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论文
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论文
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当前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现象,高校应尽早采取相关措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论文篇一
《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
【摘 要】大学生生命教育是当前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关注的问题。面对高校生命教育的缺失现象,应采取如下措施:加强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为主,在其他课程中渗透为辅。壮大师资队伍;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网络;挖掘隐性资源,发挥其陶冶作用;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教育 对策
近几年来大学生自残、自杀、伤害他人等各种事件不断从校园里爆出,见之于报端,呈现在世人眼前。为此,加强当代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迫在眉睫,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摇篮的高校更应该担负起关怀学生生命的重任。真正做到以学生生命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所有教育的最终落实和人性塑造也都应该回归到生命这一根本上。
1. 生命教育的内涵
生命教育起源于法国生物学家Elie Metchnikoff于1903 年提倡的“Thanatology”(死亡学)的概念。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 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1ife education)这一思想,并在加利福尼亚创办“阿南达村”以及阿南达学校,首次在学校里倡导和推行了生命教育的思想。而将“生命教育”这一概念明确化的,则是1979 年在澳大利亚成立的“生命教育中心”(1ife educationeenter,LEC)。
20 世纪末,我国台湾教育界也将死亡教育和生死教育引入、整合,称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一词在我国大陆出现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当时主要是将环境教育、安全教育等视为一种“生命教育”。叶澜教授最先开始关注“生命”及其与教育的内在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倡要关注和重视生命教育,但是,严格意义上的生命教育的研究在我国只是刚刚起步。生命教育要想更好地开展,必须先要把握生命教育的内涵,但由于我国的生命教育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人们对“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认识尚未达成一致,不同的研究者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生命教育的概念可以作如下界定:生命教育不仅包括珍惜自己与他人的生命,避免个体做出危害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同时也包括培养个体正面积极、乐观进取的生命价值观,并且能与他人、社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尊重自己的生命,关爱他人的生命,活出人生的精彩。
2. 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1)对生命教育认识不够。从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应试教育仍占主导地位,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往往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成绩,学校、家庭、社会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对于学业、就业、恋爱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方式,面对挫折和困难容易怨天尤人,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甚至出现漠视自身生命,轻视他人生命的情况。大学生中存在的生命意识淡薄、漠视生命以及对生命缺乏应有的尊重等现象,与生命教育的缺失有很大关系。因此,生命教育应引起社会、学校、家庭高度的重视。
(2)缺乏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和师资薄弱。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数高校尚缺乏专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机构、教师,其他任课教师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缺乏生命教育的意识和有关工作经验而被“逼上梁山”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种做法对缓解大学生的生命困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然而,由于这些教师生命教育知识不系统,此举不能有效的解决大学生长期存在的生命价值观缺失和扭曲的问题。
(3)学校、社会、家庭之间缺乏沟通。生命教育是一项需要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任何一方力量的缺失都会影响生命教育的效果。
3. 加强生命教育的对策
(1)加强对生命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应转变思想认识。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生命教育工作才能上升到一定高度。学校在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同时尊重和关爱学生,强化学生生命意识。其次,教师、家庭、社会也应足够重视。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性的指导;家长应利用各种日常生活实践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学生在社会中对生命教育的知识进行整合。
再次,推进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应从当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出发,加强生命教育的研究力度。并对研究成果加以推广,使每一位教师都能了解生命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确保生命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为主,在其他课程中渗透为辅。专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能让每一位大学生都加入进来,而不是通过选修这种方式,因为选修毕竟有人数限制。
(3)壮大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坚强后盾。纪洁芳教授说:“当前中国生命教育的首要问题是中高级师资的培训”,为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国家要给与制度上的扶持和保障,并投入一定的资金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进一步提高生命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和理论水平。
(4)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生命教育网络。对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仅仅靠学校的力量远远不够,应充分发挥家庭在生命教育中的作用。应在家庭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从小懂得珍爱生命,形成健康的人格。家长不仅要做珍爱生命的表率,而且要有意识引导孩子了解、认识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进而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
社会则能让学生把在学校和家庭中学到的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进行整合。因此社会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
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充分发挥三方面的合力作用,使生命教育更具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
(5)挖掘隐性资源,发挥其陶冶作用。所谓隐性资源主要“是指这样的一些教育实践和结果,它们在学校政策、课程计划上并没有明确的规定,然而又是学校经验中常规有效的一部分”。高校除了设立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外,还应该挖掘相应的隐性资源,其中校园文化就是最好的隐性教育资源。高校应该遵循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把生命教育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用内涵丰富的古诗句和富有指导性的文明警句等来创设学校生命教育的环境。使生命教育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引导学生读有关生命教育的优秀图书,使他们亲近那些永不屈服的灵魂,感受到生命的无限魅力,学会坚强,学会发现生活的真谛,从而保持旺盛的生命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6)开展生命教育实践活动。生命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体验活动,故生命教育离不开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应开展多种形式的生命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从而实现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教育目的。
总之,大学的教育是对人的教育,是对有鲜活生命力的人的教育,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萌生对生命的渴望,感受生命的美好, 进而去创造和体验有价值的人生。
参考文献
[1] 徐 颖,刘宪亮,孙 勇,焦玉伟,孙丽丽. 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对策探析.卫生软科学,2011.7
[2] 韩文根 ,马慧媛 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思考.教育探索,2013.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生命教育初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