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近代史论文>

近代会计发展史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在中国古代会计发展史中 ,采撷了如下最具影响的事件 :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单式记账法、最早的会计原则、最早的会计法律、会计预算方式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近代会计发展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近代会计发展史论文范文一:中国会计发展史

  提纲:

  一、介绍我国会计的发展简史,有其发展过程。具体发展而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而各个时期的会计又有其自己的特征。

  二、会计史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展望。我国的会计史研究从无到有,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某些不尽人意之处。进行展望提出完善的建议。

  三、研究会计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了解会计的历史发展规律,促进了我国与国外的会计交流和发展,传承会计历史文化

  正文

  会计史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我国会计有其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运行的历史规律。会计史研究目前存在的一定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进一步研究会计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会计史;问题;展望;意义

  会计史是研究会计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会计学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会计理论研究的先导。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重要会计理论问题的研究,都不能脱离历史考察与研究这一课程,对任何一个重要会计事件的认识,都必须进行历史的回顾、思索、分析与论证。会计史研究目前存在的一定问题,有必要进一步完善。同时,会计学有着深刻的内涵与广博的研究领域,而会计史的研究却始终涉及到它的精华部分。因而,在接受一定程度的会计专业教育与较为系统地学习过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之后,系统地学习会计史,研究会计史学中的基本问题就十分必要,既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会计史略

  社会生产实践的需要。人类要生存就要进行生产活动,必然会产生所费(人力、物力的耗费)与所得(劳动成果),便产生了专门记录和计算经济活动过程中所费与所得的会计。“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记数”、被称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会计的萌芽已经产生)。原始社会创始的以绳结形式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及其数量关系的记录方式。结绳记事(计数)是被原始先民广泛使用的记录方式之一。文献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易·系辞下》)。文字产生以后,会计就产生了。在我国,最早记载会计一词是

  西周的《周礼》并设置了会计官员——司会,规定了会计报表的编报制度。“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会计发展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表达能力,其中包括书写技术、算术的应用和普遍使用货币作为共同计算单位等。尽管在复式簿记发明之后,用罗马数字记分类帐和计算净利很不方便,但仍在证式帐簿中曾使用达几个世纪之久,阿拉伯数字的引进大大促进了会计的发展。社会制度方面的前提条件包括:(1)私有财产观念;(2)信贷的发展;(3)资金的积累。但以上这些前提条件还不能充分阐明会计理论的发展,短期合伙和合伙经营方式的出现不仅有利于资本的积累和运用,并且对于会计理论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影响。会计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分为三个阶段,即,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而各个时期的会计又有其自己的特征。

  (一)古代会计

  在旧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出现了记数的必要,有刻木记数,结绳记事,虽然目前末发现原始先民遗留下的结绳实物,但原始社会绘画遗存中的网纹图、陶器上的绳纹和陶制网坠等实物均提示出先民结网是当时渔猎的主要条件,因此,结绳记事(计数)作为当时的记录方式具有客观基础的。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这些都是最早期的会计,为近代会计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近代会计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会计方法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同世界上许多国家一样,我国的会计发展经历了原始记录计量、单式簿记和复式簿记三个主要的阶段。大约在西周王朝前后,我国进入了单式簿记阶段。东汉及以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一套以“四柱清册”为核心的记账算账会计方法。在11世纪,中国的会计方法在当时世界上依然具有先导性作用。 国家在整个会计史发展中一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包括主导和引导作用。也就是说,在我国会计史变迁中,没有单纯的诱致性制度变迁出现。这一点和西方尤其是美英两国的会计发展史有所不同,在欧美国家,会计的发展一开始是靠会计职业界来推动的,经过一系列的事件国家才开始介入。新中国建立之初,在经济恢复启动及经济体制建立的选择方面,既不可盲目的在经济方面进行对外开放,实际上也缺乏实行市场经济的根本条件。因此,当时借鉴前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选择计划经济体制是唯一出路,势在必然。

  这一时期大的改革方面的成就有

  ①建立财务组织,领导全国财政、会计工作与改革工作;

  ②建立统一会计制度;

  ③推行班组核算制,稳固企业会计核算基础;

  ④改革会计方法体系,实现企业会计方法应用的统一性、一致性;

