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数据库构建论文
现代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与工作中广泛应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数据库构建论文,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数据库构建论文范文一: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构
摘要: 数字化是图书馆变革的必然趋势,民族高校图书馆应适时抓住机遇,响应国家建设文化强国号召,依托“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高效管理与共享平台,努力打造特色数据库文化精品名片,发挥其应有的特殊功能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图书馆;数据库
民族高校图书馆数据库以文字为主,声音、图片和视频内容较少,只有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的《馆藏民族音像资料库》和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的《羌族图片子库》,全文比例较高。数据库均为汉文数据库,没有少数民族文字或语言数据库。各数据库重复性或相似性较低,主要有《西部大开发》《西部开发信息资源数据库》《民族相关文献信息特色库》《民族史研究文献数据库》和《古籍文献特色数据库》等。民族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库途径主要是本馆馆藏文献数字化和馆外资料收集加工。一方面,馆藏特色文献数字化是特色数据库建立的基础。如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回族学》《西夏学》《宁夏地方文献》是在收集整理本馆馆藏中回族、伊斯兰、西夏、宁夏等地方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建成,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民族音像资料库》是将珍贵的馆藏民族音像资料进行数字化加工建设;另一方面,馆外广泛收集是特色数据库得以充实和不断完善的重要途径。如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甘肃特有民族研究数据库》相当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民族研究文献题录数据库》收集了我国少数民族研究及综合性期刊的大部分涉猎文献。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民族特色文献民间分布广和急待发掘的特殊性,深入民族地区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资料收集方式。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羌族文献数据库》课题组曾赴阿坝州,采集了大量与羌族相关的图书文献、图片、电子文献资料,拍摄、录制了大量照片和音频视频。
民族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在财力、物力、人力等方面大量持续投入。依靠科研项目支持建成的特色数据库建设快、质量高。如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民族相关文献特色库》获得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英文简称CALIS)“十五”全国高校专题特色库立项,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羌族文献数据库》获得CALIS三期建设项目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立项、《康区藏族文献数据库》和《彝族文献数据库》获得四川省高等学校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规划项目立项等。
民族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存在的主要问题:(1)数据库数据量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多数特色数据库数据量在几百到几千条不等,数据量达1万条以上的仅有4个,即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馆藏电子图书》(18061条),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古籍文献特色数据库》(3万余条),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羌族文献数据库》(7万余条),《彝族文献数据库》(12451条);数据量在300条以下的多达6个,即北方民族大学图书馆《西夏学》(229条),大连民院图书馆《中国共产党八十一件大事》(81条),《中国传统文化名著导读》(88条),《中国少数民族辞书研究》(268条),《红山诸文化研究》(230条),《大学生素质教育必读书目》(225条)。(2)以校内自用为主,访问控制严格,主要是IP范围和用户认证限制。仅有14个对外完全开放,所占比例为43%。西南民族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均对校外读者访问实行完全限制的严格措施。(3)均为自建,没有发现共建的合作案例,即使是CALIS管理下的各个特色数据库项目建设,也都是在其“分散建设”的原则要求下进行。在共享方面,仅有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民族相关文献特色库》在CALIS全国高校专题特色数据库门户网站上发布共享,各馆之间没有建立任何直接共享渠道。(4)建库技术标准不统一,检索方式差异大。西北民族大学图书馆、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大连民院图书馆主要利用清华同方TPI技术进行建库,而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是利用杭州麦达数字图书加工系统进行建库。(5)特色数据库在各馆主页上的栏目名称不统一,未能很好地揭示“自建”和“特色”特征。栏目名称主要有“自建特色数据库”“特色资源库”“自建数据库”“本馆特色资源”和“本地资源”。此外,只有北方民族大学和中南民族大学图书馆在网站首页上给出了特色数据库详细列表,可直接点击访问,其他则需点击进入网站二级页面后才可访问到。(6)缺少宣传推广。通过对各馆主页上的图书馆简介进行分析发现,只有大连民院图书馆对其特色数据库进行了专门介绍。由于访问严格控制和共享不足,各馆特色数据库的外界认识极其有限。
