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新能源技术的概论论文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以及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汽车能源新技术的发展已经越来越重要了。小编整理了汽车新能源技术论文,欢迎阅读!
汽车新能源技术论文篇一:《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摘 要】当前,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污车耗能和废气排放是造成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已经严重影响着人们生活和健康,研究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就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节能环保;汽车新能源;节能技术;应用研究
0.引言
在经济和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正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节能与环保正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主题。汽车燃油消耗和废气排放,已经成为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主要诱因,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在汽车工业中应用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研究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已经成为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汔车动力正从汽油向清洁柴油、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方向过渡。本文就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简要的探讨。
1.汽车节能技术
1.1汽车混合动力技术
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是当前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中发展较为成熟的一项技术,也是人们较为熟悉的技术。在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方面,丰田作为先行者凭借混合动力的环保理念取得了极好的成级。目前所采用的汽车混合动力技术,有汽油机与电动机混合、柴油机与电动机混合两种。实际上,混合动力技术主要是应用电动机和发动机相配合,以获得加速成和爬坡等工况下所需要的爆发力,而在汽车高速巡航状态时,则减少发动机出力,从而减少发动机的油耗。此外,混合动力技术还有能量回收技术的应用,在汽车制动情况下,可以将制动所产生的热量进行转变,提供给电动机作为能量。
通常情况下,混合动力汽车可以选择单独使用电动机驱动。从电机输出功率在整个混合动力系统功率中所占的比重来看,可分为混合动力系统、轻混合动力系统、中混合动力系统、完全混合动力系统。第一种混合动力系统所采用的混合动力,是在内燃机上增加启动电机的方是所获取的,所采用的启动电机是发电启动一体式电动机,以此为基础控制发动机启动和停止。轻混合动力系统则采用集成启动电机,这一第汽车减速成和制动时,能够吸收部分能量,而在汽车行驶过程中发动机则等速运转。中混合动力系统采用高电压电机,当汽车在加入或大负荷状态时,电机辅助驱动以补充发动机自身功率的不足。完全混合动力系统采用高压启动电机,其混合程度可达50%以上,是当前混合动力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
1.2蓝驱技术
蓝驱技术是在原发动机和车型基础上进行优化,以降低汽车燃油消耗的节能技术。相较于普通车型,应用蓝驱技术的车型调整了变速箱3挡到5挡的传动比,使汽车在高速成巡航状态下能够更省油。同巅,蓝驱技术还从空气动力学原理出发,对车身设计进行了优化,如底盘高度、风阻系数、胎压、滚动阻力等。
1.3汽车压燃技术
目前汽车所采用的往复式内燃机,所采用的燃料主要为汽油和柴油,汽油采用火花塞点火,柴油采用活塞压燃方式点火,点火方式的不同使得紫油机压缩比比汽油机更高,燃油效率相对较高,但汽油机所采用的火花塞点火方式,使其发动机工作震动小,噪音小。汽车压燃技术则是将两种技术进行融合所产生的新技术,采用汽车压燃技术的发动机,其技术结构相较于普通发动机更为复杂,其压缩比更高,燃料能在同一时间燃烧,从而提高了燃油使用率,同时由于采用了稀薄的混合气压缩点燃,能有直接通过调节喷油量来调节扭矩而不用节气门。此外,由于采用压燃技术,发动机燃烧温度极低,能有效减少辐射热传递,且燃烧周期短,其燃烧过程更多是化学反应,在目前污车节能技术中发展相对成熟。
2.汽车新能源
2.1氢动力技术
氢动力目前主要应用于宝马和本田两个汽车品牌之中。在宝马汽车中,应用了一套绝热能力极佳的储气系统,该系统采用多层复合金属材质,采用3mm中空设计,可以有效的将槽内温度保持在-250℃,用以储存气动力技术所采用氢气燃料,能有效的将氢气维持在液态情况下。虽然这个储气系统体积庞大,但能够省却安装冷却机构的空间,因此可以不增加体积和生产成本,同时不用增加机械结构。不过氢动力技术最初设计的目的,并不是纯粹氢燃料动力,而是采用汽油/氢气双燃料,真正使用氢单一燃料的车型在首批产品中仅有5辆。
采用氢气作为燃料,其烧烧特性同汽油并不相同,在采用汽油/氢气双燃料时,很难将燃烧效果最佳化,既便达到了,在进行汽油和氢气燃料切换时,汽车动力也会产生明显的落差。为此,在实际应用中,对两种燃料的动力曲线进行了限制,使得汽车动车受到部分限制,以使乘客感受不到切换时动力上产生的落差。
2.2电力驱动技术