  ⑤确立总会计师设置制度,实行总会计师责任制。

  在这个时期,是中国经济体制的产生阶段,我们按照计划经济体制构建了会计工作的基本模式,实行了统一会计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国顺利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阶段。从这个阶段的会计史变迁可以看出,这个期间的会计核算制度变迁带有明显的强制性变迁的特点。中央政府利用手中的权力成为会计核算模式和会计制度变迁的主要的和唯一的推动者,任何个人或团体的意愿在制度安排中均被忽视。经过“大跃进”和““””的两次冲击,建国初期建立起来的工业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几乎荡然无存。会计制度的修订和施行,陷入了一种从零开始的局面,无法满足实际的需要。这个阶段的会计改革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与更加复杂的任务。因此,人们在思想意识上要求变革和在行动上支持和推进变革,才是这一时期变迁的实质的主导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化的发展,西方国家的示范效应在会计核算制度演变方面起到的作用越来越强。特别是在中国制定具体会计准则的前后,这种状况尤为明显,比如,在颁布的具体会计准则中,一些准则的概念直接参考了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G AAP(G 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

  (三)现代会计

  公认会计准则”(G eneral AcceptedAccounting Principles,G AAP)的“会计研究公

  报”(AR 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社会和经济变革对会计实践和会计思想有很大影响。二十世纪六十和七十年代曾发生很多环境变动,都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会计师的工作,迫使会计界采用新的会计方法和新的会计思想。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相关应用指南构成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1月l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其他企业鼓励执行。这是继1993年中国会计制度体系改革之后的又一次深刻变革。新会计准则体系是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对提高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信息透明度及可靠性。提升财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进而深刻影响到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整体运营。 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为企业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首先,能够减少由于国内会计准则不被国际认可而导致的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损失;其次,能够降低对外融资成本。以前由于国内有些会计规则与国际准则的不协同,导致中国已经吸引的许多外国投资给投资者带来许多问题,这相应会加大投资成本。再次,能够减少欲到海外上市的公司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许多中国企业到国外融资时,由于会计准则不同,其财务报表往往得不到国际认可,而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接轨就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本次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能够促进我国企业和市场的国际化。会计准则的整体变更必将导致企业财务结构、盈利状况、信用评级和税负的相应变化。根据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观,可以预期,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将会对企业利益集团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产生调整作用,相应的评估和监管法规尚未配套,因此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合作、共同努力,需要企业尽早了解自身采用新准则可能出现的重大影响,做到未雨绸缪,顺利衔接和平稳过渡。

  纵观我国会计史变迁的整个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国家在整个会计史发展中一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包括主导和引导作用;我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在1978年以前有些激进和混乱,我国整个会计改革的过程是在循序渐进中进行的,是分步推进的;从整个中国会计史的变迁过程可以看出,在会计史发展过程中,诱致性变迁和强制性变迁是交织在一起的,到了1978年以后才重新走上正常的轨道。

  近二十年来,中国的会计史学研究在成立专门研究组织。将会计史纳入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建立会计史教研人员队伍。同时,加强同国外会计史学组织之间的学术交流活动和新中国会计发展史知识普及等方面已经取得明显进展和显著成采。在已取得上述会计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完善会计史学研究的中长期规划,以便为会计史学工作告群体句勒出研究方向和为会计史学工作者个体提供出选题坐标。应考虑建立会计史学的体系,以便为会计史学工作者捉供确切的研究对象、范围和任务,明确研究的性质和分土,同时也为会计史爱好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加强会计史学工作者研究逃程的组织和协调性,以促进会计史学研

  究的效率,提高会计史学研究的质量。借以推动中国的会计史学研究在新的历史时期取得更快进展。

  二、会计史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展望

  (一)会计史研究日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年的努力,我国的会计史研究从无到有,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也存在某些不尽人意之处。

  1、日前尚未构成完整意义的会计史学,研究内容仍较分散,只是形成了完整的会计史学的部分内容。

  世界会计的发展历时儿千年,为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历史遗产;对千年会计史进行研究是一项宏大的工程,我们今天所完成的只是这一宏大工程的极小部分,远没有建成完整、科学的会计史学体系。会计史学是历史学的一种,和历史学有着很多共同点。按照对历史学的一般认识,会计史学应卞要包括会计史料学、会计史方法学和会计史学史等不同的内容或分支。 会计史料学是关于历史资料的本质、源流、整理、利用的理论与方法的会计史学分支学科。会计史料学是会计史学的基础,它通过对会计史料源流、真伪辩别、史学价值、使用方法等问题的研究,为会计史学提供物质前提。会计史料学的方法包括会计史料的搜集、整理、分类、鉴别、考证、训话等。

