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生活化初探论文(2)
幼儿园教育生活化初探论文
幼儿园教育生活化初探论文篇二
《幼儿园开展生活化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
【摘 要】幼儿园活动改革发展到今天,活动已不再局限于集体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活动、区域活动等都是有效的活动组织形式。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幼儿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学习进程参与学习过程。基于此,我们大胆设想,将生活、游戏和教学融合起来,从生活、游戏中延伸教学,从生活、教学中产生游戏,让生活经验、教学内容为游戏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经验,并真正通过游戏形式展示生活的、教学的内容。带着这样的理念,我们开始了实践探索。
【关键词】幼儿园;生活化艺术;教育
1 对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关系的重新认识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区域活动是按五大领域划分、供小组或个别学习的活动,游戏活动则指角色游戏或创造性游戏活动。因此,很多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时间表上有区域活动和游戏活动之分,但我们稍作思考就会发现这样的划分是有问题的,因为区域活动是从活动空间上所作的划分,而游戏活动则是按活动的性质命名的。研究表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教育必须是整体性的。《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我们重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幼儿活动为中心,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并作适当分隔,如娃娃家、制作区、运动区、探索区、表演区、建构区等。此外,为了便于幼儿在活动中随时取用材料并创造性地综合利用材料,我们还在活动室收集了各种废旧材料,这样,幼儿取用材料就不再受区域的限制,有了自由选择的空间。
实践表明,幼儿从来不会考虑自己所进行的活动是何种性质的活动,他们总是沉浸在一个完整的活动过程中。如在一次让中班幼儿感受自己长大了的活动中,我们提供了报纸、水彩笔,建议孩子躺在报纸上,让同伴描画他的身体轮廓。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身体轮廓图后说:“我怎么没有眼睛呢?”于是,马上有孩子想到给轮廓图添上五官。当发现有的五官位置不对时,一个孩子立即提议:“做个记号再画就不会错了。”五官画好了,有个孩子突然想到还需要画“小鸡鸡”,于是就添画了一个“小鸡鸡”和一串尿珠,几个孩子乐成一团。看着有趣的活动过程,我不仅感叹:孩子的活动怎么能区分出是生活、学习还是游戏呢?
2 对主题活动和游戏活动关系的重新认识
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小班“可爱的伞”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及其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伞和伞的图片、画册,把各种伞挂在活动室,把伞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四周,俨然一个伞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观察、讨论。利用这些小伞,我们还组织幼儿设想各种游戏,于是,各种游戏活动生成了:跳小伞、躲描描、转伞花,等等。根据伞面鲜艳的色彩、美丽的花纹、有规律的图案,我们设计了“漂亮小伞排排队”的游戏,引导幼儿按规律序,通过操作寻找伞面花纹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投放三种伞面设计材料,即平面的、平面变立体的、供几个幼儿合作设计的立体大伞面,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学习。我们还建议幼儿撑着自己设计的漂亮伞面跳小伞舞,让幼儿按数量给“小动物”送小伞,等等,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不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及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在了一起。
3 对活动与游戏活动关系的重新认识
要实现教学游戏化,首先必须在观念上进行一些转变:如要把原本研究教材转变为研究儿童,也就是研究怎么教转变为研究孩子怎么学,怎样学的轻松,学的主动;要把原有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教学与游戏相结合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玩中求进步;要把现在仅仅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性等等。
在活动中,让孩子人人参与,多通道参与。曾在一个农村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中看到过这样一个案例:中班语言活动《送请柬》,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动物新村里1号至5号房间分别住着谁,那位老师运用了把“语言”变“画”的游戏活动。画面场景是:1号屋前的园地里,种着一大片红萝卜;2号门前有一个养满了鱼的大池塘,门前还挂着一根渔竿;3号屋前屋后种着桃树,桃树上挂满了桃子等等,然后让一位幼儿代小鸽子送请柬,要求是把请柬分别送到1―5号门前,邀请动物新村的小公鸡、小松鼠、小白兔、小猫咪和小猴子一起来过生日。想法新颖,可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什么只让一个幼儿参与活动,而不让每位幼儿都找一找呢?如果那样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又如小班的一个艺术活动,老师教孩子画大象,老师一边画大圆,一边告诉幼儿:瞧,草地上有一颗很大很大的豆豆,小蚂蚁看见了,拉呀拉(画上长鼻子),可就是拉不动,请来好朋友,用力的顶呀顶(画上四条腿),推呀推(画上小尾巴),呵,终于把豆豆搬回了家,大家一起吃豆豆吧(画上大耳朵)!咦,怎么变成了大象了。你们也来帮小蚂蚁把豆豆搬回家好么?这时幼儿绘画的过程就是游戏的过程,他们一边画一边说,在说说画画中因“动作”与“痕迹”的刺激而感到非常的兴奋和愉悦的。如果老师说“先画……再画……”“照这样画”的讲解方式,势必让幼儿索然寡味,注意力很快转移。
4 结语
在活动中让幼儿尽可能多的选择自由度。也就是教师提供的材料尽量要丰富并能根据不同层次的孩子提供不同的材料。如为了让孩子感知对应,给孩子很多分开的钥匙和锁,让孩子帮忙:锁店的阿姨不小心把锁和钥匙搞乱了,请你们帮助为每把锁找到钥匙好吗?孩子会发现每把锁上和钥匙上都贴小卡片,卡片上有的是数字有的是实物,有的是动物有的是动物的影子,有的是动物的整体和有的是动物的部分,只要对应起来就马上找到钥匙。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极大地满足了孩子参与活动的愿望。又如:剪纸活动,教师根据孩子不同的能力水平,在准备的材料中有剪直线的、剪斜线的及剪曲线的,然后告诉孩子小鸭滑滑梯是直直的,小狗踢球是斜斜的,小猫回家的路是弯弯的,谁要剪小猫回家的路谁要剪小狗踢球……等。这样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不同能力水平进行选择,尽可能地保证了每个孩子活动处在最近发展区内。
【参考文献】
[1]高潇怡.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值得探讨的几个基本问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6(Z1).
[2]李雁冰.科学探究是什么[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10).
看过“幼儿园教育生活化初探论文”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