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论文
任务驱动 教学模式设计是基于多维、互动式的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结合 的教学设计理念。针对计算机课程在基础方面的教育,我国已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纳入到了教育基础体系之中,经过阶段性努力,在这一方面已经开始逐步形成模式,并具备一定程度上的规格。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务驱动的教学设计与实践全文如下:
前言
在现代社会信息传输手段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电子信息技术在快速普及着,很多领域中已经围绕计算机形成具体的工作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学生能够对计算机进行熟练地应用才能够为进入社会以及适应社会奠定基础。所以在进行计算机教学时,针对现有计算机教学的不足进行模式上的改革,对于提升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任务驱动法应运而生,通过这种方式来刺激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学习主动性,并培养起与计算机相关的兴趣,从而推动这一课程的普及效果。
一、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意义
与计算机基础相关的课程已经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各个院校中开展起来,通过这些课程的开展能够使得学生具备相关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奠定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学习到相关的基础知识,并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这样能够使学生优化信息素养,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处理能力,不仅如此还能够促进与这一专业有关的课程及技能的学习。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很多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具体如下:
1. 学生计算机基础差异较大
受到计算机课程自身状况的影响,对于这门课程的掌握程度随着地域性的差别,以及教学条件的不同,使得学生在计算机的基础上呈现出较大程度的差异,很多学生能够娴熟的操作计算机,而且已经具备了初级的程序设计水平,但是还有很多学生几乎不知道计算机的存在,连最基本常识都不具备。
2. 机械的教学方式,限制学生兴趣
尽管在很多学校中都已经通过多媒体进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但是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方式变化并不能够使学生从根本上转变学习状态,教学过程的整体状况依旧没有改变,教师依然处于对教学绝对掌控的地位,学生依旧是被动的一方。总体来讲,教学形式依旧呆板教条,课堂依旧是气氛沉闷,这不仅会使浪费了多媒体的作用,最关键是降低了学生的上课以及学习热情。
3. 学校没有给予充足的课程时间
从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计算机专业内容很难在有限的课程时间中完全教授完成,尽管相关教材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精简,并且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使得教学内容深入浅出、条理分明,但是在规定的课程时间中,只能够勉强将基础内容讲完,这种缺失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轻视,从而阻碍进一步学习。
4. 实验教学不能够与就业相匹配
教学中的实验内容是建立在课程教学基础上的,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来加深对课堂内容的认识与体会。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几乎没有时间和空间完成相关的实践,难以形成成熟的计算机操作素养,从而难以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
5. 教学平台过于单一
绝大多数情况下,计算机教学只能够在课堂上完成,几乎没有通过多媒体平台进行互动式教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几乎难以针对相关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使得教师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
二、任务驱动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任务驱动是以奥贝舒尔在教育方面的理论为基础,针对教与学辩证关系,对两者进行科学的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创新形式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使得传统教学中的局限性被彻底打破,学生不再把知识的来源局限于教师,而是以教师为精神领袖,开展积极主动的学习。这种方式有效利用了结果对于过程的带动作用,使学生在对于结果的追求之下,通过探索和发现,进行学习资源的自行开发,围绕相关专业课题进行知识的积累,达成相关任务。这种方式将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同时还能够使学生对相关专业知识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体会,强化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意识。
三、教学模式设计
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过程中,需要将任务确定为核心元素,在此基础上确定定向学习,并针对任务进行全面分解,不仅需要对学习情景进行设计,还要确定学习资源,同时还要制定科学的学习策略,并选择认知工具,建立管理和帮助环节,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相关学习活动。
1. 分析学生特征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整个模式的核心内容,相关的学习计划以及学习活动都是通过学生来展开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分析对学生做到全面系统的了解,教师才能够在相关学习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能够获取与自身水平以及相关条件相匹配的资源和任务。调查问卷是最常用的分析方式,除此之外通过摸底考试也能够对学生做出准确分析,不过通过授课教师能够了解到的情况最为详细。