  会计史方法学是有关认识、表述会计历史所采用的工具和乎段的会计史学分支学科,提供着会计史学讲究的技术条件。会计史方法学的方法包括:普通方法,如实事求是、史论结合等;一般方法,如分析与宗合、具体与抽象、归纳与演绎、微观与宏观等;专门方法,如比较研究法、系统研究法、计量研究法、白理分析法等。

  会计史学史是关于探讨会计史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会计史学分支学科,它通过廓清会计史学的发展戈索及其规律,明确会计史学家和会计史学名著的历史地位,据以把握会计史学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促进会计史学的健康发展。如果按照会计史学的上述内容去衡量,我们日前会计史研究的缺失还很多,需要继续发展。

  2、会计史研究对当前改革发展的现实促进作用不明显。

  会计史研究不是无日的的研究,除了弘扬历之文化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历史的研究,探寻会计发展变化的规律,为其今后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会计之的研究必须为当前的改革服务,为当前的改革出谋划策;否则会计史研究的价值将大大降低。前人研究万史从来不失应用性。司马光将其编撰的史}弓取名为“资治通鉴”,就是希望以史为鉴,吸取教训,把国家治理好,提倡的是历史为现实服务。我国会计改革任重道远,为了避免损失,少走弯路,非常需要历史借鉴和指导;但我们的会计史研究尚未能充分起到对当前改革发展的现实促进作用。

  3、会计史研究人才稀缺。进行会计史研究需要查阅大量资料,熟悉很多历史情况,要有长期的准备与积累,短期内不易出成果,山戊果的发表难度较大,阻碍了一些人进入这一研究领域;因此从事会计史讲究的人很少,会计史研究人才稀缺,进而导致会计史研究成果不够丰富。

  (二)对会计史研究的今后展望

  1、开展更为系统、完整的会计史研究,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形成中国的会计史学。为了使会计史讲究成为一门科学,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会计史学。我国会计史研究己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具备了建立会计史学的基本条件,下一步将加强研究的系统性,形成中国的会计史学。我们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奋斗,门类齐全、具有深度的中国会计史学是完全可能建立起来的。

  2、对现代会计发展史的研究将成为会计史研究的一大重点,并通过这些研究,摸索会计发展的规律,为现实会计工作和会计改革提供历史参考。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组成立之时,种明确其指导思想之一是:洗要全面研究中国、国外会计发展历史,总结会计发展规律,又要坚持把研究工作的重点放在中国现代会十发展方面,为现实服务。从历史时段讲,会计史分为占代会计史、近代会计史、现代会计史。每一时段会计史的研究都重要,但对现代会计史研究显然应当倾注更大的精力,受到更多的重视。这是因为现代会计对当前的影响大,当前的很多会计问题在现代会计发展过程中己经存在,是现代会计的延仲;加强对现代会计史的研究,可为当前的会计改革提供更多、更为直接的参考。提倡重视现代会计史的研究,并非放弃对其他历史时段会计的研究,而是要在研究的人力、精力、时间上向现代会计史倾斜,以取得更多的成果,归纳出更多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强化现代会计史的研究,会涌现更多对改革具有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会计史研究的现实作用将更为显现,这会引起中青年学者对会计史研究的兴趣,吸引更多学者加入会计史研究的行列。

  3、会计史研究机构的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发挥,会计史研究的计划性、}办调性将更强,有组织的研究活动对会计史研究的推动作用将更加明显。

  4、会计史的研究方法将会有所改进,将更多地引入和运用西方现代的历史研究方法。

  三、研究会计史的重要意义

  自从人类获知运用其智慧起,会计似乎多少已有存在的形式了。跟踪人类文明的演进,贸易的发达以及政府权力之增加,会计知识也逐年增多,不断改进。系统阐述会计历史的发生、发展过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及其历史运行规律,又通过历史问题与现实问题的结合研究,立足于为现实所进行的会计改革服务,既有重要意义。

