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中外教育理念论文(2)

中外教育理念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中外教育理念论文

  中外教育理念论文篇二

  《浅析中外教育观念》

  【摘要】本文从教育观念的本质出发,先以儒家教育思想的典型人物孔子为代表分析儒家教育思想。其次,把现代我国的育儿观念和国外进行比较,发现我们的教育太现实,也太痛苦,而美国父母教给孩子的是开门的钥匙,让孩子拥有选择的自由。由此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最后,提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与历史责任。

  【关键词】教育观念 教育模式 成功

  一、中外教育观念比较研究的背景

  中外教育观念具有很强的差异和互补性,其原因应该与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以及文化传承有关。教育观念虽然是无形的,但它在教育实践中却能左右教育者的行为,制约教育活动的方向。中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其中《学记》是世界上最早比较系统论述教育学的专著,而孔子作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教育事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兴衰息息相关。中国教育应该站在统观世界教育的制高点上。审视和反思我国教育的成败与得失,不断创新,毕竟,教育观念也要与时俱进。

  二、我国古代优秀教育思想

  我国古代儒家教育思想是我们最为宝贵的历史遗产,其中儒家教育思想的典型代表人物则是孔子。孔子主张“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对学生有着深入的了解,故而能做到因材施教。当学生向他“问仁”、“问政”、“问孝”时,他都能够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做出恰当的回答。孔子对学生有教无类,关怀备至。在《论语・卫灵公》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他的学生中什么人都有,有单食瓢饮身居陋巷的颜回,有身穿蓑衣为其父推车的闵子骞,有躬耕瓜圃的曾参,有贫困交加的原宪,也有父为“贱人”的仲弓,还有“衣敞绣袍”的仲由,等等。不仅如此,孔子对待自己的学生包括自己的儿子在内,皆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谁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知识。孔子正是在这种“有教无类”的原则指导下,平等热情地爱护学生,关心和培养学生。所以,当时天下的有志之士,特别是有志青年。都纷纷投入孔门就读,使其聚集了三千多弟子,七十二贤人。教学相长是孔门师生关系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历史遗产。

  三、家长育儿观念的国际比较

  儿童时期,是人格形成的基础阶段。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性格、思维、语言是学龄前和学龄初期形成的。学龄前期和学龄初期阶段在很大程度上预先决定一个人的未来。对于儿童教育的目标,西方家长认为是“快乐”,以中国家长为代表的东方家长则认为是“成功”。由此导致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

  教育专家徐国静在北京一所中学采访时,曾做过一个调查:回家跟妈妈说一句“我爱你”,看她啥反应。

  孩子甲:“她在看报纸,没理我。我又说:妈妈,我真的爱你。妈妈才理我,说:你不爱我,你爱谁?我整天给你吃、给你喝,大鱼大肉伺候你,鞍前马后陪着你,我容易吗?看看你这次考试……”

  孩子乙:“我妈说:你从哪儿学得这么坏?”

  孩子丙:“她正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我说第一次她没反应,听完第二遍,她把毛衣一放,道:说吧,你要多少钱?”

  我们的教育太现实,也太痛苦,只看分数。徐国静总结母亲在家庭教育中的错误定位有:讨债者、牺牲者、追赶者、鞭打者。父母总跟孩子做这样的想像推理:“你在班上要考不了前三名,就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好高中,就考不上重点大学;考不上重点大学,就没有好工作;没有好工作,就得不到高收入;得不到高收入,就过不上幸福生活……

  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把一条梭子鱼放进一个有许多小鱼的水池里,任何时候梭子鱼饿了,只要张张嘴,把小鱼吞进去就行了。过了一段时间,科学家用一个玻璃瓶罩住了梭子鱼。开始时,小鱼在瓶子外面游来游去,梭子鱼就迎上去,但每次都撞在了瓶壁上。慢慢地,梭子鱼的冲撞越来越少,最后,它完全绝望了。放弃了捕食小鱼的所有努力。这时,科学家取走了套住它的瓶子,备受打击的梭子鱼沉到了池底,一动也不动了。无论有多少小鱼在它的身边甚至嘴边游来游去,它都不会再张张嘴。最后,这条可怜的梭子鱼就这么活活饿死了。

  梭子鱼原来并不笨,捕食小鱼是它的拿手好戏,它是一条能够独立生活的正常的鱼。可是,无数次地碰壁后,梭子鱼开始怀疑自己的捕鱼能力,后来,它彻底绝望了,坚信自己是一条笨鱼――这种无能感最终害死了它。

  美国幼儿教育家凯茨在孩子身上也发生了类似梭子鱼的现象,他称之为“习得性愚蠢”。他说,很多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因为某些原因,逐渐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并因此而丧失了信心。

  在家庭育儿方面,美国家庭推崇如下三句话:

  "Stand behind.Don''push"(站在后面,不要推)。

  在美国,父母让孩子拥有选择的自由。美国的父母不会替孩子选择,而是给孩子绝对的自由去选择他们的道路,使孩子真正变成社会人是美国家庭教育的最终目标。正是这个目标使孩子过早地拥有了家庭中的许多权利。

  …To enter the room,key is more useful than your help”(“交给他们开门的钥匙比带他们进入房间更为合适”)。

  美国父母教给孩子的是开门的钥匙。美国教育界基本上有一种共识。那就是父母、教师不应给孩子灌输某种既定的规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各自的价值观去选择,教育的重要职能在于引导他们怎样进行选择,“交给他们开门的钥匙比带他们进入房间更为合适”。

  “Have a try'’(“去做”、“去试试”)。

  父母在给予选择的自由的同时,对选择的后果提供证据。他们特别重视提供择友、订婚、结婚这类选择的后果,希望孩子不完全凭第一印象或直觉办事:父母鼓励孩子“付诸行动”,“去做”、“去试试”,坚信实践能缩短认知与行为的距离。父母永远静然地站在孩子身后,给予信心,强调对待孩子应“用你的眼睛去观察”。无论何时,父母的双眼总是反映出:我理解你并且爱你。

  四、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与历史责任

  1990年12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中提出:“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而后,这个教育方针写进了1993年2月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1995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颁布执行,其中第五条即为教育方针,比《纲要》中的叙述增加了十个字,具体表述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此,我国的教育方针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

  中国教育要发展,需要教育家,需要开垦适合教育家成长的土壤,而在现在的教育制度中,基本上已经快把有个性、有思想的教师消磨没了,教师正直、诚信的基本品质也快消失了!拯救教师,拯救广大的学生,使教师的个性可以在自己的教学天地展现,让教育回归其塑造人、发展人、提升人的本真,是21世纪中国教育的历史使命。

中外教育理念论文相关文章:

1.中西教育比较论文

2.中西方教育差异论文1000字

3.中外教育差异研究论文

4.中外教育差异论文综述

5.中英式教育差异论文

2689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