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普及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篇1:《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摘 要:由于新课标的深化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更好的适应现代化的教学需求,通过将信息技术引进到小学教育中,可以有效的改善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能够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对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以便提高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效率,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基本课程,可以说小学生的很多启蒙教育都是从小学语文课开始的。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都十分重视,不断地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水平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致力追求的目标。改变“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对小学语文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主动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可以使小学语文教学事半功倍。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改革教学方式,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高小学生的素质。但是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还有不少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及问题
1.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不少小学语文教师习惯于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认为只要他们讲的清楚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不重视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传统的教学方式一直以来在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没有更好的教学方式时,那是无奈之选,但是,在现代教学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如果仍然固守着这一模式,不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去思考和理解,只是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记住知识和概念,不能让学生充分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必然是会让学生害怕学习,而教师的教学也会更加吃力,学生在缺乏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情况下,也很难培养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2.过度依赖信息技术。一方面是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却是对信息技术的过度依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有一些教师启用了多媒体,但是却又过度使用变得过于依赖信息技术。例如,在一些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明明根本无需采用信息信术的地方,完全可以通过简单的板书或是口头讲解便可达到教学目的,但是却仍然使用图像、动画等来展示,使学生形成了过于依赖图像的学习习惯,在学习思维上形成了较大的惰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下降了。而且,过多地使用信息技术,教师少了与学生的交流,课堂学习气氛也会压抑。
不管是不重视信息技术,还是过度依赖信息技术,都不是正确的应用方式,需要纠正。
二、改善信息技术应用的方法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信息量较大,涉及内容十分丰富的课程,而小学生由于其缺乏生活阅历,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可能十分有限,小学语文教师不能急于将知识全部呈现于学生,而应该要严格区分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心中要明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具有的直观、交互的优势,将教学内容与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结合起来,做好课堂规划。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节,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加强学习效果,教师可在课前收集一些与花生的生长有关的图片,让学生能够通过图像更好了解花生的习性,然后再通过播音员朗诵课文,让学生在创设的学习情境中加深印象,激发兴趣。这样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的教学方法必然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为学生创设接近生活的学习情境。小学生由于年纪小,经历少,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所以,在此一阶段为其创新贴近于其生活的学习情境,将会有助于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吸收所学的语文内容,使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也能够提高其学习的兴趣。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有《夜莺的歌声》一课,教师可以在快下课时,给学生布置一项课后任务,让学生收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学生的兴趣不同,收集的资料可能也会完全不同,有些学生可能是关注更多的武器资料,有些则可能更多的关注军事史料,有些则可能是更关注二战时的著名人物等。学生在收集这些资料的过程当中,必然会对其中历史有更深的学习和了解,让学生能够在查阅过程中,不仅更深入地掌握了课本中的知识,还对与课本内容相关的课外知识有了更多的了解。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提高了对小学语文的学习效果。
3.为学生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例如,在学习《鸟的天堂》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提前让学生通过网络来收集鸟的习性等知识,让学生提前了解鸟是如何飞翔的,通过这些资料的收集,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已经对课文的内容有了自己的感悟。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先通过交流,了解学生所掌握到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感觉自己的查阅是有价值的,感受到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好处,然后在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再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让学生能有更深的理解。
总之,信息技术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利用得好则会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益,于小学生有益,而利用得不好,则会沦为技术的奴隶,只是一种展示工具而已。小学语文教师要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教学,研究怎样才能将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发挥应有的效果。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篇2:《试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摘要 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首要条件,也是推动教育变革的主要动力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重要环节。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技能,增加信息资源储量,在学科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改革教师教的方式和教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时间按、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最终达到利用高山学习、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有效利用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面临着一个新的命题——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这一命题强有力的震撼着传统教学模式的根基。《国家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是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首要条件,也是推动教育变革的主要动力和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重要环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想实现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但具备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不断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技能,增加信息资源储量,在学科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方法、教学方式,改革教师教的方式和教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探究、实践、思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最终实现教育教学最优化的目的。那么,具体有哪些远程教育资源可以在语文课堂中有效利用呢?
