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近代史论文 >

以抗战为话题的近代历史论文

时间: 坚烘0 分享

  抗日战争离我们而去几十年了,但是它对于当代中国人而言,并没有旷如隔世的感觉。这一方面固然在于这场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对中国复兴和社会进步之影响至远至深;同时也由于时至今日,关于这场战争的历史认识问题仍然是中日关系的重要问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抗战为话题的近代历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以抗战为话题的近代历史论文篇一

  《对抗日战争的反思和启迪》

  摘要:本文通过回顾抗日战争的爆发,过程和最终的胜利,重点分析了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采取的方针的历史意义和影响,并总结了反思抗日战争给当代大学生带来的启迪和责任。

  关键字:抗日战争民族利益民族凝聚力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正文: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广袤的土地上经历了一场惨烈而悲壮的浩劫。身处水深火热中的人民,在在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的时候,在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机的时候,各阶层、各地区的人民联合起来,团结一致,不怕牺牲,殊死拼搏,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龚自珍说过:“智者受三千年史氏之书,则能以良史之忧忧天下”。六十多年过去了,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仍然会为当年侵略者嚣张而疯狂的杀戮残害愤慨。然而,仅以情感作用把历史情节带进我们的记忆是不值得的,也不要以它代替合理的判断。我们更应该反思,反思在那一段岁月里我们得到了什么教训,取得了哪些收获,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不再做什么,才对得起这段历史,和在这段历史中献出了生命的人。

  从战争的爆发而言,20世纪三十年代的日本经历着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的危机,由于日本是一个小国,从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条件来说,无论是原料还是市场,国内本身都无法满足其恢复和发展的需要。此时的日本正处于法西斯主义兴起扩张的时期,军部的势力大大增强,他们利用日本国内对天皇效忠的传统,主张用“天皇归一”的国体意识来统治国民思想,从而煽动国内支持他们进行侵略扩张活动,妄图取代欧美列强,成为亚洲霸主。在军部的领导和控制下,官兵们征服中国的野心十分旺盛,觊觎中国的地大物博,并把此当作其征服亚洲甚至征服世界重要途径。而此时的中国却处于混乱之中,离日本最近的东北原为军阀控制的地区,东北易帜以后受蒋介石的领导,但由于国民党与中国正处于十年对峙时期,蒋介石无瑕顾及,甚至命令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地区实际上并没有受到太大的重视。故日军一再挑畔,直至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候,东北军虽然拥有当时先进的装备和多于日军的兵力,竟然没有抵抗,以至日军一再深入,在黑土地上恣意妄为。因此,日本侵略中国,这是由法西斯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本性所决定的,在抗战的初期,国民党对整个局势没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和估计,没有抓住民族矛盾而对日军实行了消极抵抗的方针,这无疑是导致敌军的深入,令国内的形势变得渐渐不利的主要原因。从战争初期的角度来说,我们必须得到的教训就是要重视民族矛盾,一个民族的存在和兴亡是所有国民安身立命的根本,一个民族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一切阶级,一切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无从谈起。当一个民族受到威胁的时候,无条件的妥协和不重视都是不可能让危机得到好转的,只能把一个民族引向更深的灾难。

  在抗日战争的整个过程中,国民党掌握着国家政权,拥有调动全国军事武装的权利,本应该在这个过程中起主要的领导作用,然而我们看到,国民党并没有团结起全国各个阶级,他们忽视人民的力量,甚至在抗日的过程中还不忘_,追求一己之私,影响国内的团结。相反,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帮助爱国民主人士建立抗日组织,并积极领导抗日斗争,最广泛地团结和全国各阶级的人民,大大推进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我们不能否认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以及其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在这段时期内,国民党和中共国产党的力量对比其实已经在开始发生变化。国民党渐失民心,而中共则靠其建立起来的一系列团结各阶级人民的措施赢得了国内广大人民的支持。没有国民党,抗日战争的力量固然会非常弱,但没有中共,抗战最重要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则是无法发挥出来的。在这一时期里,国共的共同合作将抗日渐渐推向了有利,但两党在国内人民心中的形象也在发生的变化。这也是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会在四年时间内就失掉政权的重要原因。在整个民族面临威胁的危急关头,人民看到了谁才能够引导自己走出危难获得生存,谁却在危难中仍然只考虑着自己的利益而置整个民族的生死于不顾。中共在抗日战争中树立起来的群众基础,是抗日战争最终能走向胜利的关键,也是后来中共能够掌握政权,并赢得稳固的支持的重要原因。民族凝聚力是当时中国获胜的法宝,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忠实继承者和坚决弘扬者。如果不是在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团结了全国人民,同仇敌忾,万众一心,实力远远落后的中国也不会坚持得那么久,而最终以劣胜优地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崛起”的原因归结为两个韧性——中国人民的韧性和中国共产党的韧性。显然,这两个韧性从抗日战争就已经开始锤炼了。民族的内部团结和力量凝聚是抵抗外辱和实现复兴的基本前提。

