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2)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篇二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责任感》
【摘要】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应坚持德育为先,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为数不少。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应正面引导,促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学习自主,从小培养责任感。
【关键词】小学生 责任感 培养
责任感是影响创新能力的较为稳定的、持久的动力。在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应坚持德育为先,积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小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其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小皇帝”“小公主”为数不少。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应正面引导,促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学习自主,从小培养责任感。
从小教育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并让孩子逐渐参与一些家务劳动,这种有意识的训练,会使孩子掌握一定的生活自理的技能,增加生活经验。自立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提高的,放手让孩子实践,最初,孩子可能会遇到一些麻烦,或者会失败,但实践和尝试失败会给孩子提供经验教训,孩子的自立能力也就越来越强。
学习自主对于小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教师应让学生独立作业,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作业是学生自己的职责,只能由孩子自己来做。作业的主要价值在于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对贪玩不认真作业的孩子更应加强督促,使他们养成及时作业,独立完成的习惯。
教师应教育学生尊敬长辈。每一个家庭中的长辈是孩子最熟悉的人,在孩子的成长中,他们给予的关心、爱护也最多。让孩子感受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为他做的一切以及无微不至的关怀。教师应引导学生关心长辈,为长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当一家人围坐着吃东西时,孩子应养成先送给长辈吃的习惯,而不是先想到自己。让孩子来分食物,应学习“孔融让梨”,大的给别人,小的留给自己。当看到年老的人需要帮助时,孩子主动上前帮助。让孩子以实际行动来表现对长辈的尊重,也是自己的责任。
在集体生活中,让学生明白: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品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是指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
教师运用事例教育小朋友友好相处,感受共同生活的愉快与欢乐:不争抢文具,不打人,不骂人,能互相谦让,愉快融洽地和伙伴们相处:学会关心别人,当别人有困难时能去帮助解决;爱护比自己年由的小伙伴,正确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行为。这样能引起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帮助他们具体地理解“热爱集体”的含义。教师善于在集体中发现和培养先进典型,用榜样教育学生,以典型和榜样引路,带动集体的进步。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论证过:“不管用什么样的劝说,也做不到一个真正组织起来的自豪的集体做到的一切”。比如,在我校一年一度的“少儿艺术节”活动中,教师组织小朋友心中的“榜样”“偶像”,通过演讲、朗诵、声乐、器乐、小品、绘画、书法、手工艺品、戏曲等形式,展示小朋友的才艺,作为观众,其他学生因生活在“英才云集”的集体中产生一种自豪感,更加热爱这个班集体。同时,这种活动能够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其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自觉地陶冶学生情操。
作为一个班集体,形成“比、学、赶、帮、超”的学风更为重要。用科学的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是教师的重要任务。由于家庭、社会及孩子自身等原因使得学生中形成优、中、差阶梯状差异。优等生易滋长骄傲情绪,后进生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极心理。作为班主任,要采取“集体为上”,“抓两头,带中间”的方法,使班集体均衡发展。适时地进行家访,了解后进生的家庭环境、实际生活状况、学习条件等情况,为其排忧解难。在对学生进行家访时,如果得知其父母下岗、生活穷困,就要鼓励学生节俭、勤奋,并发动集体向其伸出援助之手,献出一片爱心。这样,该生也感到了集体的温暖,学习积极性也会增强。把优秀学生和后进生的座位排在一起,使他们“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使后进生有学习的榜样,引导他们勇敢地同优秀生比赛,并超过他们;对优秀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好他们乐于助人的思想工作。班干部、小队长等优秀生,常给后进生辅导学习,利用课余时间答疑解惑。班集体的互帮互学之风渐渐形成,学生也更加热爱团结奋进的“大家庭”了。
总之,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要教好书,又要育好人,才无愧于这个称号。从现实生活中最平凡、最普通、最常见的小事开始,把学生从琐碎与平庸之中提升到精神超越层面。立足现实,展望未来,只有从小培养有责任感的学生,长大后才能体现较强的民族责任感、国家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