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域网技术有哪些论文
广域网技术有哪些论文
广域网作为 计算机网络的末端节点,它在网络中的地位十分的重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了广域网技术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广域网技术论文篇一:《试谈广域网优化技术及其应用》
摘 要:通过对现存广域网技术的应用分析及主要的广域网链路优化技术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传统的广域网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而广域网优化技术是当前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这就对广域网的优化提出了要求,结合广域网优化技术的实施案例,对广域网优化技术进行探讨,对广域网优化技术应用于企业建设中进行憧憬。
关键词:广域网;优化技术;应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TP393.2
信息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广域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网络方面而言,企业应用需要通过网络连接响应应用的请求,而随着企业应用的不断多样化,企业也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这就要求企业的核心应用系统需要共享和利用,广域网的局限性愈加明显。
局域网中的带宽从来不是限制因素,而在广域网中,限制最大的便是带宽了,这主要是由广域网增加带宽的代价太大造成,这就导致了一些在局域网中运行很好的操作系统一旦放入广域网,就会出现性能下降、质量下降、安全性降低等问题。同时在广域网中还存在时延等问题,这也就是说,单纯的解决广域网中的带宽问题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因此,广域网优化技术便变得尤为重要,它致力于解决系统性能受广域网限制等问题,并逐渐形成一个细分的市场。
1 广域网优化
1.1 广域网建设原则
广域网的建设原则体现在三个方面:(1)技术先进性。为了跟上信息化发展的脚步,为了适应数据、语音、视频的更高的传输需要,为了满足企业业务需求的同时又兼顾相关管理要求,系统需要采用更先进的网络技术;(2)安全可靠性。网络需要有较高的可靠性来保证各项业务的应用,这就要求在网络的结构、网络所需设备、服务器使用设备等进行可靠性高的设计。不仅从硬件上采取数据备份、冗余等技术,在软件方面也要采用相关的技术来提供管理机制、控制手段、事故监控、网络安全保密等方面的措施来提高网络系统安全可靠性;(3)高效性和可扩展性。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发展迅速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人员与资金的投入较少,以提供高效能的应用系统;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需要,计算机网络系统又要求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使它能够扩展网络覆盖的范围、网络覆盖的容量以及提高各层次网络节点的功能。
1.2 广域网优化技术
广域网优化技术的途径主要有:数据压缩、动态缓存、应用加速、带宽管理、QoS路径优化等。(1)数据压缩。利用高性能的数据压缩的算法对广域网的链路中存在的带宽中应用的流量比重进行降低的方法称为数据压缩,这种方法使系统流量在广域网链路带宽中的比重增加,从而降低了广域网链路带宽的需求在应用系统流量方面的要求,这就使广域网技术即使在带宽一定的前提下也能保证平稳高效的运行应用系统;(2)动态缓存。动态缓存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广域网链路上冗余数据的传输,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减少带宽需求65%~95%。