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篇二

  《中日英语教育比较及启示》

  摘 要:中日两国的英语教育在教育目的、教学模式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差异,借鉴日本英语教育经验,对中国英语教育的改革进行反思,中国英语教育应突出实用性,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善英语教师培训机制。

  关键词:中国;日本;英语教育;教育目的;教学模式;师资力量

  中日两国同是非英语国家,又是亚洲的邻国,二者同受东亚地区汉字文化与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社会文化、教育方式、语言环境等方面有相似之处。因此,日本的英语教育对中国具有重要的比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一、中日英语教育的历史沿革

  (一)中国英语教育的历史发展

  中国的英语教育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艰难前行,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历史时期。

  1.建国前英语教育的缓慢发展(1862-1919年)

  鸦片战争后,传教士开启了中国紧闭的国门,也开始了早期的英语教育。他们创办教会学校,利用英语传播西方文化及宗教思想。1862年,洋务运动蓬勃发展,建立了京师同文馆。接着,又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区创办新式学堂,讲授英语。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教育部,颁布《壬子学制》,明确指出:“在条件允许的地区,从小学三年级开设外语课程。”[1]此时的学生已具有相当高的英语能力,但受当时社会限制,其教学难免具有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2.建国后英语教育的停滞期(1949-1978年)

  建国初期,秉承向苏联学习的方针政策,俄语成为当时外语学习的主要语言,英语教育陷入停滞期。教育部于1950年8月颁布《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规定“初高中必须设立一门外国语,如若有条件(如师资、教材等)宜设俄语,但若已授英语之班级,仍应继续授英语”[2]。由此可见,英语只是作为不具备教授俄语条件时的补充。到1952年,全国只保留了8个英语教学点。1954年,教育部下达通知,初中将不再开设英语课。60年代,中苏关系宣告破裂,国家对外语教育也作了政策性调整。教育部于1962年7月出台《对小学开设外国语课的有关问题的意见》,1963年5月正式颁布《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草案)》。1966~1976年,“”使得英语教育被冠上“崇洋媚外”的帽子,英语教育几乎陷入停滞状态。

  3.改革开放后的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使中国的英语教育倍受重视,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1978年,《全日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实行草案)》颁布,标志着英语教育混乱时期的结束。英语成为一门与数学、语文同等重要的基础课。1983年,邓小平提出“未来中国的教育必须具有国际性、前瞻性和现代性”[3],再次确立了英语教育的重要地位,英语分数正式计入到高考总成绩。自此,英语教育逐步地正规化。

  (二)日本英语教育历史发展

  日本英语教育大致同样经历了三个时期。

  1.引入阶段

  日本的英语教育开始于幕府末期。1808年,英国军舰“法顿号”(Fhaeton)入侵,让日本意识到外语学习的必要性。随后,日本连续出版《英语�》《谙厄利亚语学大成》以及《谙厄利亚语学小全》等译本。1868年,福泽谕吉创办“庆应义塾”将英语教育在日本全国铺展开来。“开成所”作为当时的洋学教育机构改为“开成学校”,后于1877年更名为东京大学。1890年颁布的《教育敕语》标志着日本全国范围的教育制度正式建立。

  2.衰落阶段

  二战期间,日本英语教育遭到残酷的打压。日本国民崇尚日语,仇视英语,很多人坚决排斥英语学习,英语教育一度陷入了绝境。

  3.振兴阶段

  二战后,在美国的影响下,英语教育再次得到日本国民的关注,英语连同法语和德语再次入选为中学外语选修课。到1988年,日本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英语选修课。2000年,日本成立了“英语教育恳谈会”,文部省于2002年7月14日出台了《培养“能够使用英语的日本人”战略构想》,勾勒出未来日本英语教育的发展蓝图。

  二、中日英语教育的比较

  (一)教育目的

  中国英语教育的目的重在应对考试,因而学习压力比较繁重。在中国,小学阶段应掌握的词汇达到800个左右,新的《课程标准》中规定“中学阶段应掌握的词汇量增加到3300个”[4]。

  而日本英语教育的目的是以进行国际交流为出发点,因而学习压力相对于中国来说较小。2000年,日本重新修订《学习指导要领》,“中学阶段应掌握词汇量由原来的1000个降低到现在的900个,其中800个由所选教材的编者或者授课教师选择”[5]。2003年,文部科学省重新制定“会用英语的日本人”的培养计划,要求大学生毕业时的英语水平要达到“在专业领域所必须的英语水平,可以在国际工作中用英语大显身手”[6]。

