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论文(2)
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论文
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论文篇二
《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变革中问题探析》
摘要:我国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着一个制度学习与创新的伟大历史机遇。就目前我国高师教育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作一系列分析,并勾画21世纪变革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师范教育;制度变革;一体化
21世纪,我国高等师范教育面临着一个制度学习与创新的伟大历史机遇。变革是在对传统继承基础之上的突破和发展,是在对现实作理性分析和未来图景进行科学预测前提下的精心设计、筹划和实施。为此,以下对我国高师教育制度目前面临的历史现状作一系列分析,并勾画21世纪变革的基本思路。
一、目前我国师范教育的现状
21世纪,我国高师教育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师范教育培养和培训规模的扩大,基本缓解了我国中小学教师学历偏低的问题。然而,数量上的可喜变化,并不能掩盖体系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学历的达标并不意味着质量的合格;由于我国地区间教育发展的极不均衡,各地对师资的学历层次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现有高师教育层次结构不能适应新的需求变化;中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环节依然十分薄弱;此外,外部环境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客观上对师范教育的资源提出了优化配置的要求,职前与在职培训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在目前培养的总体规模基本满足需求,特别是部分地区对达到基本学历要求的需求降低的情势下,我国师范教育培养体系在层次结构上是否需要作大的调整?如何调整?层次结构的调整必然伴随质量问题的产生,这不仅是对于调整后新产生的高师教育机构而言,对于已有的普通高师教育机构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问题二:教师具有双专业的特征,综合性大学在基础学科方面无疑具备较雄厚的势力,学科优势比较明显。因此,它们要求参与教师的培养,无论在动机还是条件上都具有合理性。而且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高师教育发展的历史角度考察,实行高师教育的开放型培养体制代表着一种走向。有人将封闭型和开放型培养体制的优缺点作了一番分析,认为:开放型体制尽管有其自身的缺点,如综合性大学承担教育课程的师资条件难以得到有效保证,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也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容易引起教师证书发放过滥、教师间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
问题三: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还存在相当严重的问题。目前大多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在专业课教师队伍建设上,数量上还严重不足,质量上更令人心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的培养是目前及今后我国高师教育培养体系中最薄弱、因而也最亟待加强的环节。然而,我国现行高师教育体制还远不能适应这一结构上变化的要求,如此势必涉及到高师教育内部结构的调整问题。
三、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制度变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
要解决上述问题,体制变革应采取的基本策略是:从数量、质量、结构和效益四者间关系角度统筹兼顾,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需要,适当调整层次、类别结构,重新组织师范教育资源,实行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高师教育培养体制。
1.关于高师教育培养体系结构的调整
在全国许多地区都在考虑中师、大专的“合并”与“升格”问题。由中师升格为师专,由师专升格为本科,不仅需调用大量的资源,而且涉及到整个高师教育层次结构的重新调整。因此,此举不宜操之过急和莽撞行动,否则很可能造成资源重组的不合理和新的资源浪费。合理的行动策略是:不同地区应根据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未来人口预测,进行科学的规划和设计,确定专科院校调整的布局、规模和实施方案。方案既要考虑到近期需要,更要兼顾长远。应从全局上来统筹资源的合理配置。
2.实施高师教育开放型培养体制
随着我国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教师职业地位的提高,特别是今后我国基础教育学历层次的进一步提高,适当开放师范教育的培养,如允许综合性大学来培养教师是可行的。从目前的现实情况看,高师教育的培养任务仍比较重,特别是在有些地区,小学教师正向专科学历甚至本科学历过渡,初中教师向本科学历过渡,个别地区高中甚至初中出现了研究生学历的新教师的迹象。学历层次要求的提高,更加激化了高层次学历人才的供需矛盾,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资源优势来培养中小学教师,无疑有助于缓解供需不足的矛盾,并避免因升格或创办新的机构而增加投入量;其次,利用一些专门院校和综合性大学良好的学科条件和办学优势培养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与创办单独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相比,此方式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根据需要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各方面合格的专业课师资,投入经济,效果明显。
3.关于高师教育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的一体化改革
所谓教师教育一体化就是适应社会和教育的改革要求,针对现有师范教育中职前在职隔离、体制机构各自为政、教育内容重叠交叉、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依据终身教育思想、教师职业生涯理论以及资源优化配置的原则,试图构建一个体系完善、机构合理、内容科学的一体化教师教育模式。
实行职前在职一体化就要打破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建立协调统一的领导关系。对同一地区、不同院校实行一体化的管理,一体化的根本在于机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并非简单的合并,必须经过内部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重组,使之整合为一体,同时能够既发挥培养功能,又更有效地提供培训服务;合并后的机构还具有雄厚的研究实力,成为教育研究、教育改革实验的中心,并保持学术上的领先性;调整后的机构在培养和培训内容上,强调针对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需求,设计一体化的教师教育内容,对不同职业阶段的教师个体,根据需要加强培养和提供培训,先整合后分流,建设一体化的教育师资队伍。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事业统计年鉴(1995),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8月版
[2]叶澜.“转变观念、开拓发展空间——论当代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展”,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5年第5期
[3]马钦荣,范国睿.“上海师范教育改革的新趋势:职前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年第5期
中国高等师范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2.关于教育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