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高的困境及教育实践设想论文
农村普高的困境及教育实践设想论文
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形成了单一普通高中与单一职业高中并行的双轨制教育体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接受高层次教育的愿望日益强烈,双轨制的高中教育结构在农村地区已造成了两难困境。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农村普高的困境及教育实践设想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农村普高的困境及教育实践设想全文如下:
一、农村普高的困境
作为一名在农村普通高中工作了十余年的教师,笔者见证了学校的辉煌,也正正经历着学校的没落。生源流失,特别是优质生源锐减;声名下降,每每听到外界质疑我们的教学质量,内心倍感苦涩,其实老师的压力和辛劳丝毫未变,甚至超过从前,但他们看到的只有高考成绩。看到一些兄弟学校被迫撤并、重组,惋惜之余,危机感也萦绕在我们心头。
我们也执著于从内部找原因,完善学校的管理,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建设校园文化等,这些固然十分必要;与时俱进,寻找社会根源,适应形势,重新定位,尤其重要。
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均衡,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学校在硬件设施、师资队伍、教育理念等方面也拉开了差距;人口的迁徙、区域的重新规划使得生源发生了很大变化,农村学校生源日益萎缩;名校扩展,高起点的新城造校,以及各类的民办特色学校,无一不让农村学校变得更加难以为继。
在升学的社会评价标准下,农村高中多年积淀下来的声誉也伴随着老教师的退休而逐渐下降,留下笔者这群中青年教师在埋头苦干中承受着外界指点的尴尬。教师社会地位与福利待遇本就不高,在农村教师更是专一地从事着教育教学工作,却在成长、晋级中面临着信息闭塞、指标限制等一系列拦路虎。“名校推名师,名师扬名校”,教师与学校的名誉是一体的,可农村高中在推培教师这块显然很无力。笔者身边的诸多同事皆勤恳优秀,自我成长之余尚需更广阔的平台。
农村普高面临的这些问题,有些是社会发展、资源重组所不可避免的,但“穷则思变”,在挤压无奈中寻求变通也许能找到新的出路。
二、农村普高的教育实践设想
(一)明确培养目标,避免陷没在高考的泥潭里
有利于个人发展和促进社会发展是教育培养目标的最基本出发点。人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都不能脱离具体的现实社会条件,但每个人又是一个独立的精神实体,有其自身内在的发展需求,离开了人的个体发展,教育也会失去意义。因此要全面地研究和把握确定培养目标的依据,寻找准确的基点。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也在时代发展的要求下,结合高中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普通高中的性质任务做着调整。我国普通高中教育顺应了教育民主化和大众化的潮流,重新确立了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新的培养目标重点突出了加强学生的基础学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及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对于农村普高,人们的观念也应该从“唯大学论”和“大学无用论”上转移,而应该重视高中这一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其以后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意义,着重于普通高中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面。在高考上,农村普高的竞争力绝对处于劣势,过分狠抓分数只会损害师生的身心健康,在高考的泥潭越陷越深。所以应在普高培养目标指导下适当分层教学,让每个孩子的成功不仅体现在学业成绩上,而且每人都有自己精彩的故事。
(二)多元智力,帮助学生把握人生方向
在新课程改革中崛起的名校山东省昌乐二中就是奉行“帮助每个孩子发现自己、成就自己”的教育价值观,“把每个孩子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高考的成功只是一时的,代表不了一生。而学生的终身发展则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冲破分数的牢笼,我们需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成就自己精彩的天地。
以学业成绩为最终目标和评价标准,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够负责的。对其信心的树立和人生方向的选择是不利的。进一步扩大和加深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固然是教学的重点,但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特长,选择未来的立身方向,也同样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基础。
(三)以道德滋养成长,提高综合素质
普通高中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使他们具有积极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毅力、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情感、浓厚的兴趣、独特的好奇心、强烈的进取心和创新的精神。我校招来的生源多数基础薄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差。要想提高他们的文化成绩难之又难,但这只是学生素质的一面。普高的目标不是仅仅为了学习最前卫的科学知识,而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立身的前提。
(四)开发校本课程,展现师生魅力
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应试教育成为农村高中的普遍现象,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综合素质不够理想;既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不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更不利于农村地方特色的弘扬。特别是在当前优质生源缺失的情况下,应试教育既不利于学校的生存发展,对于学生也只能是压抑其个性而无益于其将来发展。所以应针对地域、学校、师生特点开发校本课程,以彰显学校课程的特色风格,满足学生兴趣需要,促进其个性发展。
农村普通高中越来越凸显的这些教育问题,根源还在于城乡之间较大的发展差距、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我们在国家致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前提下,在寄希望于政策的倾斜、投入的加大、经济地位提高的同时,着手从内部做改善和调整,在迎接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道路中,也彰显出能够与城市高中平衡的软实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