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计算机论文>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毕业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与挑战。尤其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论文篇一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

  【摘要】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的现今时代,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科学均出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尤其在教学与科研方面,获取的十分显著的成效,具有丰硕的应用成果。但是,在当今社会经济不断变革的情况下,市场对于计算机特色专业人才的需求亦在不断变化。各高等院校在计算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方面的建设,面临着愈加严峻的挑战,以及愈加严格的要求。由此,如何建设与培养计算机科学与特色专业的人才,成为了各大高校当前均比较重视的问题。据此,本文在分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需求、目标、重要性的情况下,主要对当前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存在的专业特色、招生、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本问提出了几点具有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 技术特色 专业建设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科技市场人才需求日新月异,各大高校的各个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均比较重视专业资深的特色。特色专业即是指与其他高校具有比较明显差异,自身具有鲜明风格与特点的,被社会上所认可的专业。特色专业一般需要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独特性等多方面特点。高校在建设特色专业时,必须要对自身所具备的优势条件,多年的办学经验,以及其他高校比较先进的方法进行借鉴。在此情况下,方能够逐渐建立起具有高影响力、高水平、高竞争能力的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亦需要做到以上几点。本文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进行思考与实践,希望能够为现有的研究成果起到补充作用,并且对当前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起到指导作用。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需求和目标

  (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需求

  自计算机出现伊始,其逐渐成为了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快速进步的环境下,计算机专业已经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严格而言,计算机专业当中包含了软件工程、计算机工程、信息科学、信息安全、信息系统MIS等诸多不同的学科。同时,计算机专业发展十分迅速,更新换代极为明显,理论性和实践性均比较强,高级院校在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联系,重点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具有宽广知识面、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专业知识、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综合素质人才。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专业自身的特性,使得当前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特色专业素质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以及相关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必须要针对该专业的具体需求做出相应的建设与人才的培养。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时代的发展下亦在不断的积累和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上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需求可以发现,计算机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了我国发展当中人才的重点培养对象。据此,高校需要制定符合时代发展与人才需求的计算机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战略计划。同时,高校能否具有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人才的能力,将对该校的综合实力进行一定衡量。为此,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目标在于:利用先进的软件技术工具,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前提,培养具有技术创新能力、扎实工程实践能力,以及良好团队协作能力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人才。此外,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能够培养出信息化应用类、软件设计研发类、IT研究类、计算机硬件类的特色专业人才。按照当今的市场需求进行分析,更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人才,将成为软件与硬件工程师、项目经理、软件测试工程师等。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制造成功,受到了世界各地的广泛关注,至今经历了近七十年的发展历程。近七十年的时间内,计算机的发展速度惊人,几乎已经达到了全面普及的程度。同时,计算机时代成为了当今主流时代。各个行业均对计算机进行了积极的应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平,已经成为了对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发展水平进行衡量的重要标准。同时,当前我国社会上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促使各大高校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势在必行。但是,时代在不断的变化之中,科学技术亦在不断的创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所能够涉及到的领域不断扩大,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人才必须要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为此,各大高校必须认识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要性,重视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推动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获得更进一步的发展。

  三、我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特色并不明显

  现今,我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仍旧处于不断的发展阶段,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亦在不断的完善当中。对于高校而言,进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对提升其综合的竞争力,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人才具有重要积极意义。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当中仍旧存在着比较严峻的问题。尤其在专业特色的建设方面。由于部分高校缺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教学大纲的精心设计,使得现有的教学大纲与实际的教学需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需求均不能够完全相符。一般情况下,同一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同一个教学大纲往往几年均不会进行适当的更新。因此,在教学专业特色方面,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匮乏现象。更有个别高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在其教学当中连续十年以上采用同一版本的讲义,不仅不能够与时代的发展相互适应,更对学校该学科的良好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制约。长此以往,该所高校内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将与时代的发展形式完全脱离。虽然亦能够进行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但是所有人才将不能够具有与社会发展相互适应的专业能力,由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将难以具有较高竞争水平。   (二)招生情况逐渐下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在其刚刚兴起之际,招生情况十分良好,大量的考生均会报考该专业。该专业亦能够对生源进行选择,保证生源质量比较高。但是,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普及。同时,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关专业培养的人才越来越商业化的同时,社会各界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的认可度逐渐降低。此时,大部分考生对该专业失去了兴趣,并不会选择报考该专业。加之IT行业属于社会上更新速度较快的行业之一,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不仅需要具有比较扎实的基本功,亦需要基本比较良好的沟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同时需要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服务意识、团队意识。由此方能够获得长远的发展,真正达到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高标准要求。但是,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招生情况逐渐下滑,并不利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事业的良好发展。