广域网链路优化设备在当数据流量在广域网链路上传输时截取分析应用流量,然后将应用数据进行分段分配指针,然后存储为一个数据段,最后将指针分别存储于本地磁盘和接受目的地的设备磁盘中,当下次再需要传输相同的指针内容时,只传输指针即可,不再需要传输相应的内容,接收设备在接收到指针后在本地提取内容。动态缓存仅在IP层上对广域网链路传输字节进行处理,与其他因素无关,这样,既可以保证所有传输的数据内容的一致性,又不会对传输的数据内容产生影响。综上所述,即为只有对变化的数据传输,直接由本地的设备提供没有变化的数据;(3)应加速技术。应用加速技术可以增强三种协议的应用性能,这三种协议包括:MAPI协议、CIFS协议、HTTP协议。Exchange与文件服务要求对较小数据模块的底层协议逐一确认并发送,这就造成了每次会话的完成都需要几百到几千个RTTs,所以,应用于广域网的会话会产生20~30ms的延迟,这不仅对应用系统的性能产生严重影响,也影响了用户的工作效率。Web应用中的HTTP每次请求一个数据对象,但是却需要几十个RTTs来装入一个页面,这就造成了页面的响应缓慢,用户效率大打折扣。应用加速技术可操作数据块和Web对象,发送最大程度上的数据包,填满广域网链路可用带宽,进行提速。应用加速包括Exchange加速、Microsoft文件服务加速、Web加速三种;(4)带宽管理。服务质量功能与带宽分配功能是带宽管理的两种功能,为了方便IT管理人员分配优先级给关键业务和时延敏感性应用与确定带宽。QoS的工作是将现有的带宽分为多个虚拟通道,从而实现智能丢弃数据包,丢弃的数据对加速系统性能未能起到有效的作用,QoS不能加快数据传输速度和优化工作方式,所以不能优化系统应用性能。然而应用QoS技术可以避免不重要应用对关键应用的影响,提高关键应用以及时延敏感型应用的性能。QoS技术还可以提高广域网的链路效率。
1.3 广域网优化技术的应用
图1 广域网优化设备典型连接拓扑图
广域网优化设备典型的结构是和路由器相连(广域网优化设备典型连接拓扑图见图1),对原有的网络和应用无需改变,只需将每个远程节点连接路由器,这个过程对服务器和终端都是透明的,掉电或失效时自动旁路技术是广域网优化设备常常配置的另外功能,它还支持冗余配置、消除单点故障、最终实现透明接入与无缝集成。
应用实例:Liz Claibome公司为全球知名服饰生产厂商,许多国家都有其区域中心负责其区域的销售,LC公司将全球信息中心建立在North Bergen,其中心部署了包括Microsoft office、ERP、Exchange等在内的多个应用,支持全球生产销售业务的管理,并在各区域设有邮件备份中心。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压力加大,网络拥挤、广域网链路带宽不足等问题逐渐浮现,现有的网络系统不能满足正在发展的业务需求,严重影响企业效益,员工通常要花上数分钟来访问外地数据与文件。鉴于如此,LC公司选择经过测评后的Riverbed公司WDS解决方案来进行优化。LC公司在北美、亚洲和欧洲在内的37个机构作为首期优化计划,部署了Steelhead广域网优化设备,预计在接下来的一年半的时间内部署其他的60个分支机构的广域网优化设备。在部署完毕广域网优化设备的地区,网络性能与应用系统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用户下载平均能够达到30秒左右,减少了80%左右的广域网链路带宽占用,CommVault备份窗口从16小时减小到6小时。增加广域网优化设备后经过调试运行,有四个特点:(1)拓扑图的绘制和修改变得快捷,拓扑图与设备直接关联,操作变得简单。(2)图形化界面。(3)功能变得实用,维护变得简单。(4)系统的稳定性增强。系统经过长时间的运行结果证实该系统满足了一定程度上的需要。
2 结束语
随着公司的发展,分支机构的增加,数据集中成为大趋势,应用也越来越复杂,单纯增加带宽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用户的运营负担但有时无法解决延迟问题,会有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这一技术,应用前景看好。
参考文献:
[1]孙晖.试论广域网在企业中的优化及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2(06):22-23.
[2]马剑.广域网网络性能优化技术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3(05):42-43.