  (一)了解会计的历史发展规律

  史学研究的重要任务不仅在于揭示历史的运行规律,而且在于让人们认清这些规律,把握与遵循这些规律,以促进社会的发展或社会某一方面的发展。自然而然,对于会计史的研究,其目的亦在于通过对大最历史现象的分析与研究,揭示会计的发生、发展规律,以指导现时的会计工作,并适应历史环境的变化,适时进行改革,最终把会计工作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正如著名会计学家A·C·利特尔顿所说:“会计史如同一般历史一样,不同的历史事件彼此关联,并不断发生着变化。这是历史所表现出来的一个永恒的特征。”对会计史学的研究正在于把握这一特征,揭示会计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并从组织、法制、思想、理论,以及方法等大的方面描述其过程,总结其规律,从而把会计史学的研究建立在科学而系统的基础之上。

  英国著名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曾说:„“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对于全世界的会计学者、会计教育者、会计工作者乃至会计事业的领导者来讲,步人规模宏大、金碧辉煌的世界会计文库,观察会计世界星移斗转、气象万千的风云风月,探本求源,抚今追昔,记取教训,揭示规律,便可以明智理事,耳聪目明,在学业、事业上具有更大的贡献。美国现代著名的预测科学家约翰·奈斯比特

  (John Naisbitt)曾说:‟„预测未来最可靠的方法就是了解现在。‟,对此,我们认为,为了现在就必须了解过去、研究过去,以在重大会计、审计问题研究中,形成历史、现实与未来一体化研究格局,以在会计的发生、发展时空关系上铺设一座坚实的桥梁。

  (二) 促进了我国与国外的会计交流和发展

  几千年来,我国一直奉行闭关自守政策,很少与海外发生联系。加上立国以来一直采取重农轻商政策,而在以农立国的国度里,保守成份自然要多于进取成份,在轻商之传统下,士大夫皆讳言利,《大学》所谓“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国以义为利不以利为义”,这些都是轻视计算的明证。所以对于会计知识,我国自古不很重视,几千年进步甚小,春秋战国以前就更不用说了。即使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号称为中国古代学术的黄金时代,除了孟子引用孔子“会计当而已矣”之外,在会计知识方面其他贡献也是很少的。汉初,肖何入关中,收秦图籍,其所谓的“籍”,殆为天下财富之记录,张苍因之而为计相。汉武帝时与匈奴战事频仍,国用浩繁,于是有桑弘羊孔仅之属出而筹措国用,会计知识才开始为国家当政者所注意。由汉至唐,中经朝代,国柞既短,局势亦乱,实在无可称述。唯唐有刘晏、杨给之属精于理财,始有类似于后世四柱法之雏形。而宋、元、明、清以迄于民国三年前,皆因袭损益,经长期孕育蜕变而有四柱法之完成,以至流行于民间,我们实不能说清楚此法为何时代之产物,况且也实在不是任何一个时代的产物。四柱法包括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四项,完全以现金为主体,对于现金以外的其他财产,无论在记载上或观念上均未予以注意,只有这种方法可以称为我国千年来在会计上的唯一贡献。我国会计一直属于落后状态,知道近代接受西方的现金会计技术。

  自上世纪80年代始,中国会计史学者多次出席国际会计史学术会议,并在会上发表演讲及作主题发言,宣传中国灿烂的古代会计,介绍中国现代会计改革的发展。如1987年郭道扬教授在日本京都第六届国际会计教育会议上作《国会计教育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主题发言、1988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召开的第五届国际会计史学家大会上作题为《论中国会计的历史贡献》的主题演讲;付磊教授于2002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第九届世界会计史大会作的报告;刘仲文教授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召开的第八届世界会计史大会作《国会计学团体的发展》讲演。同时,国外会计史学者,如日本学者、意大利学者、澳大利亚学者,多次到中国访问、研讨,密切了与中国学者的交流。中国学者的会计史论文,也多次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得到了世界学术界的认可,促进了中国与国外的会计交流和发展。

  (三)传承会计历史文化

  一部会计史既包容着远古人类的文化成就,也连接着古代、近代、现代会计工作者、审计工作者乃至整个经济工作具有创造性的文化成果与管理成就。它既是古代官厅财计工作者勤劳创造与智慧的结晶,也是民间帐房工作者在会计文化发展领域里的奉献;它的演化既与近代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它的迅速发展又与现代信息经济日新月异的演进密切相关。

  当前,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千百万会计工作者与会计教育者、领导者已在通过改革创造新的历史,撰写新中国会计发展史上新的篇章。改革已培育着新一代的会计工作者、领导者与教育者,他们将是推动21世纪中国会计发展的主力军,是中国会计在21世纪步人世界会计发展先进行列的希望。说到底,一部会计史是会计工作者、领导者、教育者,以及会计理论研究者创造会计文化的历史,创造管理业绩的历史,构建人类会计管理宝库的历史。

