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采油技术论文(2)
海上采油技术论文篇二
采油技术发展展望
摘要: 本文章综述了我国采油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前展望。同时对提高采收率技术进行了阐述,并详细介绍了草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对多种采油技术的优势与不足进行多方位立体式对比,得出不同条件下适合的方式方法。指出发展采油技术存在的问题,并论述其今后发展方向。
关键词:采油技术;注水;压裂
目前常规采油工艺难以满足开发的需求。大泵提液技术难度越来越大,目前应用的大抽油泵主要有0.70mm泵和 0.583mm泵两种。其中由于实施控(停)注降压开采,油藏供液能量下降,从而给以大直径管式泵抽油为主的油藏生产带来困难。突出表现为:1.抽油系统冲程损失增大,漏失量增大,泵效下降。甚至有些井出现供液不足,泵效大幅度降低。虽然限
量恢复注水以来情况有所缓解,但仍不能完全解决。2.有杆泵加深泵挂受到限制,这使得普通D级抽油杆难以完成“以液保油”的重任,即使使用H级高强度抽油杆也只能加深泵挂300m,不能满足整个油藏所有油井生产的需要。3.斜井采抽技术有待突破,由于需要加深泵挂,部分油井的杆、管、泵等抽油设备进入斜井段。特别是近年来增加了侧钻井和定向斜井,使得有杆泵采油需要克服井斜的影响。常用的解决办法是根据井斜资料,对杆、管偏磨井段采取扶正措施。扶正工具主要是抽油杆滚轮扶正器二抽油杆旋转防偏磨器等。抽油杆注塑扶正块、油管扶正器、油管井口旋转防偏磨器等,为了使这些工具在抽油杆柱组合中达到优化合理,引进了“三维斜井抽油工艺技术软件”来进行优化,同时在设计中,对大泵的抽油杆柱下部增加加重杆来防止因下冲程杆柱受压弯曲导致的偏磨,而且在泵下加长尾管,可起到撑直、稳定管柱的作用。由于滚轮扶正器上的扶正轮与油管壁接触面积小,用钢轮则容易损坏油管,若用尼龙轮,其强度又不够。加之滚轮扶正器的轮轴容易断裂,所以下井时间不长,扶正器即失效,而且因滚轮脱落造成卡断抽油杆的事故也时有发生。注塑抽油杆扶正器也同样存在强度问题,因此扶正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杆、管偏磨程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杆管偏磨问题。
分析铁锈卡泵认为,油藏经过加多年的开发,油井的套管不断发生腐蚀,产生的铁锈,长期积累于套管表面。一方面,在停注降压开采过程中,铁锈因压力变化而崩裂脱落:另一方面,在起下管柱作业时,油管与套管摩擦使锈垢剥落。铁锈悬浮于液体中,并随液流进泵,造成卡泵。近年来,在防垢及铁锈方面进行了一些技术探索,但收效甚微,此需进一步研究、探索和提高。
目前我国有的油田主要遵循“堵水+酸洗+人工举升”的开发模式,从近年 来的工作实践来看,主要表现出三轮后重复堵水措施选井困难、措施有效期短、效果变差,特别是在重复堵水方面,主要存在下列两方面的问题: 1.堵剂适应差、成本高,强度小,不能有效地挖掘远井地带剩余油的潜 力; 2.堵剂耐酸性差,油井堵后酸洗低渗透层段时,容易使堵剂失效,再次 沟通底水: 3.堵剂进入地层范围小,深度堵水缺乏理论支持及现场实践。4.三次采油工艺技术储备不足石灰岩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发展在国内外几乎仍是一个技术很少(室内理论评估除外今,中法合作的雁翎注氮项目是该类技术探可借鉴的经验次有益尝试。项目实施结果初步表明:注气是油藏一种比较有利的三次采油途径,但必须与其它先进的采油工艺技术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这是由于通过注气可以形成局部分布的气油界面;随着油气界面的下移,油水界面随之下移,在两个界面之间形成了一定厚度的含油富集带;当这一含油富集厚度能够满足防气和防水的双重开井生产要求时,才可以进行开采,而目前的采油工艺技术还不能满足注气后形成的次生富集油带的生产要求。从目前来看,对油藏来说,三次采油技术是一个系统工程,而且投资巨大。投资相对较少的单井或井组的三采技术目前仍很缺乏,其它技术如CO2吞吐技术又需自然资源做保证,因此今后一个时期,油藏三次采油技术发展方向仍不明了。5.集检系统难以满足低产低效井的正常开发,油藏开发初期,油井单井 产量高、井口温度高,地面采用无伴热管集输流程,且管径较大。