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探析数学教育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如何进行数学教育的改革,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它在推动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探析数学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析数学教育论文篇一

  《数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摘 要: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如何进行数学教育的改革,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它在推动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当前全国各类学校数学教师都在热烈讨论的课题。

  关键词:数学;教育;改革;思考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对人才的要求已由能力的大小转为素质的高低。因此,我国的基础教育也迅速顺应历史的要求,积极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意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那么,未来的中国公民应该具有怎样的“数学素质”呢?数学教育又如何进行改革呢?这是摆在每一位数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数学教育应尽快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目前我国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是教学模式的改革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二是重理论轻应用的思想意识始终没有得到遏制;三是学生高分下的低能力现象较突出。有资料显示,我国学生在参加世界各种数学考试中,其总成绩都是领先,但所有稍带应用性的题目的成绩却只属中下等水平,这不能不说与我国的数学教育体系以及课程内容有着密切关系。事实也是如此,目前我国的数学课程不论是大专院校使用的《高等数学》,还是中小学校的数学课本,纯数学气息都非常浓重,课堂上很少讲数学的实际来源和应用。据笔者调查,在我国有为数不少的中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除考试升学需要外,不知数学的其它用处。笔者曾询问一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电视上我们经常看到,各种竞赛在评委亮分后,为什么要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这位学生却答不上来。还有,在所调查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初中毕业生不会填写银行单据,不懂复利,不理解利润,看不懂股票走势图,弄不清有奖销售的概率,更不会计算分期付款。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中国,股票、利息、保险、分期付款等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成为人们的常识,介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就应该让学生了解这类身边活生生的数学事实。在讲数学时,别忘了带上一句“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数学教育既要提供“思想体操”,又要注重实际应用,这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充分认识数学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我们已经进入计算机信息时代,或称大变革时代,其特点有二:一是计算机无处不在,它的应用渗透了一切领域。特别是计算机的运算高速、智能、小型化,日益廉价的迅速发展更使人们无处不见计算机的深刻影响。现代社会生活,人们已经感到的不仅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而是计算机信息高速公路。二是数学无处不存,数学向一切领域渗透,在某种意义上说,二十一世纪是数学化的时代,不仅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强烈地依赖于数学的研究,而且几乎所有的重要学科在前面都要加上“数学”二字,充分利用数学的方法和成果来加速本学科的发展。著名科学家康德说:“物理建立在数学之上,化学建立在物理之上,生物建立在化学之上,心理学建立在生物之上。如果把这些看作大夏,那么数学就是地基”。数学家华罗庚也曾精彩地叙述了数学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等各方面的应用。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充分肯定了科技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伟大作用。上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有一位科学家曾幽默地说过:40年前,中国有句名言:“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而从九十年代起,在全球是科学技术出政权”。的确,近现代史实证明,国家的繁荣昌盛,关键在于高新科技的发达和经济管理的高效率,而高新科技的基础是应用科学,应用科学的基础是数学。这就充分说明了数学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同样证明今日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它还是一种普适性的技术。