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近代史论文>

大一近代史论文2000字(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一近代史论文2000字篇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外来侵略与文化渗透》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西方列强全面入侵与掠夺,文化作为一种特殊形态,中国的民族文化本身是不是与本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一样遭到了侵略,以及怎样认识西方列强利用文化工具对中国侵略的种种,是一个亟待厘清不同方面。

  关键词:侵略 文化侵略 文化渗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一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系统阐述“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其中在书写文化部分时,出现了概念逻辑模糊,以及概念与史实逻辑的混乱。

  一、“侵略”与“文化渗透”的概念逻辑与史实逻辑

  《纲要》教材在书写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时,分成几大部分:“一、军事侵略。二、政治控制。三、经济掠夺。四、文化渗透。”其中的“文化渗透”,不仅出现与章节整体内容概念逻辑模糊,还出现了与史实逻辑的混乱。

  (一)“侵略”与“文化渗透”的概念错位

  《纲要》第一章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涉及到文化方面的概念有“侵略”、“文化渗透”以及衍生出的“文化侵略”。“侵略”,传统意义上是指通过各种非正常的手段侵略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其财富,奴役其人民等。教材在阐述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时分别罗列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其中,“文化渗透”就形成与其它各方面的并列关系。这样,“文化渗透”在这里的地位自然容易被等同成“文化侵略”。虽然教材没有使用“文化侵略”一词,也表明教材写作者对文化侵略与文化渗透的区别理解可是。在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很多教师都使用了“文化侵略”的概念,甚至还有直接呼吁教材把“文化渗透”改成“文化侵略”。

  “文化侵略”在学界一直是个备受争议的概念。文化侵略行为必定是带有强制性的,必定是会对被侵略国人民的情感和文化造成巨大伤害的。而文化是无形的,它包括整个生活方式、信仰、态度、取向、价值和哲学等,文化的全人类共性与文化的民族个性这些特质使得一方面各国各民族之间是可以进行文化沟通的,同时不同的文化体系又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质。一个民族建立了一种高于或者不同于当时社会普遍文明形态的文化时,她就形成了一种内在的特质,这种特质与外界多元文化交流过程中主动或被动走向更新的文明。一个民族的文化在人类文明积累的长河中的稳定性最为明显,不会轻易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因此,文化侵略的界定是一个难上加难的学术命题。

  “文化渗透”,是指一种文化通过不同的渠道和方法进入到另一种文化内部,对其发生影响和作用的过程。每个国家的民族文化都包含具有一定特质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宗教信仰、民族性格、行为准则等,文化传播导致文化渗透,这是文化发展的一条规律。有学者指出文化渗透是指相互的或双边的文化涵化,也即是两个当事的文化群体彼此影响的文化涵化状况。物质资源只能互换,文化的内容与文化中的人文价值,却可以通过相互渗透实现共享。因而,教材中把“文化渗透”与各种外来“侵略”在概念逻辑上等同,是错位的。

  (二)“文化渗透”与“侵略”的史实逻辑混乱

  教材阐述“文化渗透”其一,“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主要内容之一是“帝国主义的文化渗透活动,有许多是披着宗教外衣、在传教的名义下进行的。一部分西方传教士积极参与了对中国的侵略活动。”对传教士的指责大致而言,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1、传教士搜集情报,进行间谍侦察活动。2、传教士参与随军活动,担任英军翻译。传教士受雇于入侵的军队成为情报官,那他的主要职责自然是搜集情报,这是不争的事实。传教士在帝国主义侵华和缔订不平等条约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只与传教士的政治立场有关,与宗教本身无关,更与文化本身无关。此时他的身份是军中情报官,而非传教士。

