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近代史论文>

近代史人物蒋介石论文(2)

时间: 坚烘0 分享

  近代史人物蒋介石论文篇二

  《蒋介石与苏联结盟的历史背景》

  [摘 要]日本发动华北事变后,蒋介石摒弃前嫌,主动争取与苏联结盟,其目的是联苏抗日。本文通过分析蒋介石日记,来进一步探讨蒋介石争取与苏联结盟的真实意图,其目的并不是简单的联苏抗日,另一方面也想联苏制共。

  [关键词]蒋介石日记;联苏抗日;联苏制共

  1935秋冬至1936年秋冬,国民党几乎统一了全中国。然而,形势迅速发生变化,先是日本发动华北事变,迫使南京不得不以相当力量来应付可能出现的灾难性局面,甚至不能不冒险争取与苏联结盟,并为此开始谋求政治解决共产党问题的途径。

  一、蒋争取与苏联结盟

  (一)联苏制日

  1935年日本开始谋划华北事变,在日本的步步紧逼之下,中方步步妥协,蒋介石对此其实也颇多无奈。面对日本必欲变华北为第二个“满洲国”的现实,蒋介石开始认真考虑从外交上来寻找帮手的问题了。而这个时候,美英这些大国对日本都采取明显的绥靖政策,绝不可能与中国结盟,唯一与中国一样同样感受到日本严重威胁的,只有一个大国,就是苏联。

  蒋介石开始争取与苏联结盟。早在1927年12月,由于苏联驻广州副领事哈西斯等参与指挥中共在广州的暴动等原因,蒋介石断绝了与苏联的外交关系。随着1929年中东路事件爆发,中苏之间兵刃相见,两国更全面断绝了外交关系。但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就已经想到应接近苏联来设法牵制日本不致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的策略了。1932年,他派颜惠庆向苏联外交人民委员李维诺夫提出两国复交问题,建议缔结互不侵犯条约。因此,中苏两国经过外交接触之后,又恢复了邦交,只不过,这种情况并没有消除蒋介石对苏联的高度戒备心理。两国关系并没有因此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进攻山海关等长城要隘时,蒋介石联苏制日主张进一步明确。当年1月17日日记称:

  倭寇之所最忌者为我联俄与派兵入热二事,而其志在得热河,建要塞,以防中俄将来联合攻满也,我第一步对俄复交,乃予以第一打击。今复派兵入热,使其不能垂手得热,是其第二打击。总以与俄有关系之点,研究打击方法,先使其精神受胁,然后再与接洽。[1]

  这里说的很清楚,对“俄复交”是打击倭寇的重要办法之一。1934年初,蒋介石制定的“攘外”计划又规定:“联络美、俄,厚交英意”。当年5月5日,日记称:“对俄则联络其感情。”[2]同年秋蒋介石派蒋廷黻赴苏访问,与苏联方面进行了较直接的接触,以探询苏联对他和南京国民政府的真实态度。[3]1935年7月,孔祥熙访问苏联驻华大使鲍格莫洛夫,询问“苏联政府是否打算同中国签订互助条约”[4]同年10月18日,日本加紧策动华北“自治”,蒋介石在孔祥熙住宅会见鲍格莫洛夫,询问苏联是否同意签订一项“实质性的真正促进中苏密切关系并能保障远东和平的协定”。[5]孔祥熙对此解释说,日本人正在要求南京与它缔结反苏军事同盟,以便于对苏开战,而中国人对日本人恨之入骨,不管中国政府向日本作出什么样的承诺,一但日本与第三国开战,他们都将迫使政府抗日。因此,中苏两国预先结为同盟实有必要。[6]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在面临日本步步紧逼,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形势下,蒋介石主动与苏结盟,其目的就是想联苏制日。

  (二)联苏制共

  对于蒋介石来说,联合苏联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共。蒋介石很清楚,第一,要想彻底消灭各地红军,还需要相当时日,而中日之战可能等不到那一天;第二,如果红军乃至中共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一旦中苏结盟,中日战争,苏联施以援助,结果很可能出现苏联公开援助国民政府,而暗地扶植中共和红军,使之东山再起的危险情况。因此,蒋在设想争取苏援的问题上,必须先设法解决共产党的问题。

  1935年7月至8月,共产国际在莫斯科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8月2日,季米特洛夫在会上号召各国共产党“在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基础上建立广泛的反法西斯人民战线”。8月7日,中共代表团团长王明在会上报告,他在叙述了由于日本帝国主义者“野蛮进攻”而造成的中国民族危机之后说:“我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苏维埃政府应当发表一项声明,向一切政党、团体、军队、群众组织和著名的政治演说家说明情况,请他们准备参加进去组成一个统一的国防政府。我在这个国际讲坛上宣布,共产党中央和苏维埃政府准备在组成这样一个政府的谈判中采取主动,并愿与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人们,在大家都能接受的纲领的基础上,为了挽救我们的祖国,撇开在其他重要问题上的分歧,共同参加这个政府。红军准备战斗在这个联合的军队的最前列,与其他军队携手并进,唯一的条件是这些军队停止进攻红军,真正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7]同日晚,王明又在会上重申了这一呼吁,表示红军准备同“一切愿意手拿武器去救国的军队,一切愿意参加抗日战争的官兵们和将领们组成抗日联军”。其后,王明又在《共产国际》、《救国报》等报刊发表了《为反帝统一战线而斗争和中国共产党的直接任务》等一系列文章