  (三)实践能力培养被忽视

  我国诸多高校在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的过程中,均比较重视培养该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一般进行的均为理论教育。在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并未重视培养该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该种情况导致大部分该专业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仅在各种高级程序语言、各类型数据库当中穿梭,缺少与实践相互接触的机会。在该种教学状态长期持续的情况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的部分学生逐渐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既不能够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积累,亦缺少优秀的实践能力。由此,并不利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对策

  (一)专业特色定位需准确

  鉴于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特色的定位并不十分明显,高校若想要继续加强该专业的建设,促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提升高校自身的竞争能力,便必须要从专业特色的定位方面入手,做出恰当的调整。在此方面,高校重点需要对该专业特色进行准确的定位。具体而言,高校需要对其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高校自身的发展现状、地区风貌、学校特点等诸多方面做出详细的分析与思考,在此情况下,制定符合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目标。该目标必须要与社会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社会的发展状态等相互适应。例如,林业类的学校便可以在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当中加入与林业有关的特色;石油类的学校便可以在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当中加入与石油有关的特色。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制定,以及专业特色的准确定位,加之当地政府与企业予以恰当的支持,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人才毕业后的就业提供了一定保障。

  (二)师资队伍建设需加强

  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方面,需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在此方面,高校一定要大力引进人才,拓宽该专业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渠道,对现有的师资队伍进行充实。同时,现有的以及新进的青年教师要成为重点的培养对象,在教学研讨当中予以青年教师恰当的鼓励,亦可以为青年教师配备比较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引导,帮助青年教师在教学当中进行摸索与成长,尽快形成自身独特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思想。此外,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师德建设亦为十分重要的内容。当前我国追求利益的社会风气,在高校当中亦有所展现。部分高校的个别教师,主要将精力置于个人利益的获取上,并未深入对教学进行研究。为此,高校需要加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师德方面的建设,努力培养一批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具有高超教学水平、优秀教学质量的师资队伍。

  (三)实践能力培养需重视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方面,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未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即便教学当中能够涉及到一定的实践教学,但是教学方式仍旧比较单一,实践教学成为了一种形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在此方面,高校应当根据社会发展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为该专业学生搭建更多的实践平台,为其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尽量在日常的教学当中减少理论教学部分,适当增加实践教学部分。进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努力进行实践方式的不断探索,对该专业学生进行积极的鼓励,促使其能够主动参与到各个类型的实践活动当中。例如,高校可以利用课程设计的机会,鼓励该专业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完成该计算机课程设计的课题。或者设置电子设计大奖赛等,通过评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据此,将能够逐步培养该专业学生具有良好的实践能力,逐渐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具有强大的市场就业竞争能力。

  (四)健全建设保障制度

  除了上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实践对策以外,高校在该专业的建设当中,亦需要对相关的保障制度进行建设。例如,高校需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特色专业建设的小组。主要职责为制定特色专业的建设计划,按照计划进行特色专业建设的实施,并要积极跟进。对每一项建设项目,均需要进行规划与安排,保证其有序进行,以此提高我国各所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方面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高能力、高专业技能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人才。

  五、结论

  综上所述,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特色专业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并且对该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当中,却仍旧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专业特色定位不明显、招生情况逐年下滑,以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被忽视等诸多问题。为了促使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得到更加良好的建设,该专业人才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综合竞争力逐渐提升,各大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当中,必须要对专业特色进行准确的定位,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最重要的是必须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

  参考文献:

  [1]傅院霞,程荣龙,许永红,等.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2]郭理,秦怀斌,邵明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与实践[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

  [3]郭川军.金融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和方法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

  [4]张成艳.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的改革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2014.