从航天到家庭,从宇宙到原子,从大型工程到工商管理,无一不受惠于数学技术。因而,今日的数学兼有科学与技术的两种品质。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数学,数学的科研成果又高效率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三、提高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十一世纪的经济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学技术竞争的关键是人才培养的竞争,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育的竞争。世界各国都把教育放在优先考虑的战略地位,发达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提出,提高国民生产力70%靠科技,而我国提出“提高生产力50%靠政策,50%靠科技”是赵紫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才提出来。美国1918年就提出了义务教育,日本1948年初中教育普及率为99.27%。也就是说,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就已经普及了初中教育,有些国家甚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已经普及了高中教育。即使如此,他们在为教育如何适应信息社会,面向二十一世纪而在不断地进行改革。美国促进科学协会在《普及科学――美国2061计划》的开头,写了这样一段话:“在下一个人类历史发展阶段,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条件将发生迅速变化。科学、数学、技术是变化的中心,它们引起变化,塑造变化,并对变化做出反应。所以,科学、数学、技术将成为教育今日儿童面对明日世界的基础”。美国如此看重数学的作用,把数学与科学、技术并列看待,并且把数学放在技术的前面。这只能说明美国在社会建设中具有先见之明。她在1989年的《人人算数》中指出:“数学是机遇之关键,今天,数学已不再仅仅是科学的语言,它还用直接的和基本的手段贡献于商业、财政、卫生及国防。对学生来说,数学能打开谋职的门路;对百姓来说,数学使他们有可能作出明智的判断;而对国家来说,数学提供了经济技术竞争所需要的知识。想充分地参入未来之世界,美国必须发挥数学之力量”。在美国具有远见的科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家共同发出了强烈呼吁“美国人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数学地思考”,并发表公开信《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报告》。实际为人人都要学好数学,使数学成为大众数学。英国从1901年的“培利运动”开始,就呼吁“数学教育应面向大众,注重应用,绝不许为造就一个数学家而毁灭数以万计的人们”。1982年英国又进一步提出:数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离校后成为生活、就业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发展中已经起到的和将来继续起到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懂得将数学作为信息交流的工具,意识到数学为他提供了交流信息的有力手段。从以上各种资料清楚地反映出,发达国家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把数学教育提到了一个非常突出的地位。而我国提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改革开放以后。李鹏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严肃指出: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中,我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如果搞得不好,这种差距还有可能扩大。现在当务之急,就是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提出了在2000年前实现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这与发达国家相比晚半个多世纪。人民教育出版社张孝达研究员曾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数量的普及不易,质量的提高更难,质量的提高数学是关键,因为数学合格了,语文及其他学科也能合格。如果要问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一年级,每学期要学的必修课是什么的话,答案是唯一的:数学课。据调查,我国有很多高等院校为适应人才市场的要求,在相关的文科专业也开设了《高等数学》。每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部分的专业需考《高等数学》。由此可见数学的重要性。还有,我国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参加“中考”与“高考”,而数学是必考科目,数学学得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升学。近几年的国考(公务员招考)试题中也涉及到了不少数学知识。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谆谆告诫学生,从小就要学好数学。过去我国民间曾流行一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顺口溜。它直接明了地指出了数学在每一个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折射出数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数学教育改革要紧跟时代发展步阀不断深化

