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技术论文 > 建筑师技术论文

建筑师技术论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建筑师技术论文

  建筑师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使命,因此也有着不同的职责及语言。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建筑师技术论文,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建筑师技术论文篇一

  论建筑师的修养

  摘要: 当代 中国 的 建筑市场仍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龙蛇混杂,众说纷纭。当我们的 教育 体系还无法跟上飞速前进的 时代 时,当创作源泉仍依赖于翻译的国外建筑书籍时,当祖国的锦绣山河沦为外国建筑师们横行的乐园时,当主流 社会 唯外国建筑师是从时,当更多的年轻建筑师们艰难地自觅出路时,有理想、有抱负的建筑师通过自身的修养来达到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以期拯救中国建筑的前途,显得尤为必要与及时关键词: 建筑师 修养

  当代中国的建筑市场仍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龙蛇混杂,众说纷纭。当我们的教育体系还无法跟上飞速前进的时代时,当创作源泉仍依赖于翻译的国外建筑书籍时,当祖国的锦绣山河沦为外国建筑师们横行的乐园时,当主流社会唯外国建筑师是从时,当更多的年轻建筑师们艰难地自觅出路时,有理想、有抱负的建筑师通过自身的修养来达到提高自己的设计水平,以期拯救中国建筑的前途,显得尤为必要与及时。

  一、建筑师为什么要进行修养

  要讨,必先弄清楚建筑师的使命、职责及语言。使命是建筑师对社会、团体或个人做出的承诺,既责任;职责既建筑师所承诺(合同既承诺)的专业服务 内容 或项目,既工作;语言就是建筑师所提供的服务内容的产品,既设计。建筑师的修养便是透过这三个层面体现出来。

  建筑师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使命,因此也有着不同的职责及语言。几乎自人类出现的那天起便有了建筑这个行业。从一开始的职责仅是为了遮风蔽雨,到后来随着人类的进化,建筑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功能与含义,建筑师便有了越来越多的职责及语言。旧式的建筑师仅是众多围绕着皇权、宗教、官吏、富贾、士绅、文人们服务的工匠之一。那么,新式的建筑师又该是什么模样呢?

  时光进行到了二十一世纪,人类社会的结构与需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筑师所肩负的职责以及建筑师的地位均发生了变化。无论如何变化,建筑的本质从来,也许永远都没有变,那就是:它永远是一门服务行业,顾客永远都是上帝,建筑师永远都应怀着虔诚的心为顾客服务。不同的是建筑师的语言更加丰富多彩,更加具有个性,天地更加广阔,任我驰骋。

  随着中国的大门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建筑师们挟其先进的知识与技术来到了中国,寻找市场。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建筑师的饭碗正在被别人夺去,意味着我们的主流社会日益依赖于别人的作品,意味着主流社会对自己的建筑师的失望与放弃;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作为一名职业建筑师必须看到自己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建筑师在自己国家的尴尬地位,细细想来主要原因并不是技术能力落后于别人许多,而正是由于中国建筑师自我修养的缺乏。作为一名职业建筑师如何在新形势下给自己定位,是每一位职业建筑师必须从现在开始认真思考的 问题 ,为自己的前途多想一想,否则将极有可能被时代抛向后头。

  成为一名职业建筑师也许需要的条件并不高,有了一张毕业文凭算是有了进入建筑界的入场券,有不少人便因此阴差阳错,荒废了一生。要成为一名优秀建筑师除了需要一生不懈地努力和一生潜心地修养外,更需要一份追求真理的忘我精神。

  建筑师的自我修养是永无止境的,是一生不断地追求与探索。修养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产生的。所以修养必须是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条艰辛曲折的 自然 规律 前进。

  二、建筑师的修养与建筑实践

  要做一名优秀建筑师,就必须进行各方面的修养。首先要有深厚的 理论 修养,要有寻找问题、 分析 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修养,要有职业道德和责任心的修养,要有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修养,要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修养,要有全局概念和解决局部问题的修养,要有与他人友善共处的修养,以及要有各类 科学 知识的修养等。

