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教育论文>

有关儿童教育的分析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有关儿童教育的分析论文篇二

  《儿童的生活化教育》

  [摘要]生活环境与书本知识原本为同一世界,生活是教育的原型,由书本加以“提升”,书本则是对生活的解读。但是一直以来,很多地方的小学教育教学由于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仅仅重视书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极端地强调认知性学习,忽视生活学习和实践学习,导致部分学生高分低能、缺乏动手操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书本与生活几乎成了“阴阳两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为了克服教育脱离社会生活、脱离儿童生活的弊端,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思想。

  [关键词]课堂; 形象直观; 教育即生活; 学生; 儿童生活; 社会生活

  儿童的学习活动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联,没有生活体验的辅助,知识便是纯粹的“知识”,学会了理论知识而不能学以致用,等于白学,即浪费了教学资源,长此以往的灌输知识和学而不用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加学习压力,甚至会造成部分学生的厌学心理。儿童是天真的,好动的,大脑中的物象是直观的,形象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离不开具体事物和直观影像的支撑,所以儿童的教育离不开生活实践,从实践和体验中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需要的知识。

  一、儿童的生活化教育理论

  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1)“教育即生活”和“学校即社会”。在杜威看来,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儿童去吸收,而是要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杜威认为,既然教育是一种社会生活过程,那么学校就是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他强调说,学校应该“成为一个雏形的社会。”在学校里,应该把现实的社会生活简化到一个雏形的状态,应该呈现儿重现在的社会生活。就“学校即社会”的具体要求来说,杜威提出,一是学校本身必须是一种社会生活,具有社会生活的全部含义;二是校内学习应该与校外学习连接起来,两者之间应有自由的相互影。但是,“学校即社会”并不意味着社会生活在学校里的简单重现。

  (2)“从做中学”。在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基础上,杜威提出了“从做中学”这个基本原则。由于人们最初的知识和最牢固地保持的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因此,教学过程应该就是“做”的过程。在他看来,如果儿童没有“做”的机会,那必然会阻碍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生来就有一种要做事的愿望,对活动具有强烈的兴趣,对此要给予特别的重视。杜威认为,“从做学”也就是“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使得学校里知识的获得与生活过程中的活动联系起来。由于儿童能从那些真正有教育意义和有兴趣的活动中进行学习,那就有助于儿童的生长和发展。会使学校所施加于它的成员的影响更加生动、更加持久并含有更多的文化意义。

  2、陶行知校长的教育理论核心。

  (1)“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还指出,“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2)“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他用种田为例,指出种田这件事,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方法,“事怎样做便傅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二、儿童的生活化教育实践

  1、图片教育。形象的画面可以给学生带来直观感受,从而使学生在图片内容中受到启发和引导。

  去年在薛家湾第八小学参加新教师入职培训的时候,有幸看到了这一幕:学生就餐大厅的墙壁上贴满了有关偏远山村的孩子们在简陋的学校里分餐露宿,食不果腹的惊人画面。画中的小学生穿着破旧的衣服,一双双黑瘦的小手里都端着一个大洋碗,洋碗里只有米饭,没有菜,就连一根咸菜都没有。有的学生如果想喝水就去接半碗凉水,凉水拌米饭,而且没有餐厅,只能一个个蹲在房檐下进餐。这样揪动人心的场景和画面,谁看了都得心寒,更别提每天在干净、宽敞的大餐厅里吃饭的学生们了,他们那一颗颗生有悲悯之意的童心早被这些惊人的画面感化了,还会有学生浪费食物,随意倒饭撒饭吗?不会,因为学生从一幅幅壁画中已经懂得了“爱心你我他,节约靠大家”的道理,也知道了什么叫生在福中不知福,从而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2、视频教育。生动的视频资料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人物情感,体验生活情境,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教育。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中有一篇课文叫《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我记得我在上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雷锋叔叔,从雷锋叔叔的事迹中感受爱心的伟大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我花了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观看有关雷锋的视频资料。看完之后,同学们对雷锋叔叔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所以对于课文内容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而且很透彻,不用我再细致、全面的啰嗦些什么。

  为了教育学生要刻苦学习,珍惜现在这来之不易的教育资源和快乐生活,我对学生进行了好几次苦口婆心的说教教育,可学生们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感受不到我的教育目的。于是我组织学生观看了一部当时很流行的电影《暖春》,看完之后,学生深受感动。他们看到了影片中的小主人公小花儿的不幸人生遭遇和艰难的求学历程,从中受益匪浅。比起之前的说教,看电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情感实践教育。亲身实践教育会给学生带来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内心感受,从而激发其学习和劳动兴趣。

  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语文园地一里的口语交际活动中,我没有采取及时的、直接的和学生们面对面的交流方式,而是把这部分教学内容放在了半个月之后的春暖衣薄,花草吐芽,雁舞鸟鸣之时,这样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初春时节的真实感受。而且为了让学生对美好春光有更亲切和深刻的感受,我选了一节上午第二节的语文课,带同学们去室外进行观察和感受春姑娘来临时的生动景象和愉悦气息。在室外,同学们观察到了花坛里刚长出的花骨朵儿和草坪上小草抽出的嫩芽,闻到了春天里泥土和草芽的气息,听到了布谷鸟和小麻雀的歌唱声,感受到了温暖的阳光和柔和的春风……,回到教室,同学们的感触很多,说的不亦乐乎!一堂活跃生动的口语交际课即给孩子们带来了愉悦感也给我带来了小小的成就感。

  三、总结

  儿童的生活化教育是一些中外教育家多年潜心研究和实践得出的教育观点,也是我选择从事教育行业以来一直在追求并坚持的理想。儿童是最纯真无邪的,他们那小小的内心很容易受外界影响,尤其是受直观形象事物的影响,正是因为此特点,对儿童进行生活化教育直接、有效、简单、易懂。

  参考文献:

  [1]付先梅.浅析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新课程(小学版).2009(05)

  [2]贾元荣.《品德与生活》生活化教学的反思[J].教学与管理.2013(17)

  [3]杨钦芬.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意蕴与启示[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01)

  [4]刘影,叶玮光.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之借鉴[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03)

有关儿童教育的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范文

2.关于儿童教育的论文

3.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4.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研究论文

2661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