  当时邓文仪任中国驻苏使馆武官,他读到王明的报告和发表在《共产国际》等处的文章后,在回国时向蒋介石提交了一份摘要,于是,蒋介石立即召开高级干部会议,提出统一全国共同抗日的主张。[8]当蒋介石了解到共产国际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态度后,加快了与苏联联络的步伐。蒋介石这时用以解决共产党问题的办法,就是要求苏联政府支持中国政治上的统一。于是制定了解决共产党问题的基本方针,包括下述四点:(1)取消苏维埃政府归顺南京;(2)取消红军改变为国民革命军;(3)共产党可以存在,或共产党全部加入国民党;(4)改变后的红军全部开赴内蒙前线地区驻防抗日。[9]但是,无论是在莫斯科还是在国内,要想共产党人马上接受上述条件,显然都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中共接受共产国际七大精神--重新开始奉行统一战线的方针,争取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却还没有完全放弃“反蒋”的立场,仍就是“抗日”与“反蒋”相提并论;同时它还不能不根据共产国际“七大”决议的精神,号召各党各派共同建立全国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断难承认以南京政府为中央政府,而把自己至于国民党一党政府的领导之下。正因为如此苏联政府在得知蒋介石的条件之后,也毫不犹豫的拒绝扮演调停国共冲突的角色。蒋介石在得不到苏联方面的明确保证和帮助的情况下,决定军事政治双管并下解决共产党的问题。

  1935年12月中旬,蒋介石授意驻苏武官邓文仪和国民党中委、CC系头子陈立夫先后前往苏联驻华使馆会晤鲍格莫洛夫,一面强调南京政府决心联苏的意图,一面从侧面探询苏联政府对中共新政策及国民党政治解决共产党问题的具体意见。12月19日,鲍格莫洛夫拜会蒋介石说:“苏联政府同意与南京政府就军事互助协定一事进行具体的讨论。蒋介石对此颇为兴奋,他马上不失时机地提出,请苏联协助中国政府实现国家的统一。他完全明白,只有实现中国的统一,才能保证顺利地抵抗外国侵略。没有统一,中国将永远不会强大。因此,如果苏联政府能够帮助促进中国的统一,他将会非常高兴。鲍格莫洛夫答复:“他同意蒋介石的意见,没有政治上的统一,中国就不能抵抗外来侵略,因此,苏联欢迎中国得到统一。”[10]

  鲍格莫洛夫的谈话使蒋介石深信莫斯科已经认定只有他的南京政府才有资格统帅全国,赞同他的统一政策。据此,三天之后,遂派陈立夫于一九三五年圣诞节前一天,奉蒋介石之命与懂俄语的张冲同行,二人均持化名护照,由上海经马赛到柏林。然而因秘密曝光,乃不敢径往莫斯科。[11]蒋介石遂改变计划,一方面,令陈立夫回南京与苏俄驻华大使交涉;另一方面,密令自俄回国述职的邓文仪重返莫斯科,转达和谈条件。蒋确信,既然莫斯科那样痛快的表示说想要与南京订立军事互助协定,就说明它确实需要与中国合作来共同遏制日本的侵略野心,既然如此,他一定会愿意从背后给中共施加压力,不怕共产党人不屈服。他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就在1936年1月22日,鲍格莫洛夫确代表苏联政府,明确拒绝向中共施压。能否推动苏联对中共施压是蒋介石考虑能否与苏结盟的关键,当这一计划失败后,蒋下决心与中国谈判,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共产党问题。

  随着日帝国主义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早有抗日的考虑,一方面打算在外交上谋求与苏联结盟,借以联苏抗日。但是联苏抗日,是在解决中共问题之上的联苏。因为蒋害怕两边作战,想借与苏联缔约以孤中共之势;二是想让苏联作为其调停人,借以收编中共。另一方面统一全国必须得解决中共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天石.《蒋氏密档与蒋介石真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389.

  [2]同上.390.

  [3]转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__”》:见蒋廷黻口述谢忠琏译《赴俄考察与欧洲之旅》[M].台北:传记文学,第31卷第5期.

  [4]《近代史资料》:鲍格莫洛夫致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电报[G].总79号,1991:218.

  [5]同上.220.

  [6]同上.219-222.

  [7]《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G].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394.

  [8]《潘汉年与邓文仪1936年1月13日谈判情况纪要》参见杨奎松《失去的机会》[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4-5.

  [9]同上.6-9.

  [10]《近代史资料》:鲍格莫洛夫致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部电报[G].总79号,1991:224.

  [11]陈立夫.《成败之鉴》[M].台北:正中书局,1994年12月6日.196-199.

  作者信息:蔺金红,1987年,女,河北省保定市,学生,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看过“近代史人物蒋介石论文”的人还看了:

1.2500字近代史人物论文

2.近代史人物论文范文

3.关于近代史人物的论文

4.近代史论文人物陈独秀

5.近代史纲要人物论文

284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