  教材阐述“文化渗透”其二,“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主要内容“外国教会中的某些势力还利用宣传宗教和西学的名义,为帝国主义侵略制造舆论。它们在中国办报纸、杂志,翻译、出版各种书刊。”我们不否认教会中的“某些势力”利用办报纸杂志制造一些侵略言论,而同时教材重点提出来一个典型人物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以及他主持下的____在中国最大的出版机构广学会。说广学会发行的刊物《万国公报》,在介绍西方史地、政治、文化的同时,也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如李提摩太在他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一书序言中说,‘泰西各国素以爱民为治国之本,不得不藉兵力以定商情’。‘然闭关开衅之端则在中国,故每有边警,偿银割地,天实为之’”。仅就这样的描述,这里的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完全成为一个负面文化人物,与真正的人物之间有很大差距,容易造成读者对他的误读与误解。(后文再述)从蔡尔康在《马克思主义最早由传教士翻译引入国内》一文中指出,关于马克思主义何时传入中国的问题,可以得出下面的结论:1899年2月上海广学会出版的《万国公报》第121期刊载的《大同学》第一章“今世景象”一文,是迄今所知中文报刊对马克思及其言论的最早介绍。该文译述了马克思的一段话:“马克思之言曰:‘纠股办事之人,其权笼罩五洲,突过于君相之范围一国。’”这段话出自《共产党宣言》,现在通行的译文是:“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大同学》译自英国社会学家本杰明明颉德的《社会演化》一书,由英国来华传教士李提摩太译。可见《万国公报》传播文化思想的一斑。

  二、如何认识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利用文化工具对中国侵略

  第一次鸦片战争既是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冲突,又是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的冲突。文化具有多样性与民族性的特点,不同文化体系的矛盾、冲突,尤其是作为文化制度层面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一直是影响国际冲突的深层原因。人类社会早就存在亨廷顿所谓的“文明的冲突”。怎样看待各种文化文明之间的交流、传播、渗透与侵略,是需要审慎的甄别与厘清的。

  1、外来文化传播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总体起了积极作用

  国内对近代西方列强侵略时外来文化传播对中国社会的作用,写在书籍上的通常看法是:西方野蛮的殖民行径往往被赋予神圣的文化光辉,殖民主义者往往在殖民侵略的同时,推行西方的文字、语言、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政治法律制度何宗教,并通过创建学校、开办医院和慈善机构进行文化侵蚀,进而实现对附属国社会肌体和内脏的彻底改造。这样大而化之的论述,忽略了作为一种历史积淀的民族文化强大的内聚力和向心力,也忽略了民族文化以此文化特质对外来文化具备的兼容并蓄的强大功能。

  按照现代文明法理,在不侵犯他人正当权益的前提下,任何宗教组织或神话人群都有自由传播自己思想主张并结合为一定形式之社群的言行权利,也同样有建造相应之宗教与神话建筑的权利。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与中国最早的医院,与中国最早的图书馆,与中国最早的女子教育,与中国最早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与中国最早的盲校和盲文传,与西学东渐等等文化文明传播联系在一起,教士们为中国走向文明进步,对中国的近现代化贡献是显而易见的。就拿传教士办学来说,历史资料显示教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一般来说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宗教教育。课程主要为圣经,重点在创世论、赎罪论和耶稣生平等教义上。此外,学生还参加各种宗教活动,如祷告、崇拜等。二是中国传统的儒家经书。一般包括《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四书》、《五经》等。学习中国经书一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国科举考试的需要,再者也是为了学生毕业后能够与士大夫和地方官绅接触,适应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不至于被传统知识分子歧视。三是西方科学知识。开设诸如数、理、化之类的新式科学课程。在当时清政府极少重视西方科学的情况下,教会学校开设的科学课程,对落后的中国来说,具有意义重大的启蒙作用。

