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3)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篇二

  《试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有效实施》

  摘 要: 学前阶段对幼儿进行一定的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在整个科学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环节,承担着对幼儿知识的传授、兴趣的培养和探究能力养成的任务。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组织和实施科学教育活动上存在一些问题,合理科学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该注重目标和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提供及教师科学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 科学教师 有效实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

  随着时代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科学教育改革得到不断推进和深入,人们对科学教育有了不同的认识和理解,使得幼儿园所进行的科学教育活动在理论和在实践中都取得了一定突破,但实施过程中科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不少幼儿教师由于自身科学素养较薄弱,因此对于科学教育的目标定位、内容选择、材料提供等科学学习内容的认识普遍存在偏差。

  一、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科学无处不在,只是不像成人所了解的科学那样深奥、抽象。由于年龄和认知有限,学前儿童对周围的事物都怀有极其浓厚的好奇心,他们会通过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了解和认识世界,比如碰一碰、摸一摸、做一做等,通过与环境的接触感知物体的各种特性。因此,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教师引发、支持和引导学前儿童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主动探索,帮助他们形成科学情感和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获得有关周围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科学经验的活动。

  幼儿园科学教育课程和其他教育课程一样,包含“教”和“学”,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双边的科学教育活动。教师要协调好双边的关系,就必须使得“教”和”学”达到平衡,且科学教育必须重视幼儿主体地位的发挥,过于偏向某一方面就会造成严重的片面性。

  (一)目标定位不准

  1.培养目标不准

  一些幼儿园对科学教育的理解比较肤浅,对科学教育的灵魂品质依然认识不足,只注重对科学知识的记忆和学习,未认识到培养探索精神的的重要性。

  2.目标要求过高

  制定的活动目标脱离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使得目标的要求过高、不切合实际要求,不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思维特点和各年龄阶段的特点,易使幼儿产生挫败感,挫伤幼儿的积极性和兴趣,最终导致目标不能够顺利实现。

  (二)内容选择不当

  1.内容选择不符合幼儿知识发展水平

  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难易把握不准,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并无针对性,阻碍了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抑制了他们的兴趣。

  2.内容的趣味性不够

  部分教师对于科学教育的理解不透彻,在选择授课内容时往往照搬教材,过于机械和死板,偏重于知识灌输,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如何顺利完成一日活动的计划,没有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忽视最本质的科学精神。

  (三)材料准备不充分

  1.活动过程中材料提供的数量少

  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每个幼儿都有独立操作和探索的机会,而更多的是教师给幼儿演示,极个别的才有操作机会。

  2.活动材料的种类单一

  幼儿个体有着不同发展水平,因此对材料的需求不一样,单一材料会使得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挑战性,其兴趣和探究欲会有所下降。

  例如让幼儿进行“沉浮实验”应提供各种不同的物体。如,岩石、细树枝、软木塞、橡皮泥、金属薄片塑料回形针、铁质回形针、塑料勺子和铁勺子、乒乓球、大玻璃珠等。通过实验让幼儿知道各种物体的沉浮,学会对不同材料性质进行比较。反之,如果材料准备太单一,太少了,则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科学教师的问题

  1.教师的课程意识不强

  一些教师受传统观念影响较深,没有具备真正的科学教育意识,认为幼儿园开展科学教育意义不大,不过就是多了一些动手操作的环节。在授课过程中未认清自己在科学教育活动当中所扮演的角色。

  2.教师的科学素养不高

  幼儿师资队伍的水平整体偏低,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素养较欠缺,科学知识不全面,科学探究学习过程中,无法深入指导幼儿,科学学习停留在初级阶段。

  二、科学教育的有效实施

  幼儿园的科学教育的有效开展有赖于各种各样的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教师的指导对科学活动的有效进行起着关键的促进作用,科学合理的指导有利于幼儿发展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应根据科学教育活动的特点、各年龄阶段的特点、现阶段实际发展水平等,对科学教育活动进行合理指导。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

  1.科学教育活动目标的制定应该考虑《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总目标及三维目标。

  总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表达方式、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三维目标:

  (1)科学态度,例如,能够大胆、自信地把知道的科学知识和现象告诉小伙伴,喜欢观察生活当中的现象,能够爱护小动物。

  (2)方法技能,例如,能够使用简单的操作工具,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或是和同伴之间的发现。

  (3)科学知识,例如,知道一年四季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能够以自身为中心区分上下、前后的空间方位。

  2.教师在设计科学活动的目标时,应该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兴趣和爱好。

  (二)选择合理的科学教育内容

  1.充分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教师应当扮演好观察者和发现者的角色,学会及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抓住教育的最佳时机。

  2.注重内容的科学性,教育的启蒙性;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注重内容的系统性和各领域教育内容的统整;多样性与典型性代表;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三)提供恰当的课程材料

  1.提供的材料要能揭示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关系,要与科学教育内容相关且有一定的探究性。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要能激发幼儿摸一摸、看一看的愿望。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看起来很小的事情也会引起幼儿的好奇与兴趣,他们会用自己的理解表达想法。

  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本地、本园和社区资源,操作和探索材料从身边取得,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学会珍惜资源、充分利用资源、勤俭节约,知道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四)提高科学教师素养

  1.丰富专业知识储备

  将学前教育理论知识深入渗透于教育实践过程当中,遵循和注重儿童的发展规律,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学习先进的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具有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2.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和学生观

  科学教师要经过专门的学习和培训掌握相关幼儿教育理论知识,树立正确观念。

  首先,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热爱每一位孩子,理智地关心和爱护儿童;信任儿童、尊重儿童的隐私、鼓励和帮助儿童建立自信心;促进儿童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寓教于活动中,为幼儿提供各式活动的机会;根据幼儿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师教育策略。

  其次,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儿童拥有各种合法的权利,如健康权、人格权、受教育权等;他们各方面都存在差异,要认识到幼儿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儿童的发展必须通过与活动或环境的接触。

  学前儿童科学教师应当具备全面的科学素养,拥有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及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R].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万迪人,王风野.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深入开展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6(6).

  1.贵州省社科课题《黔北地区县级幼儿园科学教育现状调查》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12ZC170。

  2.遵义师范学院2013年度基础教育研究课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及培养途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看过“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探讨论文”的人还看了:

1.儿童科学教育论文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论文

3.学前科学教育论文

4.幼儿园科学教育浅谈论文

5.幼儿科学教育探索论文

279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