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教育论文 >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学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应用的学科,它主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论文篇一

  《信息化社会与现代教育技术学构建》

  摘 要:信息化社会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的人类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现代教育技术学是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理论与技术应用的学科,它主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人才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的确立应根据自身特点,以服务信息化社会为根本,构建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教育技术学;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技术;专业构建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06-0011-03

  在信息化社会中,如何正确理解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之间的密切关系?如何正确理解教育技术学科建设和教育技术专业建设?教育技术学科建设与教育技术专业建设如何适应信息化社会对计算机、互联网和多媒体等综合性技术人才的需求?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必须理清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内涵,以及现代教育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之间的关系。

  1 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化社会之间的关系

  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多媒体技术,与现代教育技术赖以支撑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具有相同目的指向,是为信息社会服务的技术手段。现代教育技术学是构成信息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为信息化社会培养、造就大批站在信息技术前沿人才的重要学科。因而,现代教育技术学的构建必须在符合信息化社会要求的大前提下实现,并与信息化社会的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趋势相一致。

  现代教育技术学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主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重要目标的一种新的教育学分支。随着当代信息技术向教育领域的扩展,教育技术的地位正在从以往单纯的教学手段扩展为新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并将对整个教育基础理论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要想尽快适应这一变化,现代教育技术学必须同时接受日新月异的教育信息技术和层出不穷的各种新教学模式的双重挑战,并在此二者的结合上确立自身的教学模式和学科框架。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快了人类社会迈入信息化社会的步伐,社会信息化迅速融入教育活动和教学改革的方方面面。现代教育技术正快速推动教育体制改革与教育过程改革,同时对高校教育技术学学科的构建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愈来愈被国家和社会重视。信息社会对人才提出高标准、综合性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传统的知识技能,还必须具备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应用等基本能力。这不仅为教育技术学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发展方向,也为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出新的目标、新的要求。因此,如何构建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符合高等教学基本规律的现代教育技术学,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2 目前高等院校教育技术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或学科定位不清,人才培养目标与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有较大距离

  教育技术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我国的确立,对教育实践的价值已无可质疑。但由于教育技术学学科的理论体系尚不成熟,教育技术学的学科独立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学科或专业定位不清,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不准等问题。目前一般高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或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能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教育技术的高级专门人才,包括各级各类院校和现代教育技术学专业教师,以及各级教育技术机构、高校和普教的教育工程技术人员,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各高校大同小异,而师范院校与非师范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也没有多少差异,缺乏差别化的培养模式与目标,而且一些院校的培养目标与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存在较大距离。因此,必须突破教育技术学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确立以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加快教育信息发展步伐的切合信息化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各个高校由于性质和功能不同,对人才的培养也应注意差别化定位,使教育技术学真正获得独立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

  2.2 缺乏相应的教育设备的管理体制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需要相应的设备投入和维护。目前大多数高校设立的教育技术学专业都设有专门的教育设备管理机构,比如电教中心、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等,但相应的管理体制不健全,教育技术机构应有的功能得不到发挥。管理体制疏漏的根源在于人们对教育技术机构的功能没有形成清晰、正确的认识。由于各种原因,人们对于教育技术的看法存在差异,比如认为它就是拍摄和播放电视录像、管理配有电教设备的教室、从事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教学等。正是这些不尽全面甚至错误的认识,使得教育技术机构的地位得不到足够重视,很多电教人员常常只是维修工,或者课件制作人员、网络维护人员等,而他们的专业背景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2.3 教育理论与技术、与实践脱节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其技术性涉及计算机软硬件的操作应用技术、组网技术、电子技术、摄影摄像技术等。作为学科的教育技术学,如果过于重理论而轻实践,就会失去其服务信息化社会的基础;而一味重实践轻理论,学科会失去理论支撑,淡化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学术价值。教育技术学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对于这门学科的构建应充分认识理论研究对教育技术实践的服务功能。这样教育技术学才更具有生命力,才能对教育技术的实践起到解释、预测、指导和规范的作用。因此,应当从学科自身的特点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科的内在逻辑,既重视学科的理论规范,又强调技术性和实践性是这门学科对于信息化社会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2.4 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的专业,资金一直是困扰我国教育技术学发展的一个大问题。从教育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教育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需要硬件设备、软件的支持,这些都需要资金投入。教育技术学在我国开办之初,主要是国家投资,现在更多的是学校自筹解决,资金主要来源于教育系统内部。在国外,企业投资教育可以用来弥补教育资金不足。近几年,我国也出现企业投资办学的方式,不失为一种解决资金来源的新思路。

  2.5 缺乏高素质的师资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教学人员要有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理论和知识,还应该掌握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和影视方面的知识。只是理论的讲解,没有自己的学术积累,没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就难以提高教育技术学学科建设层次。这种教学人员的知识结构在二类、三类本科院校尤其常见,教师讲授的是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自己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很少注意这些问题。教师教给学生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而自己对教育技术发展的新动向一无所知。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就难以适应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要求。