  建国前,我国的数学教育体系基本上是承袭欧美国家的模式,数学教育只是为少数人的“英才”式教育,根本不适合中国国情的大众化教育。建国后,转向前苏联,从课程的设置到教材的编写都是照搬苏联模式。采用十二年制学习完苏联十年制的教材,后来经过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不断的经验总结,又经过1958年、1960年等几次重大改革,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体系。

  即:1963年数学教学大纲要求的抓好“双基”、培养“三大能力”。这一教育思想至今仍是指导我国数学教育的纲领性文件。虽然在““””时期,这一数学教育体系受到冲击,但数学联系实际的许多具体做法却得到了加强。尤其是一些难得的实际应用课题,经无数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取得了丰硕成果。可是这些来之不易的果实却在七十年代末被舍弃。又以恢复六十年代的数学教育模式为目标,再加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从而形成了目前这种“重理论”、“轻应用”、“内容广”、“基不牢”、“考题难”、“训练严”,脱离现实社会发展要求的“应试”数学教学模式。例如,互联网上曾多次报导过,一道小学数学考试题尽难倒了一名理科博士生的消息,实在是值得我们每一位数学教育工作者深思。也就是说,数学教育体系改革势在必行,而且要不断深化。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转变观念,进行非形式化的教学改革

  数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形式化,如形式化的表示,形式化的推理,形式化的演算等等。我国数学教育自从五十年代学习前苏联模式以来,特别注重逻辑上的精密,形式上的推演。要求“言必有据”、“论必严谨”。而实际上过份的形式化会带来繁锁雕琢的毛病,抑制了学生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例如,在中学数学课中,不管什么概念都要下一个定义。如什么是“方程”就有一个严格定义,并要求学生背下来,而且还要考,这显然没有必要。笔者认为,在中学阶段许多数学名词不必正式定义,说明一下就可以了。北师大数学教授张奠宙曾说过,在数学教育上,非形式化已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适度的“非形式化”是国际上通行的数学教育原则之一。例如在高中数学中讲极限没有用―N方法,而是借助了直观的非形式化方法,讲概率不是从排列组合开始,应是完全正确的。但是,在中学里却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此举“不严格”、“夹生饭”等等。如果按照这部分人的思想进行数学课程改革,那么,现代的数学教学内容何时能够到达中学呢?笔者认为,这种数学教学改革还远远不够。例如,现在的初中生不接触立体几何,说那是高中的事,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不升高中的。那么,他们一生就永远了解不到天天接触的地球,建筑以及机械等等这些立体几何内容了。他们怎样生活?更谈不上与人竞争。所以,加强数学教学的非形式化势在必行,努力实现数学教育的广泛性。

  2、让每一个孩子喜欢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数学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学阶段辍学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数学成绩不好,厌学数学而辍学。这就反映出我国数学教育体系不具有“普适性”,需要我们数学教育工作者讨论以下几个问题:其一,为什么让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数学?例如我国的高中学校,让80%以上的学生去陪20%的要升大学(一本)的学生去念同样的数学内容,虽然营养丰富但大部分学生却咬不动这一数学“牛排”,“英才教育”是否在我国仍占主导地位;其二,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显然是对:“英才教育”的否定。但是,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条件下,教育过程中还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由于家庭、社会环境各异,必有一部分数学上的“差生”慢慢出现。那么,我们是否向这些所谓的“差生”倾注了足够的爱心,负起了应有的责任?当我们在赞赏“高考状元”的同时,是否还记得他们?其三,我国义务教育的指导思想是让每一个孩子受完九年学校教育,其核心是解决“差生”问题。它一方面要求父母必须把孩子送入学校学习九个年头,另一方面又强迫学生学习他们不喜欢的东西,这就是一个矛盾。因此,我们必须要因材施教,出版不同的适合各类学生的教材,也就是一纲多本或多纲多本教材,让孩子们喜欢数学,让不同的孩子学习不同的数学。

  3、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在教学中要确立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认为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多年来一直强调“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而实际上是“教师是主讲,学生是主听”,以为教师站在讲台上,只要认真讲授学生就会听,听就会想,想就会懂,同时还可以把握进度,维持纪律。结果造成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更谈不上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教师在思想上必须树立全方位的学生意识,最大限度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教师的主导地位作用应体现在如何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积极创设条件,促使学生从“听”数学的情境中转到“做”数学、“用”数学的情境中来。这就要求教师想方设法让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善于动脑,勤于动手,主动回答问题(动口),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方式很多,学生间展开讨论是常用的方法,如一个概念让学生讨论如何求解等等。还有平时常用的谈话法,读书指导法,教师提供具体材料让学生去探索去解决问题,即发现式教学法等等。总之,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并设计不同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参考文献:

  [1] 王梓坤.今日数学及其应用.[J](数学通报)1994(7).

  [2] 丁尔�.再谈面向新世纪的数学课程.[J](数学通报)1994(2).

  [3] 严士健.数学教育应为二十一世纪而努力.[J](数学通报)1994(11).

  [4] 张奠宙.数学教育争鸣十题.常熟高专学报.[J]1994(3).

  [5] 教育部数学教育研究小组.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要点.(草案)(数学教师)1993(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探析数学教育论文

探析数学教育论文

数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要课程之一。如何进行数学教育的改革,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发挥它在推动社会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探析数学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探析数学教育论文篇一 《数学教育改革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66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