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价值。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篇一

  《简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

  摘 要:中小学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在中小学中开展民族音乐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用于创新。

  关键词:民族音乐 中小学教育 文化传承

  民族音乐生活、繁衍在中国大地上的各民族在悠久历史文化传统上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能体现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音乐,包括了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等形式。民族音乐大多产生于民间,与各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在中小学中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让学生得到音乐的熏陶,培养艺术审美情趣,同时也可以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一、民族音乐的教育价值

  对于人文社会科学而言,音乐不仅仅是由节奏、调性、旋律、音色的组合运用,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大多与特定的生态环境、历史记忆、宗教情感、文化传统相关联,它融合在某一民族集团的社会生活之中,其中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某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文化形式都可能通过音乐得以表现出来。

  从民族音乐起源来看,其最初的形式就是人类劳动生活的再现,是从劳动中产生的。在劳动中,人们通过音乐旋律交流情感、传递信息,或者通过音乐节奏统一和协调行动。如云南省石屏县花腰彝的海菜腔,就是在异龙湖上捕鱼的渔民创造的一种音乐形式,由于湖上风急浪高,相距较远的渔船要互相交流,就得让声音尽量高亢,声调尽量绵长,于是就形成了海菜腔高亢辽远的音域特征,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调式。同时,海菜腔还要发挥传递信息的作用,于是渔民们就把这些信息或者情感编成特定形式的词句,形成了一种即兴创作的特点,使海菜腔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再如川江上的船工号子,就是船工们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川江航道艰险,险滩密布,礁石林立,水流湍急,号子头根据江河的水势水性不同,明滩暗礁对行船存在的危险性,根据摇橹扳桡的劳动节奏,编创出一些不同节奏、不同音调、不同情绪的号子,在过滩、避礁时以雄壮、激烈的调子以统一步调、激发力量,在紧张劳动后则以悦耳抒情的调子调剂体力和精力、放松心情。而且,船工号子的唱词十分丰富,往往以沿江的地名、物产、历史、人文景观为题进行编创,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又如广泛流行于我国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西部省区的“花儿”,当地汉、回、藏、东乡、保安、土、撒拉等各族群众,无论在田间耕作,山野放牧,外出打工或路途赶车,只要有闲暇时间,都要唱上几句悠扬的“花儿”。每年春季,甘肃、青海等地都会举办大型的花儿会,农牧民们身着节日盛装,扶老携幼,浪山赶会,蔚然成风。可见,源于生产劳动的民族音乐,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历史变迁、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对于学生了解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民族音乐在节奏、旋律、调性等方面所具有的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也具有较高的价值。

  对于民族音乐的理解,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音乐本身,同时还要透过不同的民族音乐形式,了解其背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传统,使音乐教学与综合素质教育及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民族音乐的现代教育价值。

  二、民族音乐与学校教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时一个多民族团结的国家,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多姿多彩,民族音乐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艺术价值,这是任何国家的音乐所不能相比和替代的。春秋时期的孔子即十分重视音乐教育对人的塑造,“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秦伯》)他认为诗、礼、乐是培养完美人格的关键所在,更把音乐看成是人的思想全面形成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孔子非常明白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从道德上感化人的能力。民族音乐在其中无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前西方音乐、流行音乐等逐渐成为音乐文化的主流,民族音乐在社会音乐文化、音乐教育等方面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甚至日渐衰退,这种现象对于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传播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出现了新的发展。虽然仅有短短的30年,整个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是前所未有的,教育工作重新走上正常的发展轨道,教育思想空前活跃,出现了研究新情况、新问题的活跃气氛。《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七五”计划报告重新明确了美育在教育方针中的地位,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美育”和“德育、智育、体育”一起写进了教育方针。这种局面为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音乐教育出现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繁荣景象。主要表现为学校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被写进了国家的政策和法规,国家对于学校音乐教育的管理体制逐步健全和完善,学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不断向前推进,师资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得益彰,学校音乐教育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重视。

  《中小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在音乐教学中,应创设多种情景,提供各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民族音乐教育中也应如此。课堂上应有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听、唱、奏、演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不仅有外在的愉悦表现,而且有内在的成功体验。让学生与民族音乐多次面对面地接触,品尝民族音乐的“原汁原味”,使民族音乐中蕴涵的伦理道德、人间真情、人文境界、民族尊严等感染学生,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例如,在讲授《说唱脸谱》时,可以让学生演唱、演奏《说唱脸谱》,欣赏江苏、河北、东北、广东的不同地区的京剧风格;又如云南石屏花腰彝的民间艺人在村中的小学里开设的民间艺术课程,在音乐课上教唱海菜腔,在体育课上传授烟盒舞,对于那些有艺术特长的学生,还特别教授他们学习四弦、月琴等;尤其值得称道的是,早在1984年,贵州省榕江县文化馆侗族音乐家普虹先生就与东民小学领导商量,在学校进行了民族音乐引入课堂的实验,之后民族音乐引入课堂的实验在东民小学取得初步成功,从而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民族音乐进入课堂的实验由东民小学逐步扩大到其他学校。东民小学在县文化馆的帮助下,于1985年l1月组建金蝉侗族少儿艺术团,金蝉侗族少儿艺术团以演唱侗族少儿歌曲为己任,成为侗族大歌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并在多次国内、国际比赛和表演中获得好的名次,成为弘扬侗族音乐文化的一面旗帜。

  三、民族音乐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毋庸讳言,在当前的中小学教育中,民族音乐的教学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没有真正有效地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首先,应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为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打下基础。在应试教育趋向的影响下,在中小学的课程结构中,语、数、外无疑是教学的重点内容,而音、体、美通常被置于无足轻重的地位,这与国家和社会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相背离。当然这种现象是与总体教育理念相联系在一起,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但是仍需我们做出努力,在教学实践中更多地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合理引导学生的兴趣发展。

  其次,注重培养师资力量和教材编撰,为民族音乐的开展创造条件。在中小学中,真正具有民族音乐教学能力的教师相对匮乏,很多音乐老师对民族音乐也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和研究,对于如何开展民族音乐教学也没有较好的办法。因此,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组织部分中小学音乐老师到音乐院校进修相关知识。同时,可组织有能力、有条件的老师编撰适合中小学教学的民族音乐教材,并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四、结语

  民族教育学者认为,传统文化传承的希望在青少年,阵地在中小学课堂,在中小学中开展民族音乐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传授民族音乐知识,培养民族音乐的传承人,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发展健全的人格。此外,民族音乐教育还可以增进学生对我国各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虽然在中小学中开展民族音乐教学还面临各种难题,但只要我们直面难题、积极探索,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参考文献:

  [1]朱凌飞:《仪式・娱乐・展演――对民族民间艺术舞台化展颜的人类学研究》,《思想战线》2009年第1期。

  [2]欧小琪:《民族音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重要性》,《民族音乐》2011年第5期。

  [3]吴斌、尹爱青、徐沛然、常慧:《发展中的中国大陆学校音乐教育(1980-2010)》,2010年世界音乐教育圆桌会议主题演讲。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2879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