  2.6 照搬国外的理论和经验而忽视中国国情

  我国高等院校的教育技术理论主要来自国外,尤其是欧美等国。自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引入我国开始,国外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也随之引入国内。由于在引进国外一些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时,往往是不加改造地使用,而不管国家之间的历史文化差异和对信息技术的理解与应用的程度的差异,一味照抄照搬,不仅没有提高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相反,还造成大量不应有的信息资源的浪费。当然,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如人们在教育技术的定义问题上已经有了深刻的思考。但是,国际上先进的理论、技术、手段等如何本土化,建设和发展真正符合中国国情的教育技术学,培养适应中国现代信息社会需要的综合能力与综合素质强的教育技术人才,是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3 构建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体系

  在信息社会中,教育技术学专业或学科的构建要充分考虑到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技术人才的需要,根据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科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结合,目标层次与办学条件相适应的原则,构建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结构与学科体系。

  3.1 培养目标

  教育技术作为理论和实践并重的交叉学科,旨在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科学素养,系统掌握教育技术学基础知识,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技能,通晓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受到科学研究初步训练的现代化教育技术专门人才和师范人才。毕业生适应各级教育技术中心,各类大中学校从事计算机课程教学、电教管理、校园网络建设和教学软件设计等工作,也可以到企事业单位从事教育培训和人才开发,到电视台从事影视编导工作,到信息产业部门从事应用性研究与开发工作。

  3.2 课程设置体系

  课程结构是指学校所实施的教学计划中课程设置、开设顺序、课时分配以及各类课程所占的比例关系。它是学校教学基本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学改革必须着重解决的核心问题。强化专业基础、实行专业分流、增设特色选修课的课程设置方案是符合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培养体系。

  总体上看,国内高等院校的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课程由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课、专业基础课、教育理论与技能,选修课包括专业限选课、专业任选课、公共选修课和实践教学课。

  专业必修课包括教育技术学、电路与电子学、数字逻辑、计算机辅助教育、网络教育应用、教学系统设计和远程教育,这些课程全部为理论类课程。

  专业限选课分为两个方向,包括电声系统、电视系统、多媒体课件制作、电视节目制作、摄影摄像技术、广播电视概论、广播电视技术、电视新闻学、新闻学概论、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大众传播学、数据库及其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信息技术与教育应用、教育信息处理、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其中大部分为理论类课程,只有多媒体课件制作、电视节目制作为实践类课程。

  专业选修课包括学与教的理论与方法、艺术概论、网站设计与制作、数据结构、广告学、动画设计与制作,其中教的理论与方法、艺术概论、数据结构、广告学为理论类课程,网站设计与制作和动画设计与制作为实践类课程。

  3.3 重视实验课,加强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分为实验课、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目前,国内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实验课大多为上机课,缺乏具体的上机任务安排,任由学生自主操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此外,教育实习也只是根据各校具体情况而定,难以实现预期目标。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实践教学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因为一些大学目前未能建立专业实习基地。因此,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必须重视实验课,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专业实习基地。

  3.4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达到资源共享

  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对于学生学习的帮助是十分巨大的。这种支持包括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特别是网络环境下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组织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提高。因此,加强教学资源建设,特别是教育软件的设计和应用方面值得重视。当前教育软件的应用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比较突出的问题有:存在科学性错误,适用性较差,交互性不强,制作欠精细,智能性欠佳,等等。随着网络技术、智能技术、虚拟化技术等的不断发展,新一代的以网络为核心的智能教育软件将在教育软件市场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克服教育软件业目前的困难,开发出适合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的网络教学资源,将成为资源建设中重要的研究任务。

  3.5 提高学校领导对教育技术学专业的重视程度

  学校领导要把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高校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来看待,要深刻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应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认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使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努力掌握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建议学校领导在建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和开设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上,能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

  社会的进步,信息科学的发展,对传统教育提出更高的挑战,教育必须进行改革,尤其是在以培养未来教师为主的师范类高等院校。改革的关键在于适应信息化社会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创立新的教学模式的先导。所以,各高等院校应认清形势,发挥自身优势,解决暂时困境,放眼未来,构建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教育技术学专业体系,服务于信息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韦海梅.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的分析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4):117-118.

  [2]乜勇,陈晓端.后现代主义与现代教育技术学[J].电化教育研究,2009(5):20-24.

  [3]吴大非.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特色技能培养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49-52.

  [4]安素平.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培养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0(2):97-99.

  [5]庞秀玲.教育技术学专业实验室构建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3):149-151,161.

  [6]李红美.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电化教育研究,2011(1):100-103.

  [7]熊友菊.信息化社会对传统档案信息服务模式的挑战[J].档案学通讯,2011(2):91-94.

  [8]王德炎.信息化社会背景下的高校教师角色转型[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8):68-7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现代教育技术论文

2598931