  [5]黄茹芬,尤玲玲.应用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实践与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

  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论文篇二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思考与探索 》

  摘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每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都是基础、实践和创新的结合体,在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只有三者有效结合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效果。结合多年在计算机领域的教学和研究经历,以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为例,从如何夯实专业基础、设计新意实践、引导学生创新等几个方面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了探讨。实践证实,这样的教学模式和引导机制受到了学生的肯定和欢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专业核心课程;数据库系统概论;引导创新

  作者简介:张敬伟(1977-),男,山东烟台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赵岭忠(1977-),男,河南南阳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广西桂林541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基于探究式方法的软件类课程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JGA027)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7-0061-02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20世纪经历了50年代末期的初创阶段,70年代末期的发展阶段和90年代中期至今的高速发展阶段,学校设置专业点数在不断增加,招生人数也一直维持较大规模,到2003年,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高校数目就已达到505所。[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育虽然一直保持旺盛的势头,但就业形式不容乐观。据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大学生就业报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列为本科就业红牌警告专业前10名,其主要表现特征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低和薪资较低。[2]这是继2009年该机构发表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以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第3次被列为红牌警告专业。但另一方面,国内计算机相关人才仍处于紧缺阶段,例如软件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缺口,我国在“十五”计划信息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就已经是“各级各类信息化人才五年共增加2000万人,其中软件人员增加300万人”。[3]

  上述状况存在的主要原因一部分可以归结为市场环境,例如从2007年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但从学校角度考虑,主要因素则是因为培养的学生数目多,但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过于大众化,从而导致了学生能力不能适应社会需求,与培养目标产生脱节。本文主要从专业核心课程的作用认知角度进行考虑,分析如何充分发挥专业核心课程的作用,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一、当前现状与主要问题

  鉴于计算机的普及性和网络提供的信息便捷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具有很强的可实践性,但这种可实践性极大地掩盖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例如,很多学生在学校里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丰富的计算机技巧,但毕业后却长期局限在软件开发和代码编写上,职业规划上得不到有效发展。这主要是由于在学校里过于倾向于“键盘练习”,没有注重理论基础和创新驱动力,从而造成了毕业后更上一层楼的困难。如何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融合学科基础、进行有效实践、引导学生创新,为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提供指引已成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国培养的计算机人才可谓众多,但并不十分符合市场需求,很大一部分毕业生长期聚集在软件开发领域,尤其是与相近专业比较,例如软件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等没有特征优势。总结起来,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主要矛盾在于以下三方面:可实践性强,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一般;培养人数众多,但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异;与其他相关专业的可区别性特征不明显。

  二、解决方案与建议

  鉴于当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和教学现状,以及该专业学生将来的职业规划,本文试图结合笔者多年在计算机领域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从数据库系统课程角度,结合基础知识的夯实、实践环节的巧妙设计和创新理念的引导等几个方面来进行教学探讨,并结合经验来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建议。

  1.夯实基础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课程安排是相对丰富的,课程体系也是很完整的,但关键问题是不能够通过学习将它们有效串联起来,从而导致课程之间不太能够相互辅助。另外课程安排上的一个问题就是存在重复,例如安排一门理论课程后,又跟随一门对应的实践课程,由于理论课程更抽象,但实践课程比较具体,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倾向于实践课程,忽略了理论基础。上述问题需要处于上层的专业核心课程能够担任知识整合和系统化的责任,同时必须保证专业核心课程的核心地位,不能被实践性课程喧宾夺主。从专业核心课程的角度,应该注重以下几点改进:

  (1)专业核心课程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即验证基础,启发思维的作用。所谓承上指其内容承载了以前基础课程的内容,例如数据库系统课程的关系代数和关系规范化理论是需要具有离散数学基础的,索引和文件组织需要具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相关知识,这个时候需要引导学生与以前掌握的知识进行对比,例如是否存在差异?是否跟自己所理解的是一致的?所谓启下指一个学生在接收和理解了这门课程的相关领域知识后,能够进行拓展,产生新的思路和问题,例如关系模型数据库是使用二维表进行组织的,他就必须考虑是否存在不能使用二维表进行组织的数据,如果存在,应该怎样?

  (2)注重知识系统化和层次化,避免内容的重叠性。我国的基础教学缺少系统性,过于强调点的传授,而不是系统知识框架的建立。例如对科学型本科教育,数据库系统课程往往以数据库系统概论为必修课程,加以XML数据库等选修课程,对应用型本科甚至还会开一门Oracle、DB2相关的课程。但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生来讲,一门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就足够了,更多的事情需要抛给学生去思考。而且XML数据库课程往往偏重于讲解语法结构,没有与关系模型关联和对比,实际上知识传授在这个地方就产生断节了。至于Oracle、DB2的相关课程,完全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摸索和扩展,必须让学习内容层次化,哪些内容是需要教师进行讲解的,哪些是需要进行引导的,哪些需要他们自己实践和摸索的,这些内容需要分清楚。

