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实践论文(2)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实践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实践论文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实践论文篇二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实践新探》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在教学活动中,情感现象依然存在。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师生之间不仅有认识方面的信息的传递,也有情感上的相互交流。教师、学生和教材是教学的三个基本要素,都伴随着情感现象的存在。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有更多的活动,更多的参与,更多的平等交往与对话,更多的美感陶冶,更多的与自然界交融,更多的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是情感教育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数学教学 情感 教师 学生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往往关注的是知识的传授,即教学中的认知因素;而对情感因素的运用相对缺乏。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遵循“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教学的先进理念,探索学生全面发展之路?笔者认为: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积极向上的师生情感,以情优教,是搞好数学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1. 教师要有爱心

  教师情感生活的核心是热爱学生。我国近代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曾经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尊重是爱的重要内容,尊重人是以信任理解为前提的,尊重人就是承认人的尊严和尊重他人的人格,就是把人当人看。爱是一种给予和奉献,是完全自觉自愿的。身教重于言教,作为一名教师,当学生生病时,主动帮助当然是一种爱。但是,如果学生经常给你捣乱,破坏班级纪律,你还能做到爱他们而不讨厌吗?如果学生学习一直不好,而拖累了你的教学成绩,你能做到不歧视吗?这就要求我们用爱的力量去感召学生。

  2. 用积极的情感状态感染学生

  课堂上,教师快乐、饱满的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心理学家孟昭兰指出: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趣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教师以满腔的爱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用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情感潜能,促进学生情感的和谐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在学习中的体验和理解各不相同,获得成功的能力也不一样。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或鼓励,让学生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展示给大家,或促其成功,或帮其成功。学生在给老师的邮件中,写下了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情感体验:“在奇妙的数学乐园里,知识就像大海上的波浪一样时时给我惊喜和欢乐,让我充满了无限的遐想。我喜欢研究数学,我的好奇心常常使我的研究取得可喜的成功,我真喜欢数学,我要和数学交朋友”。

  3.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以高昂的激情、民主平等的态度,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和谐与轻松。师生情感的和谐交流,是为学生提供学习和发展的先决条件。要向学生敞开心扉,把自己的心灵呈现在学生们面前,要发自肺腑的表达对学生的喜爱和赞赏之情。一次,在试卷讲评时,我这样对学生们说:“你们最近的表现和成绩,让老师和你们的家长感到骄傲,我代表自己和你们的家长,向大家说一句谢谢!请记住,老师喜欢你们班,也喜欢你们每一个人”。孩子们在惊讶、感动之余,积极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让学生抱着喜爱的态度走进数学课堂,把老师的情感融入学生的心中,以情感人,师生的心贴得更近,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4.注重活动情境化

  活动情境因其感性材料作支撑,使抽象的知识具有了直观的意义,仿佛催化剂,更便于我们分析和思考,达到理解的目的。比如,我在讲解行程问题:两人沿环行跑道骑车行驶,如果他们同时同地反向行驶,与同时同地同向行驶,相遇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要让学生理解相遇时他们是共同走完一圈跑道的路程相遇,还是追击一圈后才相遇,可以让两位学生现场演示这个活动过程。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理解题中许多抽象的数学术语的含义,比老师反复的解说费时少,效果却要好得多。

  5.学会换位思考

  师生换位的意义在于老师和学生之间处于一种平等交往的“和谐关系”,这样,老师与学生心灵相通,不仅会使学生获得积极乐学的情感,真正处在课堂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让课堂成为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场所,老师在其中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角色多样化。

  一次期末复习时,我让学生自己看平时的试卷,并针对不懂的问题询问老师。学生开始非常认真,可不久也感觉疲惫不堪,碍于老师的威严,勉强支撑着,而我呢,穿梭于几十名学生之中,也感觉很吃力,特别是有些相同的问题要解答好几遍,有点不耐烦。显然,这样的复习是没有多少效益的。我干脆聘请几位成绩优异的学生作老师,由他们做“小老师”解答疑难,实在难以解答的,才由我这位“专家”解答。这样,不论是“小老师”,还是提问的学生,双方都充满了高昂的热情。提问者抱疑而来,满意而归;答疑者认真讲解,充满自信。如果是重点知识,容易混淆的知识,或者需要拓展延伸的知识,我特意请稍差的学生到黑板上演练,其余自练,再集体订正,并为差生指出错误。差生在有针对性的点评和一点点的领悟中,也逐渐增强了自信心。

  其余似懂非懂的中等生在思考中,也巩固了对知识的理解。这样的复习,真正起到了培优补差,兼顾中间的目的。学生非常踊跃地争取上台的机会,不管是当“小老师”、提问者、还是板演者,都很感兴趣。而作为老师的我,怡然自得的做起了组织者、专家和导演,快乐而轻松。一节课下来,学生既顺利地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能力,好胜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个个学得特别用心。

  走下讲台,师生换位,体现了教育的平等。形式上的师生换位可能不是经常可以用的,但心理上的师生换位,却是应该长期保持的,这是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的师生观和学生观的体现。

  6.情感渗透贯穿教育始终

  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情感的“生命体”,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快乐的,也是没有生命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很久以来我们都把孩子比作幼苗,未来的花朵,我常常扪心自问:置身于花园中的孩子是否能真正感受到数学这个花园的美丽?是否能真正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不仅关注学生数学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实践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小学情感教育论文

2.有关小学生情感教育论文

3.小学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4.关于数学情感教学的论文

2624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