  抗日战争是一场反法西斯的正义战争,这也是历经十四年的抗战最终赢得胜利最根本的原因。在我们今天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作为中国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记住过去的教训,更要带着反思和启迪向前看。

  第一,在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来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面对敌人毫不畏惧的英勇气慨,他们忍辱负重争取最后胜利的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我们在这个时期的困难比那段岁月里的小得多,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在困难面前退缩和屈服,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百折不挠、艰苦奋斗是爱国主义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华民族抵御各种风险和经受各种考验的制胜法宝。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上,作为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发扬这种精神。

  第二,现在的中华民族,是从那段岁月里经过浴血奋战的洗礼中走出来的民族,是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得我们觉醒,奋起,并最终战胜了侵略者,走向今天的复兴之路。我们应该怀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使命感,一个民族要兴旺发达,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忧患意识和民族意识。这是无数先烈们的事迹告诉我们的,也是前人的失败与教训告诉我们的。

  第三,团结统一是摆脱民族劫难的基础,和平发展是实现民族振兴的前提。我国的统一大业至今尚未最终完成,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推动两岸统一大业的发展?避免两岸重开战火是对抗日先烈最起码的历史交代,实现两岸的共荣和最终统一是弘扬抗日精神的集中体现,因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国家的核心利益。抗日过程中,历史给了我们太多的教训。惊天的浩劫带给我们无尽的伤痛,然而更令我们愤慨的是日本至今仍有少数势力对这段历史没有丝毫的忏悔,甚至还百般粉饰和扭曲。这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影响了中国关系的大局,也是所有珍爱和平的人们所不能容忍的。梅汝璈曾经在东京国际军事法庭上说过:“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帐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庄严的使命就是要深入地了解这段历史,铭记这段历史,从而深刻地认识到有违人心的事情最终都是会受到惩罚的,并以自己的能力去谴责和抵制这些势力。对未来所可能发生的一切,我们都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只有当我们对历史有充分的了解和认识的时候,我们才有能力去应对可能发生的变化,捍卫我们的中华民族。

  战争已经结束,勿忘国耻,警钟长鸣。对抗日战争的反思,是时时,事事,处处,都能够给每一个中国人启迪和鞭策的事情,更是每一个大学生应该尽的责任。认识教训并从中得到对未来的启示,是反思的意义之所在。61年后的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潮头回顾抗战,就是要更好地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就是要从那段悲壮的历史中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我们内在的强大动力,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推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以抗战为话题的近代历史论文篇二

  《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研究》

  [摘要]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枪炮声拉开了第二次中日战争的序幕。6年后的卢沟桥畔,日本侵略军又把这场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浩劫的灾难推向全面。从“九·一八”至武汉会战结束,是日军在中国大地上最为疯狂的战略进攻阶段,也是中国奋起抵抗、承受着最大压力的战略防御阶段,在国共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推动下,承担正面战场作战的国民党军,尤其是那当中下层爱国官兵,浴血奋战在抗日疆场上,用自己的血肉、血汗、血泪,抒写着一曲慷慨雄浑的悲歌。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和中国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所形成的合力,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梦想。毛泽东在总结抗战时曾客观地评价道:“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历史昭示不该忘记:国共合作是众望所归,合则国兴,分则贻害。

  [关键字]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正面战场敌后战场抗日战争

  [正文]

  发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第二次中日战争(1937—1945年),缘于日本企图灭亡中国。中国被迫抗拒强盗的侵略和压迫,是为民族和国家的生存而战。经过8年抗战,日本被打败了,这场战争成为中国近百年来反帝斗争中第一次伟大的胜利。严格讲,这次战争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军占领沈阳开始的。日本接着又袭用“九一八”的故伎,于1937年7月7日发起卢沟桥战争,阴谋制造第二个伪满洲国,实现扩张其领土的野心。日本毫不掩饰其野心,声称“这次事变的本质,消极地说是满洲事变的结束之战,积极地说是重建东亚的序幕战。

  中国共产党主导的敌后战场和中国国民党主导的正面战场所形成的合力,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梦想。中国共产党军民同心,抗敌卫家,全民奋起,敌后战场给日军以重创。而关于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积极抗战却很少有人知晓,未免不公。毛泽东1938年就讲:“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分工,就目前和一般的条件说来,国民党担任正面的正规战,共产党担任敌后的游击战,是必须的,恰当的,是互相需要、互相配合、互相协助的。”

