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中国教育信息化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中国教育信息化论文篇二

  《中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之举措》

  摘要:我国教育信息化优化发展的当务之急是必须采取四大举措,即:创建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着力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教育问题;系统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推进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加快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硬软潜件协调发展,优化建设中文网络教育信息资源。本文从理论和工程层面上对这四大举措进行了深入系统探讨。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素养、信息技术教育

  人类正快步迈入信息社会,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程度越来越深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以及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以下将这些简称为信息技术的“二教”),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我国对教育信息化,对信息技术的“二教”非常重视,1994年起就拨专款用于中国教育科研网的建设,1998年开始兴办网上大学,2000年10月召开了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要求“国家建设的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必修课程,使用多媒体授课的课时比例要达到30%以上,其它高等学校应达到15%以上”,对高等学校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量”的要求,这些使我们感受到教育信息化的实实在在的发展。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太快,任何时候、任何人对它都处于不断学习、加深认识的过程当中,注定了教育信息化之路异常坎坷。我国教育规模大、教育经费紧,决定了我们必须根据自己的国情,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之路。很显然,要减少在实践中的盲目性,力求使教育信息化健康有序地发展,立足我国实际,从理论层面和“工程”层面上经常性地对它进行系统探讨显得异常必要。本文试对目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当务之急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教育界同仁。

  一、创建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着力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和信息技术教育问题

  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大变迁,都要诞生若干新兴行业和新兴学科,或引发已有学科的根本性变革,工业革命如此,对人类影响更为深远的信息革命将更是如此。在教育中,教育技术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信息社会要求我们将它升迁为教育信息技术。

  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资源和学习过程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几乎包容一切教育问题,也使得它在教育中的作用显得空泛。正因为如此,在我国相应的领域更多地称做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是指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育最优化的理论与实践。

  在我国,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以及研究学校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学科,理应称为现代教育技术,然而如此做又不妥较多。

  其一,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现代教育技术是研究幻灯、投影、电视、录像、录音等视听媒体在教育中的应用的,它们未能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本质,而且如此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人绝非少数。如果现在以现代教育技术之名来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及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势必要花相当大的力量进行宣传教育。

  其二,信息技术的基础是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最早是从计算机教育开始的,在我国是由计算机协会在张罗,若把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以及在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这“二教”都归并到现代教育技术名称之下,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同志会或多或少地觉得不顺畅,有被吞并的感觉,不利于他们积极性的发挥。

  其三,在不远的将来,计算机及其外设会整合现代教育媒体的所有功能,将以网络为纽带,教育中应用的现代教育媒体将都为数字化媒体、信息媒体,而所有这些再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之名,指向不够明确。

  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如何将新的信息技术适时引入教育,如何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如何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如何用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模式、评价方法、学习手段,以及研究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手段、方法等。与此相对应,师范院校中培养未来教师的教育技术专业、计算机专业统一改称为教育信息技术专业,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到各类学校从事信息技术教学,部分到各类学校从事网络管理及网上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的建立,一方面可以解决我国将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分为现代教育技术和计算机两大块,各吹各的号,各定各的调,形成不了合力,资源不能有效配置和利用的现状和弊端,另一方面,可优势互补,将从事现代教育技术人士在教育、艺术以及摄编技术方面的优势,与计算机人士IT方面的优势相结合,相得益彰,此外,名称本身指向明确、时代特征明显,可更好地对教育现代化以导向作用。

  信息技术内容广泛,研究队伍异常庞大,然而,目前真正研究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的人非常少,即使学校中专门从事校园网工作的教师,也更多的是关注技术和设备问题,少有人潜心研究如何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发挥作用,许多高校投巨资建立起来的校园网上面无系统的教学信息,只是作为消息发布系统、管理系统以及学生游戏聊天、消磨时光的好去处在使用,就是最好的例证。建立教育信息技术学科,将促使更多的人深层次地研究信息技术影响下的教育问题,从而有利于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教育异常庞大,教育有其特殊性,大众的学科、技术要在教育中发挥大的作用,必须根据教育的特殊性对学科、技术本身加以研究,加以改造,心理学派生出来的教育心理学就是如此。同理,只有根据教育的特殊性加以改造的信息技术,才能深深扎根于教育的沃土之中,才能在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巨大,多媒体网络已发展到了可在教育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时候,建立教育信息技术学科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抓紧建立教育信息技术学科,否则,我们既可能错失上帝赐给我们的这样一个机遇,即在工业革命尚不完全发展的国家教育跨越式发展、发挥后发优势、在信息革命中后来居上的机遇,又可能使我国信息技术的“二教”在低层面上低效率地展开。

