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浅析论文(2)
大学生生命教育浅析论文篇二
《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途径研究》
摘要:生命既是教育的逻辑起点,又是教育的最高目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①。从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1968年第一个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的思想以来,生命教育一直得到关注与发展。在信息发达的时代,如何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不可避免地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取向。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途径;研究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实施的意义
《礼记·大学》云: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作为被寄予无限希望的祖国骄子的大学生,同样被赋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重任。但面对马加爵事件、留日学生捅伤母亲、药家鑫事件等,都无法让人联想到这些居然是一心读圣贤书的大学生所为。
生命的意义在哪里?他们是否清楚?“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的脆弱外,还跟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②,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研究中心郑宁老师如是说。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各个方面都没有完善,分析问题的能力、观察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没有成熟,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责任意识淡薄,生命意识模糊,忧患意识缺乏,难以判断何为对何为错,不知读书为何,不知生存价值在哪,这些是信息时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实施大学生生命教育剑拔弩张。
生命教育不只是教会他们珍爱生命,更要启发他们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只是告诉他们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他们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他们明白要让生命的其他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只是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明日生命之发展。生命教育的根本是对博爱的追求,对大同世界的渴望,是人性光辉的张扬,体现的是人物共存、天人合一的境界,寻求的是和平、和谐,是对今日竞争、破坏的平衡和纠正,更是对人类终极目标的追寻。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思考
生命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良好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是全方位的教育,是全人的教育。在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是一项系统且浩大的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共同参与。其中,学校对学生生命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它应致力于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自我、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环境、个人与人类的和谐关系,应达到尊重生命、体验生命和超越生命这三个目标,对学生进行和谐人格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③所以,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实施途径,笔者有以下思考:
一是纵深校园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如今高校普遍都能对本科大学生普及社会实践教育活动,以三下乡、见习为主要形式,还有一些零散的自行社会实践活动。很明显,某些由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性认识有较大的帮助,但以深化生命教育的角度而言,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能让大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存感受,培养生命情感,达到震撼心灵和人格陶冶的目的,才能真正凸显生命教育的重要意义。
如今,某些高校只将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如作业般布置给学生完成,并无实际性意义。还有如高校组织的三下乡活动,对于大学生而言,无疑是接触社会各个阶层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更是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一种良好途径,以有生命力的方式让大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增强忧患意识及和谐意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提升自我价值。如若只将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定格为高校评比的一个项目,而不注重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生命感受,那生命教育就无从谈起。因为,生命教育是触及心灵的教育,是感染灵魂的教育。
二是加强课堂教育,深化学生的生命价值理念。生命教育的实施更好的是在各学科全方位地渗透,落实到日常教学当中,每一门学科每一位教师都应为己任。教书育人是统一的,是一体的,但在当代教育中,往往会出现“教书”与“育人”脱离的现象,认为“教书”是教师唯一的任务,而“育人”则是行政人员特别是辅导员和班主任的责任,其实不然。因此,教师,特别是从事生命教育的教师,要能够敏感地洞察自己及学生的状态,有效地捕捉教育机会,要善于赋予教育活动以生命活力,活化教材,引导富有生命活力的教育对话,强化学生的生命价值意识。
其实,教师对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对生命存在和生命价值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生命的态度和看法。对于思想意识还不够完善的大学生而言,在课堂上的教师是他们绝对信任的对象。部分高校教师认为育人是“两课”教师、辅导员及班主任的责任,而只注重理论知识、技能的传授,忽略了生命价值理念的渗透,忽视了学生的成长。因此,若增加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生命知识的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全方位实施生命教育,加强课堂教育,相信对大学生是有好处的。
三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辐射全人教育。在当今变化迅速、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情感困惑、学业压力、家庭矛盾、负担过重等问题,以及他们面对这些问题时采取的逃避、情绪低落、抑郁甚至发展到精神分裂等情况,可能导致自杀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都能呈现出他们的心理状态。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很有必要。
我国较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设立心理教师一职,在大学建立心理咨询中心,这已是很大的进步。但这并不能阻止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也许是和这些职位如同虚设有关系。因此,高校可以通过组织讲座、开设课程、宣传知识、优化环境、科学咨询和深入实践等形式,让大学生心理畅通,思维开阔,受到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全人教育。当然,若我国投入较为充足的资源支撑,从小就开始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就会更好。
三、引导大学生建构生命的终极关怀
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幸福》一书中说:“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④他这句话深刻地阐释了教育的人文关怀宗旨。作为以人文关怀为精神内核的生命教育,应着力于完整地建构人的精神世界,构筑人的精神家园。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异常珍贵的,生命教育就是要向人们展示生命的珍贵,教育人们靠自己的努力奋斗追求自己美好的人生,不断升华自己的生命价值。教育者更要引导大学生建构生命的终极关怀,提升自我生命价值。
注释:
①百度引擎搜索“生命教育”.
②袁卫星.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内蒙古教育,2005(7):4.
③黄建春.论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实施.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04).
④王琪,刘春芸.生命是教育之本.人民教育,2003(8).
参考文献:
[1]周弘.赏识你的青少年——一个父亲对素质教育的感悟[M].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2]刘志军.生命的律动:生命教育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王晓虹.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J].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2005.
[4]陈斯拉.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广州:高教探索,2007(6).
[5]林建荣.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原则与方法研究[J].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6]冯建军.生命教育实践的困境与选择[J].北京:中国教育学刊,2010(1).
大学生生命教育浅析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