广域网技术论文篇二《试谈智能广域网分支》
1 广域网分支的需求和特征
随着IT信息化的 发展和完善,尤其是 应用大集中的建设,作为 网络的末端节点,广域网分支在网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方面,分支终端用户众多,对信息化的依赖逐渐增强;另一方面,应用大集中模型下,广域网分支是终端用户访问集中化数据中心的直接通道。规模日益庞大的分支,对网络访问的可靠性、安全性,兼容各种接入手段,都具有极高的要求。为满足上述需求,需要构建智能、融合、灵活的广域网分支,主要特征如下:
精简:只需少量设备即可提供传统分支网络多台设备才能提供的功能,从而使得分支网络易于维护;
可 管理:网络管理和维护人员可通过广域网在总部对分支的网络进行管理;
灵活可靠:可以保证分支用户通过专线、无线、互联网、3G等多种方式,通过广域网实现可靠的数据交换和业务访问;
安全:分支网络不能成为骨干网络的薄弱环节,不能成为广域网被攻击或入侵的入口;
沟通融合:可为分支用户提供跨越整个广域网的高效沟通方式。
基于上述几点,下面对广域网分支部署的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和介绍。
2 建立一体化的分支
一个企业分支的内部往往部署有很多种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WLAN AP、语音网关等。网络设备的增多不但带来了部署成本的增加,而且也加重了维护的负担,因为不同的网络设备需要不同的维护方式,需要不同设备厂家的支持。另外,有的分支场所受条件所限,没有足够的空间合理地部署这些网络设备。
因此,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在分支网络出口部署一体化的设备,通过这台设备,实现路由与交换、有线与无线、数据与安全、数据与语音的集成。而一体化设备的典型代表就是多业务路由器,这种多业务路由器往往可通过插卡或者USB扩展等方式实现对多种设备的集成。
在多业务路由器上安装多端口的交换模块,可实现路由与交换的集成。对于规模较小的分支来说,一块16端口或24端口的交换模块就可满足其需求。
在多业务路由器上配置一块WLAN AP模块可为整个分支提供无线接入功能,尤其是802.11n无线模块具有速率高、覆盖面积广的优势,非常适合分支用户的灵活接入。另外,多业务路由器也支持通过USB或者模块的方式实现3G方式的WAN接入,使得分支网络的有线与无线接入方式得到了很好的集成。
多业务路由器往往内置较强的防火墙功能,支持攻击防范、URL过滤等特性,在减少一台防火墙部署的同时实现了路由与安全的集成。
对于VoIP业务,传统的方式是在分支部署多台语音网关,有时还需要部署语音服务器。而多业务路由器支持通过安装语音模块的方式将语音网关的功能集成进来。另外,多业务路由器还可以通过安装语音服务器模块实现对分支呼叫的支持,避免了独立的语音服务器的使用。
可见,通过在企业分支部署一台多业务路由器,再安装交换、无线、语音模块,就可实现路由与其他多种网络业务的一体化集成,从而达到减少网络设备数目、减少网络故障点、降低部署成本、维护成本的目的。
3 建立可管理的分支
当企业分支网络设备需要做配置更改或版本升级时,如果采用每个分支逐一升级的方式, 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分支数量多的情况下),并且效率低下。解决办法之一是采用传统的SNMP网管平台进行集中管理,但是一些分支(尤其是一些小型分支),其路由器WAN口的IP地址经常变化(如分支租用ADSL做为广域网链路,每次重启路由器,WAN口都会重新获取IP地址),很难将其纳入SNMP的网管平台。
因此,基于TR-069的智能分支管理方案就成为了企业分支管理的理想选择,即分支路由器支持TR-069协议,同时在总部部署TR-069 ACS服务器。TR-069支持对分支版本与配置的批量升级,极大地降低了维护工作量。对于IP地址变化的分支,TR-069支持分支路由器自动下载版本与配置,实现了中心对所有分支的集中管理。另外,TR-069支持设备的零配置部署,极大地简化了初始安装配置的工作量。需要指出的是,TR-069是基于开放标准的技术,支持TR-069的设备可以与支持该标准的第三方管理平台互通,具有良好的互通性。可以说,TR-069是目前企业分支管理比较理想的方案。3 建立可 管理的分支
当企业分支 网络设备需要做配置更改或版本升级时,如果采用每个分支逐一升级的方式, 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分支数量多的情况下),并且效率低下。解决办法之一是采用传统的SNMP网管平台进行集中管理,但是一些分支(尤其是一些小型分支),其路由器WAN口的IP地址经常变化(如分支租用ADSL做为广域网链路,每次重启路由器,WAN口都会重新获取IP地址),很难将其纳入SNMP的网管平台。