电力驱动是将汽车汽油发动机和柴油发动机替换为电动机,采用电能作为能源,为汽车行驶提供动力。这种技术所采用的燃料清潮,同时输出扭矩大,应用在汽车中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采用电力驱动技术,其难点在于动力充电的问题,以及充电后汽车续航能力的问题,虽然目前应用电动力技术的汽车已经开始量产,但这两个问题依然没能得到良好的解决。实际上,电池技术是新能源汽车研究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目前主要集中在电池安全性、可靠性、轻量化等方面,需要重点支持驱动电机系统、电动空调、电动转向、电动制动等能力。根据规划,我国2015年,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最高车速成不低于100公里/小时,驱动能力与成本都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2.3燃料电池技术
燃料电池技术,是采用氢气、甲醇等作为燃料,经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驱动汽车的一种新能源技术。燃料电池的能量是由氢气与氧气发生化学作用所产生的,而不是经过燃烧产生的。这一过程是直接将氢气、甲醇等转变为电能,整个过程不会产生有害物,同时能量转换效率比内燃机更高,是一种理想的节能环保技术。但在实际应用中,单个燃料电池所提供的动力极为有限,通常需要结合成燃料电池组,以获得足够的动力。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福特、丰田、通用等汽转公司,具有极高的价值。
3.结束语
当前全球都面临着能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能源储量不足、能源利用效率低、现有能源结构污染严重等方向。需要积极研究新能源作为替代,开发新的节能技术,从而降低汽车的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促进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 [科]
【参考文献】
[1]史永基,高雅利,王宇炎.新能源汽车节能减排技术研究进展[J].传感器世界,2011(07).
[2]__达,望义熙,周世权.太阳能车机电控制系统的研究[J].汽车电器,2010(11).
[3]李大胜,吕明,石怀荣.径向嵌套式湿式双离合器设计方法的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02).
[4]邵毅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3-1.
汽车新能源技术论文篇二:《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
摘 要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汽车行业如雨后春笋迅速的成长,但汽车在给人们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资源和环境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汽车的生产和使用需要大量的钢材和石油,而制成钢材的原材料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因此面对汽车的大量生产这些不可再生的能源将会逐步的枯竭。所以对新能源汽车的开发与节能技术的研究对减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新能源车;节能技术;应用
0引言
当今社会经济和科技在不断的快速发展的同时能源消耗太大造成能源不断的枯竭与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日益明显。如今全世界各个地方都在提倡节能、减排。绿色环保则成了当今社会上的主体。如今汽车行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污染行业之一。而要解决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就应该先从汽车行业抓起,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
1汽车的节能技术
1.1混合动力技术
混合动力一般指由汽油、柴油与电能混合在仪器所形成的动力。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混合动力系统。混合动力系统关系着整个车的性能。再经过多年混合动力研究的基础上,将原来的点火装置转变为由电动马达作为发动机的辅助动力来驱动汽车。由原来的离散结构向着一体化结构发展。也就是将发动机和电机与变速箱结合在一起。在启动的时候辅助发动机的电动马达可以产生很强的动力,也可以在汽车高速平稳的行驶时间段内减少发动机的出力减少油耗。而且混合动力技术能够对能量进行回收。在制动的时候,能够对热量进行转变吸收。
混合动力技术的分类可分为两类一是联结方式二是混合度;联结式分类是根据混合动力的驱动方式进行分的,其中联结式分类又分为了3种:1)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是由电能转化为动能从而驱动车轮转动,其中的电力是由内燃机带动发电机来引起的;2)并联式的混合动力系统区中的驱动系统内有两套,并且两套的驱动系统能够可以相互协调来共同完成驱动车辆,当然也可以使用单独的驱动系统来驱动车辆。这样的并联式混合驱动系统能够使车辆适用于更为复杂的路况;3)混联式混合驱动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路况来临时调节内部机器的输出功率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内部中的内燃机和电机有自己的一套机械变速箱而且混合动力系统还可以分为以下4类:1)微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可以有效的防止电动机的不运转从而增加油耗和对环境的污染。对发动机的启动和停止进行控制;2)轻混合动力系统,而这种系统的主要代表是皮卡车;3)中混合动力系统动力系统采用的是高压机比低混合动力系统更加的灵敏;4)完全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度达到50%是未来逐步发展的方向。
