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论文(2)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论文篇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初探》
【摘要】文中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问题,指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含义;阐明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论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必要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必要性
从20世纪90年代起,学界开始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进行探讨,“载体”概念最早被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是在1992年。
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含义
载体本是一个科技术语,最早出现于化学领域,后来广泛应用于科学技术的各领域。其基本含义可概括为:某些能传递或运载其他物质的物质。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我国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是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共产主义信仰、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人民,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动员人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实践活动。要实现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这一教育目的,教育者就要选择一定的教育形式开展教育活动并通过这些形式与教育对象进行互动。如为了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各级各类学校采取了政治课、品德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演讲、竞赛、辩论、参观、社会调查、公益活动、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种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些形式就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
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本质特征就是其本身所带有的从根本上决定载体的发生、发展与变化的属性。科学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本质特征,是全面、正确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运动变化方向的基础。
1、承载性
承载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承载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诸因素,如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目标、内容、原则、方法等,并且是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的形式的特征。教育主客体、目标、内容、原则等都是可以独立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当它们独立存在、互无联系时,就没有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只有当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时,才产生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承载着这些要素,是这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场所”,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现实表现形式。
2、实践性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实践性表现在: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产物。开会、文体活动、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包括报刊、广播、电视在内的大众传播等,都是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产生与发展的。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主体借助一定的形式与教育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载体就是该活动的形式,其实践性的特征是显而易见的。第三,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其成效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载体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3、中介性
无论是何种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都是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桥梁和纽带,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传达信息给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特定联系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的思想意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来表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阵地与平台,也因承载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并在主客体之间传递而发生。否则,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就无法发生相互影响和作用,更谈不上什么有效地实施思想政治教育了。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我们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研究比较重视,但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探索和创新却注意不够,从而影响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效果。因此,适应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和大学生群体的新变化,不断发展与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已经是势在必行。
1、载体创新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要求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复杂,它使部分大学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沉湎于媒介内容之中,对社会现实生活漠不关心,长此以往容易导致人格发展的异化和畸变。因此,加强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研究,使教育载体经得起实践的检验,能够为大学生所接受,从而真正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发挥作用,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重要课题。
2、载体创新适应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要求
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是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理论、本质与属性、发展、形态、运用与开发等方而的内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经验总结阶段,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研究,特别是传统载体的现代化和新出现载体的科学化、系统化,更为薄弱。因此,系统归纳与总结、深入探究这一理论领域,对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与发展,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3、载体创新适应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变化要求
随着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现代化进程作为一个整体性的社会变迁,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新时代的大学生生理成熟期普遍前移,特别是心理、思想方式和价值取向上出现许多新的特点。他们的自我意识明显加强,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自主性,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满足于师长的传援或书本上现成的结论,他们不轻信、不盲从,敢于发表个人的见解。因此,如何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新变化,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贴近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实际,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能够尽量发挥效力和延长生命力,这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的迫切要求。
【参考文献】
[1] 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 沈国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3] 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和特征[J].江汉论坛,2003,7:115-119.
看过“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论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