  信息技术“二教”的管理体制是信息技术“二教”的纲,只要我们理顺了体制,将电化教育人士与教育界从事计算机教育的力量整合到教育信息技术机构之中(学校相应的机构可称为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就可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形成合力,将人力、物力、财力发挥出尽可能大的作用。

  教育信息技术学科要研究的内容极为广泛,以下问题应在重点研究之列:

  *信息社会对教育的特殊要求;

  *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革命的支持;

  *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的综合使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

  *基于多媒体及Internet的新学习模式;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远程教育发展;

  *多媒体及Internet支持下的教育形式;

  *信息社会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基于多媒体及Internet的教与学的新方法。

  *新学习模式与软硬件平台的建设。

  二、系统设计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正如上面所述,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必须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意义。

  信息技术教育如何进行才能健康发展,才能完成时代赋予它的特殊使命,各地都在摸索之中,也存在许多倾向性问题。当务之急是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是教学目标问题。

  关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目标及要求,教育部2000年11月24日发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试行指导纲要》)中有明确规定。《试行指导纲要》对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为:①增强学生的信息意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和社会的影响;②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③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能够与他人协作或独立解决与课程相关的问题,完成各种任务;④在他人帮助下学会评价和识别电子信息来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⑤树立正确的知识产权意识,能够遵照法律和道德行为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试行指导纲要》对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为: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较深入地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工作、社会的影响;②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及网络的基本知识,能够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基本方法;③掌握运用信息技术学习其他课程的方法;④培养学生选择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能力;⑤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⑥通过与他人协作,熟练运用信息技术编辑、综合、制作和传播信息及创造性地制作多媒体作品;⑦能够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⑧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地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应该说,《试行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学目标是合理的,是切实可行的,然而各地进行的信息技术教育与此目标相距甚远,有的甚至是背道而驰,这从现有版本的信息技术教育教材中可见一斑。

  国内规模较大的新华书店都陈列着版本多样、系列齐全的信息技术教材,看到这些的人将是喜出望外,会感受到信息技术教育的浓浓春意,然而仔细研究多个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的内容后,会感觉到问题很多。

  已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存在的共性且首要的问题是,教材中涉及到的只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局限于技术层面,而且教材的大量篇幅只是软件产品的使用训练,且这种训练内容提炼不够,只是让学生依样画葫芦,根据这些教材培养的只能是计算机操作工,相应信息技术课程成为纯计算机课程的“克隆”,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教育相比,只是换汤不换药而已。

  已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也透射不出时代的气息,新的教育理论研究成果对这些教材的编写似乎毫无影响,教材编写者视点不高,观念陈旧,如果信息技术教育按照这些教材去教,信息技术教育必将进入死胡同,这种教育的效果与国家的重视程度、巨大的期望和巨大的投入是极不相称的。

  信息技术教育中技术教育固然重要,但信息观念教育、信息意识教育、信息道德教育缺一不可,即要综合进行技术、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律教育,要在提高学生的综合信息素养上做大文章。我们培养的学生不应是短视者,一定要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其有全球视野,有远大的抱负。目前信息技术教育必须强化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①信息观念、信息意识。让学生了解所处信息时代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巨大影响,了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将信息技术与民族振兴、人类发展、社会进步联系起来加以认识,以此震撼学生的心灵,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形成远大的志向,只争朝夕地投入学习。志在高远,中小学生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以此使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就可以使他们在未来的信息技术学习中有强大的不竭动力。

  多种版本信息技术教材都采用了被认为是计算机教育中成功的经验,即“任务驱动”教学,然而在信息技术教材中,“任务驱动”变成了物理、数学教材中常见的例题形式,这种任务驱动固然能使学生有兴趣学习,然而这种兴趣不可能持久,容易使学生产生小富即安的思想,成为既得利益者,难以有鸿鹄之志,难以站得高想得远。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任务驱动,应该是提出任务,然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寻求答案、完成任务,而不是一步步告诉学生怎样去完成。

