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素养教育浅谈论文
幼师素养教育浅谈论文
纵观中外教育史,打好人文教育基础的最佳时期便是学前教育的启蒙阶段。如何开展与提高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是时下学前教育专业应当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幼师素养教育浅谈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师素养教育浅谈论文篇一
《浅谈幼师的人文素养教育》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人文素养对于幼师、对于学前教育乃至国民教育的重要性。阐述了幼师人文素养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反思其原因之所在,以期引起国人的重视。教育旨在育人,而非制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是必要的,而人文关怀、心灵启迪、性情陶冶、人格提升则尤为重要。作为人生启蒙引航者的幼师,他们的学问修养、性情品格决定了幼儿今后认知发展与习惯养成的方向。所以,幼师人文素养教育的优劣关系着整个学前教育的成败。
关键词:幼师;启蒙;人文素养;学前教育
20世纪初,澳大利亚教育史学家康纳尔提出教育要转向“人性化”,前苏联教育家哈尔拉莫夫提出“教育人格化”的要求。从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生存”到20世纪80年代末国际社会提出“学会关心”,都在表明当前的教育需体现人文精神,教育需要人文关怀。
一、人文素养的内涵与外延人文,一词最早见于《周易・贲卦・彖辞》:“小利有攸往,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潜移默化的、长远的、隐性的文化现象,是对人生的关怀,对文化的关切。“素养”,则是后天形成的知识、思想、能力、习惯以及道德修养的积累。“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的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
“人文素养”是重视人的文化,重视人类心灵感悟的开发、道德良知的觉醒,是对悲天悯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与心胸的开拓。而以上作为人文素养的种种体现,则是对道德、美学、哲学、艺术、国学、历史、民俗、法律等各个文化学科的学识积淀与文化涵养的结果,而这一切则全靠教育而得以实现。同时,人文素养也是教育作为教化万方的全部意义之所在!
二、学前教育在人生教育与生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及幼儿教师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周易・蒙卦》卦辞云:“蒙以养正,圣功也!”作为人生发展与教育启蒙阶段的学前教育,自古便受到高度的重视。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有什么样的开端便有什么样的延续。幼儿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心灵开发、习惯养成,为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基础,而这一切全赖幼儿教师健全人格的影响与正确教育的引导。
幼儿在学龄前阶段对外在事物、学习的能力就像“海绵吸水”,完全百分之百的学习与吸收。所以,幼儿教师平日里的举手投足、语默动静、审美趣味、道德情操、文化积淀等的“人文素养”,决定了幼儿心灵认知、性格习惯、人格养成的发展方向与成长模式。常言道:“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幼师是“人类灵魂工程的奠基者”,所以说,“蒙以养正,圣功也!”大到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命脉,小到家族的兴盛、个人的荣辱,幼儿教师这一社会角色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肩负着社会、历史的使命。
三、从频繁出现的虐童案件看当前人文素养教育在幼师培养中的缺失2012年10月24日,浙江省温岭市发生一起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事发后不久,该教师虐待班上幼儿的视频在网上被曝光,一时间众网友声讨不断。
虐待儿童是静悄悄的犯罪,其身体伤害通常不严重而心理、精神伤害尤其是对成长的负面影响是巨大和长远的。这些受虐过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成为像施虐老师这般变态人物亦或生成更复杂的心理顽疾。这或许是社会大环境下衍生出的变态扭曲心理,一代侵蚀一代的过程。悲哀父母苦心挣钱只望孩子拥有起步良好的教育却不知孩子每日在被心理揉捏。
反思虐童案件,与涉案幼儿教师的人格、心理以及道德良知的扭曲是分不开的,更直接地说明了其道德人文素质的低劣与缺乏。
四、导致学前教育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1幼师学生的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目前,中职学校的幼师学生大都是15〖FGS〗~〖FGN〗18岁的花季少女,她们正处于一个生理、心理都发生着巨大转变的关键时期。但这些学生大多学习差、升学无望,来学幼师的学生多是迫于社会和家庭压力,而非主观愿望,所以导致一系列心理问题在她们身上出现。网上调查称,有48%的同学是因为没有别的出路,才来学幼师的,34%的同学是家里硬逼来的,专业不是自己选择的。45%的同学认为学习就像应付差事,60%的同学选择做幼儿教师只是权宜之计,并没有想把它当做终身职业,62%的同学认为做幼儿教师是一件又苦又累的事。
显然,在这种状态下培养出来的幼师,素质差,不爱学习,不爱孩子,不爱事业,自私自利,更谈不上有职业素质与人文素养,她们往往自己就是“问题少女”,她们怎能去教育比她们还小得多的孩子呢?虽然她们或许取得了幼师资格证,但他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不明白自己对一个孩子的影响有多大。他们把对社会、对生活的怨恨发泄到孩子身上,以至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他们的一生。所以,当前如何提高幼儿教师的道德、人文素质才是最值得研究、迫在眉睫的课题。
2社会大环境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对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不够
社会环境的改变导致人文精神的缺失,人沦为了知识的奴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功利化的教育重知识技能,轻道德人文。应试教育以分数为指标、以升学为导向,学会了知识但不会做事;而职业教育则是以技能为指标、以就业为导向,学会了做事但不懂得做人。
目前,我国大多数三年制中职学校为了使毕业生抢占就业先机、占领实习岗位,把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限制在一年半左右。在短短的一年半的时间里,要学习《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声乐》《美术》等十门专业课以及《中职语文》《中职数学》《中职英语》《普通话》等九门公共基础课。合计十九门课程在短短的一年半内怎么也消化不了。更何况《钢琴》《舞蹈》《声乐》《美术》等专业技能课的学习与训练并非一日之功便可达到目标的。有限的时间内专业技能课的课时尤显不足,遑论人文素养课的增加了!
3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
随着学术科研专业分化的加剧,在当今的教师队伍中,知识技能单一的专业型人才居多,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稀缺。对教育技术的过分依赖,加之教学任务的繁重,使得教师平日里只顾得照本宣科地讲授知识技能,对自身人文素养及艺术熏陶无暇顾及。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瓢水,老师要有一桶水。”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师,不提升其道德人文素养,不广博自己的知识与见闻,如果其只有一桶水的话,那么他们的学生,未来的幼师们就只有一瓢水,进而这些幼师们所培养的这些“祖国的花朵”就只有可怜的一滴水了!
纵观中外教育史,打好人文教育基础的最佳时期便是学前教育的启蒙阶段。如何开展与提高幼儿教师的人文素养教育是时下学前教育专业应当着力研究的重要课题。小则关系到幼儿的幸福与前途,大则关乎国计民生与民族发展的命脉!幼儿师资的人文素养教育乃至教育方向与着力点值得国人深切的反思。
参考文献:
[1]李瑞英.幼儿教育改革与实践[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师素养教育浅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