  在现代历史观看来,历史、现实与未来原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始终结合在一起,展示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科技的,以及会计、审计的发生、发展状况、历史运行规律及其大趋势。在三者之间,历史是现实与未来的发展基础,现时是在历史演进的基础之上,通过变革把社会的各个方面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转折点,而未来则是在历史运行规律的支配和历史发展变化的影响之下,以社会变革为纽带,展示着历史与现时的丰硕成果,显示着社会及其各个方面走向新的历史时期的新面貌、新成就和新的历史运行规律。相对而言,历史是漫长的,而现时却通常表现为一瞬之间,它只是由历史走向未来的一个关键性的转换点。然而,未来却迫近于现实,它以无限的时空一直向前延展,而又依赖于现实的变革造就美好的前程。

  主要参考文献:

  1、郭适扬 中国会计史稿 (上下册)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2. 1988年版

  2、郭适扬 会计发展史纲, 中央广播电视人学出版社 1983年版

  3、郭适扬 会计史研究—历史·现时·未来(第一、一卷)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版

  4、杨纪琬 主编 中国现代会计手册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88年版

  5、黄菊波 中国企业财务管理发展史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年版

  6、项怀诚主编 中国会计50年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9年版

  7、杨时展 ( 1949-1992年}中国会计制度的演进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年版

  近代会计发展史论文范文二:近代会计发展史研究

  摘要

  近代会计是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巴其阿勒的有关簿记著作《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公开出版到20世纪40年代末会计获得较大发展时期的会计。这一阶段是讲复式记账法推向世界,整个会计界从对会计的实务研究向对会计的理论研究方向发展,使会计形成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向法制建设发展的时期。这是由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产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国家带来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使工厂取代了家庭手工业作坊,随着生产组织和经营形式的巨大变革的需要,也使会计的应用和研究获得巨大发展。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出现对会计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及于18世纪出现并在以后迅速发展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和由此相应产生的会计法规,又使得会计担负起由单位内部经济管理扩大为服务于社会的重要职能。会计工作的这一发展扩大了会计的服务对象和内容。为此也促使会计在理论研究方面获得进一步纵深发展。至20世纪40年代末,会计即已发展成为一门成熟完整的经济管理科学。

  关键词:近代会计、复式记账、会计法规

  绪论 会计属社会科学的范畴。不同的传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法律等环境因素对会计发展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具有与别国完全相同的社会环境,各国都是根据自身特点订制合适的会计法规和规则,发展恰当的会计实务。当前经济发展日益国际化的趋势,更是从客观上要求人们通过不同国家、地区有关会计的立法、惯例和实务的比较分析,据以了解并熟悉各国会计的特征及相互间差异程度的大小。

  要认识会计理论的目前状况,必须对会计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研究。具有完善逻辑推理的会计理论通常是产生于会计实践之后,这种情况至今也是如此。会计随着历史的需要而发展,随着经济制度和经济关系的变革,会计技术和会计观念也在不断地变革,尽管很多会计技术和会计观念在环境已经不再需要它们以后,仍然还在延续使用一个较长的时期。

  所有学科的理论和观念都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我们所以有今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昨天。在进行变革时,必须考虑我们今天的情况和明天的目标,因而必须回顾会计理论的起源及其发展过程。

  1 会计发展简史

  1.1 会计的起源

  会计与会计学科的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历史起点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史前时期。在中国、巴比伦、埃及、希腊,以及在世界上其他古老的国度里,会计的发展都经历了原始计量、记录时代,原始计量、记录是处于萌芽状态的会计行为。

  人类最早的会计思想、会计行为是怎样产生的?

  一种观点认为一有了人类的生产行为,便随即产生了人类的会计行为。

  另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最初的会计思想与会计行为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最早的会计思想、会计行为的产生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直接影响的结果,社会生产是推动人类原始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产生的第一历史动因,是两者产生的根本前提条件。

  原始计量、记录行为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人类的原始会计行为,仅仅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计量、记录行为,开始是用一些原始的不定形体的零散的记录符号和标记,而后发展到采用一些象形数码进行一些比较集中的记录,再后,才是数码与文字记录的相结合。

  古代会计阶段:

  会计的历史起点:简单刻记与直观绘图记事阶段(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刻符记事与抽象绘图记事阶段(中石器时代至新石器时代)——原始计量、记录方法的变革:经济“书契”计量、记录方法的产生(奴隶社会前夕)——单式簿记阶段(流水式序时记录时期和三账记录时期)。