  ②创新观、终身学习观。让学生了解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要求,了解信息社会的新型学习模式,信息社会对终身学习的要求,使学生形成全面开放的时空观念,形成面向未来的观念,使学生由等教师“喂”的被动学习,为主动的汲取,主动的探索,由单兵作战式的学习,为合作、协作式学习,并利用网络让学生进行自主性、探索性、合作型学习的实践。

  ③信息道德观。多媒体网络的普及,从根本上打破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传统模式,使得受制于物理时空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使人不仅仅生活在现实社会之中,而且也生活在过去只能在幻想、梦幻或童话中才能出现的非现实社会——虚拟社会、网络社会中,在这全新的自由度非常大的空间中,道德规范教育尤其重要,否则网络就有可能成为恶魔,成为冷面杀手。因此信息技术教育必须贯穿信息道德观的教育,要让学生学会对媒体信息进行判断和选择,自觉地选择对学习、生活有用的内容,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内容,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在网上传播、发布不健康的、不负责任的言论,珍重他人在网上发表的各种成果,不利用计算机网络从事危害他人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活动,学会正确处理文化知识学习和游戏、聊天之间的关系,不沉溺于虚拟时空,防止玩物丧志。这方面的教育异常重要,正如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所说,我国中小学生上网主要是游戏、娱乐、找朋友和发邮件,而美国中小学生利用网络主要是获取信息以及做研究工作和创造性工作,我国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情况不能不令人担忧。

  二是教学体系设计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信息时代对学生有着深远影响的一门全新的课程,必须有高起点、高立意、高要求,应将该课程作为教学改革的示范性基地来建设,绝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在建立教学体系方面,我们必须首先建立如下共识:①信息技术尽管体系庞大,涉及内容广泛,但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本身让学生所学的只是基础性的,信息技术的教育是“老师领进门,造化靠个人”,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只要求将学生领进门;②现在以及未来的计算机软件,将具有近乎统一的Windows风格(新近推出的Lindows操作系统也有着与Windows相似的界面)、流行的窗口界面、一致性的通用工具图标、即时的交互及丰富全面的帮助功能等特点,这些特点既使软件学习变得非常简单,又使人们掌握了一种软件的使用方法后就可举一反三;③信息技术教育在技术方面除了要让学生掌握信息获取、加工、利用的技术外,还必须让学生学会信息的生成、创造技术,惟有如此,才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将虚拟时空与实体社会相连接。

  基于以上共识,我们创建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体系,必须达到如下要求:①简明高效。课时要从紧安排,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总学时数要控制在200以内,以保证教学有高效率,而且要集中安排,“战线”不能拉得太长,《试行指导纲要》中将该课程在小学、初中、高中分别设置的要求,值得商榷。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学会自己学习,该课程的教学,教师应是作为指导者和帮助者,而不应成为系统的讲授者,要避免传统教学那种“讲、学、考”的模式,力戒将生动有趣的课程变得枯燥无味而窒息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提倡在用中学,避免学而不用。③直线上升不重复。计算机软件的越发“傻瓜化”,决定了作为信息技术基础教育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不可能有高深的内容,因此信息技术教育不必搞螺旋式上升,教学内容没有必要在小学、初中、高中搞重复,对于具体内容,只要让学生学了,就要比较到位,不必同一内容小学学了,初中再学,然后甚至于高中还学。④系统设计。将对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置于基础教育系统中统一设计、安排。功夫在课外,功夫在实践。学生的信息技术的入门靠信息技术课程,且主要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学生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升华,即“个性塑造”和“文化内化”,一方面要依靠学过信息技术基础之后开设的门类多样的信息技术选修课(如数字化音乐创作、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统计、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频加工以及网站建设等),建立的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各种基于信息技术的竞赛,另一方面且是更重要的方面是,在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感情激励工具和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根据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基础,布置相关课程的e-work(电子作业),安排学生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组织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通过网络进行探索性学习、协作性学习。⑤优化教学内容。除了前面的信息观念、意识、道德教学外,主要在培养学生具备迅速地筛选或获取信息、准确地鉴别信息的真伪、创造性地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上下功夫,即在技术方面主要涉及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组成,操作系统,各种媒体素材的获取、加工、处理,网络手段的利用等方面。目前许多信息技术教材中用大量篇幅介绍Authorware,是不可取的,因为从发展趋势看,将来的课件会统一到网络平台下,课件将以用网页制作软件制作为主。根据现有的信息技术教材的学习,学生只能将信息在网络上、在计算机中运行,即信息只局限于虚拟社会,不能与实体社会较好地衔接。为了将虚拟社会与实体社会更好连接,使学生感到信息技术与生活密切相关,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应包含数字化录音,数字化拍摄、数字摄像以及打印、光盘刻录等内容。此外,还要注意通过程序语言的学习进行逻辑思维的训练,注意信息技术下e-读、e-写的训练,在e-读训练方面,要让学生在阅读文字及图片的基础上学会超文本阅读、多媒体电子阅读以及在同电子资料库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在e-写训练方面,要让学生在单纯的手写的基础上熟练地掌握键盘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拍摄输入等多手段的综合应用,学会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学会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⑥适时切入。我国地域广、各地经济条件千差万别,决定了全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切入点不能搞一刀切。在切入年级的选择上,应是经济条件越好、家庭计算机普及率越高、网络基础设施越好的地区,越应在较低的年级切入,但必须保证学生通过信息技术学习后,周边社会要有让学生继续学习、练习的条件,能让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应用于其它学科,保证更高年级的各科教学已能与信息技术相整合,创造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的条件,让学生学了就有条件用,如果这些得不到保证,则不宜过早切入,否则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三是开拓思路解决实验条件问题。