  (3)注重专业核心课程的理论环节,实践环节辅助进行理论内容的理解。学生很容易被误导,他们更倾向于可实践证明的东西,而实际上这不是教学最终目标。例如在讲解SQL语言的时候,很多学生止步于使用SQL来查询数据,但很少有学生会问SQL与C、Java语言的区别在什么地方,SQL后面的执行原理是什么,SQL语句执行的效率受哪些因素影响。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必须牢牢抓住理论环节,这样才能和以前的知识前后呼应,并为后续内容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4)教师要注重授课内容由浅入深。教师经过多年的历练,对知识的理解很深,对知识的抽象度也很高,但往往忽视了自己面对的学生每年都是同样的基础。尽管现在网络很普及,学生可以方便的获取知识,但到了专业核心课程这个环节,大部分学生还是一个初始入门阶段,因此专业核心课程学习的前期,需要老师细致地指导,而后期则需要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去思考,老师起一些指导性的作用。

  2.设计新意实践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关课程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一方面取决于计算机的普及性,另一方面是知识的容易获取。但实践往往太过于刻板,缺少吸引力,设计的实践环节需要学生按部就班的来进行,不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做出新颖的东西来。例如数据库系统课程存在一个课程设计环节,教师总使用一个常规的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作为题目来让学生完成,需要经历需求描述、ER图设计、信息系统开发等固定的模式和环节,当然这个过程能部分锻炼学生的工程能力,但没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没有刻意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很容易将学生固化在一个框架下。今天互联网应用的不断衍生和普及,实际上更需要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实践环节需要进行详细地设计,即使是同样的信息系统开发类型,也刻意在其中植入若干小问题,看看哪些组和学生能更细心,给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例如如果要设计一张二维表,如果这个二维表存储的记录数是1亿条,应该怎么处理这张表才能保证查询速度?很多学生在这个地方给出的答案是索引,但即使建了索引,对某些查询仍然很慢,几乎没有学生会给出记录合并和散列分表存储的方法。常规的实践环节完成后基本上就得到一个结果,大家做的东西都差不多。老师需要不断地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打破他们已经养成的固定思维模式,从而激发他们对实践环节的兴趣和热情。

  另外实践不一定需要最后一个完整可行的软件或者系统,如果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研究和文献查阅,并通过实验过程,验证出某些内容和性能是不可达到的,也应该视为一个成功的实践过程。

  3.引导创新

  创新一直是高等教育的前进目标,但这个目标仅仅通过授课很难完成,教师在授课的过程多给学生启发。专业核心课程必须在创新环节起到重要的作用,学生在接触专业核心课程的过程中,已经具备了很好的学科基础,能够做一些尝试性地有价值的工作。但长期在课程的熏陶下,可能没有主动创新思维的习惯,因此需要在专业核心课程上进行引导和启发。

  针对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它的一个主讲内容是使用索引提升查询效率。很多学生只是被动粗略地接收了这一结论,但对索引的副作用却没有进一步探讨,在什么样的情况建什么类型的索引?如何根据实际需求评价索引的优势和弊端?这一类的问题需要经常抛给学生,引导其进行思索,找到问题的答案或者部分解,这样就会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核心课程在授课的过程需要注意以下两点:要让学生始终保持一颗好奇心,需要始终引导他们思考有什么问题是课程内容不能够解决的;要经常性地给学生一些有挑战性的作业,通过完成有挑战性的任务来让他们获取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主动性。

  实际上,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的时候,更多时候不是简单地让学生接收课程的内容,而是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和理解,找出课本上不能够解决的问题,然后如何去应对这些问题,这样才能开启创新思维的大门。同时老师必须保持视野的开阔性,对学科前沿知识进行充分的引导。

  三、结论

  基于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的地位和功能认知,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以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为例,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在学生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从如何充分利用已有基础知识来让知识体系系统化、如何设计实践环节来加深课程理解和兴趣、如何引入问题来引导学生创新等方面给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方法。笔者的实践证明,这样的课程模式很受学生欢迎,并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麦可思研究院.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2011,(6).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重点专项规划:信息化发展重点专项规划[Z].2010.

有关浅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论文推荐: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研究论文范文

2.浅谈计算机科学及其应用论文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论文

4.浅谈智能计算机应用论文

5.有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6.计算机科学技术论文毕业论文

1720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