  (二)教学模式

  中国的英语教育将焦点集中在积累英语知识上,但对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是否能够自如地进行交际重视不够。主要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将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系统地讲授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学习积极性未被调动起来。近年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教育者的重视,并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广泛运用。

  在日本,英语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采用更多的是结合社会教学的方式。目前日本全国各地都拥有发达的语言机构。如NOVA(日本的一个语言机构),仅在东京就成立约一百个分支机构。这些语言机构的英语教师都来自于英语国家,而且其使用的教材也都是按照需求为学生专门编著的,因而深受学生和职业人士的欢迎。与此同时,学校的英语教学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如,日本每年都会派遣1万名学生到国外留学;学校里的英语教学基本实现了小班授课;课堂教学中的英语使用所占比例超过了50%等。

  (三)师资力量

  在师资建设方面,中国长期以来存在“一边倒”的现象。在英语教学中,外籍教师被标榜成标准英语的讲授者,甚至是某些学校的特色。然而,在教学中“国产”教师更清楚中国教育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了解中国学生所遇到的障碍以及解决方法,这些都是外籍教师替代不了的。“由于外教对中国的国情和文化缺乏认识,完全照搬自己国家的教学模式,其课堂效果并不尽如人意”[7]。由此可见,二者在英语教学中各有利弊,若想使中国的英语教学获得更大收效,关键在于如何充分整合人力优势,使二者有机地结合。

  相比中国,日本文部省对英语的师资建设更加重视,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条件,进行在职培训以及个人素质的培养。2002年,文部省创建的“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恳谈会”发表了《培养“能用英语的日本人”的战略构想的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期对英语教师业务能力的标准。同时,文部省计划“在自2005年起约5年时间里集中培训所有初高中的6万名英语教师”,借此全面提升日本英语教育整体的师资力量。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还增加了英语教师的海外体验与交流机会,加大了对英语教师到海外进行研修的支持力度。文部省联合外务省和自治省共同制定了“日本教学交流计划”(简称JET),聘用英语国家的青年到日本初高中协助英语教学[8]。日本内外兼修的政策提高了英语教育师资队伍的综合实力。

  三、中日英语教育比较对我国英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一)明确英语教育的目的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背景下,英语教育的目标必须转移到培养学生国际交流能力上。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国际地位不断攀升,与各国间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提高国民的国际竞争力极为迫切。因此,英语教育的目的必须从传统的应对考试转变到实际应用上来。

  (二)转变英语教学模式

  日本将社会英语教学这一新鲜元素融入到学校教学中。同样,我国也可以从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入手,来改善英语教学,如将互联网技术引入英语教育。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人机交互的优势,模拟真实的英语交流情境。在讨论区,学生可以自由地交流想法和意见,既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培养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对海量的英语资源进行筛选和编辑,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

  (三)优化师资队伍建设

  日本整体英语教育的师资水平不高,但其积极采取措施,如完善选拔任用英语教师的机制,加大英语教师留学进修的支持力度,聘请外籍教师等,以不同的途径来不断优化英语教育的师资队伍,提高英语的教育质量。中国在这方面也应积极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对于教学能力已经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或者专业能力不达标的英语教师应进行“人性化”的调整。与此同时,要转变“一边倒”的观念,将目光从聘请外籍教师转向改善“国产”英语教师的培训机制上。

  参考文献:

  [1][2]李良佑,张日异,刘犁.中国英语教学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4]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李雯雯,刘海涛.近年来日本英语教育的发展及政策变革[J].外国语,2011(1):84-89.

  [6]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7]王晓玲,郅锦.中国与日本英语教育的比较研究[J].前沿,2012(1):152-153.

  [8]宫景然,白亚东.日本英语教育的新举措及中日英语教育现状的对比[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5(3):92-94.

  作者简介:丁丽蓉(1970- ),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副教授;张娟(1989- ),女,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基础部助教。

中日教育差异探究论文相关文章:

1.中日教育差异论文

2.中日家庭教育探究论文

3.中日教育对比论文范文

4.中日教育对比论文

267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