  中式“三账”系指“草流”、“细流”与“总清”这三种相互关联的账簿。

  西式“三账”系指“草流”、“分录账”和“总账”

  单式簿记阶段:在中国经历了单一流水账设置时期(商代)和“三账”设置时期(西周至清代),在名称上经历了册与简册之称应用阶段(商至西周初年)、籍与籍书之称应用阶段(西周中至春秋时期)、籍(书)与簿(书)在应用中并立阶段(战国至三国两晋)、簿账并用与结合应用的阶段(南北朝至清代)

  单式簿记阶段:在古希腊已经有了备忘录、日记账与总账的设置。在古埃及,官厅的记录官登记的主要账簿是“日记簿”,它最显著的特征是序时记录。在古罗马,设置有流水式序时记录的日记账和现金出纳账。

  1.2 19世纪以前的会计发展

  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人们称我为“会计之父”,但是我并不是复式簿记的发明人,这是许多人的智慧结晶。我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而已。——卢卡-帕乔利

   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

  (一)复式簿记的产生与普及

   早期的复式簿记系统最初出现于12至13世纪的意大利一些城市的商人和银行家的帐簿中。

   现存最古老的复式簿记资料是佛罗伦萨一家银行在1211年6月所形成的帐簿记录。  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和传教士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出版了著作《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又译为《数学大全》)

   卢卡·帕乔利在该书中专设一篇:“计算与记录详论”。(又译为《簿记论》)

   第一次系统介绍和论述了复式簿记,为推动复式簿记在整个欧洲及全球范围的普及奠定了基础。

  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利特尔顿(A.C. Littleton ) 和齐默尔曼( V. K. Zimmerman ) 就复式簿记的起源指出:“在1494年意大利出版第一本关于复式簿记的著作之前,复式簿记已经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会计的一套方法已反复试验了至少三百年之久” 。

  复式记账的英文为Double Entry,是从单式记账法发展起来的一种比较完善的记账方法。与单式记账法相比较,其主要特点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即作双重记录,这也是这一记账法被称为“复式”的由来);各账户之间客观上存在对应关系,对账户记录的结果可以进行试算平衡。

   这一演变过程都发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可分成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1)佛罗伦萨式。它代表复式簿记的萌芽阶段,以1211年佛罗伦萨银行采用的帐簿为代表。 也有佛罗伦萨商业式和佛罗伦萨工业式,其中商业式中的记账对象不再局限于人名账户,也有物名账户。

  记帐方法——以转帐为主的复式记录

  记帐对象——仅限于债权债务(人名帐户)

  记录形式——叙述式(借贷上下连续登记)。

  (2)热那亚式。它代表复式簿记的改进阶段,这一阶段以1340年热那亚市政厅的总账为代表(这是会计界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一册明显具备复式记账所有特征的会计记录,现收藏于热那亚古文化馆)。

  记帐方法——复式

  记帐对象——除债权、债务(人名账户)外,还包括商品、现金(物名账户);还有损益账户。

  记录形式——左右对照式,即帐户式(两侧型账户)。

  (3)威尼斯式。它代表复式簿记的完备阶段,以15世纪初流行于威尼斯的记帐方法为代表。这一阶段以1494年卢卡。帕乔利(Luca Pacioli)著名的《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的正式出版为代表。本书的出版,使得复式簿记的优点及方法很快为

  世人所认识,并广为流传,因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现代会计的开始。至1854年,爱丁堡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出现,会计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职业。

  记帐方法——复式

  记帐对象——除债权债务、商品、现金(人名账户与物名账户)外,还包括损益与资本(损益账户与资本账户);

  记录形式——帐户式

  15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是复式簿记在欧洲大陆的传播时期。

   这一阶段在簿记技术方面几乎没有多大的变革,以致于一些会计学家把这一阶段称为会计的“停滞期”。( age of stagnation )

  (二)复式簿记与资本主义发展

   德国著名经济史学家桑帕特( Werner Sombart )在1919年提出,复式簿记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促使现代资本主义的产生。

   桑帕特认为:复式簿记导致“经营主体“概念的形成,业主和经营主体相分离,以及借贷关系的应用,促使资本和利润等概念的具体化,从而为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和扩展奠定了基础。

