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
信息技术的普及是素质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这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篇一
试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摘 要:信息技术的普及是素质教育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当今社会迅猛发展,为适应社会人才发展的需要,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学校硬件设备的投入,使信息技术走进了中小学的课堂。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已逐步为广大中小学所采用。它把生动的动画图象、清晰的文字注解和优美的声音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较好地攻克了许多教学难关。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方法;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041-01
一、信息技术课程重要性
1.知识并不是简单地由教师传递给学生,而是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在大脑中主动地进行建构而形成。信息时代的学习环境,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来源,超文本计算机教学软件和互联网信息系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的主动性。信息技术和与其相伴随的学习环境必然带来教学方法上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教与学的方法将产生根本的变革。
2.曾经有入怀疑信息时代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将会代替教师的角色,其实不然。信息时代教师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角色,但是,教的方法已经有本质上的变革。工业革命以前,一个人可以通晓百科,一位老师可以包揽从天文地理到人文科技的所有课程,随着人类知识的积累、丰富,出现了分科教学的学校教育。一个人可以成为物理学家、化学家,而通晓百科的通才已经不可能存在了。
3.信息时代,信息与知识的爆炸性膨胀,任何一个人都无法避免不断的知识更新,以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所以,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即使是对着十来岁的小学生,也不一定样样都比学生懂得多。因此,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课应该变为向导式的引导。教师在介绍了基本的知识以后,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与探索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以及丰富的信息资源的作用,达到教学效果的质与量的高水平。
二、信息技术对教学方法的影响
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培养学生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加工(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利用(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海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4.信息时代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而具有更大的创造性。信息时代,教科书与教师不是仅有的知识来源,学生除了从课堂上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运用学习的技能,从丰富的学习资源中探索与汲取知识。这种建立在学生兴趣与自觉性上的学习,学生所获得的矢口识将会更力口深刻、巩固。总而言之,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挑战,这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新世纪的教育改革任重道远。
三、教师信息技术素质
1.如何有效的使这一模式发挥更大的作用,发展学生的个性,还有许多制约因素,大学额班级的影响、网络教室的硬件要求、学生对计算机教学的心理需求对教学的影响等等。这些都对“分层-协作”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形成不同程度的制约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需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研究,使之逐步完善。
2.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理念下,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大家并肩起步,积极学习。学校和其他学校组成帮扶对象,学校还专门组织有关教师去兄弟学校进行听课、学习交流,多方面地了解计算机教学发展的情况,获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软件。对于在教学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由专门的技术员指导解决困难。对专业教师进行讲座和培训。有经验的学校也来我们学校进行交流教学,带来新的教学思路,为学校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实验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3.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导学设计两大类。理想的方法是将二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而且,这种理论也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对于同一任务,不同的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选择不同的工具来完成。这种个别化的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既要为学生提供个别化的学习机会,又要组织学生开展协作学习。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它必将渗透到教育的各个方面,在教育技术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它为教育技术学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和应用基础,尤其是计算机教学和远程教育的发展,为农村学校教育提供了更新的手段,也使教育技术在进入了一个以计算机教育应用为主的新时代。总之,农村学校计算机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当今教育技术的热点问题,这项工作的开展将丰富教育的技术手段,给现代教育思想的实现提供更加有力地支持。
初中信息技术论文篇二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摘要: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能够使学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为其他学科更好地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良好的技术基础,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科特点,探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整体教学效率是中学信息技术课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课程 教学方法 创新
DOI: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09.101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是具有明显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所以,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就必须探讨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在这几年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笔者积累了一定的教学方法,下面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分享,旨在与大家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皮亚杰说:“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便发动了储存在内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来容易做,而且减少疲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探索真理的精神力量。教学如果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便意味着成功了一半。因此,我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动手做网页》时,我先让学生浏览《我们学校》网站,看到学习、生活的画面赫然呈现在眼前,同学们感觉既熟悉又亲切。都惊讶地问道:“生活中自己这么熟悉的画面究竟是怎么被做到网页里去的呢?我能够学会吗?”然后我再介绍网页制作方法,同学们就会很乐意接受,效果也很好。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应尽量唤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和喜爱这门学科,才能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化为主动探求知识,才能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跟上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以一定的教学环境条件为基础,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探索欲。有学者研究发现,课堂教学氛围直接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和应用。例如,老师可以事先设计好教学情境和小游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学生开展情景模拟或者小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形成丰富的形象思维,并在游戏中检验自己的想法。此外,在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教学态度,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关系,最大限度地消除师生之间的身份差异,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沟通。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方法,组织学生通过集体讨论找到不同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路径,要让学生在整堂课上保持浓厚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教师要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认真纠正,而不能一味采用责怪的方式,要避免学生产生挫败感。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可以有效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和实践欲望。
三、设置问题,自主学习
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而实践操作却很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跟其它学科相比,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而且这些操作之间常常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如果仅仅单独的罗列这些基本操作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把这些操作串接起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去分析解决。例如在Word文字处理综合练习时,教师可以提出事先打印分发一篇文章,设置相关问题,如标题的排版、文字的修改、段落的连接分段、段落调整、段落排版、调整字间距和行间距、设置打印页面等等问题,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讨论解决任务。也可以采用这样一种方法,如拿一张已排版好的较为复杂的文章或表格,让学生尽量做到与样文或样表一致,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这种方法更能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注重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而相应的信息应是与中小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这就产生了信息技术课程如何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的问题。课程整合是指用不同课程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在一起,使学习的目标处于一个具体的、现实的情况,要求用到多种知识和能力。现代教育引入了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提出了以超媒体方式组织教学信息的思想,这就为信息技术课程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手段。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整合,就是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其他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如结合语文教学,我校采用的“计算机与语文识字教学整合”就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它主要是利用多媒体识字教学软件,让学生观看生字的笔画、笔顺、部首、间架结构、正确读音和汉字编码,同时跟随教学软件进行听、说、读、写、打(打字)的训练,通过人机交互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检查和自我提高。
五、自身实践法
上机实践可以巩固和加深理论课所学知识并将其转化为技能,是计算机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物直观展示,可以帮助学生揭开计算机的神秘面纱,让他们了解计算机不像他们想象中那么神秘,触摸不得。教计算机有关硬件知识时,可以挑选不同型号的内存条,如DDR、DDR2等,上课前,先让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仔细看一看两者形态有什么不同之处,上课时,一边展示一边讲解,通过课堂的讲述,使同学们知道了它们不仅在外观上有不同之处,而且也了解它们功能上的差别。另外,再通过在同一台计算机上先后插上内存大小不同、类型不同的内存条后,开机打开同样的窗口。运行同样的程序,让学生自己直接去体验一下不同的内存型号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何差别,从而了解不同的内存条在计算机中发挥效率不同。通过这些实物观察、分析、演练,让学生很快掌握计算机的有关硬件知识
总之,构筑一堂信息技术的有效课堂,要体现和落实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要处处关注各教学环节、教学要素的协调发展。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于教师。作为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更新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将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