  端正心态,放下包袱,活到老学到老。我在美国曾与共事的最年长的建筑师是84 岁,让我钦佩的不是他的健康,而是他认真工作的态度、不倦 学习 的精神、虚心听取意见的胸襟和毫无保留的气度,所有与之工作过的人都受益匪浅、与之交谈如读一本书。有修养的建筑师绝不计较个人的名誉和地位,绝不以专家自居,绝不要求别人尊重他/她,正因为这样,人们反而自觉地尊重他/她。这正是我们的职业建筑师需要学习和体验的,也正是本文所提倡的修养。

  如何 学习 优秀建筑师的修养,要学其本质,而不是肤浅的词汇与外表。修养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外表的包装修饰,而是将内在的充实(自我修养的过程)与现实中的工作联系在一起。没有人是生而知之的,绝大多数人必须经过刻苦努力奋斗方能求得真理。

  职业建筑师要求得进步,就必须下苦功夫,努力提高自己的修养。牢记修养不是唯心的、形式的、抽象的、空洞的和脱离实际的,修养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修养是锲而不舍的努力,修养是苦尽甘来的感悟。

  职业建筑师在进行自我修养时,必须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也就是说,在工作实践中锻炼并提高自己,并将修养心得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去,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和批评,认真 分析 、 研究 实际 问题 , 总结 工作中的教训,并根据这些来检验自己的修养是否正确。

  上世纪初,由瓦尔特。 格罗皮乌斯在德国魏玛创立包豪斯学校以来,建筑不再是单一的一门学科为公众服务了,它汇集了建筑、绘画、雕塑、工艺、室内、家具、舞台、装帧、 工业 设计等 艺术 形式,要求建筑师同时又是雕塑家和画家。包豪斯思想的现实意义在于:一、追求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二、明确设计的目的是为“人”,而非建筑本身;三、设计必须遵循 自然 与客观的 规律 。

  建筑之最大魅力正在于它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晶。作为一个职业建筑师必须弄清楚艺术和技术之基本含义及 内容 。艺术与技术之不同在于:艺术需要一份灵感与悟性,求的是心有灵犀一点通;而技术讲究的是准确与理性,来不得半点虚假与凑合。

  职业建筑师必须学习 现代 建筑的设计 方法 。必须从 哲学 思想与 科学 思维两方面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首先必须学习现代建筑的来龙去脉,搞清楚现代建筑的真正含义与内容,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思维。

  职业建筑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始终将功能放在首位,体认到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基本观念,并以此观念贯彻到建筑实践中去。

  职业建筑师必须认真地、虔诚地学习和研究自己的、具有鲜明特色的民间建筑及民族文化。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那是其民族的精神,没有了这一点,民族便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其建筑也失去了生存的根。一个不尊重自己文化的民族自然也无法赢得别人的尊重。

  职业建筑师必须孜孜不倦地从绘画、雕塑、工艺、室内、家具、舞台、装帧、工业设计等不同艺术形式中吸取不同的养分。建筑师应身体力行,放下架子,自己动手,唾弃“君子动口不动手”的迂腐思想。

  职业建筑师必须坚持自己的追求,不被外界所 影响 ,不要陷入应酬的泥塘,更不要被酒色财气拖入无底的深渊。建筑师应自觉地净化自己的心灵,抛开个人的私心杂念,潜心修养,有空多阅读。

  职业建筑师必须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建筑师不是纯粹的艺术家或文学家,建筑师必须首先是工程师,然后才是建筑师。建筑学是一门将 社会 学、宗教、心 理学 、哲学等主观意识通过空间、实体等手段,依据客观条件来满足使用功能的一门艺术,建筑师便是从事这门艺术的人。

  建筑是一门终生的事业,一门伟大而又艰辛的事业,一门前赴后继的事业。要想杜绝建筑界存在着的种种不良风气,提高 中国 建筑的整体素质,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认真思考中国建筑的出路,必将得出自我修养的重要性。

  职业建筑师进行自我修养的目的就是将自己锻炼成为一名优秀建筑师。建筑师如果只有伟大而高尚的理想,而不能脚踏实地地将 理论 与实践相结合地工作,他/她将只是一个空想家、空谈家和学究。相反,如果只有埋头苦干,不注意自我修养,则将自己沦为一个平庸无为的绘图员。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将自己锻炼成为一名优秀建筑师。

