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大学生法治教育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生法治教育机制尚未完善,在应试教育下,各大高校和大学生个人对法治教育的重视度不高,法治教学趋于形式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法治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法治教育论文篇一

  《大学生法治教育与中国法治建设》

  摘 要:大学生法治教育机制尚未完善,在应试教育下,各大高校和大学生个人对法治教育的重视度不高,法治教学趋于形式化。而大学生还不成熟,普遍法制素养低,自我保护意识不高。大学生法治教育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 法治教育 法治建设

  1大学生法治教育

  1.1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

  1.1.1高校对法治教育的重视度

  各大高校为了响应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政策,开设了《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但法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化、表面化,课时少,没有深入事物本质去探讨,缺乏理论联系实际和课堂互动的教学方式,致使法治教育没有发挥出它潜在的引导性作用。因此,高校更应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变单向灌输为启发式教育,“填鸭式”教育是无法调动起学生的能动性,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和作用,运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的模拟案例教学等教学方式。此外,高校应多开展第二教堂和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例如参观监狱、制作一些犯罪场景的课件让学生进行分析等。再者,高校法律专业方面的师资力量不足,许多教师缺乏专业的法律知识。高校应注重教师的专业知识培养和自我提升,跟紧时代步伐,更新教育观念。而大多数学生为了应付应试教育,只是对知识死记硬背,缺乏自主学习的自觉性,不会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不会充分利用国家对大学生创业进行贷款扶持的相关法律规定等。在这个和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里,不少大学生缺乏居安思危的意识,没有把社会主义法治转化成法治意识和信仰,一味追求个人利益而没有上升到社会或国家层面的利益。

  1.1.2大学生法律素养低

  仍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大学生,不论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不成熟,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不足,致使大学生法律素养低,缺乏自我维权意识。由下表可以看出,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是非辨别能力和抵制外界诱惑的能力,缺乏洞察问题的能力,加上他们对未来和世界有着美好的向往和追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成形,缺乏社会责任感,没有奋斗目标和动力。此时的大学生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及发展不平衡的社会经济的影响,导致心理不平衡,产生不良的念头或动机,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从近年来的高校刑事案件里可以看出,大学生犯罪率逐年增加,并向多样化、智能化发展,犯罪手法高技术化和集团化发展,比如一些大学生被卷入传销犯罪,利用学到的科技知识进行高智商犯罪。

  经济全球化的局势下,以信息技术产业为核心的知识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科学技术,这就要求国家要培养人才。大学生正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培养出来的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和相当的科学知识、生产技术的人才。国家大力推进科教兴国,要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文化的大学生,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在政治上可以增强大学生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能力,提高其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能力,在经济上可以让大学生依法参与经济活动。如今的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成为了一个弱势群体,因而更应该加大大学生法治教育的力度和投入,让其具备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此外,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尚未完善,不论是在生活还是就业,总会出现一些纠纷,出现一些法律上的问题,如纳税、创业成果的权利、网购和合约条款等。从下表可以看出,在这复杂、多元的社会中,大学生思想不成熟,社会经验尚浅,法律意识和权利意识浅薄,易受到他人的侵犯,这就要求他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大学生法治教育与中国法治建设的关系

  2.1大学生法治教育让大学生了解中国法治建设的意义

  十七大重申了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构建和谐社会,需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毛泽东说过:“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法治建设是任何国家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法律是体现了国家意志的,以规定人们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范的总称,其制定有着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考量,其作用不仅在于“护航”,更重要的在于“导航”。任何法都具有规范性、社会性、科学性和公正性,是一种特殊的规则(行为准则),体现一定的意志,能正确反映客观规律性的程度、不同的公正观和价值观,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保障了人民民主专政,维护人民的合法利益,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而大学生法制教育就起到了引导大学生了解中国法治体系的作用,形成深层的法治意识,明确自己权利的行使范围,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规范自己,同时能在权益受到侵害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这样更有利于国家快速、稳定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2大学生法制教育让大学生具备法律意识,牢固中国法治的基础

  中国法治建设离不开加强人民的法治理念,提高人民的法律意识,从而带动人民法律素养的提高。一个国家的公民须具有法治理念,才会产生积极、健康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从而使他们自愿支持和拥护自己的国家,更有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而大学生法制教育能让具有高文化的大学生认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树立具有法治理念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法律意识,在之后建设和发展祖国的事业中更具法律规范,把法治作为自己的行为方式,不仅有助于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也为中国法治建设作精神铺垫。

