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教学论文(2)
生本教育教学论文
生本教育教学论文篇二
《大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本教育》
【摘 要】如何才能让大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发自内心地去探究知识,而不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华南师范大学的郭思乐教授提出了生本教育理念,即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本文针对大学生的特点,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注意点。
【关键词】大学数学 师本教育 生本教育
一 改变现实状况的必要性
目前大学数学的教学基本上是沿袭师本的教育体系,许多教学活动都是为教师教而设计的,教学设计时重点放在知识体系这块,认为体系完整,知识就能传授完整。但现状表明,有时课堂上,教师讲得满头大汗,筋疲力尽,而学生听得漫不经心,看起来一副索然无味的感觉,甚至在课堂上做着与教学无关的事。
为此,我们先来看看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大一的新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期盼与憧憬,从中学校园跨进了大学校门。当然不能否认,有一部分学生怀着人生的目标、人生的规划,充满对专业知识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但还有一部分同学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的节奏与特点。不知应把学习放在什么地位,应该参加那些社团活动,如何合理地分配用于课外与课内的时间。导致学习的热情与学习动力发生了变化。表现在课前预习松懈,课堂上积极性不高,总是处于一种比较被动的状态,学习过程过分依赖教师和课本,学习效率不高,自身的学习兴趣慢慢下降。对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态度消极,有时作业是一抄了事,再加上缺乏有效监督手段,导致数学学习效果不佳。
另一方面,我们再来看看教师的感觉以及他们对学生的评价。一部分教师把学生学习热情低下的原因归结为生源质量下降。其实,原因不仅如此,很大一部分原因跟我们教师自身的教学组织活动有关。目前绝大部分教育活动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学心展开的,忽视了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需求,同时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是为教材和教师自身讲课方便服务的,造成学生对上课内容缺乏兴趣,特别地,当教师在课堂上自我提问,自我论证时,学生会觉得自己是旁观者,当然,被动的学习状态是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
关于生本教育的萌芽可追溯到19世纪,英国牛津大学的纽曼在“理智的训练”的演讲中指出“若要掌握知识,思维就绝不能仅仅被动地汲取知识,而应该真实、主动地进入知识领域,拥抱它,掌握它……你不是仅仅来听讲座或读书的,你是为了回答问题而来的,这种问题存在于你与教师的对话中。”大学生是活跃的学习群体,大学校园应是理想的学习天堂。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他们在心理、生理上相对成熟,知识上相对丰富,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大学数学更具有抽象性、高度概括性,相对于中小学教材,大学教材具有前沿性、探索性、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基于教和学的存在现状,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而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能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探究知识。他的思想与大学生的活跃性、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是相一致的。
二 实施生本教育的注意点
生本教育的理念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有所长,符合个人的兴趣爱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本教育的教学观中,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在教学组织上鼓励学生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可采用个人、小组、班级和团体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在实施生本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本人的实际教育体会,觉得应注意处理好以下的几个关系。
1.相互尊重的关系
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其实,尊重是互相的。大学生对老师的尊重,更多的是出于人格与知识涵养的尊重。学生尊重老师,才能信任老师,才能对这门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作为一个老师,我们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更需要高超的课堂艺术与技巧,展示在学生面前不仅是冗长严谨的逻辑推理,更有该问题的原始思想,解决该问题的数学思想方法。除此以外,还要有热爱学生,关心社会的热情。老师对学生要尊重,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要尊重学生的观点,要尊重学生的质疑,要尊重、理解学生所犯的错误。作为一个老师,当学生有意、无意地犯了错误,千万不能讽刺、挖苦学生,而要循循善诱、耐心地帮助他们,只有互相尊重,才能双赢,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形成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集体,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2.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关系
生本课堂不再是教师的全盘讲授,不单单是对知识的讲解与分析、技能的训练,课堂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如何学,更应考虑所学的内容、方式、途径否能吸引学生学习,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是否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时间和空间,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为此要谨慎处理好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关系,每次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控制好教学的节奏,将预设的想法转变为现实的行动。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点拨与适当引导,让学生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实现学生自身的感悟,让学生主动去思考,跃跃欲试、欲罢不能地动手去做,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操作和创造性的活动,使知识内化,在不知不觉中,已完成一章节的学习。在实际中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在以引导为主的前提下,控制好进度,做到由慢到快,由小步走向大步跨。从而解决大学数学课时紧,教育任务重的矛盾。
3.数学理论与数学应用的关系
数学所解决的问题是源于实际生活的需要,如在赌博的过程中,为了争取自己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产生了概率学,“田忌赛马”的策略,产生了博弈论。因而大学数学从实践中来,还要努力回到实践中去,生动、有趣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如利用导数的知识确定极值点、最值点,找出生活中的一些最值问题。利用概率的知识了解彩票获奖的可能性,从而端正买彩票与中大奖的心态。还可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解决专业中的问题。
4.博与专的关系
大学生的学习是定向的和专业化的。而大学数学是基础学科,是学习后继学科垫石,是许多学科的强有力的工具,因此处理好博与专的关系尤为重要。如物理、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的傅里叶级数在专业知识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我们在讲授这些专业的大数课时,可让学生充分地结合本专业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去深入探究。但对偏向文科专业的学生,这方面的内容可做些了解性的介绍。大学数学可结合学生所学的专业,把广博和专深有机统一起来,恰当安排,做到专而有用,让它充分发挥作用,能拓宽视野。当然专不能太狭窄,博不能漫无边际、毫无目的。努力做到专而不窄,博而不滥,一切利用于学生的发展。对于那些有数学天赋和潜能的学生,给他们脱颖而出留有空间。
5.分数与能力的关系
检查学生学业的优良,分数作为主要的评价形式。因此有些同学会把分数看得过重,当老师说明某些章节不作为考试内容时,根本不愿意多看一眼,而把精力和时间都花在应付考试内容、争取获得高分上面。争取获得高分,这个愿望是好的,但我们不仅要高分,更要高能。为此,应该建立更为合理的考核机制,以分数作评价形式,我们将卷面成绩作为其中的一部分,结合平时的综合表现,比如书面作业、小论文、专题小结、讨论问题的积极程度、参加社团的工作与组织情况等。通过考核机制的调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观念,学习数学不仅仅是计算与证明,更重要的是思维严密性、逻辑性、严谨性的培养,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6.及时小结反思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及时反思,通过反思,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分析症状,寻找良策。通过个别访谈的方式,了解学生近期学习的感受,感觉难在哪儿,抽象在何处。有时,还可以与他们算一笔账,如学生很容易忘记不定积分中的任意常数C,我们知道不定积分的结果应该有无数个,而漏掉C,就成了无穷大分之一,即极限为零,即判分的话,就该评为零分喽,通过这样的一笔反思账,让他们尽量不要漏掉常数C。除此以外,还要引导他们自己时时小结,不断反思。
生本教育不是放任自由,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找到适合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通过大学数学的学习,使学生从需学到会学,最终是想学。并且经过严格的思维训练,使学生能直面人生,不盲目乐观,也不盲目悲观失望;而是努力拼搏进取,去创造美好生活,按科学规律办事,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刘智运.大学教育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3]梁尔铭.大学教学同样要从师本走向生本[J].现代教育论丛,2009(11)
看过“生本教育教学论文”的人还看了:
3.生本教育论文
4.生本教育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