1.2高效汽油机、柴油机技术
汽车节能的关键是内燃机的技术。在内燃机节能技术方面,应该从这几个方面讨论, 第一是汽油机直喷技术,稀薄和分层燃烧技术;第二是柴油机的高压喷射技术;第三是柴油机的多次喷射技术;第四是可变气门技术;第五是废气涡轮增压技术。
1.3高效载重汽车的发动机技术
目前我国载重汽车品种少,技术还很落后。发展高效的载重汽车,是在现代物欲横流的形势下,提高运输的效率,降低汽车用能源消耗的重要一步。因此,国家应重点支持这种高效载重汽车的开发和产业化发展。
1.4轿车、轻型车的柴油化技术
实现节能的重要途径是柴油化,随着汽车以很快的速度进入家庭,我们应该十分注重这项技术。不断的开发而且要有质量的保证。这样的话就减少了对能源的开发。实现了节能减排。
2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
2.1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一般指由汽油、柴油与电能混合在仪器所形成的动力车型。这样能有效的改善燃油和功率输出低的车型。根据其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他的优点是: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以增加汽车内部机器功率的输出和减少耗油量。当大功率内燃机功率不足时,可由电池来补充,同时电池也可以得到充电,所以其行程和普通汽车是一样的;2)因为使用电池,可以方便地回收以便循环使用;3)在市中心人流量大的地方,完全用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4)可以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建设新的加油站;5)用户可以让电池在延长寿命和降低成本的基础上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2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直接采用电机作为驱动器,是全部以电力作为汽车的驱动力这种车的难点在于电力的储存技术。传统汽车消耗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造成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而电能可以从核能、水力和风力等可再生能源中获得且无污染。电动汽车还可以利用在其空余的时间进行充电,使发电设备日夜都能充分使用,大大提高它的行驶效率。由于这些优点,电动汽车的应用成为汽车工业的一个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电动车而言由于建设成本高且基础设施不是一个独立的企业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各个企业联合起来与当地政府部门一起努力,才可能大规模的推广。这使得电动汽车的价格非常的高昂,但是与混合动力汽车相比较来说电动汽车的技术简单而且成熟且操作方便,且只要有足够的电力就能驱动汽车且充电方便。但是不足就是电动车所使用的蓄电池的蓄电能力不足存储的电量少,且构建电池的原材料成本高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经济规模,所以购买价格高。
2.3燃料电池汽车
燃料电池汽车是以液化石油气(LPG)和压缩天然气为燃料,采用先进的电子控制技术和高性能的污染净化装置来减少污染。而且经过有机材料的化学反应产生的电流作为汽车的驱动力。
近年来燃料电池技术已经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燃料电池汽车,零排放,而且减少了机油泄漏带来的水污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等问题,还提高了燃油经济和发动机燃烧效率,运行平稳,没有噪声。
2.4氢动力汽车
氢动力汽车是真正实现零排放的,排放出来的是纯净水,没有任何污染。
但是氢燃料电池成本高,而且发展氢燃料的存储和运输按照技术条件很难实现,还有就是氢气的提取需要通过电解水,否则就不能从根本上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这项技术虽然实施起来困难,但是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定会得以解决实现。
3发展前景
随着国家政府部门的不断指引,各项政策的不断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也会越来越广泛,并且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通过不断的发展新的技术,以最低的成
本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也将会引领新能源汽车走上一个更新,更广阔的台阶。
4结论
科学技术永远是第一生产力。汽车的迅猛发展,人们素养的不断提高,在大力提倡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更加环保的的汽车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而新能源的开发会越来越重要,那么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时代总是在不断的发展,科技也不断在进步。新能源汽车节能技术的应用将会备受重视。
参考文献
[1]史永基,高雅利,王宇炎.新能源节能技术研究进展,2011(7).
[2]__达,望义熙,周世权.汽车电器的研究,2010(11).
[3]李大胜,吕明,石怀荣.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1(2).
[4]邵毅明.汽车新能源与节能技术,2008-3-1.