一、音频资料,为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在远程教育资源中,语文课文朗读材料最为丰富。我一般是这样做的:每当要学习新课文了,我最先让学生听一遍课文朗读,让学生欣赏性的了解课文,同时也让学生拿着笔做记号,扫清生字障碍;紧接着第二遍播放,让学生小声跟着读,进入文本,整体感知课文;第三遍播放,是在分析课文之后,我再次让学生听,那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二、图片资源,使语文课堂丰富多彩
运用远程教育资源还可以查到非常丰富的图片资料,仿佛是一个神秘、奇妙的图书馆。通过丰富多彩的图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地平线》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们明白是么是地平线,只给他们文字化的概念是不行的,要让孩子们看到实景。于是我在网上搜集整理除了几幅地平线、海平线的图片,拿到教室和孩子们一同分享。这样的图片展示让学生一目了然,此时一切语言都显得多余了。
三、电影视频,使语文课堂拓展升华
在语文课堂中或活动课时间有计划地播放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电影,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例如:《开国大典》一课,最能让学生感受到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最能让学生体会当时全场30万人民激动的心情,观看开国大典的视频就是最好的办法。无须教师过多的描述,学生通过观看、体味,会完全融入大典庄重喜庆的气氛中,并从内心产生对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正是远程教育资源的巧妙运用,才将学生活动引向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前台,教师也由讲解者变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
四、课件资源,使语文课堂精彩纷呈
多媒体课件是在一定的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计算机软件,能够为处理和提供文字、图形、声音等多媒体信息,它已经成为我们优化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
多媒体课件的主要类型有ppt课件、flash课件、视频课件。ppt课件也称幻灯片演示文稿。它由多张幻灯片组成,易于制作或修改、补充。如果你找的ppt课件适合你的教学设计,就可以直接拿来使用;同时你也可依据你的教学设计,对幻灯片进行修改或补充。例如,我在教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海力布》时,我在电脑上搜索到的ppt课件与我的教案正好相符合,我就将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首先,我利用投影仪,点击幻灯片放映,出示了第一张幻灯片,即课题《海力布》。析题后,我要介绍文中的“海力布”,就单击鼠标右键,放映下一张幻灯片——对海力布的介绍,学生一看就清楚明白。而后,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我逐步的播放幻灯片,我的教学也就有条不紊。通过ppt课件的出示,我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加深了学生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学生读起句子来也入情入理。
视频课件集图、文、声、像为一体,将抽象直观化,拉近时空距离,缩小跨度,让的学生对陌生的东西闻之见之,这样就可调动学生的感观、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例如:在《巫峡赏雾》一课的教学中,如果只靠书本上的几幅插图和教师有限的文字介绍,很难让他们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我就将学生带到电子白板室进行教学。在教学中通过引入远程教育资源中的《巫峡赏雾》一课的视频课件,将巫峡的雾活灵活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深入理解文字,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最后让学生欣赏更多的雾景图片,启发学生展开充分的想象,并仿照文中的描述进行口头作文,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整节课学生“当家作主”,教师只做一个引导者,课堂真正变成了学生的表演舞台,使语文课堂教学趋向开放。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对于激发学生兴趣、突出教学重难点、有效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纲要学习资料》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指出“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赶紧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写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加快全民信息技术普及和应用。”可见,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建构有效地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最优化将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值得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探讨、学习,熟练、恰当的运用各种信息资源是语文教学必须具备的基本手段。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篇3:《试论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其次研究了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构建措施。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语文教学 构建措施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小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课文之间交流的过程。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阅读教学的整合,能够使信息技术创设使学生获得独特情感体验的对话情境,让学生在入境、析境、建构表达等一系列的过程中获得意义建构,并借助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开阔视野,增加生活体验。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1.可以拓展阅读内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多媒体和网络信息量大、传输快,用来搜集信息、扩展知识、开阔视野,有着极大的优势。利用这一优势对阅读内容作一些适当的补充,如作家生平、作品背景、课文内容涉及的相关资料等,既能让学生在充分涉猎的基础上自主学习,也有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2.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长期以来,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也不例外,但一直只是停留在“空洞说教”这一层次,手段单一,方法老套,教具不多,色彩单调,画面缺乏活力,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阅读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他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特别是声音、图像给人以极大的震撼,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学生在对语言文字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的演示,丰富了头脑中的表象,拓宽了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出创新的火花。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兴致勃勃,自由讨论,纷纷为怀丙和尚出谋划策,教师让学生把他们想出的好办法输入电脑演示出来,学生的创新成果得到及时反馈。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更增添了自主探究的兴趣。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构建
针对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的模式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体现和独特感受与体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为学生与课本、教师与课本、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提供可能,具体体现在:
第一,为教师、学生、课本之间的对话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使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成为可能。
第二,呈现内容,引导生本对话,建立对课文内容、层次及主体的表征系统。
第三,为学生提供任务情境和相关资源,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独特体验。并借助信息技术进行表达、交流和建构,进行生生互动。
第四,提供信息资源,加大学生阅读量,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基于以上四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整合模式的基本结构如下图所示。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入境、析境、建构表达和拓展训练,基本操作流程为:
1.引导:首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主动对话的愿望。引导是学生进行初步的生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对包括超课本在内的多种课本素材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过程。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教师自己首先要对课本进行个性化解读,避免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自身的主体迷失。然后,借助信息技术呈现多种媒体形式的内容,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使学生通过与多种课本的初步对话建立所学知识与自身已有知识的联系。
2.解析:按照对话理论,学生对文章的脉络与层次的理解不是通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和灌输获得的,而是学生在生本对话的过程中独立建构而成的。信息技术创设的对话情境,调动了学生进行主动对话的积极性。解析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主动对话建构课文内容的过程。教师主动转变角色,不再对课堂绝对控制,将作用体现在对话题的调控、对交流的引导以及交流过程中对学生的鼓励和评价上,还体现在根据学生的理解状况,适时地提出能促使学生进一步思考的话题,给学生搭建适当的“对话平台”。学生借助信息技术创设的对话情境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析境”,改变了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讲授分析,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在对话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3.建构表达: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获得了独特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产生了交流的愿望,希望能与同伴交流对话心得,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使自己的认识得到肯定和鼓励。这时,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就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为进行多维阅读交流和协作互补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通过对学生的交流愿望加以引导,及时给予鼓励、评价和反馈,并把交流引向深入,使学生在不断的交流与反馈中,认识得到深化,情感得到升华,达到更深层次的意义建构。
4.拓展训练
随着阅读和对话的不断深入,需要教师从“纵向深入”和“横向延伸”两个方面来拓展话题,实行开放式的对话教学。从“纵向深入”这个方面来拓展话题,目的是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实质性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产生更加深刻的感情。而从“横向延伸”这个方面来拓展话题,目的则是通过把话题延伸到课外,开发课程资源,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结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获得新的发展动力,拓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空间,得以更高效、深刻地内化为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儒德.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4.(2)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J].教育研究.2002.(4)
3.胡明道.阅读教学现状探因[J].语文教学通讯.2004.(7).6~9
猜你喜欢:
2.信息技术教学随笔
3.信息技术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