  建筑师技术论文篇二

  建筑师如何应对地域特征与文化内涵

  摘要:本文试通过对“新中式住宅”案例与马里奥・博塔独家住宅的设计比较,探讨建筑师应有的对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的正确态度。

  关键词:马里奥・博塔;地域特征;文化内涵;住宅设计;新中式住宅

  0引言

  近几年在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现代中式住宅,其中较成功的作品有北京的“运河上的院子”、深圳的万科・第五园、重庆翡翠湖、广州的清华坊等,“新中式住宅”成为了对这种住宅的特定称谓,它们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演绎了传统民居的风格与特色。

  作为提契诺建筑学派的代表人物――马里奥・博塔,其作品十分注重吸收提契诺当地深厚的历史传统和浓郁的地域文化,使其独家住宅设计独树一帜。

  通过比较“新中式住宅”与博塔的独家住宅在设计思想和方法上的异同,可以发现它们均从当地的地域特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中吸取精华,来体现对传统民居形式的延续、变异、整合与超越,这对我们当代中国设计师思考采取怎样的态度面对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提供了启示。

  1博塔独家住宅――批判地域主义倾向

  以博塔为代表的提契诺建筑师们追求自己的形式规则,扎根于当地的地域特征和文化内涵,但在形式上采取的并不是直接从其他世纪的设计形式借来就用的“拿来主义”,而是在特定情形下建筑的适当插入。他们关注的是设计原理的探求而不仅仅是表现手法,是创作理念的升华而不仅仅是建筑的凝滞与庸俗,从而开辟了一条独特的批判地域主义道路。

  1.1扎根本土,提炼精华,创新形式

  提契诺的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形成土壤分化,提供了丰富材质,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形式和风格。提契诺北方民居呈统一、含蓄的风格;南方民居则从自然界中脱颖而出,长方体宅体成塔形,凉廊、阳台、钟楼、望塔、和厚重、封闭的墙体等映射出托斯卡纳主义传统。

  博塔深受故乡文化的熏陶和影响,从历史记忆和地方文化中寻求建筑形式和塑造内涵。他说:“如果一个身体的骨头和内部都是健康的,那么表皮也应是健康的。人们不能把表面的问题与还未解决的内在问题相分离。关键不是在外表,而是在结构上。”博塔主张将历史、记忆、梦想、想象力联系起来进行积极的创作活动,要坚持以人为中心,而且需要对记忆、对远古、对迷一般的形式、对表现人与宇宙间价值冲突等产生联想和共鸣。

  谈及形式与材料植根于传统,博塔说:“我们必须在各自的文化或者历史背景,或在自己的乡土,探寻根源和生存的条件。”在博塔的作品中我们常能立方体、圆筒形、塔形等简单的建筑形体和红砖、混凝土、金属等普通的建筑材料,正是利用这些看似简单的元素,博塔创造性地从优美的山地住宅原型中提炼出“望塔”、“干粮仓”等主题形式,使传统的砖石材质得以全新的诠释,同时也将观者带到了提契诺的自然风貌中去,使观者体验了乡村环境和高雅形式的美妙结合。

  1.2挖掘传统求新生

  建筑的基本形态究竟是什么?博塔认为:人类并非只生存于天地之间,更必须生存于具有个性的一个地点。对于生活的回忆将根植于传统,而传统亦视觉化为建筑样式,从而在现代的抽象世界中发现根源。

  博塔在深入分析传统建筑的类型和手法,以及地域的自然特性后,对传统建筑重新加以诠释,以现代建筑的方式唤起传统的价值感。博塔的住宅设计似乎是建立在帕拉第奥方式重新阐释的基础上:依据场所和项目将一种类型转换成多种几何秩序的形式,同时又深受勒・柯布西埃和路易斯・康的影响。于是,随着对住宅原始功能形式的探究,博塔超越了传统山地住宅与环境的协调,并运用现代的方式使其作品获得了强烈的象征意义。如博塔熟练运用古典几何原型,从中取出一些形式加以修改,由此产生无穷无尽的变化。