  2.3大学生法制教育有助于加快中国法治建设进程

  在这个法治国家里,法治建设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谐发展的关键。“立法是法律运行和操作的初始性环节,良好的法律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即先要加强立法工作,提高法律质量。只有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增加具有法律知识的高等人才,这样更有利于立法更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的需要。这能让大学生意识到自己作为公民的社会责任,树立主人翁的思想并自觉履行义务,树立法律之上的意识,自觉参与国家管理,维护公民的基本权益,更积极参与国家的法制建设。大学生法制教育和中国法制建设有利于保障大学生的权益免受侵犯,树立法律信仰,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事业。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 人民日报理论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习读本[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3] 薛文治,冯瑞明.大学生教育与管理[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4] 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 田欣,周颖,张静茹.大学上之盾―大学生实用法律研究[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07.

  [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7] 刘邦惠.犯罪心理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大学生法治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

  摘要:大学生法治教育主要是指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治教育。法治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明白法治的内涵,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法治意识,养成法治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

  大学生法治教育主要指高等学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治教育。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将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坚力量。法治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需要,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法治教育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

  一、法治的内涵

  法治就是法的统治,即在社会中,法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必须遵守法律、服从法律。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方法,是一种社会管理机制,也是一种社会活动方式。在法治状态中,法的规定是社会管理的根据,法的实现是社会管理的目标;法在社会中得以充分体现,社会以法治的方式表现和发展。法治教育不是仅仅让学生认知其内涵,还要使学生在了解法治内涵的基础上,树立法治意识,更要把法治意识转化为对法治的信赖,并外化为学生的行动和追求,才是法治教育的目的所在。

  二、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公民权利义务意识

  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念是大学生不可或缺的法治意识。权利和义务贯穿于法律的各个环节、法律的一切部门和法律运行的全部过程中。明确法律对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并依法自觉履行自身的权利义务是法治社会的基本条件,也是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法律权利和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法律权利就是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义务即法律要求人们必须依法作出一定行为的作为义务和要求人们依法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不作为义务,即法律规定人们承受某种约束或负担。法治教育要使学生明确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公民,而不是臣民,依法享有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大学生是社会政治生活及公共生活的主体,在法定范围内要积极主张和行使自己的权利,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法律权利和义务是紧密联系的,公民享有权利就要履行义务,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主要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依法纳税;其他义务。

  (二)守法意识

  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是法治社会的灵魂。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自觉履行这项义务,树立守法观念,是法治社会的要求,也是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目的。守法是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活动。守法不仅仅是履行义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二是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

  (三)民主法治意识

  民主是人民主权、多数人的权力、多数人的统治。在我国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宪法》强调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国家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真正享有民主的权利。大学生要积极参与人民当家作主的活动,依法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为推进我国的民主进程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尽到应有的责任。

  三、如何培育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一)改进课堂教学

  改变过去只重视法的强制性和权威性,而忽视公民的主体性和权利性的教学方式。权利最能唤起学生对法律的情感,对法律的认同,从而树立法律意识。教师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主体性、自我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认知,并把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育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确立独立人格和权利意识,促进学生消除个体对政府和权力的依附和恐惧的心理,抛弃顺民、草民的意识。

  (二)加强实践教学

  法律知识只有转化为学生的法治意识并最终转化为学生的适法行为,才能真正实现法律教育的意义和价值。把抽象理论寓于具体实践中的教育方式更利于学生法治素质的培养。要让大学生真正理解认可法治精神,除了课堂教学,教师还要想办法,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亲自参与法律实践活动,亲身感受法律的价值及作用。教师可以采用请资深法官到学校做法治讲座、举办模拟法庭、开展法律咨询、带学生旁听法庭审判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与法律的联系,感受法庭的气氛和审判的过程,了解法律运行的模式,以增强大学生对法律的信任感和权威性,直接地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依法管理学校

  学校按照法治的要求,规范办学和管理行为。明确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权利义务,就是社会主义法治在高校的具体化、实践化。学校依法制定规章制度和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在民主的基础上确定学生与学校的权利、义务,使双方的权利义务合理、合法,当然这种管理不仅仅是对学生单方的约束,也同样是对学校的限制。在涉及学生利益的制度规定上要保证学生有表达意见的机会,使学生有参与权,并遵循一定的程序步骤;在学生干部的任命上要经过选举,对学生的奖惩必须依照有关规定及法定程序并公开进行,还应保持学生的维权途径通畅。

  大学生的法治意识不仅直接表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程度,而且对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关系到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也关系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对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不仅学校要重视,社会更应该重视,家庭也要关心和支持。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大学生法治教育论文篇三

