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师教育心得论文(2)
幼儿园教师教育心得论文
幼儿园教师教育心得论文篇二
《从“心”开始让幼儿教育的生命鲜活起来》
摘要:“赋予幼儿教育鲜活地生命”是新课改为幼儿教育提出长远发展目标的最为形象地比喻。在素质教育理念逐渐普及地过程中,如何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是摆在幼儿教育工作者面前重要地研究课题,当代幼儿教育工作者所要承担的不仅仅是传授孩子们基本的学习理念,更重要地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和交流,从而逐渐培养孩子们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丰富幼儿园课改改革教学内涵和外延,满足幼儿教育艺术特色教学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从心开始;幼儿教育;新课改
一、从“心”开始,用“心”重塑教师角色
课改对于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清晰和明确的,那就是课程开发者。教师、幼儿是建构积极的教育经验的主体。课程创生过程即是老师和幼儿持续成长的过程。因为幼儿的心灵是需要点燃的火炬,而不是由老师拿知识来填充的容器。目前,教师普遍缺乏“自己和幼儿是课程创造的主体”这种意识,常常把自己和幼儿看成是课程的被动接受者。因此,我们设计的课程被视为教师用于创生课程的一个资源,只有当这个资源有益于教学的“不断前进的过程”时,它才有意义。具有情境的课程知识是经教师和学生深思熟虑的审议活动而获得的。在课程实施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积极地参与到课程设计中去。
艺术教育是美与情感的教育,一直以来,由于艺术教育一味地追求在技能技巧下功夫,对结果成绩的过分关注,用一个标准统一模式来称量所有的幼儿,结果造成不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到抑制,不少孩子还因此受到教师的体罚,在身心俱疲的情况下失去自我,并对艺术活动的兴趣也相应降低。前不久,笔者对幼儿在艺术教育中的情感体验进行研究,得出了这样一些体会:
第一,我们可以从生活中,生活中去,留意大自然,关注社会生活中有独特艺术韵味的场景和事物,对幼儿的情感体验,将其准确记录细致描述,并充分展开联想,从而设计出初始的艺术教育主题,进行安排组织开展活动。
第二,有意识地开展一日生活活动,让艺术教育贯穿其中。如可以带领幼儿到田野踏青,在大自然中让幼儿积累一手经验,培养其对艺术的感知力,与时同时,加强环境创设,把艺术教育活动涵盖于幼儿生活各个领域。在春暖花开季节,把幼儿带到公园田野,让孩子们尽情玩乐。当回到教室后,可教导幼儿把出游情景回忆后,再在纸上绘画,教师可听之任之,任幼儿把自己看到的自然风光落之笔墨,表现出来,这些图虽然在构图、色彩方面尚欠火候,但孩子通过亲身经历,以“我”为主,自由发挥,真正当了一回“画家”,其个中三味是非同不一般的,幼儿对绘画兴趣也随之加浓。
第三,艺术教育的方法要与幼儿生活逻辑相符,要做到一体化的艺术教育,各艺术领域之间的联系不能分割断裂,教师要做好示范工作,为幼儿儿童化的艺术欣赏、创作和表达提供机会。比如上的《小班幼儿绘画教学的尝试》这节课,教师让幼儿欣赏名画《鲜艳的水果》,首要的就是让幼儿感受色彩,有意识让幼儿说出颜色不同种类。最主要的就是通过观摹名作,让幼儿感受美,感受大师风范,让幼儿敢于想象、作画。再如上绘一只美丽的船课程时,先收集各种船的图片,并张贴于公示栏,引导幼儿观察学习。当上绘画课时,有目的提问:你在何时何地看到过船?它们是什么样的?你的眼中哪类船是最美丽的?然后,我让幼儿绘画并自行解释。最后的结果出来是:幼儿们创作美丽的渔船、帆船、轮船等不少好画,幼儿们都能讲出关于船的一段有意义的经历。
二、从“心”开始,用“心”确立幼儿主体地位
在传统课程教育中,幼儿完全处于被控制被灌输的境地,教师对幼儿严加管制,幼儿活动受到束缚,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少之又少。幼儿在园内的一切尽在教师的掌控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幼儿成为教育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学习教育的主动参与者。
第一,课程的实施要以“幼儿”为本,让幼儿能真正参与并获得真实的体验。在课堂上,就需处处留心,学会观察、分析、研究幼儿,把握他们的动态。各种开展的活动要与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好高鹜远。幼儿的学习是主动的,主要以行动来体现,直观,直效,从而得到直观的经验教训,这与成年人的学习方式有很大区别的。幼儿通过直接参与获得经验,鉴于此,作为教师指导的活动,对于幼儿自选动作,尽管给予幼儿直接操作、观察和实验的宝贵机会,从而让幼儿获得第一手的体验,这样的课程对幼儿发展才是最有价值有意义的。
第二,课程实施应以幼儿为主,把幼儿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如组织一些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并形成一类主题,适当放手,发动幼儿自己去选择,包括活动材料、伙伴、内容都可以有自主权,提高他们的独立决策、思考和行动能力。
第三,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游戏,让游戏成为幼儿教育的一项长期基本活动。首先要保证幼儿游戏时间的充裕,并尽量让幼儿以自已的方式参与活动,而不是教师制定的游戏规则。其次要着力创设游戏环境,游戏的设计、材料的选择、场地的提供、游戏的组织都要与课程教育相符,另外,还要合符幼儿身心,使幼儿在游戏中实现三个学会:即学会生活、学习、创造。
三、用“心”取向,助推幼儿个性的发展
在幼教活动中,存在着重视幼儿的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把握,而对于幼儿的感情、性格养成,缺少必要的关心和关注的现象。幼儿教师对幼儿情感、智慧的发展往往忽略不计,因此,人格的建构只能是空中楼阁。当前,课程变革包含诸多方面,如人的思维、感情、价值观都必须进行变革,成功的课程实施目标就是促进个性的变化与发展。因此,幼儿教育应着力于把儿童看成是一个生命的个体,有其独特性,要把群体拆分为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区别对待。作为幼教工作者,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一切从实际出发,用新的方式,区别对待不同特点的幼儿,施教做到有的放矢。在《探索幼儿在艺术教育中的情感体验》的课题研究中,笔者欣喜地发现,如果让幼儿多接触,就会加深幼儿对事物的感受,情感变得更加丰富,性格更加开朗,并充满自信,敢于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敢于表露情感。以生为本,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的目标也就此达到。
参考文献:
[1]姚伟,李辉.幼儿园教育——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J].教育导刊,2010,(2).
[2]卢谓玲,张琼.“自主性活动”园本课程研究的探索[J].教育导刊,2011,(6).
[3]罗璇,谭雪梅.浅谈幼儿园家庭社区的三维互动[J].教育导刊,2010,(10).
看过“幼儿园教师教育心得论文”的人还看了:
1.幼师心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