基于以上调查分析,民族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正处于关键发展阶段,需要适时调整思路和创新途径,以走向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1充分发掘自建特色数据库功能
首先,实现馆藏优化,使粗放型的馆藏特色文献资源通过数字化和网络技术手段得以精细化配置、系统化整合、有序化整理和深层次加工。立足于有限办馆条件,以自建特色数据库为突破口,对馆藏特色资源采取优先和重点开发的灵活策略,跨越式地提升民族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水平。其次,加强资源共建共享,以信息传递网络化为优势,提高馆藏特色资源的利用率,使传统低层次服务转变为主动的知识增值服务,更好地为民族高校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信息资源支撑和保障。再次,扩大信息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力。通过广泛宣传,发挥服务社会化功能,向人们展示绚丽的各民族文化魅力,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的知识服务,实现民族高校与民族地方建设的双赢。最后,积极保护和发扬优秀民族文化,促进中华多元文化的繁荣发展。借助特色数据库可以实现保存的安全性和长期性,加工处理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存取共享的便捷性和稳定性等独特优势,有效实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的抢救性发掘和保护,使民族文化源泉生生不息,增加民族文化的认同、自信和自豪感。
2坚持自建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尊重客观规律,反对凭借主观意识、不切实际地盲目建库。科学制定特色数据库建设战略规划和项目管理制度,保证项目实施的合理化、标准化和规范化,讲究建库目标的现实性和措施的可操作性。善于吸取教训、总结和借鉴经验。坚持数据的准确、真实和权威。
实用性原则。充分考虑特色数据库存在的现实价值,是否能够很好地服务读者,是否对民族高校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有用,是否对民族地区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一味追求数据量上的高度和访问外观形式上的美感,全面、深刻、安全、可靠、方便、快捷才是我们获得满意的决定元素。
可扩展性原则。特色数据库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充性和升级能力,能兼容不同的设备和不同的网络平台。
完善性原则。在内容上,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广泛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类信息资源,不断充实数据。在形式上,针对民族文化的多样化特征,注意加强图片库、音乐库、视频库等多媒体特色库的建设,努力填补民族文字和语言特色数据库的空白。
共建共享原则。民族高校图书馆在民族文献收集、民族文化展示、民族文字处理、民族问题研究、民族教育职能上具有密切合作的基础,在特色数据库建设上既可以分享经验,又可以直接建立共建关系。通过统筹规划、分工协调、分享成果的形式,增进共识、发挥优势、互通有无、降低成本,使各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产生集约化的良好效益。
尊重权利原则。尊重读者权利,满足读者需求,实行有效开放。特别要注意解决文献资源数字化过程中的版权归属问题以及数据库发布后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
3设计科学合理的自建特色数据库建设途径
科学制定项目规划,执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从管理、监督、检验等方面下足工夫,确保顺利实现建库目标。(1)确定主题:在充分调研基础上,选择与民族高校办学特点、学科设置、科研情况以及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热点密切关联的主题,突出专业性、独特性、针对性和实用性。(2)基础准备:确定建库人员分工和职责,在设备、资金、时间上给予足够支持;选择合适的合作对象、建库标准、软件技术与平台。(3)资源收集:在馆藏特色资源选择、合作单位补缺和网络信息动态追踪等传统方式基础上,积极深入民族地区开展现场收集。(4)加工建库:遵行资源描述、资源组织、资源互操作、数据加密等技术标准和规范,数据录入要求准确、及时和安全。(5)发布设计:建立高效的发布平台,在主页显著位置标志特色数据库主题,检索设置要考虑用户使用习惯,满足用户访问的直观、便捷和可操作性要求。此外,通过图书馆简介、信息检索课程、网络搜索引擎链接等方式,对特色数据库这一自主品牌进行宣传推广。(6)评价反馈:重视建库质量评价和使用效果评价,与读者建立互动机制,虚心采纳合理建议与意见。通过数据库系统的数据统计分析功能,了解数据库使用动态,包括读者的访问习惯和常用的信息类型。综合分析评价反馈内容,作为数据库建设和升级的决策依据。(7)调整完善:坚持特色库数据的不断修正、更新、充实与完善,推动文摘库向全文库转化,单一库向多子库精细化,以及文字库向图、文、声、像库多样化,尤其是要突破纸质文献扫描、拍照、录入的传统简单模式,加强对数据进行深层次加工。
数字化是图书馆变革的必然趋势,民族高校图书馆应适时抓住机遇,响应国家建设文化强国号召,依托“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高效管理与共享平台,努力打造特色数据库文化精品名片,发挥其应有的特殊功能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计算机数据库的备份和恢复技术研究谢振坛;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02-05
