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2)
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篇二
《试析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实施》
摘要:感恩教育应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与系统性长期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关键词:感恩 感恩教育 有效实施
知恩感恩是每个人都应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应该成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有利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感恩,是个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所给予的帮助予以认可并给予回报的一种认识或行为。感恩教育则是指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关于知恩、感恩的人文教育。它是情感教育与道德教育两者的结合。感恩是人类共同具有的一种认识、情感或行为,这是由人的本质,也就是由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决定的。既然感恩是由人的本质属性所派生的,那么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是合乎人本性的教育,这种教育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如果能够使大学生学会知恩感恩,学会报恩施恩,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够取得实际的效果。而一个知晓感恩、懂得回报的人,一定是道德高尚的人,也一定能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
感恩虽然根源于人的本质属性,但感恩也并非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意识和行为,它需要一定的教育来加以引导,从而使感恩成为人的一种品德与责任,并且能够外化为感恩的行为。然而,感恩教育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实际情况仍旧明显不足。首先,从学校教育的层面来看,虽然早已提倡学生应全面均衡的发展,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长期以来,高校普遍倾向于学生的学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而较为忽视高等学府育人功能的发挥。例如,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传统伦理中的孝善文化以及现实生活中基本的人伦人际关系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学生们普遍更关注自身,而对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家人、师长、同学等缺乏应有的感恩意识。其次,从家庭教育的层面来看,父母普遍更为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却忽视了人格的完善。父母们尽其所能为下一代创造了良好的生活条件,但也使许多孩子形成了只知索取的不良心态。正是因为家庭教育中感恩意识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养成。最后,从大学生自身的认识来看,受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对感恩的重要性同样缺乏应有的认识。多数学生自主意识与权利意识较为强烈,但自立意识与责任观念则较为淡薄,依赖他人与享乐思想较为严重。部分学生还存在心理上的偏差,甚至认为父母、师长和社会所提供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缺乏感激、尊重与珍惜的心态,对自身缺乏反省,忽视了对感恩情怀的自我培养。
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是有效实施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基础。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带来了经济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导致了人际关系的功利化。而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人员流动性日益频繁,人际交往打破了原有的界限,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沟通,情感交流也日益减少,逐渐变得疏远和冷漠。大学生置身于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中,自然也会受到负面的影响。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成才前先成人,努力培养德才兼备的接班人,这是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点所在,也是感恩教育亟待加强的原因所在。而感恩教育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感恩教育的成效,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营造积极向上的感恩教育环境是感恩教育发挥成效的前提。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一部分,应该是一个复合性的工程。学校虽然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但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家庭与社会都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以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环境。作为感恩教育主渠道的高校,应该将感恩教育置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并为广大教师发挥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而除了学校环境以外,社会环境也至关重要。良好的社会氛围,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与尊重,都会对大学生产生良好的熏陶作用。
大学生感恩教育要取得实效,除了在思想上予以重视,形成良好的感恩教育环境之外,还应当讲究具体的方式与方法。有效的感恩教育应当将感恩教育活动系统性和长期性,以形式多样的感恩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加强感恩教育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地位。如前所述,感恩意识和行为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感恩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情感培养,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就需要从课堂内外的细节入手。大学生们有着丰富的情感世界,而且普遍具备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意识较强,对单向的灌输教育与抽象说教往往有抵触情绪。开展感恩教育,就要求我们应该充分了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避免采用枯燥的方式,注重行为引导,从日常生活与学习中的小事入手,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接受感恩,并将其内化为个人品德与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应该是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在具体的教育方法上,应该采取较为灵活的方式。
首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例如观看感恩题材的影像视频资料,撰写观后感并进行交流;举行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或学生集体活动;举办关于感恩的专题讲座等。通过这些课堂手段,引导学生树立知恩感恩的正确观念。其次,可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感恩主题实践活动。感恩教育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激发学生的情感,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养成相应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大学生感恩教育活动中,应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将抽象的说教转变为具体的行动,努力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恩,实践感恩。例如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或校园义务劳动;利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举办主题征文或演讲比赛;设立校园感恩日,通过一句问候、一份祝福、一封感谢信等行动,来表达对他人或社会的感恩之情。通过这些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生活与学习中体会和认同感恩,将感恩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而感恩教育也应该做到系统性和长期性,不应只流于形式。只有从思想上重视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使大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综上所述,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关系着学生自身成长与社会的发展进步。感恩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养成感恩意识,并使感恩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进而使感恩成为学生自身基本的道德准则和道德素养。同时,感恩教育也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全面和健康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大学生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一个懂得知恩感恩的人,才会懂得相互理解与相互关爱,才会对生活、他人与社会心存感激,这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自身在未来的发展,对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同样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成波.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7-130.
[2]湛红艳.大学生感恩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79-80.
[3]徐继红,武斌.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8(6):53-54.
(作者单位: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
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