  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计算机,离不开网络,可是尽管计算机的价格一降再降,然后对广大中小学而言,要一所学校拿出几十万元配备可供整班同学同时上机的信息技术实验室,并使这些计算机全部上网,是极其困难的,因为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是少之又少。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的1999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表明,1999年我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414.78元、639.63元、1269.31元和7201.24元,很显然对许多中小学,如此少的经费支付教师的工资和正常开支都很困难,哪有钱来建设信息技术实验室呢。然而,信息技术教育只讲不练等于未教,中小学不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又是绝对不行的,这是一对尖锐的矛盾,要靠国家每年增拨教育经费来解决这矛盾也不现实,毕竟我国中小学基数太大,差不多占了全球的五分之一。为解决信息技术教育装备经费问题,教育部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明确了多种措施,而仅有那些措施是不够的,还必须另辟奚径。我们认为解决此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是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社会化。

  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社会化,类似于学校后勤社会化,是指由政府部门制定政策,鼓励私人或企业投资兴办可供一个班级学生同时上机练习的网络计算机房,中小学生就在这些网络计算机房进行信息技术课程的上机实验。乍一看,这是不现实的,谁愿意投资做这种事呢,租借这样的机房学校能承受吗,可是仔细分析不难发现,这样做对学校和投资者是双赢的事。

  首先从投资方来看。随着网络对社会、对人们生活产生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计算机的普及,我国大中小城市都开了许多网吧,可是这些网吧在周一到周五大多数人的工作时间内,基本上处于零运营状态,而将这本来是零运营的时段用来供学校学生上机练习,无疑大大提供了设备的利用率,这对网吧经营者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事。当然直接用现有网吧是不行的,对租借于作信息技术实验的网吧,要具有同一室内机器多(至少可供一班的学生每人一机)、技术力量强、离学校不很远(也不可能很近,否则对学生的诱惑力太大)、安全设施好、经营者道德素养高、网络资源和环境净化等条件。

  再从学校方来看。如果学校办机房,不仅一次性投资大,而且正常维护、保养费用高,还要配备专人负责,改为租借网吧供学生上机练习,只需付上机费即可,上机费也可以很低,因为学生实验上机人数众多,又是利用网吧本来零运营的时段。测算表明,利用社会性网吧上机实验,学校比自己建机房节省差不多四分之三的费用,而且,这种上机费用可让学生自己交一定比例,以让学生更好地珍惜上机的机会。

  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社会化,实际上是将市场经济手段运用于信息技术教育。要让信息技术教育实验社会化顺利进行,必须辅以配套的政策和措施,比如,不能以学校拥有计算机的数量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评估指标以及学校教育现代化程度的标志,对用于实验的社会上的网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具体规范和软、硬件指标,经教育行政部门评估认证并挂发类似“××信息教育实验社会化基地”的牌匾,将其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能加以规范和管理的健康发展的轨道,促使投资者追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这些挂了牌的网吧的管理人员,会成为学生业余时间上网的指导者,从而也可使网吧由人们担心的传播精神鸦片的场所,而成为育人的理想场所。