   美国会计史学家温吉恩( James O. Winjum ) 1971年发表其研究成果《会计与资本主义的兴起:会计学家的观点》。

   温吉恩认为复式簿记与资本主义之间存在相互依赖关系。复式簿记在中世纪的资本主义萌芽过程中起着下述几方面的积极作用:

   一是复式簿记促成当时社会上产生新的经济观,即促使资本主义的利润目标取代了中世纪社会的宗教灵魂。由于复式簿记的应用,商人们有可能明确追求经营利润,使资本概念具体化。

   二是复式簿记有助于商人们划分资本和利润,不仅可以核算现时的经营成果,而且可用于规划未来的经营活动,为资本主义企业的持续经营提供了可能。

   三是复式簿记的严密核算(帐户)体系,如记录、过帐、核对和内在平衡机制等,促使商人们重视“合理有序性“,讲求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性,提高效率。

   四是复式簿记使企业主体具体化,进一步导致业主和管理者的分离,从而促进大规模股份有限公司的产生和普及,为资本主义扩展创造了条件。

  2 复式簿记产生史

  2.1复式簿记产生的不同观点

  (一) 外国会计史界的议论

  国外对复式簿记产生的时间和地点,议论纷纷。他们的思路和分析问题的方法值得注意。主要观点有:

  1. 雅典说:“两位法兰西作者列罗和吉利亚尔在研究了古埃及的海关账并看见了账中商

  品支出和现金收入的记录后得出结论,现代核算的故乡是雅典,但全部问题在于我们并不知道,复式记录是否有这些账户也不清楚。”④古埃及的海关账为何称之为雅典?可能是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希腊王亚历山大征服埃及,使其成为雅典殖民地的缘故。

  2.2 我国和意大利复式簿记的产生

  (一) 古罗马账簿标志复式记账法的产生

  意大利会计学者D·穆拉伊和P·卡兹认为复式簿记起源于共和制时代的罗马。⑤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刘炳炎教授介绍,罗马奴隶为奴隶主的记账工作,是复式记账的起源。后又指出:“十三世纪意大利商人所用的记账方法与罗马奴隶所用的记账方法大致相类似。”⑥他还引援神户大学会计学研究室编《会计学辞典》⑦说:“日本江村捻氏对于罗马的会计有详细的叙述,其中关于现金簿,大意是这样说的,有贵族的现金出纳账和奴隶自己的出纳账。贵族奴隶主按照罗马法规定对他的代理人,奴隶有债权。贵族把钱交代理人,计入贵族的现金出纳账支付栏,并计入代理人自己的现金出纳账收入栏。”

  (二) 我国复式簿记的产生

  西汉简牍征名:不仅登记对应账簿已经成为惯例,而且对应分录已经创始,并有同方向、反方向多对记账标志,在一本账簿中能够反映来龙去脉,其实例之众多以及其科学性,都居于同时代复式记账法的前列。我国和古罗马会计史料证明:中、意复式记账法的产生大体同时。我们应当勇敢地参加复式记账法产生的世界性讨论。

  1990年第3期《会计研究》刊登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史研究组的《工作情况汇报》,将“我国复式簿记史的研究”列作“有所突破”的第一项成果。其突破就在于论证我国复式记账法产生于汉简,四脚账和三脚账都是复式记账法。