汽车新能源技术论文篇三:《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
【摘要】:随着近几年我国对环保重视程度的不断加深,使得我国新能源汽车研究越来越收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降低环境污染、节约能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基于此,本文就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对新能源汽车研发技术的发展做了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便能够使人们对新能源汽车有着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未来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
1、导言
人类社会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能源消耗与日俱增,这使得能源问题成为了一项世界性的重大问题,而若想有效解决这项问题,最直接的方式之一就是开发能够代替传统能源的新能源。汽车是主要能源消耗因素之一,近年来,经过各国众多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多年的研究试验,几种新能源汽车已经被研发出来,并基本规划出了一条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可以想见,未来在汽车行业中新能源汽车将是主要发展趋势,而其在技术方面也将不断进步。本文主要探讨了未来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趋势。
2、当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类型
2.1纯电动汽车
传统汽车的动力能源是燃油,即汽车的发动机需要依靠燃油才能够产生巨大动力,从而驱使汽车运行前进。但在燃油发动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从而给大气环境带来非常严重的污染。同时,燃油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在汽车中大量使用燃油也会加速能源的紧缺。而纯电动汽车是一种利用电能来驱动运行的汽车,它将传统的燃油发动机以电动机代替,利用电能转化为动能,这一过程中不会向外界环境排放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因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是解决温室效应的有效途径。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是由动力电池、电动机、充电器及相关控制系统所构成的,它完全使用电能,无须其他能源。纯电动汽车的能源储存装置是动力电池,因此动力电池的性能直接决定着汽车的续航能力和性能质量状况。纯电动汽车还有一项优点就是能够在低速区内提供大扭矩输出,这是内燃机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2.2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所使用的不仅仅是一种能源,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能源混合使用。目前比较常见的混合动力汽车大多是燃油和电力混合汽车,通过这两者的相互支持既能够减少废气排放量,又能够保障发动功率。由于这一优点,使得混合动力汽车成为了目前最受瞩目的新能源汽车之一,也是当前主要的技术研究方向。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其更像是一种纯电动汽车与混合动力汽车的综合体,同时具备动力电池和充电设备,当电池内的储电量充足时使用电能进行驱动,而当电能不足时则能够一边自动转化为燃油驱动、一边自动进行充电。
2.3燃料电池汽车
除了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以外,燃料电池汽车也是一种新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所使用的动力核心是燃料电池,它通过燃料电池驱动电动机发电,从而为汽车的运行提供动力。燃料电池汽车的动力系统主要是由驱动电机、燃料电池、储气系统及动力蓄电池等构成的,燃料电池可以通过电化学反应产生电能。燃料电池汽车一般常用的是氢氧燃料,其发电原理是氢气和氧气燃烧生成水,同时释放电能。
3、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纯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终目标
纯电动汽车具有显著的节能环保优点,同时维护保养便捷,作为一个真正的绿色环保汽车,纯电动汽车虽然受到了充电时间和续驶里程的限制,但是电池技术的问题不会永远存在,政府也进行了大力的支持,颁布了相应的扶持政策,例如采用电池置换、补贴退税降低车辆制造成本等,以此解决纯电动汽车充电时间较长的问题。总而言之,纯电动汽车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通过长期的努力以及各方的合作,纯电动汽车将会成为我国主流交通工具之一。
3.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目前可实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具有较高的动力性,同时还有续驶里程方面的优势,因此不仅可以利用成熟的发动机技术,同时还可以促进电池电机技术的发展,为纯电动汽车技术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可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技术,在用电和用油方面,保障了消费者的自主权,满足消费者日常对于交通的需求,并兼顾低碳环保、燃油经济性的要求。由双系统造成的成本增加,可以由消费者、企业和国家一起承担。可以说,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是目前新能源汽车实施性较强的一种技术。
3.3氢燃料汽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虽然氢燃料汽车具有清洁、高效以及制备资源比较丰富等优势,但是相应的技术水平偏低,尚未成熟,同时再加上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在短时间内,无法有效的实现产业化目标。根据氢燃料汽车长期发展潜力而言,其内燃机产生动力的能源转化模式与氢燃料电池汽车相比,其环保性和高效性有待提高。
3.4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中的重要补充
目前,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突破,并进行了一定的应用,由此可知,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依然会得到发展。但是由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供电方式具有单一性,如果不能与超极电容或蓄电池进行相应的配合,依然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性。而且随着纯电动汽车技术的提高与发展,燃料电池电动技术可能会运用于长途运输,成为新能源汽车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部分。
3.5生物燃料汽车是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的有效补充之一
生物燃料汽车与燃气汽车相比,其采用的代用燃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能源紧张的局面,同时生物燃料汽车的燃料属于可再生资源,可以进行长期生产,但是会受到土地资源、气候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除此之外,生物燃料汽车主要是依赖于内燃机产生动力,以此驱动车辆行驶,这种模式最终会被纯电动车技术所替代。由此可知,该技术在化工领域的价值比作为内燃机燃料的价值更高。
结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将会是未来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能源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因此应当加大研究力度,制定一定的政策制度,调动汽车制造商的研发积极性,为新能源汽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庞德良,刘兆国.基于专利分析的日本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情报杂志,2014,05:60-65.
[2]陈石胤.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探究[J].科技传播,2014,08:96+104.
[3]刘颖琦,高宏伟.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技术创新发展趋势与对策[J].科学决策,2011,02:1-8.
[4]靖苏铜,石则强,叶松,于志祥.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1,05:1-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