  对于经济落后地区,即使实验社会化了,仍将会出现一些学校付不起学生上机费的情况,对这些学校,财政应给予专项补助,应将之作为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应将之作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举措。对此要全国一盘棋,要通过缩小不同地区学校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差距的办法,促使我国落后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四是教材建设问题。

  对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出版界给予了特别的关注,投以极大的热情,在《试行指导纲要》发布后的短短一年时间内,全国出现了近200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教材版本,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清华大学出版社更是捷足先登,在《试行指导纲要》发布之前一个月就推出了相应教材。人们在惊叹这种高速度之余,对教材的质量不能不存有疑窦。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蓝本,学生将之奉若神明,教材的内容及质量直接主宰着教学质量,最起码在网络学习不很普遍的情况下是如此。对中小学用教材,编写出版应该是精雕细刻,而不应该采用大跃进方式,更不能粗制滥造。可是,现有信息技术教育教材存在不足甚多,已成为制约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了克服目前教材质量对课程质量的制约,在教材建设方面,必须有新思路,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眼:

  ①尽快建立结构合理的教材编写队伍。现有信息技术教材,几乎都是由计算机教师和IT界人士编写,未能跳出传统计算机教材编写的框框。要编写出创新的信息技术教材,编写人员既要是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又要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特殊性有深入研究,通晓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是教育创新者,是舍得在教材建设上投入大量精力的人,那种随便拉几个人组成编写班子编写教材的做法,是对国家、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表现,再不应在编写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出现。

  ②加快信息技术立体教材建设步伐。立体教材是文字教材、多媒体课件和网上课件的集合,信息技术教育只有在立体教材的配合下,才能真正发挥学生认知主体的作用,才有可能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新的学习模式的试验田和样板。

  ③建立教学内容探索更新机制。信息技术的内容时刻在变,什么时候将哪些内容引入教学,怎样才能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等等方面,只有通过经常性的研讨,集思广益,才能促进教材的体系、内容不断向合理的方面发展,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讨太少。

  ④精心设计体系。要真正以《试行指导纲要》为纲来设计教材,要在教材中将《试行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⑤建立教材评估和遴选机制。要尽快在几百种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中评出质优的,大力推广精品教材。

  在教材建设方面,我们呼吁出版社和编著者,要有对国家、对人民极端负责的态度,绝不要太浮躁,不要急功近利,不要只顾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

  五是师资队伍建设。

  要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该课程有限时间的教学,真正丰富学生的信息素养,对该课程的教师提出了特别高的要求。而现在学校中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是已有教师中的计算机爱好者、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这些人都未进行过系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法的学习、训练,更未对信息技术教育从理论层面上进行过研究和探讨,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让他们补上教育信息技术学这一课,让他们从时代的高度、从教育革命的高度来认识、把握信息技术的教学,显得特别的迫切和必要。

  三、推进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培训,加快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我国教育走信息技术之路的目的,是改革教育,通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使教育适应信息社会、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使教育培养的人更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加快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我国科技、经济以及综合国力尽快跃居世界强国之列。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教育革命需要全国数以千万计的教师的共同努力,需要广大教师去身体力行,然而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离此要求相距太远。

  近几年,我国教师的学历层次提高很快,仅从学历提升率来看,教师队伍的发展形势喜人,然而学历的提升,主要表现在教师学科专业水平的提高,观念、思想并未随之正比上升。我们国家绝大多数教师的专业水平胜任各自的教学是不成问题的,在信息技术对教育影响的今天,教师最缺少的是时代观、创新观、改革观,现在许多教师是不管社会如何变化,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是一成不变,是“我自岿然不动”,总是在以不变应万变,导致教育的现状与时代发展极不合拍。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有这样的描述,“一个19世纪中叶的外科医生神奇地穿过时间隧道来到了一间现代的手术室,眼前一切对他而言都全然陌生,……现代科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外科医学的面貌。但是,另一位19世纪的教师也搭乘同一辆时光机车到了现代化的教室,那么除了课程内容有一些细枝末节的变动外,他可以立刻从他20世纪末叶的同行那里接手教起。因为,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和150年前相比,几乎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技术手段的运用上,也差不多停留在同样的水平上”。我们的许多教师,我们的许多教学,与尼葛洛庞帝的描述没有多大区别。