  另外,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一些教会学校还开设了英语课。英语课的设立为中西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开辟了一条渠道,有助于中国的近代化。教材中提到的广学会,历史资料显示从1891年到1915年这段时间她是中国最大的最重要的新式出版社之一,其中的《万国公报》介绍西方最新知识和思潮。广学会出版的书籍,题目从宣教一直到法律、商业、政治、经济、哲学、家政和缠足的罪恶等,超过二千种。李提摩太主持翻译了一些著名书籍,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都很大。其主要译著有∶《在华四十五年》、《七国新学备要》、《天下五大洲各大国》、《百年一觉》、《欧洲八大帝王传》、《泰西新史揽要》、《新政策》等二十多种。其中《泰西新史揽要》,内容是十九世纪欧美各国各国变法图强的历史,出版后风行一时,印行三万部,是戊戌变法时期光绪皇帝的主要参考书之一。李提摩太在太原府,每月举行一次科学报告会,并邀请官吏和士绅观看其科学演示。他还不失时机地晋见各级官吏,讲解世界地理、宣传变法主张,劝其建铁路、开矿藏、以养民富国。他主张改革先从统治阶级入手,“首教官员、次教富绅、三教儒士、四教平民。”他还一再强调要教民、养民、安民、新民。另外,近代史上外来文化传播的积极范例应为“庚款兴学”。1908年10月28日,中、美两国政府草拟了派遣留美学生规程:自退款的第一年起,清朝政府在最初的四年内,每年至少应派留美学生一百人。如第四年派足四百人,则自第五年起,每年至少派五十人赴美,直到退款用完为止。被派遣的学生,须“身体强壮,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恰当年龄”,中文程度须能作文及有文史知识,英文程度能直接入美国大学和专门学校听讲,其中,80%学农业、机械工程、矿业、物理、化学、铁路工程、银行等,其余20%学法律、政治、财经、师范等。并责成清廷外务部在北京建立一所留美训练学校。一国的外交行动是否侵略,应依据它是否损害了另一国的主权和利益。史实证明,美国政府决定有条件地拿出庚子赔款部分资助中国留学生赴美学习,庚款兴学没有损害中国的国家利益和主权,反而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了积极作用。

  2、某些充当侵略中国急先锋的传教士其行为与宗教无关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分为两种:一部分是想将“上帝的福音”传到中国,真心真意的想帮助中国走向富强之路。另一部分则是为殖民者服务,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后者在本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中认同的行为准则并不是宗教而是国家的召唤,是与国家政治利益紧密联系一起的。

  教材中叙述说“比如,1832年德国____传教士郭士立曾受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遣,以传教为掩护,在中国沿海进行过长达几个月的间谍侦察活动,刺探搜集大量军事情报,并竭力鼓吹对中国发动武装侵略。鸦片战争期间,他不仅担任英军陆军总司令的翻译,在英军占领浙江定海县时担任民政官,还参与了中英《南京条约》的起草和谈判。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北京的俄国东正教传教士向俄国公使和英法联军提供了有关清军在大沽口的设防情况和详细的北京地图。在1860年法国强迫清政府订立中法《北京条约》时,担任翻译和文件起草的法国传教士孟振生甚至在条约的中文文本中,私自添上条约的法文原本上所没有的“并任法国传教士在各省租买土地,建造自便”的字句。”分析这些史实,应该清楚地看到其一传教士在帝国主义侵华和缔订不平等条约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在语言翻译其次是在从事间谍侦查活动方面,他们并不是各国侵略中国的策划者组织者及主力军。其二某些或个别传教士的政治立场和行为,不应该是基督____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造成,而是因为他们的政治立场,绝非来自基督信仰,而是在特殊时刻他们选择了臣服于国家政治利益。

  如果说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外来文化对中国真正意义上的侵略,应该是许多学者认同的20世纪日本对华文化侵略,从方针方案政策途径和方式对中国造成的文化损害。历史资料显示仅在东北以外中国其他各沦陷区,日本人全面控制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主权,并要求按照“皇化教育”的理念实施教学,还在一般学校之外开设了大量专门的日语学校,试图通过日语学习来培养中国人的“亲日”情感。日本还十分重视利用宗教文化为侵华服务。

  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轨道,在鸦片战争炮火的轰击下,中国于灾难痛苦中逐渐被纳入到了资本主义世界发展的轨道。在这一过程中中西方文明发生着激烈的冲突与碰撞,继而中国近代中国社会掀起了一浪又一浪变革的大潮。

大一近代史论文2000字相关文章

1.大一近代史论文1500字

2.大学近代史论文2000字

3.大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认识论文2000字

4.近代史论文范文2000字

5.大学生中国近代史论文2000字

6.大学中国近代史2000字论文

大一近代史论文2000字(2)

大一近代史论文2000字篇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外来侵略与 文化 渗透》 摘要: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西方列强全面入侵与掠夺,文化作为一种特殊形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29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