随着开发过程中产液量的不断递减,这种集输模式越来越不适应。一方面,一些井的产液量下降幅度大,温度也随之大幅下降。另一方面,新钻的油藏特殊部位井或扩边井一般产量较低,温度也比较低,这些低温、低产井逐渐成为油藏后期开发的负担。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油藏开发后期,不断出现一些低温、低产井,而油藏地面集输一般无伴热系统,这给油井产液进站带来困难。若采用短串集输管线,与附近产量较高的油井串联,可以解决低温低产井进站问题,缓解了计量站容量(进站管线头数)紧张的压力,但又带来了油井计量的问题。②若在低温井口安装电加热器如电阻丝电加热器和陶瓷片电加器,以提高液流温度,保证抽油井的正常进站生产,但又增加了开发成本和油井维护工作量。因此,短串流程和井口电加热的应用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何在现有设备基础上力争减少投入,又能解决集输问题是油藏后期开发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多种驱油方法的组合是由于各种驱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很难完全满 足不同环境下油层的驱油。因此近年来,提出了各种驱油法组合的新型采油技术,有二元复合驱和三元复合驱。二元复合驱目前研究较多的是碱/聚合物复合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复合驱。对于碱/聚合物复合驱,其中的碱与原油中的环烷酸类可形成皂类而自生出主要是狡酸盐类表面活性剂,不但可以除去原油中的酸类,而且能形成表面活性剂/聚合物驱。三元复合驱是碱/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体系,该技术引人廉价的碱部分或全部替代昂贵的表面活性剂,既减少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又降低了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的吸附滞留损耗,还可大幅度降低油水界面张力,提高波及系数和驱油效率。由于上述优点,三元复合驱在国外发展很快,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更为迅速。
混相法是将一种流体注人油层,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通过复杂的相变关 系与油藏中的石油形成一个混相区段,混相驱在提高采收率的方法中,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可以使排驱剂所到之处的油百分之百的采出。当这种技术与提高波及系数的技术结合起来时,实际油层的采收率就有可能达到95%以上。可用于混相驱油的气体中有烃类气体与非烃类气体。烃类气体有干气、富气和液化石油气(LPG);非烃类气体有二氧化碳、氮气、烟道气等。气驱能否实现,不仅取决于油藏与设备条件,同样也取决于有无气源。虽然可用于混相的气体有数种,但烃类气体是重要的、昂贵的化工原料。而非烃类气体中的氮气的M P又极高,一般不易达到混相驱,因此混相驱的气体主要采用CO根据混相剂的不同,混相法分为溶剂混相驱、烃混相驱、CO混相驱、NZ混相驱以及其他惰性气体混相驱。在这些混相剂未达到混相压力之前为非混相气驱,近年来又开发出了气一水交替驱(WAG驱)。一般是通过提供热量、升高油藏温度、降低原油粘度来减小油藏流动阻力。 当今使用的热采工艺可根据热量产生的地点分为两类:一类是把热流体从地面通过井筒注人油层;另一类是热量在油层内产生,如火烧油层法.将热流体连续的从一些井注人油层,而从另外一些井产油。热驱法不仅降低流动阻力,而且也提供驱油动力。热力法包括蒸汽驱、火烧油层等。
参考文献:
[1] 张宇 《油田增产措施配置规划》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5
[2] 谷艳荣《柔性金属抽油泵排砂采油工艺》2005
看了“海上采油技术论文”的人还看了:
2.采油工程技术论文
4.定向钻井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