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自我教育浅析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自我教育浅析论文篇二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解析》

  [摘 要] 日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使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教育者要顺应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转变高校德育形式,着力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妥善处理好大学生自我教育中的几对关系,引导大学生主动将外在的教育规范内化为自身的品德认识。

  [关键词] 大学生 自我教育 基本途径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社会制度深刻变革,社会生活变化多样,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伴随而来的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各种文化相互冲突又彼此融合,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这种背景下,大学生思想状况表现出矛盾性:一方面自主意识比较强烈,不愿被动接受理论说教;另一方面对自身的教育大多表现为半自觉的状态。作为教育者,我们在教育活动中往往有意无意地忽视了教育主体的实际需要,以致学生对学校的思想教育缺乏热情。针对这样的现实,我们有必要改善传统的教育模式,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自我教育顺应了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凸显了大学生的个性价值取向,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保证了教育双边活动的顺利完成。

  一、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学理分析

  1.自我教育的内涵。自我教育是一个相对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讲,任何教育都包括教育者的施教和受教者的内化两个环节,其中对教育成败起关键作用的是后者。据此有学者认为,这种内化接受就是“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从狭义方面看,“自我教育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即把自己作为教育的对象的教育”。本文所指的是狭义的自我教育概念,即在教育者的影响和启发下,教育对象在其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发挥主体性作用,根据社会的规范和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以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认识和道德水平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自省自律活动。

  2.自我教育能力的内容。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要着眼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自我教育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自我认识能力,指的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能力,这种能力随着个体自我素质的提高而逐步提高。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高素质群体,已具有了一定的自我认识能力,这为其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第二,自我激励能力,指的是个体通过内在动力,鼓舞和激发自身不断前进的能力。自我激励能力是自我教育的发动机、推动器,是大学生提高自我、发展自我的钥匙。第三,自我控制能力,指的是个体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而自觉地控制和调节自身心理状态的能力,即人的意志力。自我控制能力来源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修养以及良好的个人心理品质,反映了一个人的成熟程度,是自我教育能力的核心。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大学生具体行动的指导,是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的升华,是“现实我”向“理想我”转变的关键。

  3.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可行性。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其核心就是要充分调动和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在接受正确教育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控制和修正自身行为的能力。依据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实际状况,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可行的。第一,“独立性”为自我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大学生处于青年的中后期,心理和生理发展逐渐成熟,已经有了强烈的“成人感”,遇事愿意自己独立思考。这种强烈的自主感、独立性,为自我教育提供了前提条件。第二,自尊心、自信心的增强为自我教育提供了基本条件。大学生由于知识的日益丰富,能力的不断增长,其自尊心、自信心明显增强,他们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荣誉,这种心理品质使大学生关注自身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渴求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肯定性评价,从而又促使大学生自信、进取、开拓等良好品质的形成,这样就为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提供了基础。第三,自我评估能力的提高为自我教育提供了完备的条件。随着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增强和道德评价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已逐步意识到需要独立地承担社会责任和义务,并开始主动地开展自我检查和自我批评,这为自我教育提供了更加完备的条件。这就要求我们自觉依据当代大学生的年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要求以及当下素质教育的导向,转变高校德育形式,着力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

  二、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途径

  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需要教育者创造环境、提供平台。根据自我教育的内涵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内容,笔者认为,教育者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组织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

  1.营造校园文化环境,形成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是学校为了保证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根据其文化存在形态的标准,可细分为学校的物质形态文化、组织与制度形态文化和精神或观念形态文化三部分。学校的物质形态文化主要有两种表达方式:一是学校的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活动和布局、校园的绿化和美化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教材、后勤保障设施等);学校的组织与制度文化形态就是为了保障学校正常运行的各种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形态就是指学校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价值取向在全校师生中的反映,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形态。从本质上说,不论是学校的物质形态文化,还是组织和制度形态文化,其所承载或表达的都是精神或观念形态的文化。因此,校园文化是整个学校最基本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背景。”它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倾向和活动方式,制约着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当学生置身于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中,经过耳濡目染,长期熏陶,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解剖、自我教育,就可逐步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风貌和形成良好的群体规范。这种建立在充分自觉基础上的行为规范,具有稳定性、连续性和继承性,比任何空洞的说教和强制的纪律约束效果要好得多。

  2.重视高校网络建设,开辟大学生网络自我教育的空间。网络的迅速发展给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德育工作者要适时占领网络阵地,重视开展大学生网上自我教育工作。从校园网看,可以通过以下形式开展网上自我教育:一是聊天谈心。网上聊天具有直接性、随意性、虚拟性与真实性并存的特征。由于“素不相识”,没有或很少有面对面的难为情和利益方面的顾虑,聊天者往往容易吐露“心事”,聊天双方一说一听、一劝一从,容易驱走彼此心中的困惑和烦恼,取得自我教育的效果。二是直接宣泄。心理学研究表明,宣泄本身可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但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和消除紧张情绪的作用。网上宣泄方式主要有聊天倾诉、版面文章抒发等,通过他人的跟贴可以稳定宣泄者的情绪。三是版面阅读,版面文章多属于学生集体创作,学生可以从中寻找自己需求的文章。这类文章一般都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代表性,对学生的帮助较大。四是热点讨论。版面上可经常开展一些与大学生切身利益相关或与国家民族利益相关的热点问题讨论。通过讨论、分析和对比,可以提高提问者或求助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五是创作版面文章。这些文章对作者而言可能是一种“宣泄”,但对别人则起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与教育作用。校园网络文化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上网来解决思想问题,进行自我教育。

