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论文2500字范文
中国近代史以苦难史、抗争史、探索史为三条主线来把握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能了解国情,更能充分显示近代爱国主义精神,突出爱国主义主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中国近代史论文2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中国近代史论文2500字篇一
《戊戌时期广西地区维新活动兴起之原因探析》
[摘 要]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变法的思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广泛传播。在广西地区,康有为两次桂林讲学为维新运动在广西的开展带来了契机。广西地区维新运动以康有为在桂林的一系列维新变法活动为先导,不仅得到了大部分广西地方官绅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也在广西其他地区上得到了积极回应,这些维新活动极大地转变了广西地区的闭塞风气,培养了一批极具维新思想的人才,同时也促成了广西近代教育事业的形成和发展,是广西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关键词]戊戌时期;广西地区;维新活动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正式宣告三十余年洋务运动的破产,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国民深陷水深火热之中。与此同时,深重的痛击让社会上一些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追寻救亡图存的新途径,维新变法的思想由此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大幕。而广西地区维新运动的兴起不仅与当时严峻的民族危机息息相关,同康有为两次桂林讲学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严峻的民族危机
鸦片战争后西南门户大开,广西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早在光绪十三年(1887)中法就在北京签订中法《续议商务专条》、《续议界务专条》,辟广西龙州为通商口岸,其海关要职皆为外国人所占据,海关税率屡遭削减导致“丝茶商业废弊,……是以土货滞销,洋货日渐充斥”“民生艰涩日甚”[1]。1894年,蔡希邠以督办广西界务的身份,与法国北勘界事务驻谅山五画官西威仪等人在龙州签订《中法桂越界约》,结束了为时十年的桂越西段界线(自平而关向西至各达村)的会勘,经过蔡希邠等人的多次交涉,虽收回金龙七隘,但外国列强的蛮横霸道最终迫使清政府放弃了里板三村。随着《马关条约》的签订,英法两国开始大肆在西南滇桂粤三省争夺割地、通商、建筑及开矿等特权。1895年,法国迫使清廷签订《中法续议商务专条附章》,其中规定:“将越南铁路接进滇桂境内;中国将来在云南、广西、广东开矿时,可向法国厂商及矿师人员商办”[2],蛮横要求取得广西龙州至云南昆明的铁路修筑权力,并攫取了在西南三省矿业开发的优先权,列强对中国侵略的进一步加剧。民族危亡时刻,在新兴的资产阶级的领导宣传下,各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维新变法的呼声日益响亮,中华大地出现了空前活跃的变法维新、救亡图存的维新思潮,全国各地的维新运动蓬勃发展,为广西维新运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康有为桂林讲学
维新活动之所以能在广西地区有所发展,离不开康有为的两次桂林讲学的促成。第一次是1894年,康有为进京会试不第,遭乡人乘机以非议孔圣弹劾,难以立足故里,又恰广西桂林人龙泽厚诚恳邀请,康有为于1895年1月到达桂林。康有为抵桂后,拜门弟子达到20余人,讲学的宗旨、内容、方法等一切规章制度都以万木草堂的成功经验来进行管理教授,旨在传播维新思想,培养维新人才。其讲学主要分国学和时务两大类,教学内容除孔学、佛学、宋明学外,亦有中西政治、史地、文学、数学、格致、词章诸学。第一次讲学仅四十余日,但“影响颇多,人知爱国御敌,兴学堂,重体育,设会讲学,文武兼重,风气之变速而巨”[3],桂林风气为之一新。
1896年,康有为第二次到达桂林,此时康有为已考有功名,又借助“公车上书”的影响,加上第一次讲学后桂林士人思想渐新,康有为第二次桂林之行受到了热烈欢迎,八桂子弟、地方官绅“均承优礼相待,与昔不同”。此次讲学“仍以《春秋》公羊学为中心,专注今文学运动”,且更重时事,“指陈中国积弱之由,西国兴盛之故,非变法维新,不足以图存,议论精湛,识解鸿博,是以听讲者,多动魄惊心,印入脑际”[3]。第二次在桂约5个多月,期间康有为办圣学会以宣孔教,倡维新;办《广仁报》以通政事,造舆论;立广仁学堂以育人才,启人心,从而推动全国维新变法声势,拉开了广西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三、地方官绅的支持
广西维新活动的开展,与广西先进知识分子、地方开明官绅的支持也有着极大的联系。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邀请康有为第一次来桂讲学的广西爱国青年知识分子龙泽厚,时光绪十八年,龙泽厚返乡途经广州,因仰慕康有为的学识与品行而登门拜访,在聆听康氏维新救国的道理之后,龙泽厚对康有为的爱国言论甚感赞同,遂拜康有为为师,毅然辞去官职进入康有为办的万木草堂学习,并邀请康有为赴桂讲学,“桂林山水优秀,人文荟萃,风俗朴质,吾师若肯莅桂林一行,必将竭诚以待”[3],由此才有了康有为两次桂林讲学的契机,康有为两次讲学事宜亦皆由龙泽厚负责办理。除却龙泽厚等门人的陪伴支持,康有为两次桂林讲学,也离不开当时另外一位德高望重的社会贤达――桂山书院山长周璜的支持肯定,周璜常与康来往,唱和诗词,“剧谈天下事”,“允为襟袍相知”。康有为桂林维新时多与周璜协商,广仁学堂开办事宜周璜亦有出面主持,极大的支持了康有为在桂林的维新活动。
而1897年康有为第二次桂林之行的维新变法活动,也是在地方开明官绅蔡希邠、唐景崧、岑春煊等人的大力支持下才得以进行。蔡希邠时任广西按察使,字仲岐,为康有为故交,二者来往甚密。桂林维新变法期间,“康提组圣学会,办《广仁报》与广仁学堂,蔡允代为募款,得史抚拨款万元,游布政捐千元,并力为主持,如草《圣学会缘起》,拨给圣学会地点等事,凡康有所求,蔡必有以应”,被认为是“桂海宦场中不可多得之新人物。”[3]此外,原台湾巡抚唐景崧抗日失败后辞官归隐桂林,任经古书院山长。岑春煊于甲午中日战败后,不满《马关条约》的签订愤而返桂,此二者由于亲身经历了甲午中日战争之失,非常赞同康有为挽存之法,并对康有为在桂活动给予了积极支持。在蔡希邠、唐景崧、岑春煊的极力推崇和带动下,其他开明官绅亦给予了热烈的支持,开始接受并亲自参与到维新变法的活动中,极大的推动了广西地区的维新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档案局明清档案馆.戊戌变法档案史料[Z].北京:中华书局,1958:392
[2]广西大事记(清之八).广西地方志[J]2002.06:62
[3]廖中翼.康有为第二次来桂讲学概况[J].桂林文史资料(2).1982:4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国近代史论文2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