  除一九三二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和一九三三年长城抗战——即榆关、热河、长城三大战役外,自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之八年间,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斗28931次。陆军阵亡、负伤、失踪3211419人。空军阵亡4321人,毁机2468驾。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其中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二百余位;为中共在一九八五年首次和公开承认者,就有八十五位;为中共史学界倡扬者,在一九八六年已经达到一百一十五位。

  自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三年,从中央军校毕业的大约二万五千名军官中,就有一万名牺牲在战争全面爆发的前四个月。在历次大型战斗中,国民党官兵象山海关保卫战那样整连、整营、整团地为国捐躯者,屡见不鲜。据一九八九年后中国大陆史家记述,在一九三七年淞沪抗战中,“国民党官兵每小时的死伤数以千计,主力各师补充兵源达四、五次之多,原有下级军官和士兵伤亡达三分之二,旅、团长伤亡竟达半数以上”。其牺牲的壮烈,在中华民族和世界各民族抗敌御侮的历史上鲜有其例。上海五行仓库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的壮烈歌声震撼全球。“多年来认为中国人是不善战斗和易受恫吓的英国人士,也惊于他们的骁勇善战和坚毅不拔了。史摩莱少将说:‘他从没有看过比中国的敢死队最后保卫闸北更为壮烈的事了!’”

  历史车轮滚滚,“胜者王侯败者寇”的古训一直为人沿用至今。但反观之,有埋没了多少真正可以堪称“英雄”的仁人志士呢?

  国民党抗战客观上讲是积极的,而不是一味的不抵抗。国民党领导的国民党军队在抗战过程中奋勇抵抗,表现出作为中国人应有的血性,应有的刚强!

  中华民族的军人正是有着非常的热血气质,才使我们饥弱的祖国在顽敌面前表现出了无畏的牺牲精神与冲天的英雄气概,才能战胜顽敌的长期侵略和可怕侵略。中国人民是伟大的!

  国民党军队在对日抗战的持久岁月里,其战斗之壮烈,牺牲之惨烈,难以用言语记述。但是,也正因他们前仆后继,勇敢牺牲,十四年抗战,尤为八年全面抗战,才能屡挫敌人精锐,屡败敌人进攻。

  一九三七年淞沪抗战结束后,不仅日陆军省公布“此次上海战事,我方伤亡达四万”,而且如中国大陆史家所言:它(淞沪抗战)争取了三个月的时间,使得长江下游的工厂和物资有了内迁的时间,使“国际观感一新”。其次,它使得在华日军不能随意行动。日军从华北抽调了两个半师团增援上海作战,造成了中国军队在华北的有利形势,尤其使山西有了准备的时间。

  同年十月,日军为解决华北战局,除以一部向五台山警戒外,其主力企图直下太原。卫立煌遂受最高统帅部命令,统率第十四集团军四个半师星夜向太原以北集中„„日军即以五万兵力,以中央突破方法攻击忻口。其时,蒋介石曾接连三电卫立煌等:“望抗战到底,一竟全功”。卫乃以左、中、右三个兵团,于忻口附近阵地为轴心,会合晋军与日军大战,著名的忻口会战遂以打响。这一仗,我军歼敌四万人,造成华北战斗中最有利之战局。如前所述,我郝梦麟军长、刘家祺师长于是役壮烈牺牲。

  一九三八年三月的台儿庄大战,先是由庞炳勋军团在山东临沂据城死守,后张自忠将军赶到,两军内外夹击,如疾风暴雨。敌板垣师团因不支而仓皇撤退。庞、张两部乃合力穷追一昼夜,使敌军无法立足,狼狈一退九十里,缩入莒县县城。沿途敌军遗尸甚多,器械弹药损失尤大。是役歼敌三万余,为阻断南北日军打通津浦线,阻滞日寇沿陇海铁路及沿长江迅疾进攻我武汉,功莫大焉。

  同年五月开始的武汉会战,敌虽纠集十二个师团,配合海军陆战队及飞机五百架分四路进攻武汉,但是,四月,蒋介石已在保卫武汉各部官长会议上,一再要求各高级将领务“抱必死的决心„„与士兵共患难同生死„„虽天崩地裂,此志不移”。并制定了“此次保卫武汉,当取韧性,无论攻取进退,皆可立于主动之地位,而决不能陷于被动形势”(蒋介石日记)的战略决策。是役,敌我鏊战达五个多月之久,歼敌二十万。俟日军在大亚湾强行登陆,武汉及粤汉铁路已经失去防卫意义之后,我军才决策主动放弃武汉。然而,武汉会战却对阻滞敌人西进,消耗敌军实力,准备后方交通,运输必要武器,迁移我东南和中部工业,集中我东南人力物力于西南诸省,以进行西南之建设,以坚持持久抗战,奠定了十分重要的基础。