因此,基于TR-069的智能分支管理方案就成为了企业分支管理的理想选择,即分支路由器支持TR-069协议,同时在总部部署TR-069 ACS服务器。TR-069支持对分支版本与配置的批量升级,极大地降低了维护工作量。对于IP地址变化的分支,TR-069支持分支路由器自动下载版本与配置,实现了中心对所有分支的集中管理。另外,TR-069支持设备的零配置部署,极大地简化了初始安装配置的工作量。需要指出的是,TR-069是基于开放标准的技术,支持TR-069的设备可以与支持该标准的第三方管理平台互通,具有良好的互通性。可以说,TR-069是目前企业分支管理比较理想的方案。
4 建立灵活可靠的分支
现在的企业(尤其是一些依托网络运行的互联网企业)越来越依靠网络,因此,网络的可靠性及灵活性对企业非常重要,企业希望其到
智能广域网分支达分支的广域网链路时刻保持通畅,从而保证业务的正常开展。然而企业分支所处位置千差万别,运营商提供的线路资源各式各样,很难保证都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因此,必要的备份手段是高可靠分支所不可缺少的。
对于传统的分支,企业在建立E1或者xDSL为主链路的同时,有时也会配置Modem,以便在主链路故障时,切换到Modem拨号链路。然而Modem、E1和xDSL都是属于固定链路,当某些因素(如一些自然灾害、暴雨、台风等)造成主链路故障,Modem链路同样也会故障,使得其备份作用无法发挥。此外,Modem链路的带宽太窄,很难满足现代企业的业务需求,即使链路可用,依然会极大地影响分支的业务。
目前比较理想的方案是采用3G备份链路。由于3G链路是无线方式的,当某些情况(如暴雨冲毁某些区域)造成固定链路中断时,无线信号仍可传输,因此,它是主链路更好的备份选择。另外,目前3G网络已能提供很高的接入带宽,各运营商一般都能提供3M左右的下载速率,这已远远超过拨号链路的带宽。当主链路故障时,3G链路完全能够承载分支的业务。
同时,分支备份方案需要具备的另一个特点是:分支网络必须支持良好的链路质量探测能力,即在发现主链路出现故障时,可及时地切换到备份链路;在主链路恢复时,又能及时切回主链路。因此,需要在分支路由器上使用端到端的全链路探测功能,随时监控整个链路的状态,而不仅仅是监控路由器WAN口的状态。因为在实际中经常发现,虽然WAN口的状态没有异常,但中间的某段链路出现故障,导致分支到总部的业务中断。
广域网技术论文篇三:《技术在环保广域网中的应用》
【摘 要】本文简述技术概念、类型和在环保广域网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技术今后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技术;环保广域网;应用
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信息化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环境信息化的工作的不断深入,办公网络持续扩大,远程用户接入、远程办公、环境数据处理业务的持续增加,亟待呼唤一种通过公共网络(如Internet)来建立自己的专用网络的技术来保证数据传输通畅和数据安全,技术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
1 概述
1.1 概念
的基本思想就是在公共网络上建立安全的专用网络,来传输内部信息而形成逻辑网络,从而为用户提供比专线价格更低廉,安全性更高的资源共享和互联服务。可以看成是局域网的扩展。
IETF组织对基于IP的解释为:通过专门的隧道加密技术在公共网络上仿真一条点到点的专线技术。所谓虚拟,是指用户不再需要拥有实际的长途数据线路,而是使用Internet公众数据网络的长途数据线路。所谓专用网络,是指用户可以为自己制定一个最符合自己需求的网络。
1.2 的类型
既是一种组网技术,又是一种网络安全技术。涉及的技术和概念比较多,应用的形式也很丰富,其分类方式也很多。
1.2.1 按应用范围划分
这是最常用的分类方法,大致可以划分为远程接入(Accesss )、Intranet 和Extranet 等3种应用模式。
1.2.2 按网络结构划分
可分为以下2种类型。
1)基于的远程访问
即单机连接到网络,又称点到站点(End to Site),桌面到网络。用于提供远程移动用户对环保部门内部网的安全访问。
2)基于的网络互联
