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浅论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论文(2)

浅论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浅论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论文

  浅论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论文篇二

  《论大学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摘 要] 本文从教学的本质与时代的关系分析大学教育中的建构主义理论,从而得到在教与学中最佳方式,提高教学过程效率,以更好地服务于高等教育中的学生主体。

  [ 关键词] 大学教育 建构主义 网络

  “独立,自律,乐群,稳定,果敢,善于沟通”是当代大学生个人成长过程中必需具备的六大能力,只有具备这些能力才能完全适应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当今社会,由于市场经济的冲击,高等教育的大规模扩招以及各方面原因造成了大学生越来越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压力,以至于大学教学从知识的灌输转而致力于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与竞争的能力。大学教育关注能力的培养,这是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体为求得生存所必须的。而作为文化主体的人,其生存或生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人不只是为了追求物质生活条件的能力,更要通过教学使其精神日益丰富,并最终使其成为文化主体。

  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的主体性,除了取决于自身的主体意识,还受到教材、教学氛围、教师队伍、教学方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教学层次较低的阶段,教师起主导作用;教育层次提高之后,学生自主学习应该成为教育和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师的责任在于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能力的微妙变化,以此决定自己介入其学习活动的深度、广度和力度。科学是在怀疑和否定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现成的结论可以重新审视,权威可以怀疑。教师自己必须打破“权威”面孔,向学生说明,教师和学生同样面临知识老化的问题,如果按每年老化20%计,5年以后会成为没有知识的人。无论年轻年老,每个人都要有不断地更新知识的紧迫感。

  教师应把科学态度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融入教学过程中,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悟出创新思维的方法。例如:有时需要从横向着想,有时要从纵向着想,也就是要培养他们的横向、纵向思维。因为横向思维使人思路更宽,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纵向思维或称之逆向思维则是否定之否定的思维规律。

  以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教学理论强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应紧紧围绕创建建构学习环境进行,注重营造一种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信息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得出的教学设计思想主要是:第一,设计真实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任务进行学习。第二,让学生拥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教师应充分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学主体。第三,为学生提供有援环境,即当他们遇到问题时给予有效的帮助。建构主义理念既强调学生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对学生的主导作用。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对问题解决的结果统一化,使教学出现一种“表面达成”现象,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信息、资本和知识的全球化,“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理论为网络辅助教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网络辅助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到的不仅是一门课程所提供的知识点,而且拓宽了原有的知识面,由此,知识的两大主要功能―知识的获得和传播功能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网络辅助教学是建立在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控制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模式,网络尤其校园网为学生提供了立体化、多层次、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无限交流的空间,使学生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利用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兴趣、水平等选择适合自己的信息资源,采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处理、分析、融合各种信息,遇到疑难可以以电子邮件的形式请教同学,老师,专家等,甚至还可以和他们展开讨论,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种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中心,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现代教育理念。

  大学教育之所以受万众瞩目,根本原因是科学技术与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推动了经济社会高速前进,改善了人们生活质量,也增强了人们更加亲近科学和掌握科学的愿望,大学应该成为帮助一切有志者实现这种愿望的殿堂。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大学人才培养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创造条件让学生经历社会实践,体会团队合作,感悟创新过程;我们不断开辟新途径,形成大学与社会无阻隔、无间断的沟通机制,通过社会反馈不断修正培养目标,让学生体验和适应社会需求,锻炼他们创造、创新、创业的能力,我们奉献给社会的人才,一定要有深深的印痕:坚定的信念,开阔的胸怀;深厚的基础,国际的视野;严谨的学风,创新的精神。大学的科学研究是探索,是创造,更是教育与传授,科学研究的过程本身就在锻炼和培养青年人才,这就是大学科研的独特魅力。大学有责任成为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重要源头,成为社会探索和理论创新的重要力量,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我们深知科技的发展,必须有人文精神的渗透,大学须巩固提升强势学科,大力建设基础学科,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瞄准国际前沿,促进学科交融,使传统优势学科更加强势,新兴学科异军突起。我们必须建设科学研究与高等教育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体系,发挥大学的基础和生力军,面对人民的期望,大学应该勇敢地承担起新时期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谌安荣:感悟性教学的文化意蕴[J].中国大学教育,2006,4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5

  [3]刘德忠等:论旨在不教的教[J].中国大学教育,2006,4

  [4]万钢:大学对社会的承诺[同济大学演讲稿].http//www..省略,2007,5,20,东方网

  [5]张冬梅:校园网络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J].中国大学教育,2006,4

  [6]周金其:“参与式”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2000,3

浅论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论文相关文章:

1.浅论中国教育政策的论文

2.浅论中国梦教育论文

3.浅谈从建构主义角度探析英语语言学教学

4.艺术教育浅论论文

2739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