2. 学习任务的设计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理论中,学习行动是在特定情境下对相关问题的探索和追寻过程中完成的,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来达到学习的效果。在整个过程中,任务是一切行动的内在驱动力,在这种情况下,使学生完成知识的积累以及能力的锻炼。所以对学习任务的科学设计,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起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遵循下面几点原则:
2.1 在任务设计时要难易适中,需要以教学目标为基础进行任务的具体构建。
2.2 在设计过程中,强化任务的开放性,去除各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尽量摆脱单一标准的限制,让任务不受到概念及理论的影响,需要通过探索才能够发现任务的属性。
2.3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到学习者的实际情况,以及条件和素质,让学习者能够对相关知识进行消化,避免学习者的超负荷运转。
2.4 要注重任务的发散性,使任务能够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弱化最终答案的重要意义,强化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积极投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通过自身经验来对相关专业知识产生深刻认知,从而提升学生实际应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
3. 任务分解
计算机课程涵盖着多个方面的内容,因此一个简单的任务将能够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复杂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能够对任务进行条理分明的科学分解,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对学习任务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并能够从宏观的角度进行理论上的认知,从而对学习任务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够在深入认识的情况下,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方案,更容易对学习任务进行各个击破式的处理。通过对认知工具的充分运用,学习者将能够使得学习任务从理论上简化,能够对相关任务做出更加简单明了的定义,从而使任务推进得更加容易。帮助和管理具体是指在任务完成的整个过程中,通过帮助以及指点来突破学习环节中的重点以及难点。在需要的情况下,还可以进行人性控制,避免消极情绪在团队中蔓延。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扮演舵手的角色,对整个过程进行全面把握,使学生能够行走在正确的学习轨道上,及时对学生进行指点迷津。在这一环节中,将充分体现出学校整体的状况,以及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师能否彻底且准确的完成角色转变,是这一环节的关键,只有教师能够发挥出幕后总导演的作用,这一环节的任务才能够拥有一个成功的基础。
4. 设计学习情境
这种模式的教学特点是需要将学生放置在真实的情景中,这样一来在学生的认知中,知识才能够拥有现实意义,从而更容易将学习的相关知识转变成实践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营造出一个系统完整情景,使学生能够将相关知识与情境形成紧密的对应关系,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带着新鲜与刺激的感觉投入到学习任务中,整个过程也将变得更加富有趣味性,从而自然的形成知识体系。
5. 设计学习资源
为了能够对任务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能够使相关的任务设想更加准确,更加符合现实生活的情境,并形成系统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针对教学任务进行具体设计时,应该兼顾到学生需要准备哪些资源,才能够将学习任务完整的完成,从而使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的信息基础,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独立自主的针对性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同样需要教师发挥掌控作用,使学生能够在有效的信息环境中,进行学习资源的开发和获取,从而避免信息出现污染的情况。
6. 认知工具的提供
认知工具具体是指能够使学习者的思维空间以及认知范围得到拓展的一种思维模式或者现代化设备。在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下,通信网络是使计算机功能有效延伸的工具,通过这种工具能够丰富学习者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认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获取相关信息或者资源的渠道将变得更加丰富,不仅如此还能够帮助学习者完成构建任务以及创新制作。教师也能够通过对工具的应用,使得需要讲述的知识点变得更加形象易懂,从而对学习者起到显著的辅助作用。不仅如此,利用这种工具还能够使相关知识的学习更加高效,从而避免了一些没有技术含量的行为对时间的浪费。最重要的是,这种工具能够使得学生思维得到有效拓展,同时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能够从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通常情况下,认知工具不仅拥有知识建模的功能,还能够进行信息搜索,同时还能够进行管理和评价。
7. 设计自主学习策略
这种策略能够帮助学生完成对自身各种资源及条件的合理分配以及统筹规划,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才能够在不受到干扰和影响下,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对认知过程有更加全面和深刻的认识。总体来讲,自主学习策略不仅包括建模策略,还有教练策略以及反思策略,同时还有协同策略以及抛锚式策略,随机进入策略也是其中之一。
8. 总结以及强化练习
总结能够使学生完成对所学内容的回顾和复习,这样能够促进学生随知识的消化,并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要言不烦,尽量做到言简意赅、简明扼要,避免总结内容挤占学生思维空间。同时通过对典型问题的深入探究,以及解决方式的演示,使得相关内容得到进一步强化。
9. 评价
总体来讲评价不仅有总结性评价,同时还有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针对相关活动的过程,通过认知性意见的表达,促进相关行为的修正,但是这种方式很难得出确定性结论。总结性评价能够在活动终结时,针对学生具体表现,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价,这样一来能够使学生或者教师,能够得到一个明确的认识,并拥有确定性的结论。
结语
在教育环境整体改观的情况下,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得计算机整个教学系统得到优化,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潜力,使学生能够形成自主探索和学习的素质,在这种情况下,电子信息技术将能够全面普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