、欠压法窃电 窃电者在窃电行为中故意改变电能计量电压回路的正常接线,或者造成电压回路故障,使得电能表在工作中电压线圈失压或者形成电压降低状态,从而达到少计电量的现象。

  2、欠流法窃电 这种窃电方式主要是窃电者故意改变电能计量的电流回路的正常接线或者是造成电流回路的故障问题,使得电能表电流线圈在运行中电流无法良好的通过,只能够通过部分电流,这就造成了电能表计量中的少计现象产生。

  3、利用电能表编程器窃电 其窃电特点为:既不改变电能表的时间,也不调整电能表的时段,更无须开启电能计量装置,而只是利用电能表编程器更改峰、平、谷用电量的占比,即降低高峰和平段电量,增加低谷电量,且保持总电量不变的方法吃电价差,从而达到少交电费的目的。

  其实窃电的形式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方式以外,还有很多不同的形式。但由于窃电这种行为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多发性,很多时候,其手法高明的让电力部门防不胜防。有些人甚至能做到电力部门明知其窃电,却找不出窃电的证据,对其窃电的行为无可奈何。这就给供电系统的正常运营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

  二、窃电的危害

  窃电的社会危害性极大,损害了供电企业的合法权益,导致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和国家经济利益损失。可见,窃电不仅关系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公众形象,更关系到整个电网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其主要的危害和影响有以下几点:

  1、窃电造成供电企业巨大的经济损失 电力是无形商品,却又是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必需的能动力。在电力供应与使用过程中,唯一能使电力作为商品进行销售的依据是电力计量装置,一旦用户绕越计量装置或改变计量置用电,受损失的首先就是供电企业。

  2、用户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电计量装置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在不断提高,无沧多么隐蔽的窃电行为最终都会被发现,一旦被查处,结果都将得不偿失。

  3、窃电给供电、用电安垒带来无穷隐患 由于窃电是窥避交费,是行窃偷盗行为,一般都懂得一点用电常识才敢做,但又往往不懂安全技术规范,在极隐蔽的情况下,带电操作或制造停电后进行操作窃电,给供电企业和人民生产财产安全带来无穷的隐患,社会影响极坏。

  二、防窃电技术措施

  为了维护正常的供电秩序,保证国家利益不受到损害,电力技术人员也在不断加强防窃电技术的改进与完善。目前的防窃电技术是根据不同的使用人群的供电方式、电力装置以及检查标准,采用不同的防窃电技术方法。一般主要有以下几种:

  1、对居民用户 采用集中装表箱或全封闭表箱,即线进管、管进箱、箱加锁和封印的办法,使人、表分离,让用户无法接触到电能表和二次线。通过监测用户侧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及累计停电时间,分析电能量质量、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等信息反映用户用电质量。监测用户侧用电电压、电流等越限情况;统计供电线路停电次数及停电时间;监测用户负荷变化;监测用户三相电流的平衡度;实时监测、统计、分析用户的用电量;

  2、对高压用户 电能计量装置的改造方案:采取加装干式组合互感器(高压计量箱),并在组合互感器一次侧用热缩套(或冷缩护套)进行封闭,以防止在一次接线端子人为短路窃电,二次回路使用铠装导线,电能表、联合接线盒安装在设有密码和防撬锁的全封闭式表箱内等方法,使整个电能计量装置处在一个全封闭状态。并将计量点按以下方法迁移(即室内向室外迁移)。

  3、对低供低计带TA的用户 改造时将电能计量装置用计量箱或柜进行一次全封闭防止窃电。

  4、将油侵式更换成干式组合互感器 将原有的油侵式组合互感器更换成精度0.2S级干式组合互感器。因油侵式组合互感器可以撬开在内安装遥控窃电装置,而干式组合互感器采用整体浇注成一体,同时计量用TA采用0.2S及以上精度,铁芯采用超微晶合金,使误差曲线近似一条水平直线,即使提高电流变比,只要实际一次电流在额定一次电流的1%以上,就有足够的计量精度。可以防止通过组合互感器窃电。

  5、完善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电力企业员工队伍素质建设和农村电工管理.每次抄表都要认真检查电袁外围接线情况,有效的管理能防止违章用电和窃电行为。

  6、加大查处违章用电和窃电力度 用电检查人员定期和不定期地对一些特殊用户进行检查和抽查,特别是对一些不安全的用电行为进行批评教育和制止,把不安全因素和违章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时,对窃电行为按照《电力法》和《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相关规定严格处罚,并对窃电者进行曝光,使之成为防止违章和窃电行为的一道警界线。

  三、结束语

  在我国当前法律规范不够全面,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的今天,反窃电是一项长期的、艰难的复杂工程。要想减少窃电现象的发生,除了需要电力技术人员不断研制和完善新的防窃电技术,还需要电力部门加强供电管理,改进电力检查方式,使用防盗电较好的电表装置,不断发展防窃电的技术方法和先进设备。而如果要使窃电现象完全消失殆尽,除了以上措施,更重要的是增强国民道德教育规范管理,加大儿童素质教育力度,提高整体国民素质,增设相应的法律法规,从思想源头上杜绝窃电行为的发生,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解决窃电现象的方法。


猜你喜欢: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论文范文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论文范文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论文

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论文范文

5.计算机科学技术论文范文

172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