  3 复式簿记的发展

  3.1 复式簿记的开山作 尽管会计的起源很早,但现代意义上的会计却应从人们学会复式簿记来记录经济活动时算起。复式簿记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是一个巧妙的科学核算系统。自从它被推广应用以后,备受各界著名人士的交口赞扬。德国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歌德(Goethe)形容复式簿记是“人类智慧的绝妙创造之一,每一个精明的商人从事经营活动都必须利用它”。数学家凯利(Cayley)认为,复式簿记原理“象欧几里德的比率理论一样,是绝对完善的”。经济史学家松巴特(Sombart)说:“创造复式簿记的精神,也就是创造伽利略和牛顿系统的精神”。也许会计学家黑泽清的描述有些夸张但却深刻而具体。他在《改订簿记原理》中写道:“在复式簿记出现以前,世界上不存在所谓’资本‘的概念。或者说,倘若没有复式簿记,就没有’资本‘的出现。”又说:与此同时,复式簿记还创造出资本主义“企业”的概念。黑泽清对复式簿记的评价,主要是引用西方学者的看法。不过这都是他深表赞同的。所谓复式簿记可以创造“资本”和“企业”这些概念当然带有文学夸张的味道。这只是说,人们实际上是通过复式簿记中资本和其他账户,才有可能从量上把握资本并具体证实作为经营实体的企业的存在。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资本价值“在它循环时都要经过不同的存在形式。这个资本价值自身的同一性,是在资本家的账簿上或在计算货币的形式上得到证实的”。 人们赞美复式簿记绝不是偶然的。它历时五百年而至今仍成为现代会计记录部分的支柱,证明它的科学性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考验。美籍日本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把复式簿记的优点作了比较全面而深刻的阐述。他说:“人们说到复式簿记(double-en-try bookkeeping)的长处往往只从小节着眼,说它因为一笔数目登记两次可以通过计数核对而减少差错。其实远非如此。在单式簿记下,一家企业的现状,只能用现在财富的一套账户来表示。而复式簿记却迫使人们以一套适当的资本账户,来’算得‘现状。资本账户记录了导致现状的各种过去业务。所以,经管责任(account-ability)乃是复式簿记制的核心”。“更重要的是,在复式记账制(double-entry system)之下,从过去算得现在的会计,不是碰巧地、随意地完成的,而是完全地、有系统地完成的,因为不然的话,两方就失去平衡了。复式簿记制最基本的贡献就是它让经理和会计人员经受这种压力,一定要交待财富的变化。”另一位日本会计学家也说:复式簿记的本质职能是“期间损益的测定”复式簿记虽然在资本主义时代到来之前已经出现,但它却为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准备了一个完美的经济信息系统。难怪还有人说:“如果没有复式记账,资本主义恐怕是建立不起来的。” 复式簿记对于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如果把复式簿记同文艺复兴时期先后发明的时钟、显微镜、金属活字印刷技术等相提并论,它也当之无愧。可是,复式簿记究竟创始于何时、何地,发明者是谁,迄今还是一个不解之谜。当然,会计史学家们希望通过文物的发掘与考评,最终能弄清楚这个问题。不过人们现在对此并不感到遗憾。因为十五世纪意大利的一位杰出的数学家、思想家卢卡·巴其阿勒把人类创造的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记录与计算技术——及时地加以整理、概括和发展,使其完美地保存下来,并向欧洲和世界介绍,一直流传到现在。

  结 论

  通过对近代会计发展史的研究,更深入了解了近代会计的演变,对会计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会计的发展历史悠久,它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出现而产生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必然结果。在古代的时候,那时候的统治者就对会计很重视了,而中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会计”这一词语的产生,而后经过封建经济的繁荣发展,我国会计发展也在当时的世界上领先于世界。但近代会计的发展主要还是在欧洲,意大利、英国。

  历史是稳定凝固了的现实,现实是流动变化着的历史;历史与现实地推移形成了时间的长河,而未来又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是现实按逻辑顺序的延伸。任何一门科学的研究,都不能割断历史,而应尊重历史,认识历史,吸取历史中的精华,继承历史流传下来的珍贵遗产,这正是我们对待历史的科学态度,同时,也是我们学习研究近代会计发展史的基点。会计学是经济管理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近代会计发展史是经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追溯会计发展的历史,正是为了充分认识。

  注释:①【苏】索科洛夫:《会计发展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7页。 ②文硕:《西方会计史》(上),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版,第63页。

  ③见:《中世纪经济社会史》(下),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236~237页。 ④【苏】索科洛夫:《会计发展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29页。 ⑤文硕:《西方会计史》,中国商业出版社1987版,第83页。

  ⑥刘炳炎:“复式记账的历史问题和理论问题”,《会计学基础学习参考资料(上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3版,第170~171页。

  ⑦同文馆1955年版,第916~917页。

  ⑧【日】黑泽清:“复式簿记源流考”,《会计杂志》,1934年第3卷第1期。 ⑨【日】太田哲三:《会计学概论》,中华书局1935年版,第15页。

  ⑩【日】下野直太郎:“论收支簿记法”,《会计杂志》,1934年第4卷第5期

  主要参考文献:1 《当代经济科学》1987年01期

  2 《财会通讯》 2009年第一期 龙源期

  3 《高级财务会计》2008年版 李大诚

  4 《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厦门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

  5 《现代会计理论》立信会计出版社 1998年版

  6 《会计理论》 美国会计学家享德里克森

  7 《 会计史研究》(第一、二、三卷),郭道扬著,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8《会计发展史纲》,郭道扬著,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906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