  我们必须尽快改变教育这种与时代发展极不合拍的现象,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再留恋这种落后现象,否则我们现阶段的教育,在人类的发展史上会成为一大败笔。

  信息技术正在构造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教育环境,在这种新的信息技术环境中,既要求教师掌握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又需要教师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领域和环节,观念层面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和内核。可是,我国教师队伍最缺的是信息技术手段和现代教育观念。2000年、2001年我为江苏省部分地区的中学校长培训班的校长学员讲授现代教育技术时,有意识地了解了各中学校长信息技术素养情况,了解的结果不容乐观,有差不多半数的校长从未碰过计算机,对信息技术将对教育产生的影响了解甚少。校长是如此,相应学校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了解也不可能好到什么地方去。江苏省是我国经济条件好的省份之一,教育现代化就是率先由江苏省提出的,那么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情况了解又会如何呢?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又如何呢?2002年2月4日的《中国教育报》对此作了很好的回答:“新疆和田地区1054所中小学,总共只有计算机503台”。我国目前注重在中小学生中推广信息技术教育,而忽视了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教师很少能接触计算机这个宝贝,其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几乎为零,至于现代教育观念,更是许多教师的空白点。现在多数教育工作者仍在用老眼光、旧观点来看待、对待新的教育问题,不了解信息社会教育观念的丰富内容,不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推进教育的整体变革,不知道如何在自己的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有不少教师在信息技术面前感到傍惶,感到束手无策,甚至有的教师对信息技术有抵触情绪。因此,在中小学生中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应该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观念的培训,否则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就将继续落后于时代,我们的教育就只能在低层面上进行,我们的教师就不能对学生起很好的引导、帮助作用,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就将成为空谈。

  在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如此影响的今天,必须改变一味对教师高学历要求的片面做法,而应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力、增强改革意识、变革教育观念与教育思想、提高教育科研能力、培养自学习的能力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让教师具有与时俱进的能力。师范院校的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目前多数还称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也应在培养师范生以上诸方面的能力上下功夫。在师资信息技术培训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与教师的自学习相结合。

  四、硬软潜件协调发展,优化建设中文网络教育信息资源

  客观上讲,我国在教育信息技术上的总体投入并不少,如我国教育科研网在2000年到2001年间扩速,仅其中的主干网就耗资2.2亿元,但资金流向不尽合理,宝贵的资金未用到“刀口”上,造成了资金的投入与在教育中产生的效果极不相称的局面。

  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问题之一是盲目进行设备设施的投入,在设备设施的投入上不讲科学,搞大跃进,搞冒进,而教育资源发展严重滞后,造成“有路无车、有车无货”、设备设施不能发挥应有作用的尴尬局面。现在大多数高校每校都投入数百万元建起了校园网,可是校园网上教育信息太少,教学内容太少,有些学校的校园网停留在学生上网聊天和在线观看盗版影视节目的层次上,而且学生在线聊天的内容多与学习无关,有不少只是在互相对骂,是在网上玩开心。教育部提出的“培训在先、建库在先、建网在后”的原则,未得到很好贯彻,网上教育资源匮乏已成为制约基于网络进行教育改革的瓶颈因素。许多学校在教室中固定了视频展示台、计算机和几万元一台的投影机,然而教学中这些设备基本上只是用来代替板书和挂图,让数万元的设备“干”几百元一台的投影器能“干”得更好的工作,明显的是在“杀鸡动牛刀”,而且多数是在用“机灌”代替“人灌”,多媒体教学大都是看重对学生的感观的强化,或解决一招一式的教学难点,既没有引发教学模式的改变,又未能显著提高教学效果,造成了惊人的浪费。更有甚者,我们一些从事设备购置的同志、电教的同志,是新技术的盲目崇拜者,购设备总是追求档次最高的、价钱最大的,以设备先进为荣,而不考虑如何发挥设备的作用,有些人简直成了新设备的推销助理,使宝贵的教育经费远未起到应起的作用。我们国家在过去电化教育的发展中,总是出现这样的现象,然而总是屡禁不止,总是重蹈覆辙,值得引起深思。

