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法制教育论文(2)
小学法制教育论文
小学法制教育论文篇二
《小学语文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浅谈》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是最基础、影响最深远的学科教育,对于小学生的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法制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内容之一,本文结合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法制教育渗透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有所借鉴。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探讨法制教育
0 引言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则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言之无为,行而不远”,“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古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有“文道统一”和“文以明道”的基本传统和基本原则。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学科特点,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法制教育和德育渗透。
1 如何实施实德育教育
1.1 平等待人,润物无声
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德育,必须熟悉和了解学生,做他们的知心朋友,使他们感到教师的心和他们的心是息息相通的,彼此便要互相尊重,相互信赖。对每个学生应该有正确、全面的看法,在评定学生品德上不能有认识定势,更不能把道德与语文学习成绩等同视之,而要看到后进生的闪光点和优生的不足。理想的教师应该是公平的、对学生一视同仁的、不存偏见的教师,是理解学生、亲近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多交流的教师,是身教重于言传的教师,是和学生相处融洽,对学生默默关心、暗中了解情况,对学生宽松,与学生心心相印、像朋友一样的教师。要排除一切干扰因素,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在情感上师生互相接近,消除学生的猜疑心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要注意道德情感陶冶,教师要运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以满腔的热情去教育学生。语文教师还要民主平等地与学生交流思想、探讨问题,用自己真挚的感情感染学生,用高尚健康的道德情操影响学生,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
1.2 活动入手,开辟渠道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必须开辟多条渠道,使德育像涓涓细流流到学生心田。课内与课外结合,课堂与生活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阅读与写作结合,围绕中心,指导学生读有关的书,出有关墙报,办有关小报,写有关评论,开展演讲会、朗诵会、辩论会等各种活动,实行全面教育,综合治理,形成集体舆论,充分发挥多渠道功能。
2 法制教育的渗透
2.1 针对特征,有的放矢
实施小学语文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不搞成人化、儿童化教育。中学生处于少年期和青年初期,既有成熟的心理特点,也有稚嫩的心理特点,一方面体力、智力的迅速发展已具备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另一方面又经验不足,情绪多变,依然存在幼稚性、依赖性、冲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路人,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动力。
2.2 拓展知识,课外阅读巧
渗透课外阅读是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文学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极其深远。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一方面可以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从面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的情绪体验。所以,我们说“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积极开展学生的意志品格,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遵纪意识和法制意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同时,通过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读透文学作品的德育内容,从而达到德育渗透和法制教育的目的。
2.3 丰富社会实践,课外活动潜渗透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积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和阅历及磨炼,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开展小律师活动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实际教育中,我利用班主任工作的优越条件,组织学生开展了“争当小律师”活动,活动的主要进程是“教师通过查阅资料,搜集案例,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违法事件,让学生依据自我的非标准的法律知识,自主选择担当原告和被告的辩护人,然后帮助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引经据典地进行辩论。通过广泛参与,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知识,接受一次法制教育。写日记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有位教育专家说得好:“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学生写日记时,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劝人改过”。许多学生在日记中针砭假恶丑,赞扬真善美,起到了教人向善爱美的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爱憎教育。同时,通过评改日记,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心理健康指导,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
3 思考以课堂生成为契机,有效渗透德育
无论哪一门学科,其课堂教学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教师的指导与讲解,更有学生个性化的参与,是一个有效的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下不断发展变化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掌控着课堂教学的步伐,但学生毕竟是活生生的个体,即便有教师的调控,也会出现变数,这就是课堂生成。教师如果能够合理利用课堂生成,以其为契机和德育渗透、结合,就会使课堂教学变得精彩,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语文课堂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二者互相渗透的地方是无所不在的。身为语文教师,要能够立足于语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二者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2]崔峦.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学[M].小学语文教学,2005,10.
小学法制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3.学校法制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