  3.采取多种道德实践形式,拓宽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渠道。“真正的道德教育途径就是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强道德认识,提高道德责任感,培养道德情感。”大学生参与道德实践,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如在每学期期末,可以要求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在本学期内工作、学习、生活各方面的情况作自我总结、自我鉴定,每位学生既是教育者又是教育对象,自我总结、自我鉴定的过程就是进行个人自我教育的过程。经常开展教学活动之外的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包括政治性的、知识性的、公益性的活动等,如有目的地开展读书报告会、知识竞赛、演讲会、诗歌朗诵、小品表演、升旗仪式……通过这些道德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化课堂中灌输的道德理论,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对道德行为、道德选择、道德评价的认识,使其从对道德认知水平的追求上升到对知行合一的践行。

  4.强化自我教育的整体意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群体功效。培养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不仅要依靠外部的客观环境,更要挖掘大学生群体自我教育的潜力。大学生自我教育,包括作为大学生个体的体验、探索、反思,也包括大学生作为群体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无论从心理学还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同龄人的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在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中都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大学时期是人生第二‘断乳期’,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他们对传统、对权威都持怀疑甚至‘叛逆’的态度,因此对那种空洞的说教有本能的反感。相反,同龄人的榜样作用,却是相当巨大的。他们会有意无意地仿效同龄人的做法,特别是那些‘新潮’、‘有创意’甚至‘出位’的做法。”在大学生中,很容易由“示范”而形成集体意识和群体效应。因此,教育者有意识地在大学生中构建道德示范,将对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应处理好的几对关系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这使得自我教育愈发举足轻重。当前大学生自我教育有其有利之处,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开展大学生自我教育时,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对关系:

  1.自发与自觉的关系。自我教育在发展初期是自发的、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是我们所说的自我教育决不是放任自流的“自发教育”,它必然要进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自主阶段,必须要有教育主体的正面教育的引导、启发,需要德育教师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当前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并增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使其能够自觉地、主动地开展自我教育活动。

  2.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群体由个体组成,个体不能脱离群体而孤立存在,群体与个体之间总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的。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作为自我教育的两种形式,各有其自身的地位和作用。“个体自我教育是受教育者个人通过自我反省、自我总结、自我批评等方式提高自我修养的方法。群体自我教育是指某一集体内部的互帮互教活动。”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应注意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发挥集体帮教对每个个体的巨大作用,又要发挥个体自我教育对所属集体的积极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持久的道德教育力量,实现个体自我教育与群体自我教育的良性互动。

  3.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同为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中的重要原则和方法,要达到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理想效果,必须在坚持灌输教育的同时,加强自我教育,二者不可偏废。灌输教育是自我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处于主导地位;自我教育是灌输教育的途径和动力,是正面教育得以实现的保证。前者为后者提供了必要的知识背景和信息平台,后者丰富和充实了前者的教育内容。教育者既不能片面理解灌输教育,忽视它与自我教育的结合,也不应过分强调自我教育,否定灌输教育。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将灌输教育和自我教育有机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的实效。

  大学生的一言一行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未来的文明水准,他们的文明举止与道德水平可以带动和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重视大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道德评价能力及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拓宽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渠道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思想政治与道德教育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有效手段。大学生只有在自我教育中提升自己、锻炼自己、关怀自己,才能真正成为生活的主人和时代的强者。○

  参考文献:

  [1][2]周韫玉.简论自我教育[J].教育研究,2000(2):42、44.

  [3]李礼建.论校风对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影响[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4]刘传利、马倩.论大学生网上自我教育[J].当代青年研究,2000(4):17-18.

  [5][美]D・博克.高等学府[M].美国哈佛大学出版社,1986:57.

  [6]曹群.论高校德育的自我教育[J].高等教育,2001(12).

  [7]张秉福.论道德教育的主体性原则与自我教育法[J].学科教育,2002(6).

自我教育浅析论文相关文章:

1.个性教育浅析论文

2.浅析大学生道德养成教育论文

3.浅谈个性化教育教学论文

4.浅谈激励教育相关论文

5.浅析中国教育的相关论文

自我教育浅析论文(2)

自我教育浅析论文篇二 《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容与方法解析》 [摘 要] 日益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使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教育者要顺应大学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自考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5000字
    自考本科教育学毕业论文5000字

    自考校园文化建设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培养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关系密切,因此,加强和改进自考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下

  • 自考教育学毕业论文
    自考教育学毕业论文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而高校自考助学的质量保障决定着整个自考助学的质量,也决定着整个自考的

  • 自考教育类论文3000字
    自考教育类论文3000字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创办以来,迅猛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自考助学的迅猛发展,高职自考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

  • 自考教育学相关论文
    自考教育学相关论文

    高教自考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需要同高职高专教育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初等、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互相衔接,并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互相

274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