  其次是误将理想化的网络优势当作现实优势,将网络当作世外桃园,现实与未来错位。近几年,许多IT报刊、教育报刊,都对网络教育赞许有加,有的文章的作者在对网络知之不多的情况下对网络的评说笔下生辉,在他们的妙笔下似乎网络教育立马就可替代一切教育形式,还有一些厂商通过媒体进行商业炒作,这些都误导了许多学校,蒙骗了善良的教育工作者,使不少热衷于赶时髦的学校花了许多冤枉钱。

  逐渐完善的网络教育的确有优势,但目前让学生借助于“初级阶段”的网络进行学习,难有好的效果,因为在我国这种“初级阶段”的网络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①网速太慢。尽管2001年底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建成的20000公里的高速主干网已覆盖我国近30个主要城市,总容量达到40Gbps,155M的CERNET中高速地区网已经连接到我国35个重点城市,全国已经有100多所高校的校园网以100Mbps以上的速度接入CERNET,然而更多的高校校园网还是100M水平的校园网,与CERNET的接入还是以2Mbps以下的速度,要用这样的速度进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学习,将会不时地发生网路的堵塞现象,就会让学生在等待中白白浪费时间,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失去浓厚的兴趣。网络的速度直接影响教育的质量,世界各国已普遍意识到现在的Internet不能完全适应教学的需要,目前的网络根本不能称为信息高速公路,相对于多媒体信息而言,它简直就是信息的羊肠小道。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几年前将当时的Internet称为信息高速公路,不能不算是成功的国家级的商业炒作,取得了巨大的广告效应,因为美国的IT是世界一流的,让世界各国在信息高速公路的大旗下搞建设,大赢家是美国,这与里根当初提出星球大战计划,可谓是异曲同工。许多国家正在抓紧开发具有更快、更大、更安全、更及时、更方便特点的下一代Internet,下一代Internet的网速比现在拨号上网的速度快上万倍,而且下一代Internet并不是遥远的未来,巴西和墨西哥已在利用这种Internet发展校园网。我国在一年前就创建了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络,已研制成功下一代互联网交换中心,并完成了与国际下一代互联网的互联,我国在下一代Internet基础设施建设及有关技术研究方面处于与国际同步的水平,由此可见下一代Internet在我国的发展将会很快。鉴于此,我国经费较缺少的学校应采用更加务实、谨慎的态度看待网络教育,对网络介入不求早,而求跨越式发展,更不要不切实际地一定要建校园网。要正确理解教育部决定在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的具体含义,“校校通”是指逐步做到所有学校都能上网,而不是做到所有学校都建起校园网,“校校通”不等于“校校网”,即使在遥远的未来也不必每所学校都买服务器、建工作站,这就像一个地区只需要一个电信局,所有电话与之相连就行了的道理一样简单。

  ②费用太高。上网收费标准尽管一降再降,但无论学生是通过拨号上网学习,通过专线上网学习,还是在网吧上网学生,或是通过校园网进入因特网学习,长时间的借助于网络学习,对绝大多数学生而言,费用还是难以承受。

  ③教育信息太少,垃圾信息太多。如果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在目前条件下,一开始学生的兴趣是非常浓的,但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非常沮丧,因为网络上教育信息太少,更未按教学设计的要求对信息进行那怕是最起码的设计与组织。借助于搜索引擎,理论上讲能很快找到所需要的信息,但由于搜索引擎的智能化太低,良莠不分,使人们要找到非常到位的信息非常困难,干扰信息太多,在因特网上找信息有时犹如大海捞针,如在新浪网上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关键词搜寻,它会提供3万多个相关链接,遗憾的是在这些链接中,隐藏着若干让学习者看了啼笑皆非的垃圾信息,例如竟然有一个网页只有三个人的姓名和电话号码的所谓现代教育技术通讯录。网络是信息的汪洋大海,但同时是信息的垃圾场,2001年一个网页上称35万像素的数字照相机价格在万元以上,而实际情况是该像素水平的数字照相机在千元以下。书刊出版、论文发表,有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的编辑、总编进行质量把关,而且还有总量控制,可是谁都能在因特网上发表“大作”、“高见”,难免使网上信息鱼龙混杂。网上教育信息还存在中文的太少,鲜活的太少,科学准确的太少等不足,甚至于错误百出,一个网上竟将教育部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的“信息”二字,统统误为“住处”。