即网络连接到网络,又称站点到站点(Site to Site),网关(路由器)到网关(路由器)或网络到网络。用于环保部门内部网络和分支机构网络的内部主机之间的安全通信时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防止对内部信息的非法访问。
2 技术在环保广域网中的应用
在环保广域网内每天产生着政务信息上报、环境监测、环境统计、排污收费、污染源在线监控和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科研、环保产业及相关基础资料数据的大量信息,由于网络信息安全和网络连接方式的局限,这些信息只能运行在单机版软件上,造成信息流通不畅,而且软件相互之间不能兼容数据,重复录入影响工作效率,技术应用于网络组建既解决了网络安全问题又解决了网络传输问题。
如果能有效的把组网技术和建设各省的数据中心结合起来,以的安全性和网络连接模式通过数据中心来整合环境政务信息数据库、环境统计信息数据库、环境质量监测信息数据库、重点污染源信息库、环境地理信息数据库等,可以极大的提高环境信息管理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准确性。技术应用于组建网络,大致可以划分为远程接入、网络互联和内部安全等3种模式。分别来保障外出人员或有需要的用户外部接入环保广域网;局域网内部人员信息的安全使用;省级环保部门与各地市区县一级环保部门的网络互连。
2.1 远程访问
过去,在外出差的或其它用户需要访问环保广域网内部信息,就得使用拨号线路,本地用户通过本地网线路接入,而外地用户则需要长途线路接入,不仅访问速度慢,还要有很大的开销。的远程访问解决方案,充分利用了公共基础设施和ISP,远程用户通过ISP接入Internet,再穿过Internet连接与Internet相连(通常通过ISP来连接)的环保广域网服务器,来访问位于服务器后面的内部网络。一旦接入服务器,就在远程用户与服务器之间建立一条穿越Internet 的专用隧道连接。这样,远程客户到当地ISP的连接和服务器到当地ISP的连接都是本地网内通信,虽然Internet不够安全,但是由于采用加密技术,远程客户到服务器之间的连接是安全的。
2.2 远程网络互联
网络互联是最主要的应用模式。省环保厅与各地市区县环保局之间、各地市环保局与各区县环保局之间的网络互联需求一直在增长,这是一种典型的WAN(广域网)应用,采用这种专线连接方式实现网络远程互联,连接可靠,速度有保障,而且有较高的性价比。
它利用专用隧道取代长途线路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两端的内部网络通过服务器接入本地网内的ISP,通过Internet建立虚拟的专用连接,这种互联网络拥有与本地互联局域网相同的管理性和可靠性。
这种模式可以节省WAN带宽的费用;通过本地连接来代替长途连接,节省通信费用;便于扩展,同时接入的用户不受线路限制。
2.3 技术应用于网络内部安全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网络信息应用业务的增长,环保广域网内部的安全越来越受重视,机构之间、部门之间需要在一些关键的应用系统之间进行隔离,实现访问控制。可在广域网或局域网环境中实现安全保密通信,建立内部专用隧道从而组建更为专业的保密网络。
为了实现业务网络隔离,通常在环保局域网中使用VLAN技术,防止无关人员对特定信息的访问,然而VLAN并不是完善的安全解决方案,不能实现数据加密,如果再利用加以改造,就可实现更安全的网络隔离。比如,省环保局两个承担关键业务的部门,如财务部门和办公室之间,可设置自己的逻辑专用网,通过方式来连接,他们之间穿过局域网的通信是加密的,其他部门的人员无法获取。
随着各种业务的增多,环保广域网需要解决内部网本身的安全问题,在一些关键的应用系统之间实现隔离,进行访问控制。使用技术即可达到此目的,在同一个物理广域网上实现不同业务的逻辑网络隔离,不必为每一个业务网建设独立的物理网络,从而简化了总体成本和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任秋安,李晖.SSL-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电子科技,2005(06).
[2]马春晓,许昆.一个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2003(06).
[3]戴宗坤,唐三平.与网络安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1(02).
1.无线网络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