  2“新中式住宅”的探索

  2.1对传统居住文化的传承

  “新中式住宅”对传统居住文化的传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传统居住理念的传承。中国民居设计思想的最大特点就是鲜明的地域性,对区域地脉、人脉、文脉的重视和对人们居住心理的关怀,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历史文化、建筑材料、人们的心理特点及资源等做到因地制宜。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民居形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如传统民居――四合院,土地资源大面积的占用已难以适应现代建筑对节约土地资源方面的要求和现代居住人群三口之家家庭结构的变化等。

  于是现今的许多“新中式住宅”项目,多力图在满足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基础上,采取了变通的方式来继承传统居住理念及文化,重点是放在继承其对亲情及有机交融的邻里空间的尊重;继承其对中国人在居住空间私密性方面要求的尊重;继承其对人与大自然的亲切交流方面的尊重;继承其对中国人含蓄、内敛的性格特点方面的尊重。

  (2)对“街坊”、“院落”的继承。中国传统民居以院落为中心,庭院是中国民居的灵魂,而幢幢相连的门楼,亲切的邻里几乎是每一个中国人对于家的梦想。在“新中式住宅”中,多注重对“街坊”、“院落”的继承。如北京优山美地“东韵住宅”的新式街坊营造,较好地利用两排别墅的间距形成了街坊,给居住此间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往的空间,使邻里间形成具有较强亲合力的区域社会群体,其独到的乐趣及情趣极大地补偿了当代社会高速度、高节奏对人们情感上的冲击。

  (3)对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造型及色彩元素的继承。中国传统民居常采用青、灰等清素淡雅的色彩创造一种舒适、休闲、放松、平和的家居环境。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造型元素,如门楼、双坡屋顶、屋脊、门窗楣、木格窗饰、漏窗及灰空间构架等,是其不可忽略的部分。在“新中式住宅”的实践中,设计者运用现代审美观进行了简化、变形改变色彩等艺术处理,在细节上进行了推敲,使其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及现代施工工艺。

  2.2对传统居住文化的创新

  (1)对建筑材料的创新。建筑形态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密不可分,“新中式住宅”常使用先进现代的建筑材料,但是在形式上保持传统民居的原貌。如“东韵”项目中,内外墙体均采用煤矸石多孔砖墙,大量运用的玻璃栏板及铝合金装饰构件和灰砖白墙形成了强烈的质感对比,做到了材料创新、虚中有实、内外通透的独特空间,赋予了中式建筑新的生命力和时代感。

  (2)对建筑形式的创新。“新中式住宅”在建筑形式上常采用抽象变异、“仿古不复古”的设计手法,在建筑单体、围墙、门坊、景观小品等设计中,着力提取一些典型的又易于拿捏的民居建筑元素,进行简化,如分户马头墙、局部菱形景窗、窗棂、窗楣小披檐、斗拱、雕花、门头、包鼓石、花窗、灯饰、木作、屋檐、制式围墙等,使整个项目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晰的历史文脉。

  3结语

  建筑创作活动是地域性的文化产物,形式的意义来源于地方文脉,并解释着地方文脉。我们迫切需要冲破传统建筑的表层,用现代语言去表达传统建筑中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只有不断地把生活的追求、观念的变更等一系列行为和精神上的意象巧妙地物化为建筑的地域环境特征,以及与这一特定环境相适应的建筑型制,才能实现对传统的发展和补充,才能更好地延续和发展地域特色的建筑文化。

  参考文献:

  [1] 支文军,朱广宇.马里奥・博塔[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秋韵.从博塔的Riva San Vitale 住宅看建筑的占有与妥协[J].山西建筑,2005(8).

  [3] 朱广宇,郭逢利.技术主义与历史主义――当代工业建筑设计的两种美学倾向述评[J].工业建筑,2005(9).

  [4] 支文军,朱广宇.永恒的追求――马里奥・博塔的建筑思想评析[J].新建筑,2000(3).

  [5] 申作伟,毕金良,王寿涛,李娜.优山美地・东韵住宅小区[J].建筑学报,2005(6).

  [6] 舒平,汪丽君,杨凯.天津杨柳青新中式住宅[J].建筑学报,2005(3).

  [7] 乐征.从清华坊到万科第五园――论现代中式住宅立面造型设计手法之发展[J].建筑学报,2005(4).

2187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