  ④秩序太乱。网上“黑”、“白”、“黄”是群魔乱舞,黄色的、反动的、无聊的东西让学生防不胜防,病毒更是在网上恣意横行,让人提心吊胆。“乱”还表现在制作网页随意性太大,相当比例的网页存在教育性、技术性、艺术性、规范性方面的问题,让人看了大倒胃口,用脏、乱、差评价一些网站的内容绝对不会过分。

  要解决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以上问题,我们必须采取以下断然措施:

  一是由教育部牵头打造全国教育信息网络资源库。该教育信息资源库类似于计算机门户网站,将各类信息分门别类地有序排列,其中的信息是系统化的,科学准确的,齐全的,经常更新的,是多媒体的,是精品信息,分类信息,鲜活信息,所有网页必须是科学性、技术性、规范性、艺术性、教育性、时代性的统一体,且以中文信息为主。全国教育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要从筛选和梳理网上的有关信息,发掘、整合学校和有关部门的教育资源等方面着手。

  建造国家级教育网络资源库,对于有十三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意义重大,因为有着极高的规模效益,理应将它当作优化网络教育的国家级“航母”加以建设。有了系统的国家级教育网络资源库,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可少受垃圾信息所困拢,就会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就会花较低的代价,就会减少在网络资源建设上的低水平重复,就会有效解决我国教育信息资源孤立分散的多、共享交流的少,文字信息多、多媒体化的信息少,政策性信息多、能直接为教学服务的少的问题,就会使网络教育得到健康发展。建造国家级的庞大的以中文信息为主的网络信息资源库,还可扭转目前因特网上中文信息非常匮乏的状况,推进中华文化的传播,宣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打造国家级教育信息资源库,利国利民,要精心规划、统一开发、系统整合,要有高起点,要力求使汇聚其中的教学资源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符合教育教学特点的,能够让学生进行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的,能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让更多的专家、学者在教育信息资源库建设中发挥大的作用,改变我国教育资源开发“散兵作战”、“小作坊作业”、低水平低层次重复的现状。

  建议国家将原本计划投资在教育科研网上的钱,改投到建设教育资源库上来,没有必要再投巨资为散布在幅原辽阔国土上的高校搞专用网路,现在教育科研网的建设,好比是学校间人员往来不利用现有的公路、铁路,而国家投资在学校与学校之间建立供师生行走的专用道路,这太没有必要了,投资回报率太低了。当然,在1994年我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尚未建成时,建教育科研网是正确的,但在公用互联网四通八达、带宽已较宽裕的情况下,再在教育科研网上投巨资就失去了意义,教育网络建设的重点已到了该由基础设施(网路建设)向教育资源建设方面进行战略转移(即由造“路”改为产“货”)的时候了。

  一旦建起了国家级网络教育资源库,就可以在各地建立镜像,形成信息的有序流动,从而会大大减轻公共网路的负担。

  建设庞大的国家级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库,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国家可以集中财力办大事的优势。我们没有丝毫的理由放弃自身的优势不发挥。

  可以说,建造国家级网络教育信息资源库有百利而无一害,建设国家级网络信息资源库的时机已完全成熟。

  二是建立信息技术设备的采购评估制度,将信息技术设备的购置纳入大地域的政府招标采购。

  教育中常用的信息技术设备有计算机、投影机、视频展示台、数字照相机、扫描仪、打印机、光盘刻录机、数字摄像机等若干种,它们在教育中的应用量非常大,且价格非常高。未来信息技术设备购置费占学校事业费的比例将会逐年增加,会成为教育的一大负担,如何花较少的钱购较多的设备,办较多的事,发挥有限资金的最大效益,成为广大中小学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组织懂信息技术、精通教育、了解市场行情、熟知产品发展趋势的教师、专家组成评估论证组,对所需要设备的品种、数量、型号进行论证、评估,可减少购置中的盲目性,从源头上杜绝片面追求设备档次、只购不用的现象,也可对设备购置中的腐败现象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教育主管部门一级一级地每年将所管辖学校需要的信息技术设备汇总后交政府统一招标采购,可使所购设备质高价廉。

  在信息技术设备的购置上,一定要反对贪高求全,要坚决遏制、杜绝那种债台高筑换来昂贵设备又束之高阁的现象发生。

中国教育信息化论文相关文章:

1.教育信息化应用论文

2.关于教育信息化论文精选

3.关于教育信息化论文

4.学校教育信息化论文

269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