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教育论文
大学生职业教育论文
对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的职业思想观念、职业价值取向、职业思维方式、职业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都会受到这些变化发展的影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职业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职业教育论文范文一:职业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
摘要: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本文以重庆永川区为例,对永川区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职业教育;区域经济发展;协调互动
职业教育是我国国家教育体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专注于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的不断加剧,对人才的需求更加的急迫,而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将职业教育作为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腾飞的时代背景下,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提升经济发展活力、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其中,如何提高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就是一个极其重要,但尚未解决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已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的经济发展道路上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导致我国人才结构性矛盾突出,如:近年来我国出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和技术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矛盾、产业加速转型升级与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匮乏的矛盾、实体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体系非耦合的矛盾。职业教育是加快地方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地方产业层次必不可少的智力保障。永川作为中国西部职教城,重庆市规划建设的重要职业教育基地,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是否存在突出问题,职业教育与经济是否协调发展,本文对此展开研究。
1永川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分析
近几年来,重庆市永川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4年永川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12.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19亿元,工业经济迈上千亿级台阶。永川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永川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财力和物力支持。永川是重庆市规划建设的职业技术教育重要基地,被称为中国西部职教城。辖区内有大中专院校22所,在校学生11余万人。永川职业教育为永川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据统计2013年,职业教育拉动永川GDP增长18亿元,促进增加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直接消费达24亿元以上,同时职业教育品牌成为永川区聚集产业的“撒手锏”,吸引了包括台湾华科事业群、智伸科技等知名企业落户永川。一般来说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成正比的关系,职业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性水平可以用规模协调度来进行衡量,即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规模的比例(重庆永川区协调规模度=永川区职业教育规模/永川区经济规模,其中职业教育规模使用的受教育人数,经济发展规模使用的GDP),重庆永川区协调规模度与重庆市职业教育协调规模度的情况如下图所示: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永川区规模协调度与整个重庆比起来明显较低,虽然近些年差距有明显减少的趋势,但是从整体来看,仍然是落后于用重庆的规模协调度。
2永川区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存在的问题
2.1专业与区域产业结构契合度不强
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该契合当地产业结构的现状,换句话说,职业教育的初衷是培养符合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在专业设置方面应该以产业结构所需人才作为考量的依据。而永川区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从专业覆盖面来看,永川区的职业教育涵盖了几乎所有的职业教育门类,设置的专业数达到了50多个,从分布来看,基本都是集中在财会、管理、金融和电子等专业,而一些水利、环境等专业设置的较为少;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即重庆是一个服务业较为发达的城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服务业人才的需求比较旺盛,而永川区的职业教育中尽管也设置了一些服务性质的专业,但是所培养的人数仍然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部分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的时候也存在盲目跟风,缺乏实地调查,什么专业热门就设置什么专业,设置专业时并不以市场供求状况作为参考,导致很多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与产业结构出现矛盾。
2.2教育资源分布与经济结构不协调
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经济发展目标,尽管永川区并不属于一个完整意义的“区域”,但是再小的地区都会有自身的产业和发展优势。各地区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产业和经济特点,以本区域的职业院校作为支撑,根据产业需要培养人才,永川区的教育资源的分部并不合理,具备丰富经验的职业教育老师几乎都是高职院校所有,中专等一些中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很少,此外,大部分的老师都集中在经济、管理、财会等专业上,其它专业上具备丰富经验的老师非常少,这种教育资源分部不合理的状况严重压制了永川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2.3教师的素质和结构参差不齐
近些年,重庆永川区职业教育的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高职教育的人数逐年攀升,而中专等教育的人数反而有下降的趋势,这一方面说明现代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人们不再满足于享受中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也是说明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出现了无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苗头,综合这两点来看,未来高职教育必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主流,高职教育的发展必定需要相应的老师作为配套,而就目前永川区的高职教育的师资力量来看,不管素质还是结构上都呈现参差不齐的现象,在教师学历方面,具备研究生学历的占比仅为38%,大部分是本科为主;在师生比方面,专职教师与学生的比例不管是高职还中职都呈现下降趋势。这种种都表明目前永川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发展较为缓慢,难以跟上永川区经济发展要求。
2.4高职教育本身的问题
目前永川区的职业教育过分以来外部环境,而忽视对自身发展潜力的挖掘,对外的依赖程度较强,并没有根据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此外,职业教育发展的观念也存在问题,大部分的职业教育机构都存在一个错误的观念,即职业教育就是培养基层操作人员,只要掌握基本的技能便可以应付实际需要。这种观念的存在就使得职业教育成为一种敷衍,更多的是为了完成基础技能的传授,而并不想着如何提升学生的更高层次的技能。想要充分发挥永川区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就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变革,改变以往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观念。
3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的思路探讨
3.1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技能和应用性人才,满足了永川区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永川区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众所周知,人是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而目前社会普遍存在一个对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换句话说,对职业教育的不重视,也就是忽视职业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想要实现永川区经济的长远发展,就必须重视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3.2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竞争力
永川区职业教育应该根据行业结构和市场需求不断对职业教育的教学体制进行改革,在教学和管理实践当中,应该以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建设和课程改革作为改革的突破口,以长期的办学实践作为核心,以培养满足于永川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为目标,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可以考虑建立相关的工学结合的基地,将学生课堂所学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营造实践的氛围。总之,要对传统的职业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提升办学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将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能力激发起来。
3.3不断解放思想,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职业教育在办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摒弃原有的传统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要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摆正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先后顺序,同时也应该对职业教育的观念做出相应的变革,传统的教育观念严重阻碍了永川区经济发展,使永川区经济发展所需人才出现空缺。这就必须使职业教育的领导层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为永川区经济发展提供所必须的人才,促进永川区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佳龙.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J].职教论坛,2013,(5).