  《现代网络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特性及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法治教育以及普法宣传教育的对象,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是否坚定,将极大地影响整个社会的法治氛围,从而影响到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的执行。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究网络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教育,不仅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还具备深刻的实践意义。

  1现代网络视域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特点

  1.1教育环境愈加复杂

  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改变了人们传统交流方式,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在这漫无边际的信息中,既有积极向上,引导广大青年向善向好的导向,也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野蛮暴力等内容。,网络空间交流的平等性及资源的共享性决定了每个网络参与主体都享有更多的自主权及选择权,使得教育的不可控性增加,加之青年学生自身价值观念本就极易受外界影响,高校法治教育的难度愈来愈大,环境也愈加复杂。

  1.2教育内容愈加立体

  在传统的法治教育中,教育内容多数来自于法律书籍、报刊等传统媒介,受限于版面、制作周期、时效性等因素,教育资源的广度及深度都有极大的局限性。相对而言,网络空间里的信息资源丰富、生动、具体,且能够做到资源共享,尤其是近些年来诸如qq、微博新的媒介方式的不断发展,使得信息的传递速度进一步加快,对于教育者来说,新闻报道的持续追踪、法律案件的细节揭示、针对违法行为的普法宣传等或原创或转载的内容,为教育过程的开展提供了更为鲜活的内容支撑。与此同时,网络的开放性、共享性使得受教育者也能自主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内容,增加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资源共享的机会,从而拓展了自我教育的空间,也使得法治教育的内容更加立体。

  1.3教育方法愈加创新

  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除了使得法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也使得教育的方式方法愈加具备创新性。各高校在加强依法治校的同时,开始着力强化通过网络强化法治教育的渗透性。依托已建立并规范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逐步增加法治教育模块,强化学生对于法律规范的认知,培养学生的法治理念。课堂之上,教师将教育内容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力促教育过程生动、鲜活,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之外,任课教师及学生工作队伍积极提高自身法治素养,通过新媒体技术普及法律常识,加强与学生的网络交流与互动,努力将法治教育渗透于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1.4教育者权威遭受挑战

  传统的法治教育模式中,教育者是主体权威,在教育过程中仍旧以单向传输方式为主,学生接受的都是教育者设计好的法律知识与理论。当前,新媒体的持续发展为法治教育的主客体,即教师与学生之间搭建了更为平等的交流平台,在网络空间里,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有自主权选择接纳不同类型的信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参加不同的法治教育活动,不再单纯处于被动接受教育的位置。并且有些时候学生对于一些法治信息的获取要早于教师,加之为数不少的教师未能及时关注自身信息素养的加强,其传统固有的信息优势遭受严峻挑战,权威地位受到一定的消解。

  2现代网络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2.1这是依法治国方略深入推进的时代需要

  为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法治教育必须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将其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所有的教育对象中,大学生这一群体必须要得到重点关注。这是因为他们的法治信仰水平一方面体现着整个社会的法治水平;另一方面,他们接受着高等教育,综合素质较高,他们的法治意识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辐射性影响,并对未来的中国法治社会建设发挥重要作用。从教育载体而言,网络的发展速度已呈惊人之势。在我国所有网民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31.5%。因此,研究在网络空间及背景下如何科学有效开展青年大学生法治教育问题就变得尤为迫切。

  2.2这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在现代网络视域下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不管是学校、家庭,还是社会,都重视并用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及各种条件支持,但不可忽视的是,鉴于信息监管的不规范及漏洞,当前社会上尤其是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大量的“负能量”信息,冲击着他们的价值观念,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的上升与其不无关系。所以,我们必须要在网络视域下大力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提高他们抵御负面信息的免疫力。其次,这还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当前社会的发展对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力军的大学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中,法治素养是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社会上,不知法、不懂法、不会用法的人必将处于“弱势”。大学生处于成才的关键时期,网络文化的参差不齐将成为其全面发展的阻碍因素,由此,必须要加强以网络为载体的法治教育,提高青年学生的法治素养。

  2.3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内容上互相融合,在教育目的上存在一致性,在教育方式上具有统一性。当前,新媒体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学生法治教育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渠道,发展出了更生动多样的教育方法,为青年学生提供了更多自我教育的机会,为形成法治教育合力提供了更多可能,促进了大学生法治教育走向信息化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现代化开辟了新的渠道。


看过“大学生法治教育论文”的人还看了:

1.有关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

2.关于法制教育的论文

3.大学生如何树立法律意识论文

4.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论文

5.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论文

2946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