2、计算机数据库的入侵检测技术探析雷利香;科技传播2011-07-23
计算机数据库构建论文范文二:计算机数据库的建构与管护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数据库成为学校以及企业必需的工具。数据库的构建和管理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因此,在数据库的操作过程中,必须细致入微,衔接得当,创造出一个稳定、准确的操作环境,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建构;管护
企业管理数据库[3]的数据信息是由工业管理以及商业管理要求来决定的,收集职工详细信息,包括人员情况、职工薪水、职称晋级、产品指标以及销路规划等,及时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以及企业的经济数据,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使企业的日常运营方便快捷。当构建企业数据库的时候,比如企业的产品数据库,数据库包含的信息有产品的性能特征、厂家的具体情况等,因此检索字段可以设置为产品名称、厂家名称以及产品分类号等,有利于用户快速检索相关产品,当客户需要查找某种产品的时候,只需要输入主题字或者关键字,就可以获得该产品的产品情况。另外,由于员工的加入以及退出,会导致信息资料的变化,因此,在建立企业数据库的时候,应该严格按照数据库的构建流程,建立完善的数据库体系。对于人员流失比较频繁的部门,应该建立专门的数据库,保证数据库的完善,避免数据库的损坏。在日常工作中,还要不定期对数据库数据信息进行更新。
尽管数据库是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构建的,但是数据库的漏洞也是难以避免的。比如前后工作之间的衔接以及校验,比如计算机文字的错误录入。因此,必须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管理。
1加强数据库管理人员的技能
维护计算机数据库,应该加强数据库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使它们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建立专门的数据库校验部门,分派专业管理人员对数据库进行分析和校验,检查数据库构建过程以及检索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并且及时进行核实,并且进行更正,保证数据库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加强数据库的更新与维护
当计算机数据库构建完毕以后,应该全面检查输入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完整性,建立定期检查制度[4],保证计算机数据库的质量,提高数据库的利用效率。数据库的时效性影响着数据库的生命。因为科学技术发展十分迅速,数据信息不断更换,比如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等,随时都可能出现过时的现象,一旦旧的法律以及标准被重新制定或者修改和增补,那么就需要重新录入最新数据信息,代替作废的旧信息。因此,除了选择性能好的操作系统之外,还应该及时对系统进行升级,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还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记录,及时进行更新,并添加到数据库中,有利于利用数据库的信息资源。对于大学图书馆数据库的维护,由于分类名目较多,图书资源繁杂,因此,应该根据学校的性质以及文献的专业设置,细化图书文献资源的分类工作,减少不必要的类别,并且添加新的文献资源。如果不能及时对数据库进行更新维护,那么就无法保证数据库的准确性以及全面性,从而对数据库的有效应用造成影响。对于企业产品数据库的维护,一般在一至两周年内对数据进行更新[5],因为产品可能停产或者改型,也可能研制出了新一代的产品,而且有些厂家可能已经倒闭,或者更换了厂址,或者改了新的厂名,产品信息的变化非常大,所以,必须及时对产品的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更新,保证产品信息具有一定的时效性。只有及时更新数据库,才能保证数据库的活力与生命,才能满足信息时代人们对于数据信息的需求。
3重视用户的计算机教育
在计算机数据库的使用过程中,还要对数据库的使用者进行相关培训。只有对使用者普及计算机知识以及数据库的知识,才能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达到快捷方便的使用目的。另外,还应该编制用户使用手册,并且重点标注重要的注意事项,使使用者能够合理地运用数据库信息资源,避免造成数据库的破坏。
4营造方便快捷的网络环境
当数据库建成以后,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性能好、运行稳定的计算机,还需要定期对计算机的设备硬件以及应用软件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确保计算机数据库的正常使用。营造方便快捷的网络环境,有利于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扩展数据库的应用领域,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数据库的强大作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数据库成为学校以及企业必需的工具。数据库的构建和管理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因此,在数据库的操作过程中,必须细致入微,衔接得当,创造出一个稳定、准确的操作环境,提高学习和工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计算机数据库的入侵检测技术探析雷利香;科技传播2011-07-23
2、计算机数据库备份与恢复技术研究刘明颖;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1-25
计算机数据库构建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