[2]黄金玉,杨春华.对城镇化过程中职业教育的思考[J].职教探索,2012,(12).
[3]宋建军.论职业教育的有效发展与区域经济的良性互动[J].教育与职业,2012,(2).
大学生职业教育论文范文二:职业教育师资发展革新思路
摘要:回顾我国的职业教育,它的发展进程有待推进。近年来职业教育面临诸多问题,这和市场经济发展、人才导向观、职业师资队伍落后,技术能力匮乏等密切相关,职业教育的地位突显不出。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开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局面。这次会议再一次强调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在现行社会环境下的高度重视,提出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增强了职业教育者的信心,推动了职业教育改革的全面思考和实践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者现状;“双师型”教师;对策措施
一、当前职业教育者的现状
1.专业课程标准的质量和市场接轨偏弱,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发展较慢,教师专业对口培训项目的资金投入合理性有待提高;学校对市场调研,改善专业配置深度不够。
2.专业教师的思想认识不够,自主学习能动性差,技能竞争意识薄弱,同时教师缺乏有利的条件不能较好的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远离了无法替代的企业真实工作环境,难以提升专业理念和技术,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难以调动企业兼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缺少良好的校内外聘任环境,缺乏行之有效的合作制度,难以形成兼职师资队伍与校内专业教师的技术交流环境。
二、应对举措
1.立足本位,加强学校和地方企业兼职教师交流和合作,努力构建“双师型人才”。学校在办学模式、培养目标、创新举措中想方设法努力构建“引培并举”的师资独特机制。学校通过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和有效的合作办学机制,完善聘任政策。一方面在优越的条件下聘请企业一线高级管理者、技术骨干和技术能手作为兼职教师深入学校专业教学中,改善聘任制度,实现合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校内专任教师的合作互融,实现提高现有专业教师整体素质。另一方面有计划的安排专业教师进入合作企业顶岗作业和实践锻炼,促进和企业的学术交流,也为改善本校专业教师队伍结构提供技能保障,为构建“双师”打下基础,构建“双师型”教师和培养“双证学生”。学生的技术能力的提升必须通过教师引导在实践性教学中实现。所以培养“双证”人才,必定要有“双师型”的教师。只有“教师双师”才能让“学生双证”。
2.拓展视野,放眼未来,努力加强和发达城市及地区院校的学术交流,努力构建学校与一线城市的企业合作交流的基础平台;加强“双师型”教师能力技术拓展的空间;增进人才培养计划及技术人才输出的能力。学校应努力实现与知名高职院校等联合合作。培养、提升教师队伍的学历、技能层次,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形成以“专家”为代表,以专业带头人为中坚,建立中青年骨干教师为基础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同时加强与名企合作,让“双师型”教师充分与知名企业接触,了解企业需求,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在和企业的磨合中提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整体专业素质和能力。通过以上举措弥补专业理念和技术短缺,增强有效教学,促成优秀的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培养切合实际需求的技术人才。2015年,我校进一步推进该进程,促成由盐城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市教育局领头,以我校和知名企业合作为龙头,各职业、高职院校联合当地企业组合成立了盐城市装备制造职业教育联盟。该联盟由数十家机电类、电子类、程控类、汽修类等知名企业和当地多家职业学校共同参与,协同发展,同时加强同韩、德企业合作;通过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保障,能够创造条件解决产学研的矛盾,保障“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持续性增强。
三、结束语
通过校与校、校与企之间的强强联合过程中,弥补了教育教学人力物力、把握市场能力、专业能力和结构调整的不足,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实现教师从“无所教到有所教”,学生从“无所学到有所学,无可为到大有为”的改变;带动“双师型”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推动和实现职业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芳.终身教育理念下的职业教育管理原则[J].职教通讯,2006
[2]李根喜,黄龙银,赵传珠.中等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来自阳泉市中专、中技学校的调查[J].阳泉教育,2000
[3]张小建.进一步贯彻职业教育法.加强我国高等技能人才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
[4]刘莉萍.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4
大学生职业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