  一九三九年九月的第一次长沙会战中,“综观是役,敌经半载准备,挟海陆空军十万之众,企图于敌酋西尾阪垣履新之际攻取长沙,以壮声威,并为伪中央政权树立张本,殊不料大遭失败,伤亡三万余人”。

  一九四零年五月的枣宜会战,源于日军在襄东作战的失败。其时,敌曾于豫南、鄂中增援六个师团,集中于信阳、随县、钟祥三个地区,以南阳和襄阳为攻击目标。其时,我军一部除于随枣方面一边抵抗一边转进唐河流域,另一部固守桐柏山、大洪山以外,大部队则于敌军左右两翼向外线移动,从而将敌军的大部兵力包围在襄东平原地区,歼敌四万五千人,获炮六十门,马两千匹,战车七十辆,汽车四百辆。

  同年三月的上高会战,面对企图扫荡赣南的敌军第三十三、三十四两个师团及二十混成旅共四万兵力,我罗卓英兵团乃先击破北路安义方面的敌军,再以两个师于一线以西和日军纠缠。然后,决以主力于日军进犯的两侧地区交战,先折其两臂,再在中路聚歼日军主力,遂致敌人伤亡一万五千有余。日军师团长大贺虽幸得逃命,却在南昌因愧恨而自杀未遂。

  一九四一年九月的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虽调集十三万余人分三路进犯长沙,我守军则逐次予日军以消耗,并陆续由平江、浏阳、株州、益阳等地合围并猛攻进犯长沙的日军,致使日军向北溃退,我军遂衔尾追击和超越追击,五日渡过汨罗江,八日渡过新墙河,残余日军遂向临湘、岳阳方面急窜,至此胜利地结束了第二次长沙会战。

  一九四一年底至一九四二年初的第三次长沙会战,日本为牵制国民党军队策应盟军在广州、香港方面的作战,并企图打通粤汉铁路,解除太平洋西岸陆空威胁,又纠结三个半师七万余人围攻长沙,并于一九四二年一月一日始向长沙猛扑。我军既按预定计划沉著应战,又以岳麓山炮兵适时轰击敌人,鏖战四日,予敌以重创后,我遂以十个军的兵力,由四面八方实行总反攻,日军后路遂绝,士气颓丧,无力挣扎,死伤惨重,乃于四日晚间突围北窜,其急调的鄂南援军,又遭我军阻击,几全军覆灭。是役打死日军五万六千九百多人,为珍珠港事件之后,我军在中国战场的第一次攻势,也是同盟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一连串失败中首开的胜利纪录。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称:“十二月七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伦敦每日电讯报》尤称:“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

  一九八九年以后,正处于全面历史反思中的中国大陆学者们开始放胆说道:“广大国民党爱国官兵是热血抗战,前仆后继,给日军的进犯以极大的消耗,直至争取抗战的胜利„„在抵抗外来侵略者的民族战争的战场上,这些国民党官兵的有血气的表现,是可敬可佩的„„在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历史上,鲜有前例„„”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同样重要,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当我们重新翻开历史泛黄的书页,客观地审视中国抗战史,不难发现中国抗战的胜利源于全体中国人民的齐心协力,不折不挠的奋争,包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在内的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国民党在抗战正面战场所做出的努力是巨大的,是不能被磨灭的。且不谈国民党阶级利益的不同,但看它在推动历史车轮前进的作用,是史无前例的。它为中国取得抗战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色眼镜不能有,光明正大求真知!

  我们说,国共合作是众望所归,合则国兴,分则贻害。也正是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相互配合,方能发挥出无穷的力量,属于中国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历史大趋势的推动下走到了一起,建立全民统一战线,共同抗敌!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必与外物相联系,相依存。国共合作正深刻印证了这一点。

  当我们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俯视过往,真理越发清晰,世事越发洞明!香港、澳门相继回到祖国怀抱,我们听到祖国母亲正在呼唤她的台湾孩子回来团聚!我们期待着台湾问题能够和平解决,国共第三次合作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新思路。我们走进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等待着我们新一代的年轻建设者去实现,何去何从,自当明于心中!

  国史牢记,以史为鉴,奋发图强,兴国安邦!

  [参考文献]

  [1]《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2]石柏林:《从长沙大火到衡阳失陷》,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126页

  [3]罗焕章、支绍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军事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212页

  [4]阿瑟*扬:《中国与外援,1937-1945》,哈佛大学出版社1963年版,418页

  [5]邹辉:《蛇岂能吞象——太平洋战争日本失败根源的分析》

2139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